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风儿轻轻吹 第一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5、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案教学提纲.doc

第二单元5、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案教学提纲.doc

课题: 5、风儿轻轻吹年级一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单元课名 5 、风儿轻轻吹总序号9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第一课时情感与态度:感受风,喜欢在大自然中和风一起玩耍,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产生共在感。

行为与习惯:乐于与风一起玩耍,亲近自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大自然中感受风、发现风、了解风的作用,知道风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使用风能能保护环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等方法感受风,乐于与风一起玩。

通过感受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和风一起玩耍,感受自然的美,教学重点与大自然产生共在感。

在大自然中感受风、发现风,了解风的作用,知道风能为人类提供清教学难点洁能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使用风能能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活动一:风在自然中1.谜语引入(1)今天春光明媚,天气刚刚好,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去猜一猜吧!(媒体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风吗?预设:生:喜欢,因为它吹在身上很凉爽生:不喜欢,因为风吹久了我就感冒了,生病时我很不舒服。

3.小结:是呀!就是风儿!平时它就在我们身边轻轻吹过。

4.揭示课题:《5. 风儿轻轻吹》【活动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谜语引入,一下次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再以“你喜欢风吗?” 讨论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对身边的风产生亲切感。

】活动二:风儿真奇妙过渡: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细心的小朋友就能找到它。

1.寻找身边的风儿(出示课本图片)(1)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它把河水吹皱了。

你能像老师一样找到图片里的风儿吗?①同桌找找,说一说。

②集体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媒体显示:风娃娃把风车吹得转起来了。

风娃娃把泡泡吹到空中了。

花儿在风中舞蹈,小草在风中摇曳。

小朋友手中的风筝被风吹上了天 ,,(2)通过朗读,激发情感①老师有感情地读读找到的句子,学生跟读②现在你们想对轻轻吹来的风说什么?2.风在自然中(1)过渡:风娃娃特别高兴,它想为你们介绍它的朋友们,它说——(出示媒体、板书)“我牵着细细的雨丝奔跑。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5 风儿轻轻吹14-部编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5 风儿轻轻吹14-部编版

5.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存在,初步了解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发现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3.通过玩与风有关的游戏,感受风带来的快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1.发现风、感受风的存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体验风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准备纸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知风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能猜得又快又准!(出示谜语)2、恭喜你,答对了!对,就是风。

我们还学过一首关于风的古诗呢,谁还记得?(生背古诗)3、今天风娃娃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欢迎吗?(欢迎)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

(板书课题)4、瞧,老师这里有一支燃烧的香,正冒着烟呢!(打开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5、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一开始烟往上飘,老师打开窗户后,我们发现烟的飘动方向有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呀,因为有风,烟才会飘动。

风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能发现它的存在。

二、联系生活找寻风1、快来看看这幅图,找找看风娃娃藏在哪里了呢?(出示图)风娃娃把风车吹得转起来了。

风娃娃把泡泡吹到空中了。

花儿在风中舞蹈,小草在风中摇曳。

小朋友手中的风筝被风吹上了天……2、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找找风娃娃啊?(想)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找风娃娃,看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一会儿我们还要比赛呢!明白了吗?(3分钟)3、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风儿在哪里,发现大比拼”比赛啦!一起来听听比赛规则吧!出示规则,学生交流小结:教室里,风把窗帘吹动了;操场上,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在家里,风铃响起来了。

板书:风儿无处不在三、知识延展了解风1、大自然中,风儿还有许多朋友呢,想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出示绘本,配乐欣赏)图1:风儿的朋友是谁?图2——图6:风儿的朋友还有谁呢?它们一起做了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指名说说小结: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小朋友们平时只要多观察就一定会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2、大自然中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很想知道,谁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说)3、你们说的对不对?我们还是来听听飞马精灵是怎么说的吧!(播放)现在你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了吗?(指名说)师:哦,原来空气动起来了就是风。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5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5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5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大自然中风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和作用,并通过风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善于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学习《风儿轻轻吹》这篇课文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来理解风的存在和作用,并从中培养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存在和作用,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感受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存在和作用,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风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风的存在和作用。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课件、风的自然现象视频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风车、气球等。

