初三物理11章简单电路经典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四节电流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四节电流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四节电流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展开的。

学生只有理解了电流的概念,才能为电压、电阻等课程的学习做充分准备,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使用电流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也为学习下一章欧姆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对于电学知识还是没有太多的基础,应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电流的符号,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了解一些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3.知道电流表的作用及其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分度值。

能够独立正确操作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

4.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流概念的建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教学难点:电流概念的理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将电流表正确接入串、并联电路中。

电流概念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把电流类比成能看得见的、学生更熟悉的水流,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串、并联中电流规律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可以让学生做实验,体验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再通过观察总结成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教师播放图11-4-1图片。

提问:你知道闪电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学习了电荷,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分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类,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_12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_12

《家庭电路》教案一、教材分析《家庭电路》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用电器的基础上实行的。

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配电线路的组成、安装顺序各部分的作用等都需要初中所学电学知识为基础,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需掌握的科学常识。

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对家庭电路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使学生能了解家庭电路的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为以后的安全用电打下基础。

提升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所以这个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水平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了解家庭配电线路。

了解常见的开关、保险丝、白炽灯的安装。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家庭电路,演示实验、多媒休视频等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

②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讨论、视频演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和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章程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家庭电路安装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所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是:①准确组装简单的家庭电路。

②提升家庭电路的安全意识。

这也是这节内容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1)教学设计思路:①当前有部分家庭电路不合格,要让学生明确其安全隐患。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③学以致用,让物理深入生活,而又来源于生活。

(2)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本节课我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是在上一节认识电路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只串联灯泡、两只并联灯泡的连接。

本节学生的学习有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探究的过程,会提出问题并用实验解决问题;二是利用探究实验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并找到并联和串联的区别;三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四是在连接实物电路完成之后,还要练习画电路图。

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物理实验进行验证,并且教师要尽力保证学生完成实验,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教科书、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一课中,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逐步分散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这样既可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给出实验步骤,充分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区分串、并联电路。

2.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会连接两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通过连接小灯泡的串、并联电路,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3.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4.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知识的价值和趣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实物的连接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连接和并联电路开关控制特点学习。

本节的任务是要学生在上节课认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组装开关控制的串、并联电路。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教案 北师大版
二、讲授新店
1.电路的组成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这是一个用电器:电灯(边讲边将电灯放在示教板上)要使它工作——发光,需要什么?
师:对。什么装置能提供给它电呢?
师:对。电源能供给电灯持续的电流。(出示电池)这是一种电源。(将电池放在示教板上)可是,现在电灯并没有亮,说明还需要什么?
师:(用导线把电源与电灯连接起来)好,现在灯亮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
师:你们家中的灯是—直这样亮着的吗?
师:对啊,实际生活中,电灯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亮,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亮,这就需要控制它,所以还需要什么?
师:对了!(在示教板上的电路中接上开关,边演示边说)现在这个用电器就按我们的需要工作了。这儿,我们已经连成了一条电灯的工作电路。哪个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电路?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9页。
师: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都要用到电路图,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好。下面请同学们在玻璃纸上,画出自己所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收集同学们所画的电路图,通过投影仪,逐一打在幕上,和同学们共同讲解,鼓励正确,纠正错误,强调作图要求规范。)
生:(迫不急待地回答)电视机、电灯、电冰箱、电饭煲、洗衣机……。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把图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里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生:既麻烦又不统一。
生:用统一的符号代替各电路元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3.三、电荷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3.三、电荷

三、电荷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规律,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摩擦起电等。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准备毛皮、丝绸布、塑料梳子(或塑料尺子)、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气球、细线等。

新课引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如:秋冬时节,天气干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发现头发随着梳子飘动,为什么?运输油料的车辆,车厢后面总是拖着一根金属链条,为什么?电是什么?与前面所学的电路中电流有没有什么关系?学习本节内容将对这些知识有初步了解。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现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毛皮(可用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引纸屑。

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1.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也是判定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之一。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思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是否一样?实验演示1: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用干布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观察与分析: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

实验演示2: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

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doc

第十一章复习归纳1、认识电路1、简单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①电源(其它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其中干电池的碳棒是正极,锌筒是负极。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如灯泡,电动机,电炉,电视机等2、通路、断路、短路①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②断路:电路在某处断开,处在这种状态的电路叫断路③短路:全电路短路,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必须避免)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将某用电器两端连接起来,此时用电器不工作3、常用电路元件符号2、组装电路1、串联电路:①定义:把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②特点: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只有一条电路,任何一处断开都会使所有的用电器不工作。

