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解读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夏:前2070(公元前21世纪前期,禹建立夏朝。

启夺得王位标志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前1600年建立,前1046武王伐纣灭商。

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都城镐(陕西西安)。少数民族犬戎灭西周(周幽王)

东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看看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封制的特点:等级森严,以血缘为纽带,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1)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周初分封者是谁?周武王和周公旦

(3)分封的对象:王族成员(主要)、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周初受封的诸侯的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积极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等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范围。

(6)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7)破解:秦灭六国,实现统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3、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概念: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合一,相辅相成。

(5)宗法制度实质: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6)影响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尊老爱幼、寻根问祖、祭祀祖先、家谱、祠堂、姓氏等都反映宗法观念)

4、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5、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主要指商朝),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例题:

(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概括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此困局的?

(3)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或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原因:王室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解决: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权的专制,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看看秦朝疆域图)

(1)主要历史条件:商鞅变法实力大增

(2)经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3)方针:远交近攻

(4)意义: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条件:

理论来源:法家思想。

政治根源: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经济根源:是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央)、郡县制(地方)

(3)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最主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补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影响:容易形成专制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3、了解皇帝制度和三公

(1)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名称由来说明神化皇权:

(2)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秦朝中央官吏的设置: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监察;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4、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春秋战国已经开始设立郡或县;

(2)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最主要不同: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3)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例题: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二中“其专在下” “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斑马式的地方制度)

(1)汉初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制度。影响了中央集权加强。

(2)解决: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重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看元朝行省图)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称“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地方设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注意:行省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和相权关系)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1、重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1)魏晋南北朝开始设立三省。

(2)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职能: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三省之间关系: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牵制和监督。

三省六部制影响:提高办事行政效率;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修建运河的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3)区别:唐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属决策机构;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属行政管理机构。(4)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相比:

相同之处:权力分散和制衡;不同之处:前者本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保证君主专制;后者本质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防止集权,确保资产阶级民主。)

2、了解宋朝分散相权的举措

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三、理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

选拔标准:品行才能。孝廉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举秀才不识字举孝廉父别居讽刺的就是察举制)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

选拔标准:门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反映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3、隋朝时开始科举制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选拔标准:考试成绩(才能)

特点:将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将选拔人才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

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将选拔人才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

明确几点: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选官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虽然是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3)启示: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时代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主要措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1、宰相制度的废除(秦始皇设丞相,明太祖废丞相)

(1)直接原因:胡惟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

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明朝废宰相制度的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处理政务。

过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明宣宗时期票拟(地位提高);明神宗时期权归内阁。

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性质:明朝内阁仅是以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内阁是最高国家行政机构,有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对议会负责

本质不同: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作用不同:明朝内阁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不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英国内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3、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直接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

影响: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违背世界发展的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补充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取代内阁权力。

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

(1)条件:独特地理环境影响;小国寡民城邦体制产物;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亚非文明的影响(2)希腊民主政治确立发展过程:

①梭伦改革----奠基;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③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主权在民、公民内部相对平等、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4)创造出的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6)雅典民主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7)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作用、局限性)

积极作用: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铸造了雅典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

局限性:从民主范围看: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妇女、外邦人、奴隶排除在外。

从民主性质看:原始的直接民主,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从参政方式看: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有时成为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2、梭伦改革

主要内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克利斯提尼改革

主要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4、伯利克里改革

主要内容:所有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构;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工资。发放戏剧津贴。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内容(从广义上、狭义上)、核心内容

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

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马法的根本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原因: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标志:《十二铜表法》颁布(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清晰。)

影响:第一部成文法诞生;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保护平民利益。

(缺陷)保留野蛮的习惯法;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3、重点: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

①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所产生的法律统称。

②特点:A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注重形式,程序烦琐;C侧重国家事物和法律程序。

③与万民法相比,公民法有何局限性?