3.准备教学场地,如户外操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有什么特点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风的自然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和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5 风儿轻轻吹》第1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5 风儿轻轻吹》第1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5 风儿轻轻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 风儿轻轻吹》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风,以及风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情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风的作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讲解、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视频等。

2.准备一些关于风的图片和实物,如风车、风筝等。

3.准备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图片和实物,如环保袋、太阳能灯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对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风的形成和作用,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游戏或活动,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风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行巩固。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去实践。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第5课 风儿轻轻吹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5课 风儿轻轻吹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风儿轻轻吹》。

2.能够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动作。

3.通过故事的理解,理解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生们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通过问题反思故事情节,探讨感悟。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热情发言,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激发。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学会理解和感悟别人的心情。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分享,乐于合作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在身边物理现象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风的作用。

2.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风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观察法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 min)教师通过要闻报告等形式,介绍北部地区一次台风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台风?”Step 2 新课讲解 (15 min)1.教师询问学生:在哪些季节较容易出现风?有哪些风性质?2.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风儿轻轻吹》,在介绍中帮助学生理解生词(例如:扑、癫狂、狂风、温柔等)并强调小说的阅读过程中要理解人物感情变化、描绘风的作用。

3.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重点把握人物心理变化、描绘风的作用。

Step 3 组内讨论 (10 min)1.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在故事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2.小组讨论:展开讨论,交流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风的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说中的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Step 4 思考小结 (10 min)1.教师提出问题:“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2.学生自由思考,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在一旁引导答案从形式较少的“创造阻力”、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给树、花、草带来水分等而发散到有声、魔术、抽吸空气污染分子等方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教案1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教案1

风儿轻轻吹教学目标:1.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了解风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3.学习在风灾情况下逃生或求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的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5.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重点:1.了解人们对风的利用。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难点:1.体会空气流动产生风。

2.懂得在风灾中自护自救。

活动准备:1.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羽毛等。

2.课前充分在室外感受风;去看,去想,去闻,去听,去找风、拍照、《神笔马良》故事。

3.课前搜集: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4.课前画大树,云。

活动过程课前交流: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大家坐端正认真听。

《神笔马良》故事。

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

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送他一支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

马良拿这支笔给老百姓画画。

没想到一位贪心的大官把马良抓去让他画金山。

马良画了一座大海中的金山,又画了一艘船让大官坐上,画上几笔风,推着船向金山驶去。

马良不停地画风,风越来越大,最后把船掀翻了,害人的贪官淹死在大海里,马良又开始给老百姓画画了。

提问:马良用什么打败了大官?生:画了几笔风。

也生:用风的力量掀翻大船的。

2.图片出示:孩子们,你们看,这艘大船你能推得动吗?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能推得动吗?小结:是啊!这么大的船我们怎么能推得动呢!坐端正,好,上课!一、谈话,导入新课马良画了几笔风就把大官的船吹翻了,风的力量可真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风,了解风,(板书:风儿)(画简笔画风)陪着风儿一起轻轻吹(板书)。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活动一有趣的风1.孩子们!课件出示:昨天下午我们去校园里看风,谁来说说,你见过的风是样子的?生:看见过,风把树叶吹动了。

