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 )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 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 地进行下去. 地进行下去. 追问: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 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 避免片面性. 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 对比:有时侯, 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 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3)要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的问题: 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①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③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一定的语气. 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一定的语气. 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④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⑤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 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 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 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 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 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 的问的技巧. 的问的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 术技巧. 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 )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分为: 分为: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 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 氛.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调查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非连续性文本的这些特点,给考
生们阅读这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助于阅读效
率的提升。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二、走进它,辨识它——落实阅读过程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三步骤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名称 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 二次通读, 关注细节。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调查报告等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考体验 阅读指导
︱高中总复习︱一轮·语文
高考体验
考纲要求
明确高考考什么
一、语言文字应用单一型非连续性“文本” 在《考试大纲》中,并无“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而“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提 出是因为近几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多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进行。实际上,近 年常考的新闻、报告类、传记类也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如:考查传记,常有链接。 二、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要求为: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 价,正确的两项是( )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 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正确的两项是( )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 科研方面的作用。
筛Hale Waihona Puke 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热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热点02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实用类文本两道选择题是得分的“基本盘”。
只要细心阅读,精细筛选,方法得当,拿下这两题很容易。
1.尊重文本原则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排除自身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个人平素所获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
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1)统观意识。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做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出现疏漏。
(2)结构意识。
考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的遗漏信息要点问题看似是粗心马虎所致,实际上与他们不会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不懂得通过文章结构、语句层次的变化来把握文意有极大的关系。
考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这就容易出现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对重点语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的筛选,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题目的目的。
[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部分分值高,难度相对不大,而且考查的题型相对集中,主要有比较材料异同题、原因分析题、方法措施题。
只要我们做好深度阅读,精要概括,掌握审答规范,获得满分应该不成问题。
一、理解分析类选择题——理解性比对理解分析类选择题是指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道选择题,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对相关内容(某一概念或图表)的理解和分析(梳理),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它侧重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或侧重对某一重要概念或图表的理解分析,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的大方向。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科普文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二)阅读步骤和要求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1.标画关键,速读明意。
边读边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如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等;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
2.把握对象特点。
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科普文,总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这个说明对象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形态、性质、性能、习性、原理、用途、功能、影响、结构、操作、程序,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
3.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与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整体阅读示例(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
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
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 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
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
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25分钟总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材料二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 不正确。集中度比值却并非随着观众年龄的增长一直攀升, 而 是在55—64年龄段达到高峰, 随之却往下走了。
掌握技巧 准确判断
(1)判断对图表基本内容的转述是否准确。 (2)判断数据意义是否准确。对图表中的数字“两头” 及其差别是否准确;对图表中的数字变化或发展趋势的判 断是否准确。这是判断最主要的部分。 (3)判断把数字转换成文字后的用词是否准确。假如图 表中的数字为“96%”,用模糊文字表述为“绝大多数”, “51%”可表述为“半数左右”等,要看这些文字与图表 中数字是否相称。 (4)把图表内容与文本中的相关文字结合起来,辅助判 断。一般而言,如果文本中带了图表,就会有文字说明或 解释。把这些文字抓住,对准确判断相当重要。
选项特点: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信息对象发表 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析性的论断。此类 选项的评析推断有时为合理推断,有时存在逻辑错误,无 中生有。
(2018·全国卷ⅡT7—A项)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 权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 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正确 材料二:
(2019·全国卷ⅠT4—A项)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 献进行处理。(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 的一项是)
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 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 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 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 部分。 选项特点: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转述,所表述 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真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
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
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
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
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
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
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
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 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 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
㈣ 对传记进行探究。
三、举例剖析(2008年广州一模)
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 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 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 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 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 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 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 站起来很严肃地说: “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 给气坏了。她说: “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 “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 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 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 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 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 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 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 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 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 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 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 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 、 报告
量 子 科 技
中心意思
《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01
全国 Ⅱ卷
—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 周活动启动之际》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情概览
考纲要求
年份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 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 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 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019
卷别
全国 Ⅰ卷
全国 Ⅱ卷
全国 Ⅲ卷
题源信息
选文出处
类型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 复》
《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 与实践》
《“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 忆与奥运遗产》 《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 年社会参与》 《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
报告
图 书 出 版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
的见解
√√√ √√√ √√√
2017
全国 Ⅰ卷
பைடு நூலகம்
《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
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 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全国 Ⅱ卷
《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 圾分类》 《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全国 Ⅲ卷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
报告 报告 报告
中国 纪录
片
垃圾 分类
文化 遗产
√√√ √√√ √√√
命题 总结
选文上,注重新闻性和社会意义,并常以含有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多以多 则不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材料三至四则不等,但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 命题角度上,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种能力,能 够让考生有方向可寻、有线索可找、有根据可查、有话可说。 考查形式上, 设置两道四选一式的单选题和一道简答题,单选题多要求考生选出 “不正 确”的一项。每题3分,简答题6分,共12分。 命题上,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复习中,应关注时事,注重新闻阅读,注意理解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筛选整合信息训练,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报告
新闻 、
报告
报告
题材
考点考向
理筛分观 解选析点 概整概态 念合括度
文化 遗产 √ √ √ 保护
港珠 澳大 桥
√√√
志愿 服务
√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
全国 Ⅰ卷
《“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 制高点》 《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 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
报告
知 识 产 权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8
化模式新探索》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
判断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全国 Ⅲ卷
《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 《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