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氏族残余。

(2)万民法:

①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

公民法的狭隘性;罗马对外扩张和统一的需要;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②特点:A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B简洁灵活、实用有效C注重调整财产关系和民事纠纷,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公民法与万民法调整的主体范围不同:前是罗马公民;后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4、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民法大全》

5、罗马法的作用

对罗马而言:缓和社会矛盾,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稳定罗马统治秩序;保护奴隶制度。

对后世而言: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罗马法中的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当心:罗马法稳定罗马帝国统治秩序(错误)因为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维系了罗马共和国统治,罗马帝国建立以后才是维系帝国统治秩序。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1)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欧美民主政治确立)的经济根源、政治前提、理论来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启蒙运动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选举、议会立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表现形式: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4)实现途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立法形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德国:德意志的统一

(5)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政治:否定君主专制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美法德四国分别建立起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1787年美国宪法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君主立宪政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过程、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过程: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具体说: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物;虽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维系英联邦。)

2、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暂时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建立共和国

曲折: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

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意义: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新贵族政治地位,促使君主立宪制确立)为什么称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妥协,未经流血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专政)

3、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颁布前:王权至高无上,不受任何制约。

颁布后: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超过国王权力。议会权力至上。

《权利法案》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历史意义:否定君权神授,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4、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是第一位首相;

◆内阁首相与内阁成员的关系:集体负责,保持一致,共同进退。

◆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首相不对国王负责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

◆布莱尔(工党)能够上台组阁后,他的职权怎样?

内阁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5、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议会改革。

内容:放宽对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更多的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保证了工业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的背景

(1)前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2)严峻形势:独立之初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国家经济困难、政局不稳

(3)理论: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

2、1787年宪法

(1)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共和原则。

(2)内容:

●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地方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影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的权力结构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①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②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③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

●民主共和制:总统和议会均由人民选举产生。

(3)评价

积极性:(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突出了“分权与平衡”原则,加强了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打上种族歧视烙印)

3、总统也是关在笼子里?理由:①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②总统有任期限制③总统对宪法负责

④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4、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1)民主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三者融为一体。

(2)美国政治体制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标志,人称一票共和)

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国家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

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关键职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巩固;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当心:

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相比:(1)产生方式: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美国总统选民间接选出;(2)任期:法国总统任期七年,美国总统四年;(3)权力: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有权缔结条约,美国总统缔结还要经国会批准。

2、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统一原因: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能够领导完成统一;

统一方式: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3、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宪法内容:规定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规定实行联邦制。

影响: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积极性:推动德国进入新时期,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是实,议会为虚,带有深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5、德意志民主如此脆弱或者德意志建立以议会粉饰门面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的原因:

①德意志长期分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②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大量封建残余;③普鲁士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被继承。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和的潮流

(一)列强的侵华战争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四次反侵略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战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①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②客观原因: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无力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1)战争中英勇反抗英军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海龄。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南京条约》(1842年)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本质意图的是协定关税。

(3)《南京条约》附件:从《五口通商章程》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从《虎门条约》中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4)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鸦片战争最主要影响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继续扩大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探究: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华滞销的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4、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续指根本原因、目的、性质、影响一致性。扩大指侵略国家、时间、区域、条约、影响。(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朝鲜农民起义

2、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江)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3、《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反映资本主义侵略新特点的内容是: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的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例题: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政府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徐骧领导义军,与刘永福并肩作战

台湾军民的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体现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义和团运动:1899年兴起山东

主要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一方面反映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说明“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意义: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3、《辛丑条约》(1901年)

①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争

1、日军的主要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①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日军暴行: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军民进行大屠杀,被害人超30万;②潘家裕惨案③七三一部队:专门研究细菌战在东北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看看,不要背)建立的过程:A.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B.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C.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D.1937年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标志。

(3)意义: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1)抗战路线:单纯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2)地位和作用: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抗战,成为抗日主战场。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共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3)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姚子青奋勇抗战,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意义: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共产党领导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的国共合作抗日)

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1)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4)(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组织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5、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其他原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共领导的敌后军民抗战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人民的支援。

(3)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启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二)中国的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