那你见过风的样子吗?师:我们只看到树叶在动,能看见风的样子吗?你能把风抓住吗?生:不能,抓不住。

师:是呀!也抓不住它。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案
(一)风车转转转
教师准备好自制小风车,不用手,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吹泡泡
教师准备好泡泡水,让同学们自己带上吸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
(三)吹羽毛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两片羽毛,同学们用嘴吹动产生风,让羽毛不掉落。
(四)还可更刺激
其实,我们还可以和风娃娃做更刺激的游戏呢! 教师出示拖拽伞、跳伞、热气球、滑翔伞的照片,并和同学们说大家长大以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尝试!
设计意图:
依据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的第6 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而编写。让同学们在感受、尝试、观察中更加深刻的体会了解风。
二、 带风娃娃进课堂
我们在图片中、视频里和大自然中找到了风,老师也把风娃娃请进了课堂呢!
1.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边播放轻柔的音乐边用扇子为同学们带去风,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师:你闻到了什么?这样呢?(拿出扇子)你还在哪些地方闻到过风?
创设情境,冬天老师走出去,寒风吹在我的身上,感觉(好冷)。
春天的风和秋天的风请学生来说。
夏天我从室内走出去,哇,(好热呀) 。炎热的夏季人们怎么给自己降温呢?(扇扇子,吹空调,老师用扇子对着学生扇出来)感觉到了吗?这就是老师用扇子制造出来的风,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造风呢。
师:你怎么猜到的呢?这些现象是你通过什么看到的呢?
小结:原来利用眼睛可以感受到风娃娃的存在。(贴:眼睛)
让我们今天来感受风儿轻轻吹(贴课题)
师:风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了风娃娃告诉了张老师她只想和懂得倾听、乐于发言的小朋友交朋友,那我们今天看看哪个组能和更多的风娃娃做游戏呢)
教师活动:
猜谜激趣,引出课题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5 风儿轻轻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的第5课,本课由“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风儿能帮我们”和“风儿的脾气”四部分组成。

“风儿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与身边的环境,感受看不见、摸不到的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风儿一起玩”是由第一部分引申出的探究环节,从寻找风、感受风、过渡到探究“能和风怎么玩”、“和风玩什么”,通过活动培养儿童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的意识。

而“风儿能帮我们”与“风儿的‘脾气’”从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两方面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感受风、了解风。

学情分析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虽然对风熟悉,也感受过“风”,却未必思考过风儿在哪里,风儿是怎样产生的,风儿的四季变化及风儿对人们的生活什么影响。

因此本课要启发学生从“好奇”走向“喜欢提问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特点,知道风的作用,认识不同级别的风,学会在由风导致的极端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

2.感受风的存在,提升感受大自然的能力,增强自护、自救等实践能力。

3.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乐于与大自然共存共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课时目标1.认识风,了解风的特点。

2.能利用皮肤、眼睛、嘴巴和耳朵等感受风的存在3.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乐于在大自然中探索风与人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寻找风儿在哪里,感受和风儿一起玩的快乐。

难点: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愿意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教学准备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猜一猜,激趣导入1.出示谜语:课件呈现:“看不见,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

