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得陇望蜀的出处和典故

《得陇望蜀的出处和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一个成语叫“得陇望蜀”。
这个成语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陇,还有个地方叫蜀。
有个将军打了胜仗,占领了陇这个地方。
可是他呀,还不满足,又想着去占领蜀地。
小朋友们,你们说他贪心不贪心呀?
《得陇望蜀的出处和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这个将军的想法被别人知道啦,大家都说他“得陇望蜀”。
就是说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就像有的小朋友,有了一个玩具,还想要第二个、第三个,总也不满足。
这样可不好哟,我们要学会知足。
小朋友们,能明白吗?
《得陇望蜀的出处和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
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得陇望蜀”。
比如考试考了90 分,不能想着一定要考100 分,不然会给自己很大压力。
吃东西的时候,不能看到这个想吃,看到那个也想吃,会吃坏肚子的。
小朋友们,记住这个成语,做个不贪心的好孩子。
得陇望蜀典故

得陇望蜀典故得陇望蜀【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得陇望蜀典故故事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战。
至建武六年终于踏平中原,收复了关东地区,又开始把军事锋芒直指盘踞陇西的魄嚣和蜀地的公孙述。
魄嚣是天水(今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魄嚣随其叔父魄崔起兵,后在更始政权中任御史大夫。
赤眉入关,长安吃紧时,魄嚣逃回天水,聚众盘踞,势力再度兴盛,名震陇西。
他见刘秀政权日益强大,便上书表示臣服并愿意配合讨伐赤眉。
而此时的刘秀则想借瑰嚣的陇道出兵伐蜀,可魄嚣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找借口拒绝了,后来干脆命令部将阻挡汉军入陇。
刘秀大怒,从此翻了脸。
建武六年五月,刘秀与魄嚣激战于陇低,互有胜负。
魄嚣鉴于自己势单力孤,就与蜀地公孙述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刘秀。
建武八年,刘秀派精兵奇袭并攻下陇西要地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
魄嚣闻讯大惊失色,率数万兵马拼死相争。
为了一举攻克陇西,刘秀亲自统帅大军,指挥手下名将吴汉、岑彭、耿彝等兵分九路而进,大败嚣军,接连降服十六县,魄嚣逃进了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被吴汉、岑彭等部重重包围起来。
刘秀向魄嚣下诏召降,但遭拒绝。
八月,京师传来颖川被贼寇占领,河东官兵叛乱的消息,刘秀认为陇地战局已稳操胜券,便决定回京镇压叛乱。
行前,刘秀给大将岑彭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西城攻克后,你便可带兵去攻打蜀地。
人都是不知足的,既平陇,复望蜀。
每一次出兵征战,头发胡须都要变白一些啊!”但是,魄嚣将士一心,死命守城。
岑彭、吴汉改用水攻,也未奏效。
十一月,公孙述派救兵五干突然杀来,汉军大惊,未来及列阵,便匆促投入了殊死搏斗。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得陇望蜀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岑彭的人。
王莽窜汉后建立新朝,此时岑彭在自己的家乡棘阳担任县官。
后来刘秀起兵反新,欲光复汉王朝,岑彭便带兵投靠,被刘秀任命为大将军,立下不少汗马功劳,颇得刘秀信赖与赏识。
岑彭跟着刘秀一路打天下,攻克天水之后,便与偏将军吴汉把叛将隗嚣围困在西城,正当此时,刘秀却因有其它要事而必须先回首都洛阳。
刘秀虽然必须离开,但心中记挂的却是另一个心腹大患,就是在西蜀拥兵自重的公孙述,于是在临行前留了一封信交代岑彭:“等攻下了西城后,便可以直接发兵南下攻打西蜀的公孙述。
”
接着又叹道:“人心总是苦于不能知足啊!攻下陇西,又盼望能进军西蜀,其实每次发兵,我的头发、鬓角就要白一些啊!”
后来刘秀的确也消灭了据陇的隗嚣和据蜀的公孙述,一统天下,重新恢复了汉室政权,成为汉朝中兴之主,而他写给岑彭信中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句话,一方面透露出一统天下的雄心,一方面却也透露着时势迫人的无奈。
“得陇望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并转变为贬义,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意思和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词义