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努力: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结合民主革命的主题,完成下表:

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中国民主革命序幕(理由:反封建同时承担反侵略任务)

1、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外部原因)

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思想和组织准备)。

2、兴起和发展:

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经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实质就是反封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圣库制度最体现绝对平均思想)②评价:

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④未能实现的原因

客观:紧张的战争环境;主观:《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脱离实际。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但二者的主张是完全矛盾的

4、《资政新篇》

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性质: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改革方案

内容:见书本

评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不是革命战争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未能实行。

为什么不能实行?:紧张的战争环境(客观原因);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根本原因)(二)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

3、爆发的标志——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1912年为民国元年。

5、《临时约法》颁布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主要内容:见书本(实行责任内阁制)

(3)体现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制度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6、历史意义:

政治: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

(1)说辛亥革命胜利,主要因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说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因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最主要理由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三)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①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国际:⑤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约指巴黎和约)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

(4)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

①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③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注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

2、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

(1)条件:(了解一下)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理论基础。特点: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阶级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国际因素)

(2)当心搞错:五四运动不是共产党领导的,而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共一大陈独秀和李大钊没有参加会议,但是参与了建党工作。

(3)内容:确定党的名称。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在中共二大制定的)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工作重心在城市。八七会议以后转到农村)。成立党的领导机构。

(4)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目标和前途)

3、国民大革命(1924年—1927年)

(1)国共第一次合作必要性: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合作形式: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国民大革命开始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高潮是北伐战争;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国民大革命成果: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6)国共合作破裂标志:局部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面破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府

(7)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中共处在幼年阶段缺乏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8)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中共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1927-1937)

①南昌起义:

主要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经过: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牢记三个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

②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召开)

内容: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仅仅从组织上和军事上清算,思想上到1942年延安整风才清算);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枪杆子中出政权。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方向指土地革命即以农村为中心发动农民革命。)

③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受挫教训: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实质: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走这条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毛泽东总结经验,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红军长征

①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李德、博古等“左”倾错误。

②过程: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遵义会议:(具体看看长征示意图)

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仅仅从组织和军事上纠正,思想纠正要到1942年延安整风),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理由是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内部分歧和矛盾。)

③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4、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

①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三大战役:1948年到1949年初: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歼敌最多)、平津战役。

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③解放南京:

A.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瓦解。

B.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南京解放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

①结束中国近百年屈辱历史(即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迎来独立自主的新中国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毛泽东曾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什么?而标志国民党政权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事件又是什么?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例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1)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3)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①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

②理论来源:十九世纪人类思想优秀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2008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追捧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揭示无产阶级使命: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

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后建立的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

(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

2、成立:1871年3月巴黎公社(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训:①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②必须建立工农联盟。

失败根本原因: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条件看一看,如何认识巴黎公社?

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它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失败的必然性:

当时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3、意义的深远性:

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

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三、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1、二月革命(1917年)

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1917年)

背景: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获得土地面包和和平(结束一战)

内容: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提出了“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

列宁亲自领导。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信号,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取得胜利。

4、十月革命的意义:

(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总体框架:

1、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三句话背熟)

(1)建国初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3)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

3、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本国国情;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要反对个人崇拜等。(中国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重要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3)1956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一个新阶段)

(4)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发展

(1)《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基本形成)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

(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

(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最主要不同是社会制度不同。最早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西藏在1965年建立。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发展。

①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②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②198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1998年, 九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选举

例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补充习题:

(1)近代中国人在争取政治民主化斗争过程中提出的三个重要政治主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分析近代政治民主化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④无产阶级的壮大。

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⑥先进的中国人总结历史教训,坚持不懈的努力。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的特点?

