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实验指导讲解
中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中药分析实验室指导教师:[教师姓名]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测定的一般方法。
2.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3. 了解中药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某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玻璃仪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等)。
2. 试剂:待测中药样品、溶剂(甲醇、乙醇等)、对照品、显色剂、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样品,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 使用离心机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
- 取上清液,用适当方法进行浓缩或干燥。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对照品,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3. 显色反应:- 将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加入适量的显色剂,混合均匀。
- 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 数据处理:- 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
- 计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在特定波长下,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有效成分的浓度为[具体数值]mg/g。
- 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具体数值]%。
3. 讨论:- 本实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有重要影响,应严格控制样品前处理条件。
- 显色反应条件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应优化显色反应条件。
- 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中药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以某高校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了一堂中药学实践课的教学过程,探讨了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旨在为中药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一、引言中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通过对一堂中药学实践课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人才。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中药学专业,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次案例分析的实践课主题为“中药材的识别与鉴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材的识别方法和鉴定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准备中药材样品、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实施(1)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药材的识别与鉴定在中药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以及鉴定方法。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成果,强调中药材识别与鉴定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践课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中药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学生参与度(1)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为实践课做好准备。
(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中药学知识水平。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探究,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二、实验原理1.中药药理作用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2.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药理反应的学科,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效应、药物作用启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实验室离心机、恒温摇床等试剂:中药提取液、小白鼠等四、实验步骤1.提取中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提取。
将中药材粉末加入适量乙醇中,进行浸泡提取,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最后获得中药提取液。
2.动物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实验组小白鼠按照一定剂量给予中药提取液,对照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
观察小白鼠在给药后的反应,如行为改变、体重变化等。
3.药效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组小白鼠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药效学评价。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对药效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确认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中药提取液对小白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对比实验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中药的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运用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中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中药药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评价方法。
中药的研究对于探索新药物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对中药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药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中药质量状况的判断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验原理中药鉴定学是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性味、性能、内在质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合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鉴别、评估中药材品质的学科。
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理化指标测定等方面。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准备1.显微镜2.pH试纸3.中药材样本:人参、黄芪、当归等四、实验步骤4.1 外观特征观察1.将中药材样本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
2.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差异。
4.2 显微形态特征观察1.取一小块中药材制作横切面或纵切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导管特征等微观形态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已知标本进行比较。
4.3 理化指标测定1.用pH试纸测试中药材样本的酸碱性。
2.可选择其他合适的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2.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手套、口罩等。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可擅自更改。
5.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仪器,并妥善保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和部分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药鉴定学相关实验,如对多种中药材的比对鉴定、对不同加工方法下中药材性状变化的研究等,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以上为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希朥能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中药成分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成分鉴定学实验报告一、引言中药成分鉴定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通过对中药材中主要成分的鉴定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鉴别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常用中药材的提取与鉴定,学习中药成分的提取方法和鉴定技术。
二、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中药材:黄芩、连翘、柴胡、当归、川芎、丹参、桂枝、羌活;试剂:甲醇,乙醇,1%硫酸酒精溶液,氨水溶液,碘酊。
2.实验步骤:(1)高温煮沸法提取:将10g黄芩粉末用100mL甲醇煮沸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将取得的上清液置于水浴中加热浓缩至干燥,称得黄芩总提取物。
(2)酒精提取法:将10g连翘粉末加入100mL乙醇中,浸泡24小时,振摇过滤,滤液浓缩至干燥,得到连翘总提取物。
(3)碘酊试液鉴别:将1%碘酊试液滴加于黄芩和连翘粉末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
(4)氨水鉴别:将1%氨水溶液滴加于黄芩和连翘粉末上,观察气味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
三、实验结果1.成分提取:通过高温煮沸法提取黄芩和酒精提取法提取连翘,得到黄芩总提取物和连翘总提取物。
2.鉴别结果:(1)碘酊试液鉴别:黄芩和连翘粉末均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颜色变为棕褐色,而对照组无颜色变化。
(2)氨水鉴别:黄芩粉末滴加氨水后,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而连翘粉末无气味变化。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高温煮沸法提取和酒精提取法是常用的中药成分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2.碘酊试液和氨水可以作为中药鉴别的重要试剂。