得陇望蜀的意思和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词义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那些贪心的人。
那得陇望蜀有什么精彩故事是你们不知道的呢?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得陇望蜀的意思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
魏武王曹操知道后,气愤极了,于是领兵四十多万前去征讨。
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地打到了汉中。
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将士万众一心,攻打了很长时间,仍没有成效。
长史荀攸献计:“张鲁手下有一个贪官,名叫杨松,若给予一些金银,再让他为内应,肯定能够把城攻下。
”曹操便依计而行,结果真的把张鲁打败了。
打了胜仗后,将士们都很高兴,主簿司马懿献计:“起奏大王,今汉中已平,然尚有刘备、诸葛亮虎居两川,倘领兵来犯,吾势危矣。
今我军心正齐、锐气正胜,不若趁两川民心未稳,领我得胜之兵讨之,一举可定也。
此计甚妙,唯大王察之。
”曹操说:“卿此言差矣,刘备雄才,诸葛亮之智,兼有两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
再者,西蜀之路崎岖不平,若胜则可,若败,吾军一无可逃矣!”顿了一下又说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此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中也有一段关于得陇望蜀的记载:刘秀打败了王莽,便自立为皇帝。
当时,大将军岑彭曾领兵跟随刘秀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得刘秀的赏识。
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以后,又转向西进军,并封岑彭为将军。
岑彭随刘秀不久攻下了天水,又与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
公孙述听说隗嚣被岑彭和吴汉围困,马上派大将李育前去援救。
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圭(guǐ),刘秀因为有事,就派盖延和耿龠(yuè)留下来包围上圭,自己要回洛阳一趟。
出发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等到西城和上圭两处攻下来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去攻打四川。
”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得陇望蜀的典故

得陇望蜀成语典故
得陇望蜀是一个民间传说成语故事,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景为白。
”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大将岑彭的书信。
《二十四史晋书卷一帝纪第一宣帝司马》中记载: 宣帝司马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对魏武帝曹操进言道:“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就出兵远方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现在我们如果出兵到汉中显威,益州就会惊慌,趁机进兵兵临城下,势必土崩瓦解。
由此之势很容易建立功业。
圣人不能违逆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
”魏武帝曹操说: “人就是苦于没有满足,已经得到了陇西,还根得到蜀。
”最终没有听从宣帝司马懿的意见。
成语得陇望蜀出自于魏武帝曹操的对话
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危,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那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对峙。
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
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那。
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人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个司马懿。
但是曹操没有接受。
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意思就是所说:人哪,就是贪心不足啊,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
于是他决定撤军,不再往前进了。
得陇望蜀典故

