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五(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解决问题专项练习五(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1.小白兔采了6筐蘑菇,每筐28朵,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2.妈妈平均每分钟打108个字,爸爸平均每分钟打120个字,他们每人都打5分钟。
(1)爸爸和妈妈一共打了多少个字?(2)爸爸比妈妈多打了多少个字?3.某食堂有大米329袋,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3倍,这个食堂有面粉多少袋?4.学校图书室买回科技书130本,文艺书210本,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总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文文乘这辆车去爷爷家,她上午8:30开始乘车,上午11:30下车。
文文家离爷爷家有多远?6.秋季运动会中,手持鲜花的队员在彩车的四周围成每边两层的方阵,最外面一层每边13人,彩车周围有多少队员?7.小乐看一本400页的故事书,看了一个星期后还剩多少页?8.三年级同学共有210人坐车去参观博物馆,坐第5辆车的同学有多少人?9.为美化小区环境,物业人员栽了48棵桂花树,玉兰树的棵数是桂花树的5倍。
玉兰树栽了多少棵?这两种树一共栽了多少棵?10.为捐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王冬决定利用假期中的6天为农场拔草。
农场的工人叔叔说:“你将按劳取酬,我有两种方案:①每天30元钱;②第1天给3元,第二天给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给的是第二天的2倍……也就是每天给的是前一天的2倍。
”请你帮王冬选择合算的取酬方案。
11.一筒羽毛球有12个,李阿姨买了5筒.每个羽毛球的单价是3元,买这些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12.希望小学共有8间教室,每间教室准备新添一组柜子,每组柜子408元,准备3200元够吗?13.为救助失学儿童,某校平均每人每人捐款5元,全校718名学生,大约共捐款多少元?14.跑步小组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有17人.武术小组的人数是跑步小组的3倍,武术小组有多少人?15.圈一圈,算一算。
(1)13×4=□(2)104×6=□×100 46□+□=□16.菲菲准备用4天时间折218个幸运星,她前3天平均每天折56个。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6.
(1)4个杯子同样大,1号是空杯,重240克。 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
300 – 240 = 60(克)
6.
60g
(2)估计3、4号杯里的橙汁各重多少克。 3号杯:60 × 2 = 120(克) 4号杯:60 × 4 = 240(克)
7. (1)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说说大约各 是多少千克,再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2)三年级儿童标准体重的千克数是“周岁数 × 2 + 7(或 8)”。算一算自己的标准体重是多 少,再与实际体重比较,结果怎样?
每个菠萝同样重, 每个苹果也同样重。 1 个菠萝的质量是 1 个苹果的几倍? 在正 确答案下面画“√”。
5 倍 4 倍 3 倍 2 倍 相等
“千克”和“克”是我国法定的质量单位。日常生活 中,有些地区还习惯用市制单位“斤”和“两”表示物品 的轻重,1斤=10两。斤、两与克的换算关系是1斤=500克, 1两=50克。
1 千克 = 1000 克 1000 ÷ 100 = 10(袋) 口答:10袋这样的奶糖重1千克。
4. (1)多少袋这样的奶糖重1千克?(口答) (2)每袋售价3= 30(元)
答:买1千克这样的奶糖应付30元。
5.
70 × 4 + 190 = 470(克) 答:这5袋面包一共重470克。
练习五
1.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g
g
kg
g
2. 下面的动物大约各有多重?连一连。
3.在 里填“>”“<”或“=”。
8000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五》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练习五》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的简单运算、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应用等方面。
这部分内容是对分数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能够熟练地运用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简单运算、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运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知:讲解分数的简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
3.巩固提高: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数的运算和比较,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列表等形式,将分数的运算规则、比较方法以及应用实例进行展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用,掌握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五的相关内容: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评: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评析,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五的相关题目。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乘除法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 在课后作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相关知识,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乘除法了,那么谁能告诉我,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每个苹果分给2个朋友,那么他一共需要分几个苹果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