碘酊试液鉴别主要通过颜色变化进行,氨水鉴别主要通过气味变化进行。
3.黄芩和连翘经过碘酊试液鉴别后,颜色变化均为棕褐色,说明它们可能含有相似的成分。
根据中药学的理论知识,黄芩中主要成分为黄连素和黄芩素,连翘中主要成分为连翘苦苷和淫羊霜内酯。
这些成分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黄芩与连翘在药效上可能有相似的作用。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别原理及实验技术。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检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
3.认真做好预试验记录,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验材料本实验中的供试液(品),可根据各类成分鉴别实验的具体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分或含相应成分的药材提取物,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准备。
需要鉴别的主要药物成分的类型有:生物碱、糖、苷、氨基酸、蛋白质、鞣质、黄酮、蒽醌、香豆素、强心苷、皂苷、挥发油、油脂、有机酸等。
(三)实验原理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很多,在提取分离某种有效成分之前,一般可先通过简单的预试验,初步了解药材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以便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预试验通常分为二类:系统预试验和单项预试验。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再分别进行各种定性反应。
各成分的检识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色谱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试样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
(四)实验内容1.水溶性成分的检识取中药粗粉5g,加50ml蒸馏水,浸泡过夜,或于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供检识下列各类成分:(1)糖、多糖和苷类1)Molish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10%α-萘酚乙醇试剂摇匀,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1ml浓硫酸,分成两层。
如在两液层交界面出现紫红色环,表明可能含有糖、多糖或苷类。
2)斐林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新配制的4~5滴斐林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如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表明可能含有还原糖。
将上述溶液中沉淀滤过除去,滤液加1ml 10%盐酸溶液,置沸水浴中加热水解数分钟,放冷后,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中性,重复上述斐林反应,如仍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表明可能含有多糖或苷类。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供中药等专业用)《中药鉴定学》实训指导书主编彭志芬副主编王小平周铁文编者彭志芬王小平周铁文陈文吴卫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7月前言《中药鉴定学》是阐述中药鉴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为中药学、医药营销、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中药学各专业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和《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实训指导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力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国家药品标准、中药现代化要求相统一,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相衔接,注重吸收中药鉴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教材整体内容的优化,力求内容充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全书内容包括总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矿物药类、中成药类的实验指导5大篇,共40项实验。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业务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和完善。
《中药鉴定学》编写组2007.7《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组织制片【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地点】中药鉴定学实验室【实验器具准备】显微镜、培养皿、毛笔、刀片等;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
【实验要求】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徒手制片的制作和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内容】熟练显微镜的使用,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药材的横切片或纵切片,操作简便,迅速,制成的切片能保持其细胞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熟悉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实验内容方法】(一)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主要用于临时制片,制片迅速,更为重要的是制片过程中没有复杂的化学处理,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天然色彩,真实地反映植物细胞组织的本来面目,也利于显微化学的观察,因而必须熟练掌握。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六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挥发油的提取和各类组成成分的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2.学习挥发油的一般检识及挥发油中固体成分的分离。
3.掌握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4.了解挥发油单向二次薄层色谱检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含挥发油4%~9%,一般约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
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茴香醚,约为总挥发油的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故称茴香脑。
此外,尚含莽草酸及少量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酸等。
茴香醚(脑)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莽草酸茴香酸1.茴香脑(anethole) 又称大茴香醚、茴香烯、茴香醚。
分子式C10H12O,分子量148.21。
为白色结晶,,bp.235℃。
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苯、醋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及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莽草酸(shikimic acid) 又称毒八角酸。
分子式C7H10O5,分子量174.15。
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醋酸乙酯),mp.190~191℃。
在100ml水中可溶解18g,100ml无水乙醇中可溶解2.5g,几乎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
3.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 分子式C10H12O,为无色液体,bp.215~216℃。
4.茴香醛(anisaldehyde) 分子式C8H8O2,有两种状态:棱晶,,bp.236℃;液体,mp.0℃,bp.248℃。
5.茴香酸(anisic acid) 分子式C8H8O3,为针状结晶,mp.184℃,bp.275~280℃。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通法。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较复杂,常含有烷烃、烯烃、醇、酚、醛、酮、酸、醚等官能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析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二OO五年二月前言《中药分析》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药分析实验》是继《中药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实验课程。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和制定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本教材的编写力求遵循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需要,并注重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及中药分析的特色。
本教材中收载了比较成熟且基本技能训练效果较好,又切合理论课程基本要求的中药分析实验共12个,实验性质涵盖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种类型。
每一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提要、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和思考题五个部分,实验内容项后附有涉及实验结果及相关内容的思考题,对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大有裨益。
本实验教材力求选用最新研究资料,密切联系教学、生产和科研实际,对中药类本科专业学生适用。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赵颖编著2005年02月目录中药分析实验的一般知识 (3)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定性鉴别………………………………………………··5实验二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6实验三重量法测定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含量…………………………………··7 实验四甲苯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水分含量………………………………………··8实验五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华山参片总生物碱的含量...........................··9 实验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10)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11)实验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12)实验九养胃舒胶囊的质量分析设计方案 (13)实验十小青龙颗粒的质量分析设计方案 (14)实验十一抗感冒注射剂的质量分析设计方案 (15)实验十二玉屏风口服液的质量分析设计方案 (15)中药分析实验的一般知识一、中药分析实验要求1.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2.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实验原理及操作要点,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