①政治民主化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民主化的进程艰难;③政治民主化始终体现了与国情相结合;④逐渐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转变。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1、香港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国家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含义:所谓“一国两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运用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3、港澳的回归

(1)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回归原因:前提条件(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

(3)意义: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①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三通”,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③1990成立台湾海基会、1991年成立海协会(大陆)。

④1992年“九二共识”(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⑤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⑥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⑦中央政府的对台立场:主张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为什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

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

有利因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两岸交流频繁,联系日益紧密;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

不利因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国外的反华势力的干涉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际形势、政府态度、外交家个人因素等。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含义只要看看,不要死背)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A、1949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熟的理由: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认可)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会议准备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陷入僵局。周恩来就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日内瓦公约。

D、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洲际会议)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异: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与会国遭过受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依时间顺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9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小知识点汇总

2019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小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 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比率 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5.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6.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7.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非公有制经济种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 大就业、增加税收 9.基本经济制度:是中特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11. 12. 1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 1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互为前提 15.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保证 16.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 17.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凭证;股票代表股东的所有权 18.股票投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息或红利收入、差价;股票: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19.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0.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21.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22.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3.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 24.税收收入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5.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6.税收无偿性要求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固定性 27.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28.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29.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0.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原则 3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4.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5.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7.创新发展:动力问题、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发展基点、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8.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9.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0.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41.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4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43.实体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一国经济立身之本、财富创造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重要支柱 4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5.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生产力、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46.经济全球化弊端: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7.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48.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 易强国建设 49.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必修二: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基本民主权利,是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3.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4.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5.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6.公民享有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7.发展基层民主: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 11.依法行政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 决惩处失职、渎职 12.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13.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4.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模板汇编

****** 学期末 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年,******组织小学***年级、初中***年级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抽调***年级数学、英语两科试卷集中批阅。根据阅卷组的反馈和测试成绩评价,我们对此次考试进行了认真分析,形成了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 一、***年级成绩评价结果统计及情况分析: (一)考试科目及参考人数 本次***年级学考科目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科,总分共计分。全***参加考试人数人,成绩核算时,按照******考核规定和随班就读筛选鉴定小组核定结果,剔除随班就读人(其中,*** 人,***学校人,***中学人,*** 中人,***中学人),参评人数为人。 (二)***与***年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1. ***与***年度全***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年级学考***科平均分为分,去年***科均分分,较去年提高分,分以上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分的百分率为,较去年的降低了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年级优秀学生数量明显提升,良好学生人数大幅提高,可以肯定一点的说,这一年来,学校培优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成绩显著。

2.城区学校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城区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成绩稳步提高。*** 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学校***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从校总得分极差(最大值-最小值)分来看,校成绩还存在差距。具体分析:分以上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分学生所占比例*** ,***学校,相差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两校优秀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后进生转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农村中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农村所中学和去年成绩相比较,农村中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学成绩评价***项总得分为分,较去年***项总得分高分,*** 中***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中学***项总得分为,较去年***项总得分分高分。从分数段分析:***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中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中学分以上学生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分学生数较去年多人,涨幅个百分点。 ()***与***年度***年级***科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全***语文分学生所占比列有所下降(或为0)。从去年中考

-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真题+答案

山东省2016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题 第I 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已知全集{}c b a U ,,=,集合{}a A =,则=A C U ( ) A. {}b a , B. {}c a , C. {}c b , D . {}c b a ,, 2.已知0sin <θ,0cos >θ,那么θ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实数第3,a ,5成等差数列,则a 的值是( ) A. 2 B. 3 C . 4 D. 15 4.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的函数是( ) A. x y 2= B.x y -= C. 2 x y = D. x y ln = 5.数列1, 32,53,74,9 5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n a ( ) A. 12+n n B. 12-n n C. 32+n n D. 3 2-n n 6.已知点)4,3(A ,)1,1(-B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A. 5 B. 25 C. 29 D . 29 7.在区间]4,2[-内随机取一个实数,则该实数为负数的概率是( ) A. 32 B. 21 C. 31 D. 4 1 8.过点)2,0(A ,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式( ) A.02=++y x B.02=-+y x C .02=+-y x D.02=--y x 9.不等式0)1(<+x x 的解集是( ) A.{}01|<<-x x B .{}0,1|>-

