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养生语录

合集下载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1. "养生之道,先养心。

心静则神聚,气顺则病少。

" - 《黄帝
内经》
2. "养生在于无为,安神养心,顺应自然的变化。

" - 王叔和
《道藏·续道记》
3. "勤于调节饮食,适量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以保持体
内的阴阳平衡。

" - 叶天士《千金方》
4. "若欲保持健康,须坚持身体锻炼,注重气血畅通,百病自
然会远离。

"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
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养生之道,在于回归自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保持身
心的平衡。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嗜食嗜酒,也不可过度劳累,以
免伤害身体。

" - 王叔和《御医闲语》
8. "保持心情愉悦,笑口常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
病入侵。

" - 张介宾《景岳全书》
9. "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健康长寿。

" - 李时中《孕镜秘诀》
10. "适度戒除不良嗜好,远离烟酒和各种毒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 叶天士《千金方》。

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

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

中医至理名言30句,看懂了这些中医的根本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

在此小道精选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奉上。

一、养身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

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

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

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

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

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中医名家养生名言

中医名家养生名言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3.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4.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6.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

7.脏腑胃肠,常令宽舒。

其气流行,其血畅通。

各种器官,功能平衡。

身健神安,百病不生。

恣纵口服,煎炸烤烹。

香甜肥腻,悦人口食。

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8.《忱中方》日:怡养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卧、久言,不能强食,亦忘忧苦愁哀,饥则食,渴乃饮,食止行百步,夜勿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9.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0.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

1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12.物质是养生的基础,精神是养生的支柱,科学是养生的法宝。

要有正确的养生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13.养生莫善于习动,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4.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

必精而专,始能
由博而约。

15.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1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17.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五千年的中医文化美句

五千年的中医文化美句

五千年的中医文化美句1、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2、上下五千年,推拿寿延年。

3、中医担大任,奇方骨根本!4、仁心济宝鸡,妙术护百姓。

5、以精诚制药,以本草济民。

6、传千年绝技,承百年养生。

7、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8、千年中医药,百年健康人。

9、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10、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11、妙手通经络,德心理乾坤。

12、承千年文化,扬中医德馨。

13、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4、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15、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16、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7、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18、中医内外兼治,祛除骨病顽疾。

19、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文化。

20、传承岐黄医术,呵护百姓健康。

21、传承歧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

22、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23、传播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

24、倡导健康方式,享受美好生活。

25、发挥中医优势,保佑百姓安康。

26、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27、天赋房县灵土,一品神农本草。

28、天赋神农本草,御赐地道中药。

29、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30、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31、态度决定高度,专业铸就伟业。

32、服务百姓健康,发展中医中药。

33、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34、登陆神农本草,下载健康长寿。

35、百年养生精华,千年中医中药。

36、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37、厚德磐安,济世“五味”。

38、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39、神农本草,来自天然药库的问候。

40、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41、中医中药进万家,绿色健康你我他。

42、中医古老不苍老,中药天然不枉然。

43、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44、古中医,调五行,通经络,享养生。

45、按摩祛病一点通,培本固元显神功。

46、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47、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8、诚于心,精于勤,创于品,健于民。

49、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2、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

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养生要集》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

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

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

中医古代养生名言

中医古代养生名言

中医古代养生名言1.古代养生名句来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 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秋胡戏妻> 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传家宝>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寿世保元> 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拟寒山诗>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 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寿世青编> 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寿世传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自警> 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醒世恒言>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惜欢>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老夫>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闲适吟>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偶成> 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枕上> 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口拙无是非,事拙无冤对.饭菜充我饥,不想珍馐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绸被.手拙不出拳,时常拢袖内.脚拙不妄行,邪径早回避.需择君子交,不入奸狡队.心中有主张,外面推聋聩.不管短与长,不管兴与废.呵呵笑几声,嘻嘻吃一醉.日间安稳坐,夜里安稳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学拙歌>。

2.古代养生名句来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lt;黄帝内经&gt;乐天知命,故不忧.&lt;周易&gt;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lt;秋胡戏妻&gt;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lt;传家宝&gt;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lt;寿世保元&gt;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lt;拟寒山诗&gt;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lt;黄帝内经&gt;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lt;寿世青编&gt;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lt;寿世传真&gt;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lt;黄帝内经&gt;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lt;自警&gt;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lt;醒世恒言&gt;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lt;惜欢&gt;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lt;老夫&gt;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lt;闲适吟&gt;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lt;偶成&gt;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lt;枕上&gt;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口拙无是非,事拙无冤对.饭菜充我饥,不想珍馐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绸被.手拙不出拳,时常拢袖内.脚拙不妄行,邪径早回避.需择君子交,不入奸狡队.心中有主张,外面推聋聩.不管短与长,不管兴与废.呵呵笑几声,嘻嘻吃一醉.日间安稳坐,夜里安稳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lt;学拙歌&gt;3.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古人养生经典格言: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历代中医养生语录