3.实验中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正确地将有关现象和数据记在规定的实验记录本上,不许后补或随意涂改。
4.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精密仪器,如使用精密仪器必须登记后在指导老师监督下使用。
5.实验中如有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老师,并按规定及时办好报损或赔偿手续。
6.实验过程中应严密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7.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不准会客,不许带入食物。
8.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公用试剂的污染,并注意节电,节水,节约化学试剂。
9.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必须放回原处,玻璃仪器必须清洗干净,带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在废液缸中。
10.值日生必须认真打扫实验室,清除垃圾和污物,检查水电,关闭门窗,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才能离开。
二、中药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规定,评价一个药物的质量一般包括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三者的检测结果。
这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又是建立在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药品全面质量检测与研究的基本条件,也是使药品质量标准真正符合法规要求的必要条件,否则会使合格的产品被误认为“不合格”,给生产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者使不合格的产品误认为“合格”,则危害更大。
中药分析实验课正是培养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中药制剂分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可获得检验和研究药品质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为今后做好药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分析实验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包括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以《中国药典》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
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大多是复方中药制剂,被测成分相对含量低,干扰大,会给分析上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再者有些分析方法(如薄层色谱法)易受众多因素影响,有时结果重复性、可控性不太理想,要想获得可靠、准确、重复性好的分析结果,需要学生有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规范的操作理念,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满足药品检验和药品研究工作的实际需求。
实验中所用术语要规范、准确,要与《中国药典》相一致。
为了保证药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中国药典》对一些基本操作中的专用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现将《中国药典》规定的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的精确度摘录如下:(1)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称取“2.O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
(2)“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简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能超过规定量的±10%。
(3)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中国药典》有关温度的规定为:水浴温度指98℃—100℃,热水指70℃—80℃的水;微温或温指40℃一50℃;室温指10℃—30℃;冷水指2℃—10℃的水;冰浴指2℃以下;放冷指放冷至室温。
三、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1.实验数据的记录学生应备有专用的记录本,不允许将数据记在小纸片上或随便记在其他地方。
实验过程中所得的各种测量数据及现象,应及时记录下来,有特殊要求的,要按规定进行,如薄层色谱法要用绘图、复印件或彩照表示。
记录数据时,要实事求是,决不能拼凑数据。
若发现数据读错、弄错,而需要改动时,可将该数据用一横线划去,并在其上方或旁边写上正确的数据。
记录内容一般包括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等。
记录实验数据时,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应和所用仪器的准确程度相适应。
2.实验数据和处理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后,对其中可疑数据是保留还是舍弃,可用Q检验法或Grubbs检验法进行检验,决定取舍,然后算出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决不允许主观臆断,随意取舍。
3.实验报告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要写清实验名称及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写明通过本实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3)实验原理:用文字表述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4)操作步骤:简明扼要叙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5)实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定性鉴别和检查实验要写明本次实验的结果如何;鉴别要说明是否可检出被测成分、检查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6)问题及讨论:应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实验失败,要寻找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定性鉴别一、实验目的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显微鉴别方法。
二、实验提要通过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保留有原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显微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三、实验用品(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乳钵、擦镜纸、小镊子、小刀(2)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AR)。
(3)牛黄解毒片、蛇胆川贝散、银翘解毒片、六味地黄丸(市售品)。
四、实验步骤(一)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片心,研成粉末,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加稀甘油l滴,盖上盖破片,用吸水纸吸干周围透出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µm。
2.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二)蛇胆川贝散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广卵形或贝壳形,直径40—64µm,脐点短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可观察。
(三)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透化后加稀甘油l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54—68µm,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皱纹。
2.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µ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3.联结乳管直径14—25µ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四)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适量,采取适当方法解离后,取少许,观察淀粉粒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其他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滴加适量稀甘油,置显微镜下观察。
1.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µ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2.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µm。
3.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5.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五、思考题1.试述你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各代表何种中药材?2.通过对以上4种中成药的显微鉴别,请你总结出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说明: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几种中成药的理化定性鉴别,掌握中药制剂理化定性鉴别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提要利用中药制剂中某些化学成分特有的颜色反应进行鉴别;利用标准品、对照药材作为对照进行TCL检识,以鉴别中成药的真伪。
三、实验用品(1)烧杯、试管、蒸发皿等。
(2)恒温水浴、恒温干燥箱、电炉。
(3)紫外分析仪(254nm,365nm)。
(4)对照品:胆酸、猪去氧丹酸。
(5)对照药材:薄荷、荆芥。
(6)样品: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剂(均为市售品)。
(7)试剂均为AR级。
四、实验步骤1.一般理化定性反应(1)牛黄解毒片中大黄、黄芩的鉴别反应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l0m1,温热l0分钟,滤过,滤液作如下反应:A.取滤液5m1,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1,加热,即显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