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2015年学业水平检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哪个单位是力的单位 ( ) A 牛顿 B 千克 C 安培 D 焦耳 2、下面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 、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 C 、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D 、一支新2B 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3、下列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B 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 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 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霜的形成 B .露的形成 C .冰的形成 D .雾的形成 5、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 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传播速度不同 6、如图6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7、据悉,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关于空间站所使用的供电装 置,你认为最可行的是( ) A .太阳能电池 B .化学蓄电池 C .柴油发电机 D .风力发电机 8、安全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某中学在一次关于家庭用电的“对”、“错”抢答比赛中,提出以下说法,其中应回答“对”的是( ) A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B .若没有保险丝,可用细钢丝代替 C .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安装在零线上 D .电饭锅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9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扬声器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电磁起重机 10、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时,灯L 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L 变暗,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 .灯L 变暗,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 .灯L 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 .灯L 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拉弓射箭过程是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C .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 .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 C .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 .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 13、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 A .红光 B .红外线 C .紫光 D .紫外线 14、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自行车的设计者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强 B .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 .车轮的外胎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尾灯可以将从不同方向射向它的光反射,让后面的人看到 15、足球比赛是很多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A 铁轨下铺枕木 B 坦克装有履带 D 书包背带很宽 图6 C 刀刃磨得很薄 图10

2015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数 学 本试卷分为第I 卷和第I I卷两部分,第I 卷为选择题,共2页;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全卷共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5,2,1,0{},3,2,1{ ==N M 则N M 等于 A.{1,2} B.{0,2} C.{2,5} D. {3,5} 2.下列几何体中,主(正)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3. 210sin 等于 A. 23 B. 23- C.21 D.2 1- 4. 函数)1lg()(+=x x f 的定义域为 A. ),0(∞+ B. [),0∞+ C.),1(∞+- D.[),1∞+- 5. 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出结果是 A. 3 B. 5 C.7 D .9 6. 已知)2,6(),5,3(--=-=b a ,则b a ?等于 A .36- B. 10- C.8- D.6 7.下列四个函数图象,其中为R 上的单调函数的是 8. 如果实数y x ,满足0,0>>y x ,且2=+y x ,那么xy 的最大值是

A. 21 B .1 C.2 3 D. 1 9. 已知直线0:,0:21=-=+y x l y x l ,则直线21l l 与的位置关系是 A.垂直 B. 平行 C. 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 10. 某校有2000名学生,其中高一年级有700人,高二年级有600人。为了解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用分册抽样的方法抽取20名学生召开座谈会,则应抽取高三年级学生的人数为 A. 5 B .6 C. 7 D. 8 11. 不等式组?? ???≤-+≥≥04,0,0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A . 4 B.8 C. 12 D. 16 12. 右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则该运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中位数为 A. 10 B.11 C. 12 D . 13 13. 已知圆C 的圆心坐标是(0,0),且经过点(1,1),则圆C 的方程是 A . 122=+y x B. 1)1()1(22=-+-y x C. 222=+y x D. 2)1()1(22=-+-y x 14. 某校有第一、第二两个食堂,三名同学等可能地选择一个食堂就餐,则他们恰好都选择第一食堂的概率为 A. 81 B . 41 C. 83 D.2 1 15. 函数)0(5)(2>-+=x x x x f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A.)21,0( B. )1,21( C. )23,1( D.)2,2 3( 1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B.如果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C .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D.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7. 将函数)0(sin )(>=ωωx x f 的图象向右平移4π 个单位,所得图象经过点?? ? ??0,43π,则ω的最小值是 A. 1 B. 2 C. 3 D. 4 18. 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经常用两种曲线来描述价格变化情况,一种是即时价格曲线)(x f y =,另一种是平均价格曲线)(x g y =。如3)2(=f 表示股票开始交易后2小时的即时价格为3元;3)2(=g 表示2小时内的平均价格为3元,下四个图中,实线表示)(x f y =的图象,虚线表示)(x g y =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关系是直接因素)