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下图。
[教材P25 练习五 思考题]
这 3 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
4 + 4 + 4 = 12 厘米
5 + 5 + 5 + 5 = 20 毫米
20毫米 = 2 厘米
12 - 2 厘米 = 10 厘米
6 厘米 = 60 毫米
1 米 > 7 分米
9 毫米 < 3 分米
4 分米 < 4 米
9. 用一根长 2 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 4 根做凳子腿。 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教材P25 练习五 第9题]
2米 = 20 分米 20÷4 = 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 5 分米。
10*.一根长 4 分米的绳子,对折后再对折,每段绳 子有多长? [教材P25 练习五 第10题]
练习五
1.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判断 得是否正确。[教材P24 练习五 第1题]
[教材P24 练习五 第2题]
2.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作单位)。
33毫米
30毫米
43毫米
33毫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教材P24 练习五 第3题]
高 1( 分米)
宽 7(毫米 )
答:这 3 个铁环连在一起是 10 厘米。
长 16( 厘米)
4. [教材P24 练习五 第4题]
90厘米=( 9 )分米 2米=(200)厘米
100毫米=( 1 )分米 6分米=(60)厘米
5.先估计,再测量。[教材P24 练习五 第5题]
6.按要求画线段。[教材P25 练习五 第6题] (1)画一条长 5 厘米 8 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 1 分米的线段。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五-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五-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2.能够复习并巩固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
4.能够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的大小比较。
2.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三、教学方法1.课前师生对话,了解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口算的了解程度。
2.演示法:老师通过举例和计算来演示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
3.练习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4.体验法: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2.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动,通过师生对话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口算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2.1 数的大小比较1.同类数的大小比较:数值相同,看单位,单位相同,看十分位,以此类推。
2.不同类数的大小比较:先将不同类数化为同类数,再按同类数比较方法比较。
2.2 加减法的口算练习1.计算半加数、补数、倍数等(教师演示,学生跟读)。
2.通过练习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应用理解。
3. 练习环节(25分钟)教师通过口算练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同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 体验环节(1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了数学口算能力训练,通过简单的口算练习,让学生在锻炼中掌握数学口算技巧,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未来,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掌握运用数学的技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课件PPT(最新)

课堂小结
测量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2r。
(2)在同一圆内,圆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 直径最长。
(3)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巩固练习
测量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125×1000)︰ =125∶625=1∶5
巩固练习
测量
按要求写出比。小明把20g糖溶于80g水中。 (1)糖与水的比是多少? (2)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
复习旧知
测量
1毫米大约是1分硬币 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指甲 盖的宽度;1分米大约是手 掌的宽度。
复习旧知
测量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高1(分米) 宽5( 毫米) 长16( 厘米)
复习旧知
测量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10
÷10
÷10
120毫米=12厘米 答:今天下的是中雨。
日降水量 小于1cm 10-25cm 25-50cm
术语 小雨 中雨 大雨
复习旧知
测量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段做凳子腿。 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分析: 凳子的高即为每条腿的长度,锯 成同样长的凳子腿也就是把2米平 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
复习旧知
测量
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 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2。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方法二:
答:这条长裤售价是150元。
巩固练习
测量
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服以防感冒(俗称 “姜汤”),生姜、红糖和水一般按2:5:75的比 例配好后煎熬。笑笑的妈妈准备熬成1640克的“姜 汤”,需准备红糖多少克?(假设熬的过程中损耗 不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练习五人教版(共17页)

返回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3 测量
练习五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五
复习旧知
1毫米大约是1分硬币 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指甲 盖的宽度;1分米大约是手 掌的宽度。
返回
练习五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高1(分米) 宽5( 毫米) 长16( 厘米)
返回
练习五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返回
练习五
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 绳子有多长?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清楚对折两次 也就是折成了4段。 4÷4=1(分米)
答:每段绳子长1分米。
返回
练习五
巩固练习
1.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米
( ) ( ) (√ )
黑板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 ) ( √) ( )
6分米=( 60 )厘米
6分米是6个10厘米
返回
练习五
练习
在○里填上“>”“<”或“=”。
5分米○>5毫米
5分米=500毫米
6厘米○= 60毫米
6厘米=60毫米
9毫米○< 3分米
3分米=300毫米
8毫米○< 2厘米
2厘米=20毫米
1米○>7分米
1米=10分米
4分米○< 4米
4米=40分米
返回
练习五
7分米5厘米○= 75厘米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练习五人教版(共17页)
练习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乘法
练习五(1)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练习五(1)
复习旧知
乘法计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返回
练习五(1)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 别去乘另一个乘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 位进几,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答:一共有23只小鸡。
返回
练习五(1)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会借助表格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2.会正确书写竖式的格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发展计算能力。
返回
练习五(1)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练习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练习五(1)
0乘任何数都得0。
返回
练习五(1)
跟踪训练
火眼金睛辨对错
43
×2 68 86
积的位置 × 书写错误
43 ×2
86
214
×
2
4 28
一位数位 × 置错误
√
返回
练习五(1)
跟踪训练 算一算
216
×
4
8 64
307
×
8
245 6
420 ×5
21 0 0
125 ×8 10 0 0
返回
练习五(1)
巩固练习
圈一圈,算一算。 15×6 = 90
10×6 =60
5×6 =30
返回
练习五(1)
圈一圈,算一算。 24×4 = 9620×4 Βιβλιοθήκη 804×4 =16返回
练习五(1)
填一填
54×4= 216 × 50 4 4 200 16
200 + 16 = 216
102×7=714 × 100 2 7 700 14
再见
返回
练习五(1)
返回
练习五(1)
返回
700 + 14 = 714
返回
练习五(1)
口算下面各题
500×3= 1500
40×3= 120 540×3= 1620
400×7= 2800 7×7= 49 407×7= 2849
返回
练习五(1)
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5×4×3 =60(只) 答:一共有60只小鸡。
一共有多少只小鸭? 5×4+3 =2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