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二章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2、《食品卫生法》规定要求已不能够适应当 食品卫生法》 前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大环境。 前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大环境。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 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 的和谐稳定。 的和谐稳定。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 品安全,早在1995年10月30日公布实施了 品安全,早在1995年10月30日公布实施了 食品卫生法》 实施十四年来,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来,该部法律 对促进和规范我国食品的卫生质量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要的作用。
我国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和法律? 我国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和法律?
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年 国务院颁发了《 品卫生管理条例》 品卫生管理条例》。 1983年7月1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 年 月 日 会议通过的《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试行) 开始实施以后, (试行)》开始实施以后,国家又陆续制订 和颁布单项法规和相应的检验方法。 和颁布单项法规和相应的检验方法。
三是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 三是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 工作不衔接, 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 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 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 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 承担责任。( 。(第 承担责任。(第6条)
日本: 食品卫生法》 日本:《食品卫生法》 台湾地区: 食品卫生法》 台湾地区:《食品卫生法》 美《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管理的立法
英格兰国王John于1202年宣布第一部英国食 英格兰国王John于1202年宣布第一部英国食 John 品法( law), ),即 品法(the first English food law),即 面包法( Bread) 面包法(the Assize of Bread),以禁止面 包搀假( bread)。 包搀假(Adulteration of bread)。 美国于1906年颁布《食品药品法》 1906年颁布 美国于1906年颁布《食品药品法》(Food Act)以及《肉品监督法》 and Drugs Act)以及《肉品监督法》(Meat Act)。当时, )。当时 Inspection Act)。当时,美国就存在较严 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即滥用化学物质增加食 品的颜色、味道、防腐以及搀假。 品的颜色、味道、防腐以及搀假。

食品安全法全文

食品安全法全文

食品安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活动的监督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管理、全程监管的原则,采取公开、透明、公平的方式,强化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促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推广适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公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各方面监督管理参与者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利。

第六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应当依法公正、严格、高效,坚持风险分类、逐级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监督检查,保证被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第七条国家推行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主体责任,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监管责任,社会各界应当履行监督责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第二章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经营全程的风险。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落实食品追溯、检测、风险防控等制度,为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可追溯的信息。

第十一条禁止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或者加工食品。

第十二条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包装、明示或者标识中,标明真实和准确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所使用的食品材料进行检验,不使用变质、变味、过期食品。

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法律法规第一章:引言1.1.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食品法律法规,并提供食品行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参考。

1.2.范围本文档涵盖了中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管法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2.1.食品安全法概述- 食品安全法的目的和意义- 相关主管部门2.2.食品生产许可- 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条件与程序- 相关检验与审批要求2.3.食品流通监管- 食品流通许可的申请与审核 -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与管理2.4.食品标签与包装- 食品标签的内容要求- 食品包装的安全性要求第三章:食品药品监管法3.1.食品药品监管法概述- 食品药品监管法的目的和意义 - 相关主管部门及职责3.2.食品添加剂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要求 - 食品添加剂的标识与使用规定3.3.食品安全检测与抽检-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与方法- 食品安全抽检的程序与要求第四章: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4.1.食品生产许可与管理- 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 食品生产过程监管与管理要求4.2.食品原料与添加剂- 食品原料的选择与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控制4.3.食品生产工艺与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工艺的规范和卫生要求 - 食品生产设备的管理第五章:食品流通与销售管理5.1.食品流通许可与管理- 食品流通许可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 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5.2.食品标签与广告管理- 食品标签的规范要求- 食品广告的宣传与监管第六章:食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6.1.食品风险评估方法与步骤- 食品风险评估的定义- 食品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步骤6.2.食品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 食品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 食品风险预警的程序和措施6.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食品安全事件的分类与应急处理措施- 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与调查程序附件:请参阅附件,其中包含了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法律名词及注释:- 食品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药品监管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管法》。

食品安全法全文

食品安全法全文

食品安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的质量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食品,是指人们日常食用和饮用的物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食用油、调味品及加工制作的成品等。

第三条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食品安全科学研究,推动食品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第六条食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第七条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社会公众应当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消费的自我保护能力,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遵守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件后方可生产、经营食品。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进货的原料和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料和材料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确保生产操作规范。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进行处理,严禁销售和加工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食品追溯制度,能够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轨迹,确保个体食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及时上报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法律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法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四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二)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三)有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四)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五)有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以下责任:(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三)对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四)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五)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召回、退市、销毁等处理;(六)对消费者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食品安全责任制;(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三)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四)食品销售过程控制制度;(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第八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二)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实施分类监管;(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责。