2015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试卷

2015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试卷

机密★开考前 贵州省2015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英语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woke up late and had breakfast in a hurry. I had never been late and didn't want my boss to be unsatisfied. However, it seemed that the day wasn't a lucky one for me from the very second I left my flat. The moment I wanted to rush downstairs, one of my stiletto heels (细高跟) broke. I had to return to change my red shoes. I also had to change my purse and other little things that I had tried to match with the shoes. I was sure I would be late for work. On my way to work I had to wait for over half an hour because of an accident. I had no choice but to wait. I phoned my boss and he told me that it was no problem, but he needed me for the meeting with the Japanese clients (客户) that morning. Finally, I arrived at the office one hour later. I had to keep calm and be fresh for the meeting to make the clients sure that our plan was the best for their future business project. However, I left the plan I had made the night before at

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

2011年七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 欧立强 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学业水平考试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201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得了较好地成绩。我校201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说明宁乡教学质量仍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反映出宁乡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反映出宁乡县教学工作面临着新课题和新考验。 一、成绩概况 学考九科合格率 学校代码报考人数9科合格数九科合格率 01 1660 1641 98.86% 02 285 172 60.35% 04 867 862 99.42% 05 191 153 80.10% 06 212 147 69.34% 07 117 79 67.52% 09 126 115 91.27% 10 153 130 84.97% 11 160 129 80.63% 13 897 860 95.88% 14 1 0 0.00% 16 546 511 93.59% 18 745 674 90.47% 20 39 28 71.79% 总计6000 5501 91.68%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学考九科合格率在同类学校位居第六名(去掉一、四、十三、玉潭、实验排名)。 2011年高二学考分校平均分统计表 校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总分 码 02 80.03 69.33 75.84 82.36 82.39 81.98 71.51 76.42 80.67 700.53 05 84.16 76.85 80.69 86.49 86.66 84.97 79.73 80.13 85.34 745.02 06 82.02 77.25 75.98 85.35 85.78 85.58 76.14 79.02 84.87 732.00 07 81.56 73.59 76.24 83.54 84.27 85.50 74.25 78.71 82.19 719.86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已知集合M={0,1},集合N满足M∪N={0,1},则集合N共有()个.A.1 B.2 C.3 D.4 2.直线x+2y+2=0与直线2x+y﹣2=0的交点坐标是() A.(2,﹣2)B.(﹣2,2)C.(﹣2,1)D.(3,﹣4) 3.不等式2x+y﹣3≤0表示的平面区域(用阴影表示)是() A. B. C. D. 4.已知cos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 A.﹣ B.C.﹣ D. 5.已知函数f(x)=a x(a>0,a≠1)在[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6,则a=()A.2 B.3 C.4 D.5 6.在△ABC中,a=b,A=120°,则B的大小为() A.30°B.45°C.60°D.90° 7.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35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4的样本,则应从男运动员中抽出的人数为() A.10 B.12 C.14 D.16 8.已知tanα=2,则tan(α﹣)=() A.B.C.D.﹣3 9.圆x2+y2=1与圆(x+1)2+(y+4)2=16的位置关系是() A.相外切B.相内切C.相交D.相离 10.如图,圆O内有一个内接三角形ABC,且直径AB=2,∠ABC=45°,在圆O内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在三角形ABC内(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1.不等式x2﹣5x≤0的解集是. 12.把二进制数10011(2)转化为十进制的数为. 13.已知函数f(x)=Asinωx(A>0,ω>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ω的值分别是.14.已知函数f(x)=4﹣log2x,x∈[2,8],则f(x)的值域是. 15.点P是直线x+y﹣2=0上的动点,点Q是圆x2+y2=1上的动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16.如图,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的季后赛10场得分可用茎叶图表示如图: (1)某同学不小心把茎叶图中的一个数字弄污了,看不清了,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用m表示,若甲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33,求m的值; (2)估计乙运动员在这次季后赛比赛中得分落在[20,40]内的概率. 17.已知向量=(sinx,1),=(2cosx,3),x∈R. (1)当=λ时,求实数λ和tanx的值; (2)设函数f(x)=?,求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B是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2,O、D分别是AB,PB的中点. (1)求证:PA∥平面COD; (2)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19.已知函数f(x)=2+的图象经过点(2,3),a为常数. (1)求a的值和函数f(x)的定义域; (2)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f(x)在(a,+∞)上是减函数. 20.已知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项和为S n,且a n2+a n=2S n,n∈N*. (1)求a1及a n; (2)求满足S n>210时n的最小值; (3)令b n=4,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绿色消费:①核心:可持续性消费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分配和消费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支柱,在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利益的基础。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一、试卷简要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四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选做题。其中按照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结构,选择题为22个,共44分;填空题30分;实验题8分;选做题18分;共100分,按照年级组的安排,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内容涵盖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一、选修四共四个模块,其中选修一和选修四为选考内容。 二、试题考查情况 整套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水平考试真题来说,难度略大,但都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的范围。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其中基础题分值约70分,中等难度题分约25分,较难的分值在5分以下。 三、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520人,及格人数为224人,及格率43.08%,50分以下的216人。通过改卷和讲解试卷时学生的反馈得知,学生对于一些需要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运用化合物性质进行解答的题目丢分较多,如选择题的3、4、5、13、15、22,在填空题中的第23题,24题得分较少,通过观察试卷很多学生在非选择题中几乎没有动笔。其实当中很多空也是非常简单的,可能是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对待这次考试。其中非选择题中的25题,需要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熟悉元素周期律的运用,相信老师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肯定强调和要求过,但是学生落实的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强加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在选做题中,其中有一题很多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可以说有很多是生活常识,但是学生似乎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悲哀的地方。 四、复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后阶段的复习 本学期以来,文科班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复习,一直是在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讲的比较详细,也差不多复习完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做题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后阶段的复习应该换一种方式,对于文科生来说,应该尽量帮助他们缩小考试范围,督促他们把一些重点内容记牢,理解透彻,能够运用,然后进行多练,让他们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可能会更有效果。对于理科班来说,基础较好的班级根本没有必要专门花时间去复习,布置他们自行复习,但是要特别关注其中一些比较危险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督促,定期检查。而对于基础较差班级,有必要在这一个月内进行一些系统的复习,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考试。最后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粗心失分、计算欠准确、格式书写不规范等。