历代中医养生语录

养生语录(ZT)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养生以不伤为本。

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爽口物多终作疾。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养静为摄生首务。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人不得夜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饱生众疾。

夜饱损一日之寿。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

慎言语,节饮食。

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月宜温足冻脑。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先睡心,后睡眼。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

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独抱浓愁无好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

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欲求长生先戒性。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1.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2.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管子·形势解》3.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左传·昭公元年》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5.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6.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清·沈德潜《古诗源·击壤歌》8.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孔子家语·五仪解》9.起居无常,惟适之安。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10.起居宜慎,节以安乐之条;却病有方,导以延年之术。

——明·高濂《遵生八笺·序》1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宅安乐者,为得安乐窝。

——明·高濂《遵生八笺》12.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唐·韩愈《原道》13.饮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14.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愿华集》15.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清·李渔《笠翁文集》16.不觅仙方觅睡方。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半山翁诗》17.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明·尤遵叙《饮食坤言》18.能息心,自瞑目。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19.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20.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寐》21.卧不安,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语录(ZT)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养生以不伤为本。

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爽口物多终作疾。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养静为摄生首务。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人不得夜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饱生众疾。

夜饱损一日之寿。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

慎言语,节饮食。

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月宜温足冻脑。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先睡心,后睡眼。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

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独抱浓愁无好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

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欲求长生先戒性。

大贵之生常速尽。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欲乎!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

节嗜欲者,治身之本。

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

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

佳肴与美酒,都是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是伐命刀。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养生难在去欲。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破爪伤肤,坏梳摘发,色为之变;聚珍痤身,列艳靡骨,心为之安。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息意去欲,归于无为。

虚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未备。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

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心劳而气废,疾以之生矣。

心乱则神烦,神烦则欲盛,欲盛则疾且死矣。

饥忌浴,谓之腹虚不可令耗气耳。

百病从脚起。

百病生于气。

百病积聚,皆起于虚。

忌汗当风、卧当风、洗浴当风、睡当风。

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病加于小愈。

病多知药性。

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

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在胜于服药者矣。

人参补气,羊肉补形。

三分治病,七分调养。

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 妗?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无病赛过活神仙。

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心安病自除。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

寻气如寻病,消愁便消灾。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

一毫不加慎,百病所由滋。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

此皆有益于老人也。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病无良药,自解自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养精神胜服药,贫知节俭胜营生。

调药性易,调己性难。

一笑解衰容。

人生要适情,无荣何来辱。

人生能知足,烦恼即时除。

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乐天知命故不忧。

耳目宽则天地窄,事务短则日月长。

收得放心,戒得忿怒,薄得世味,远得嗜欲,这个中间养了多少精神。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珍贵)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和心在于行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浇花种竹。

脱尽名利缰锁,世界原来大。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行邪僻则身夭死。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彰彰,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通心神。

外护其身,如惜千霄茂树,勿纵一斧之刃伤焉;内护其行,如惜渡海之浮囊,勿容一针之锋破焉。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在压迫下生最下等 )-吕氏春秋-贵生。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养生以不伤为本。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

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

祸不入慎家之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圣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

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

欲多则心散。

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常护气。

大乎大笑,耗人元气。

久言笑,则脏腑伤。

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

爱气如守关。

语言宜常简默。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地心清凉。

善养鱼者治其水,善养人者治其气。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练形还精,练精还气,练气还神。

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

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有胸中万斛宽。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只因忘宠辱,至此不伤神。

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则心定矣。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

家无仓廪储,心有宇宙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能成虹霓。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

心虚则安。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一段光明君记取,要知无念是真归。

五情不思,五味不贪,不欲不染,六根清净,方寸澄清澈,便是真丹。

生我者道也,灭我者情也。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为浮云。

忧喜心忘便是禅。

要做长命人,莫做短命事。

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

食气者常有少容。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能栖神静乐之间,谓之守中。

不耻贫贱,不贪富贵,不嗜声色,不耽名利,不惧患难,不怍黜辱,外无所求,内无所惑。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闭目养神,调息养气。

人生难得老来闲。

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