它吹动了你的发梢,吹跑了我的小花帽。

”猜猜它是谁?2.学生猜谜语——风儿3.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风,了解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老师有感情地读读找到的句子,学生跟读
②现在你们想对轻轻吹来的风说什么?
2.风在自然中
(1)过渡:风娃娃特别高兴,它想为你们介绍它的朋友们,它说——(出示媒体、板书) “我牵着细细的雨丝奔跑。我和晨雾一起在山野漫步。我和树叶轻轻唱,星星眨着眼睛静静听。我和雪花一起跳舞。我和云儿在高高的天上捉迷藏。我和雷公、电母一起耍威风。你还认识我的哪些朋友呢?”
3.小结:是呀!就是风儿!平时它就在我们身边轻轻吹过。
4.揭示课题:《5.风儿轻轻吹》
【活动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谜语引入,一下次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再以“你喜欢风吗?”讨论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对身边的风产生亲切感。】
活动二:风儿真奇妙
过渡: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细心的小朋友就能找到它。
以小组为单位“吹云朵”,具体方法——每个组一朵小白云,找到一处白云上升一格。白云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
小结:小朋友们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风。
3.风是什么
(1)过渡:风娃娃可真是无处不在,那风娃娃是从哪里来的呢?快来听听小博士滴滴怎么说的吧!(播放视频)
(2)你明白风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
活动三:我和风交朋友
1.过渡:风儿不但为人们提供能源,帮助人们生活,还能和我们一起玩。在风的帮助下我们能玩哪些游戏呢?
(1)请这些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和风儿一起玩的。(媒体出示学生玩纸飞机、风筝、风车的照片)
(2)师示范飞一只纸飞机。
(3)那没有风,风筝还飞得起来吗?我们来试试。(出示风筝)。
小结:当我们不跑动时,就没有风,风筝就飞不起来啦。所以风是我们游戏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5、风儿轻轻吹
风儿在哪里
风儿能……
作业布置
课下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风儿
教学心得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风儿从哪里来。通过制作风车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风车转得更快?”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最后梳理本节课的学习的要点,对其进行归纳,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1.谜语引入
(1)今天春光明媚,天气刚刚好,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去猜一猜吧!
(媒体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风吗?
预设:
生:喜欢,因为它吹在身上很凉爽
生:不喜欢,因为风吹久了我就感冒了,生病时我很不舒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等方法感受风,乐于与风一起玩。
教学重点
通过感受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和风一起玩耍,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产生共在感。
教学难点
在大自然中感受风、发现风,了解风的作用,知道风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帮助 人们更好地生活,使用风能能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风在自然中
(3)那你们知道怎么产生风吗?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空气动起来了就是——风,而且我们有办法产生各种各样的风。
4.风儿真能干
(1)风的本领
①顽皮的风儿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②学生交流 预设:
生1:风能帮我们吹干衣服。
生2:风能让帆船跑起来!
生3:夏天热的时候还能用扇子扇出风。
生4:我知道风还可以为人们发电。
(2)风能的原理
那风是怎么为人们提供能源的呢?(播放风能原理视频。)
(3)人类的好伙伴——风能
那风变成能源后又是怎么帮助人类的呢?
预设: 吹风机可以使吹出热风让头发变干;电风扇吹出的风可以使房间变凉爽;电脑里的风扇能帮电脑散热,保护电脑芯片„„
【活动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愿意乐于和风交朋友,得先引导他们用小眼睛发现身边的风。通过多媒体从大自然中的风引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风,并且通过“吹云朵”的比赛游戏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在找到风之后通过观看动画了解风和风能的原理,再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带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风为我们提供很多资源,营造带有童趣的课堂,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风的美妙。】
(2)开展想象,补充小诗 谁来回答风的问题?
媒体出示:风和 一起 。
板书:„„
小结:大自然的风真是奇妙无比、无处不在。
3.风在我身边
(1)找找身边的风
那你们留意过我们身边的风吗?请你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找我们身边的风,我们比比哪组找到的风儿多。可以从教室找起哦!(分组讨论)
(2)吹白云,比比谁找到的风儿多
2.小风车转起来
(1)过渡:同学们,你们想和风儿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和风一起玩耍吧!
(2)出示课件,一起学做风车。
(3)一起玩风车:比一比谁的风车转得更快?
(4)小结:我们发现,风大一些,风车就转得快一些,要让风车一直转下去风就要一直吹,和风儿一起玩,真是——太有意思了!
3.总结:我们今天不但和风交了好朋友,还知道了风的用途和原理,大自然中的风无处不在,它还有更多奇妙之处等着你们发现。
课题: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教师
单元课名
5、风儿轻轻吹
总序号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风,喜欢在大自然中和风一起玩耍,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产生共在感。 行为与习惯:乐于与风一起玩耍,亲近自然。
知识与技能:在大自然中感受风、发现风、了解风的作用,知道风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使用风能能保护环境。
1.寻找身边的风儿(出示课本图片)
(1)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它把河水吹皱了。你能像老师一样找到图片里的风儿吗?
①同桌找找,说一说。
②集体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媒体显示:
风娃娃把风车吹得转起来了。 风娃娃把泡泡吹到空中了。 花儿在风中舞蹈,小草在风中摇曳。小朋友手中的风筝被风吹上了天„„
(2)通过朗读,激发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