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卷1及参考答案

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 卷(必考题)和第II 卷(选考题)两部分.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75分钟. 第I 卷(必考题,共8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5. 某小组有3名女生,2爼男生,现从这个小组中任意选出一名组长,则其中一名女生小丽当 选为组长的概率是 项符合要求?) 1. 数集{x|-2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试卷Word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学习、旅游、购物等,都需要使用 A.外汇 B.支票 C.本币 D.汇价 2.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猪肉和牛肉,它们是 A.互补商品 B.互为替代品 C.一般等价物 D.高档耐用品 3.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理念对个人消费的启示是 A.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智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公司要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开展正当竞争,实现公司被优势企业兼并,扩大生产规模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08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 ①完善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②明确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③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对于股票认识,正确的是 A.股票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 B.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C.股票可以还本付息 D.股票的生命力在于它可以在随意流通买卖7.某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人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人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人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人 8.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 ①固定性②无偿性③法制性④强制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 D.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民主 B.和谐 C.文明 D.发展

2015年上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带一路”就是圆梦之路,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西欧国家 的合作,我国可以 A.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 B.输出大量的剩余劳力 C.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 D.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2.在乡间,在晴朗的夜晚,仰望苍穹,繁星满天。这些星星基本上就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3.2015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传统的端午节。由此推算,今天(6月29日)晚上的月相大致就是 4.“日出东方,其道大光”。从地球科学角度瞧,一年中太阳从正东方升起的日子就是 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为区时。新加坡(约104°E, 1°N)使用的应该就是 A.东6区区时 B.东7区区时 C.东8区区时 D.东9区区时 6.农历24节气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季事农业生产的依据。24节气的更替周期应该就是 A.恒星月 B.恒星年 C.朔望月 D.回归年 7.尼泊尔大地震后,我国科学家发现珠峰向西南方向偏移了大约3厘米。获得此测量结果运用的主要工具 就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线遥控系统 8.地面GPS装置必须接收到足够数量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位置。如果要知道运动中的物体位 置与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 A.2颗 B.3颗 C.4颗 D.5颗 9.右图为某地区地形图(等高线单位:m)。图中甲所示的小区域为 A.平缓的山头 B.山间小盆地