得陇望蜀典故导读:得陇望蜀【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得陇望蜀典故故事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战。
至建武六年终于踏平中原,收复了关东地区,又开始把军事锋芒直指盘踞陇西的魄嚣和蜀地的公孙述。
魄嚣是天水(今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魄嚣随其叔父魄崔起兵,后在更始政权中任御史大夫。
赤眉入关,长安吃紧时,魄嚣逃回天水,聚众盘踞,势力再度兴盛,名震陇西。
他见刘秀政权日益强大,便上书表示臣服并愿意配合讨伐赤眉。
而此时的刘秀则想借瑰嚣的陇道出兵伐蜀,可魄嚣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找借口拒绝了,后来干脆命令部将阻挡汉军入陇。
刘秀大怒,从此翻了脸。
建武六年五月,刘秀与魄嚣激战于陇低,互有胜负。
魄嚣鉴于自己势单力孤,就与蜀地公孙述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刘秀。
建武八年,刘秀派精兵奇袭并攻下陇西要地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
魄嚣闻讯大惊失色,率数万兵马拼死相争。
为了一举攻克陇西,刘秀亲自统帅大军,指挥手下名将吴汉、岑彭、耿彝等兵分九路而进,大败嚣军,接连降服十六县,魄嚣逃进了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被吴汉、岑彭等部重重包围起来。
刘秀向魄嚣下诏召降,但遭拒绝。
八月,京师传来颖川被贼寇占领,河东官兵叛乱的消息,刘秀认为陇地战局已稳操胜券,便决定回京镇压叛乱。
行前,刘秀给大将岑彭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西城攻克后,你便可带兵去攻打蜀地。
人都是不知足的,既平陇,复望蜀。
每一次出兵征战,头发胡须都要变白一些啊!”但是,魄嚣将士一心,死命守城。
岑彭、吴汉改用水攻,也未奏效。
十一月,公孙述派救兵五干突然杀来,汉军大惊,未来及列阵,便匆促投入了殊死搏斗。
得陇望蜀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得陇望蜀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得陇望蜀成语读音:dé lǒng wàng shǔ成语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故事成语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造句: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多务得、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知足常乐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贪心不足成语繁体:得隴朢蜀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也不能读作de。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得陇望蜀成语接龙:蜀锦吴绫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
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
比喻少见多怪。
蜀得其龙龙:杰出人物。
蜀国得到诸葛亮。
蜀贾卖药贾:商人。
四川商人卖药,各得其所。
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蜀鄙二僧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
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曙后星孤曙:破晓时光。
旧称仅遗孤女。
数黑论黄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
数着米粒做饭。
比喻计较小利。
也形容生活困难。
鼠腹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数米量柴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
也形容生活困窘。
鼠腹蜗肠鼹鼠的肚子,蜗牛的肠子。
比喻所求有限或气量狭小。
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
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鼠肝虫臂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数一数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
形容突出。
蜀锦吴绫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
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鼠凭社贵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
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
得陇望蜀成语典故

得陇望蜀成语典故
得陇望蜀这则成语源于东汉初年的历史故事。
在东汉初年,虽然汉光武帝刘秀已经称帝,但天下还没有太平,一些军阀仍然占据地方,对东汉朝廷形成威胁。
特别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称霸陇西的隗嚣势力较强,如果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危及东汉的政权。
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亲自带兵攻打隗嚣和公孙述。
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
“得陇望蜀”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陇:今甘肃一带;蜀:今四川一带),后成为讥讽人不知道满足、总想得到更多的意思;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本为中性词,后多含贬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导读:成语得陇望蜀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字君然。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在家乡棘阳当县官。
不久,刘玄和他的族弟刘秀,联合并利用各路农民起义部队,在昆阳一带,把王莽军彻底打垮,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刘玄因此称为汉更始帝。
汉军进攻棘阳的时候,岑彭率众投降了刘玄,后来又转到了刘秀的部下。
刘秀在平定了河南,立下了基础以后,接着就占领河北,出击山东,翻脸镇压农民起义。
在这一时期,岑彭为刘秀出了很大的力,立了不小的功,颇得刘秀的赏识。
同时,刘秀的势力也因此比刘玄大得多了,刘秀便自立为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以后,又转身向西进军。
这时,岑彭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随刘秀先攻下了天水,又和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
隗嚣在王莽时曾占据陇西,后来投降更始帝刘玄,随即又表示愿意归附光武帝刘秀,并为刘秀在镇压农民部队赤眉军的战争中效劳。
可是接着又叛离刘秀,跟公孙述勾搭上了。
公孙述从王莽时起,在蜀地宣布独立,自称蜀王,以成都为国都,拥兵数十万,势力不小。
刘秀的向西进军,目的就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全国统。
刘秀的这个目的不久就全部达到,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
当岑彭和吴汉的军队围困两城的隗嚣时,刘秀因事要先回洛阳。
临行,曾写了一封信给岑彭,信上说:攻克西城以后,须立即南攻四
川;“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