2、并联电路:①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②特点:在分叉点与汇合点之间有并列地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上都接有用电器。

任何一条支路断开或闭合,对其它支路都没有影响。

3、典型实际电路:4、判定电路的连接方法:取下任何一个用电器,如果其它用电器不工作,则是串联;如果其它用电器仍然工作,则是并联。

3、电流1、基础电学知识:①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②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④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2、电流的符号和单位:符号(I),单位:安(A)。

1A=103mA=106μA3、电流的测量:①工具:电流表(安培表),电路符号:电流表接到电路中相当于“导线”②使用:“串联”“正进负出”“不能直接接电源”“不知电流大小用试触”“读数要看接线柱”4、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并联: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电压的作用: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②电源是提供电压的4、电压③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电路是通路注:说电流时,要说“通过×××的电流”;说电压要说“×××两端的电压”④理解电流和电压时,我们把它们比喻成水流、水压,这里用到了“类比法”2、电压符号和单位:符号(U),单位:伏(V)。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1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1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压现象,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电压定义
利用实验和类比法,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电压规律
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电压规律,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
(4)巩固与应用
5.作业完成后,及时复习巩固,对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大家在电压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电路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学习电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电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强调电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第1、2、3题,巩固电压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用电压表测量各部分的电压,并记录数据。运用欧姆定律和电压规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电路》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认识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3.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对通路的理解和掌握及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教具准备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类比引入。

飞机在空中飞行,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那么,用电器在工作时“电的流动”有没有自己的道路呢?知识点一认识电路的组成教师提问:什么是电路?1.请每一小组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同组员一起动手组装电路,并使它们能正常工作。

(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先断开)2.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归纳出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

讨论后回答: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3.指导学生看教材P34~35图11-2、11-3、11-4,认识电源的实质,认识常见开关的类型,并说出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老师演示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知识点二 演示通路、断路和短路1.按教材P36图11-5的实验装置演示断路和短路。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认识电路
蓄(或锂)电池:对外供电时,化→电;充当电源时,电→化。

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路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短路{电源短路
局部短路
※※※常见两种电路故障分析
第二节 组装电路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支路之分;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位置任意放置。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个路径,有干、支路之分;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控制各支路;
利用节点法化简电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两端点可以看成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并联电路分析判断及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三节 电流
1.电流形成:电荷(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
在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是带正电的正离子和带负电的负离子。

2) 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3)
在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表:1)使用前校零;2)串联在电路中;3)电流“+”进“—”出;4)量程和分度值;5)接入大量程“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若接入大量程时指针偏转过小
(0<I<0.6A)则采用小量程来减小测量误差;6)若接入大量程,却按小量程读数,则给读数乘以5即为正确读数(大量程的分度值0.1A是小量程分度值0.02A的5倍)
3.串并联电路电流:串:一江大水向东流;并联:大河涨水小河满。

第四节电压
1.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也即电流形成的原因)。

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还必须电路是通路。

电压不是哪一点的电压,而是某两点之间的电压或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2.电压表:1)用前校零;2)查看分度值、量程;3)并联;4)电流“+”进“—”出;5)接大量程“试触法”选合适量程;6)若大量程下指针偏角太小则选小量程以减小误差,提高精度;若接大量程而按小量程读数,则给读数乘以5则为正确读数。

3.电源电压:1)串:每节干电池电压和;2)并: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4.※※※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区分方法:(诸如“在○内填合适的电表”)
1)把电流表看成一根导线
2)把电压表处看成断路。

看对其他用电器有没有影响。

若没影响,则假设合理。

5.※※※利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若用电压表测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时
1)有示数,则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到电源两极是通的,若有断路则定在电压表所测的那段。

此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2)无示数,则说明电压表中没有电流通过。

可能原因:a电压表接触不良;b被测电路短路;c被测电路以外有断路
第五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不同物质导电性不同;同一物质状态改变时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如:1)常温下玻璃不导电,而高温炽热态时导电;2)纯净水不导电,而含杂质的水导电;干燥/常温下的空气不导电,但潮湿的空气导电,其导电性很弱。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酸、碱、盐水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所以他们是导体。

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由导体本身的性质来决定。

(不论是否有电流通过
或有电压或连入电路)
3.半导体
控制变量法:在一定温度下,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L↑ →R↑, S↑ →R↓ . 只要是超导体,其电阻就为0.
第七节变阻器
1.变阻器实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

2.滑动变阻器注意事项:1)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的范围; 2)与被控制电路串联;3)一上一下接; 4)为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滑到最大阻值的一端;5)不能直接读出阻值
3.电阻箱:能直接读出阻值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