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 上良中心小学白春艳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识字写字部分,第二部分积累应用部分,第三部分阅读,第四部分作文。考试范围为1—17课的所有内容。基础知识64分,综合了所学课文内的字、词、句等知识,还考察了学生对名言警句、古诗的识记背诵情况,题量适中,题型较难。阅读与写作共36分,学生得分普遍得分率都比较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小题看拼音写词语。本题共10分,满分15人,占总人数34.1%,5分以下的10人,占总人数的22.7%,三年级要求会写的生字逐渐增多,虽然每天都进行听写,可是从答题情况仍能看出,有部分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掌握不扎实,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还有的同学拼错拼音。 第一部分第二小题辩一辩再组词。本题共10分。除了个别同学在所组的词语中出现错别字外,完成的都比较好,其中32名学生都得了满分,占总人数的72.7%,其余12个学生得分都在6分以下,占学生总人数的27.3%。 第一部分第三小题我填的词语最恰当。本小题共8分。这种类型的题在平时作业中多次做过,但涌现出来的问题是遗忘现象比较严重,对括号里填的词是是而非,导致大多数学生失分严重,得6分3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8.2%,其余学生都是4、5分,占有学生总人数的31.8%,本小题没有得满分的学生。 第二部分积累运用部分第一小题补充词语。本小题9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园地里面出现的四字词语的掌握程度,其中有16名学生得了满分,占学生总人数的36.4%,得7、8分的学生2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6分以下的学生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3.6%。 第二部分第二小题照样子写词语。本小题9分。主要考察学生对A

2018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 数 学 1.考试采用书面答卷闭卷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31|{≤≤-=x x A ,}2|{》 x x B =,则=B A ( ) A. }21|{≤≤-x x B. }21|{<≤-x x C. }32|{≤x x x 或 B. }21|{<<-x x C. }12|{<<-x x D. }21|{-<>x x x 或 (4)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8 1 41-== a a ,则}{n a 的公差d 为( ) A.2 B.2- C. 2 1 D.83- (5)一个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高等于侧棱长)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这个正三棱柱的表面积是( ) A.8 B.24 C.43+24 D.83+24 (6)在某体育比赛中,七位裁判为一选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0 89 90 95 93 94 93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是( ) A.92,2 B.92,2.8 C.93,2 D.93,2.8

(7)已知向量)2,1(-=,)2,3-(),1,(=-=m ,若⊥-)(,则m 的值是( ) A. 2 7 B.35 C.3 D. 3- (8)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若1=a , 45=∠B ,2=?ABC S 则b 等于( ) A.5 B.25 C.41 D.52 (9)正数b a ,满足1=ab ,则b a +2的最小值为( ) A.2 B.22 C. 2 3 D.3 (10)设)(x f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且当0>x 时,x x x f -=2 )(,则=-)2(f ( ) A. 2 B.2- C.6 D.6- (11)直线4+=x y 与圆2 2 )3()(-+-y a x 8=相切,则a 的值为( ) A. 3 B.22 C. 3或5- D. 3-或5 (12)执行如右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 A .1 B .2 C .4 D .16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 点),(y x P 在不等式组?? ? ??≤-≥≤22x 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y x z +=的最大值为 . (14)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内随即取一点,取到的点到正方形中心的距离小于1的概率 为 . (15)若3 1 )2 sin( )sin(= +++x x π π,则=x 2sin _ _ .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 ●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 ●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