第九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否具备合法资质;(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三)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四)食品质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章2.1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第二章2.1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2007年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产 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并于26日发布《国务 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问题的 特别规定》 2007年8月17日中国发布《食品质量安全状 况白皮书》
2007年10月 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讨论通 过了《食品安全法草案》。
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 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2008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 品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并征求意见
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者不得在 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 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 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这些年我国的食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全球发展最 快的产业之一。食品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是 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 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 天然物质,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可 能带来危害。如“瘦肉精”猪肉、苏丹红辣椒 酱……按法第46条,添加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 的物质,哪怕是对人体无害,也是违法行为, 这为“蒙牛”特仑苏牛奶事件作了很好的注解。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 具、设备的卫生
第五章 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 第六章 食品卫生管理 第七章 食品卫生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为何要制定《食品安全法》
(一)、“立法打架”、“机构打架” 、“管 理打架”、“标准打架”。 “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 “六七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新法对食品领域的许可进行了重大调整, 即原来的餐饮单位不再办理《食品卫生许可 证》,改为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 发证机关由原来的卫生部门变更为食药监部 门,食品流通经营和生产加工单位不再需要 办理卫生前置审批,而将卫生责任给了核发 许可的单位(例干菜店和酱醋厂不需再办卫 生许可证;许可前置与时限)。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保障食品安全。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

第二章食品生产流通第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活动,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七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

第八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不得经营无证、无标志、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九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十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供货者或者生产者,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餐饮服务第十一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条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二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三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进行查验,不得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交叉污染,保证食品卫生。

新食品安全法每章节主要内容

新食品安全法每章节主要内容

新食品安全法每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2.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和监管机构的职责,以确保食品安全。

3.规定了相关术语的定义,为后续章节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解释。

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1.本章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制度,包括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

2.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和监管。

3.规定了许可证的种类和管理要求,以及吊销和注销许可证的程序和条件。

第三章: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管理1.本章重点关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

2.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控制和监管。

4.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检验、检测和记录要求,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章:食品标识、广告和宣传1.本章规定了食品标识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名称、成分表和营养信息。

2.强调了食品标识的真实、准确和明确,禁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3.规定了食品广告的管理要求,包括广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强调了对食品广告的监管和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五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1.本章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机构设置。

2.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包括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和检查。

3.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加强监督力度。

4.规定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程序,及时控制和消除风险。

第六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1.本章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2.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

3.强调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食品抽检和食品召回。

4.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第七章: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食品安全风险提示1.本章规定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原则和方式,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 1.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食品安全法立法中的难点。一些 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有的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 执法不严格的问题,有的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 不明的现象,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责任划分不清,有 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为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本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 面作了规定: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立法意义
《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对于防止、控制、减少和消除食 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 品安全事故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 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第三,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 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 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 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第二,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层面,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理顺工作关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 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 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 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进行评议、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 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I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 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I号)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 品生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I号)归为三类致癌物,即 动物致癌物。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苏丹红事件
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 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结石宝宝”事件
2008年上半年,山东、甘肃、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湖 北等地发现多起一岁以内的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 9月12日, 卫生部调查确认是由于患儿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 幼儿配方奶粉所致,三鹿奶粉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三聚氰胺” 的化学品。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 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 29.6万人, 其中6人死亡;住院治疗52898人。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当年6月1 日正式施行。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立法背景
•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 , 可以说是我国食品安全事故 的见证史。近年来频频发生 的食品安全事故,是《食品 安全法》立法的导火索,甚 至促使《食品安全法》相关 立法内容和监管制度进行调 整。
20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

2006年6月,北京有消费者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患上广州 管圆线虫病。当时被称为“吃螺肉患脑膜炎”事件。患者头 痛得厉害,发热,皮肤感觉异常,甚至肌肉麻木,严重患者 面部瘫痪、鼻唇沟变浅,眼睛不能闭合,即使在痊愈后仍需 要1年半的恢复期。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20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 2.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国际上流行的预防和控制 食品风险的有效措施。食品安全法对此加以规定,与 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与时俱进,体现了立法的科学性 和先进性。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第一,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发布、实 施、调整等方面,规定了完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制度。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第二,食品安全法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启动、具体操作、 评估结果的用途等方面规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 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 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等有关部门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 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操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 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 险评估应当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 及其他有关信息进行。关于评估结果的用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阜阳奶粉事件
国务院调查组通过卫生学调查证实, 不法分子用 淀粉、蔗糖等价格低廉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 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造出 劣质奶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以 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 。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阜阳奶粉事件
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 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 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 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 检出含有苏丹红的食品主要是辣味制品和番茄制品。 咸鸭蛋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蛋白质与三聚氰胺含氮量比较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而三 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 常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乘以 6.25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 质测试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和饲料在检验机构只做粗蛋白 质简易测试时蒙混过关。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 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 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 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危害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 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结石绝大部分 累积双侧集合系统及双侧输尿管。 虽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肾结石,但是三聚 氰胺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中会有部分水解成为三聚氰酸,因此只要 含有了三聚氰胺就相当于含有了三聚氰酸,其危害的本身仍源于 三聚氰胺。
第四,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 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级别提升。李克强出任主任 ; 回良玉、王岐山出任副主任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 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 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 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同时,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 公室,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 第一,对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 •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 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 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 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 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 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 测方案。 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 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核实后,应当 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 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 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 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 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 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 水平,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2005年“苏丹红”致癌色素事件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 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 “苏丹红一号”成分。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 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第二章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2005年“苏丹红”致癌色素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