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杂质的检查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杂质检查法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杂质检查法

A. 杂质检查法
药材中混存的杂质系指下列各类物质:
⼀、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
三、⽆机杂质,如砂⽯、泥块、尘⼟等。

检查⽅法
1. 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眼或扩⼤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

2. 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样品中的百分数。

【注意】
1.药材中混存的杂质,如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称取适量,进⾏显微的、化学的或物理的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杂质重量中。

2.个体⼤的药材,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蛀,霉烂或变质情况。

3.杂质检查所⽤的样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中药学

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中药学

在中国药典的附录中。
2. 特殊杂质(special impurities):
指某制剂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根据
其来源、生产工艺和药品的性质可能 引入的杂质。特殊杂质检查方法收载
在中国药典正文各药品的质量标准中。
99x : 85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中
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中不包括的项目

A. 硫酸盐检查 B. 氯化物检查
(每1ml=0.01mg的Pb)多少ml?
A. 0.2ml D. 1ml B. 0.4ml E. 20ml C.2ml
V 10 10 6 10 10 1.0 V 1ml LS V c 6 10 10 1.0 6 10 10 1 ml
6
第二节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2)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则标准砷
溶液应平行操作
3. 测定条件
( 1 )标准砷溶液临用新配, 1gAs/ml 。 (2)酸为反应物,酸量应足够,所以
加浓盐酸5ml。
(3)酸性氯化亚锡及碘化钾的作用是:
A. 还原As5+为As3+,加快反应速度;
B. 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的I2又可被氯化
亚锡还原为I-,I-与反应中生成的Zn2+
NaOH
2. 测定条件
(1)NaOH碱性条件下 (2)显色剂:硫化钠 (临用时新配)
(四)第四法
微孔滤膜法
适用于限量低(含2~5g)的重金 属杂质及有色供试液的检查。
依第一法检查,结果以微孔滤膜过 滤后比较色斑深浅,确定重金属是否超
过限量。
USP(24)检查重金属时,主要使
用硫代乙酰胺,特殊情况也用硫化氢试
(一)古蔡氏法
ChP(2005)、BP(1998) 1. 原理 对照法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第四节 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常用农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有机氯类:六六六、DDT 有机磷类: 三硫磷、氯硫磷 苯氧羧酸类 氨基甲酸酯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无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其他
二、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注意事项: 1、尽快分析、保存好
2、避光,注意容器和包装材料、试剂干扰 3、防止损失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一、杂质及其来源
药品的杂质 是指药物中存在的 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质量的物质. 杂质检查 是药物纯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举例:
阿胶砷盐检查法:取本品2.0g,加氢氧化钙1g,混合,加少量 水,搅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 使炭化,再在500-600℃炽 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 3ml与适量的水使溶解成30ml, 分取溶液10ml,加盐酸4ml 与水14ml,依法检查(附录Ⅸ F), 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 三。
取药丸10g,研碎,称取1.0678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炽灼至 完全灰化,放冷,取遗留残渣,依法检查重金属,如果取标 准铅溶液(10µg/ml)取用量为2ml,重金属限量为多少?
取某胶囊内容物4.0g,研细,用浓氨试液润湿,加三氯甲烷20ml,冷 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1ml含1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µl、对照品 溶液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显色后,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 出现斑点,计算乌头碱的限量?
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 10μl,点于滤
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

第三章-中药制剂分析-检查

第三章-中药制剂分析-检查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检查方法:1、标准溶液法 取一定量与被检 杂质相同的纯物质或其它对照品配制成标准 溶液,与一定量供试药物的溶液,在相同处 理条件下,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杂质限 量是否超标。 2、加入试剂法 即在供试品溶液 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观察有无 正反应出现,从该测定条件下的反应灵敏度 来控制杂质限量。
•六、干燥失重测定法
• 主要为水分,也包括挥发性物质
• 必要水分:结晶水、组成水
• 不必要水分:附着、吸留的水分
• 1、 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制剂 中组分受热较稳定的情况。 • 2、 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易 分解或挥发的供试品。 • 常用干燥剂有:无水氯化钙、硅胶或五 氧化二磷、硫酸。 • 3、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 受热不稳定及较难驱除水分的供试品, 因为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及 缩短干燥时间。 • 4、热分析法:测定物质的理化性质与温 度关系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 酸不溶灰分: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 溶于10%盐酸的灰分,这就使生理灰分 中的钙盐等溶去,而泥土、砂石等主要 是硅酸盐等成分,因不溶而残留,可精 确表明中药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 量。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 特殊杂质是指一些中药制剂在制备 或贮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一 般在药典中列在各药品的检查项下
• 标准砷斑的制备:本法反应灵敏度为 1ug(以As计),砷斑色泽的深度随 砷化氢量而定,2—10ug As所显颜色 较好。药典规定砷斑为2ug As(即取 2ml标准砷液1ug /ml)。 • 通常可通过改变供试品的取用量,而 不宜改变标准砷的量,因为标准砷斑 过深过浅都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
• 中药制剂中砷盐检查的处理方法:
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杂质的检查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杂质的检查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1、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或ppm表示。 2、杂质限量检查及计算方法 1)限量检查:规定一定限度,要求所检测的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不 超过此限度。 2)检查方法

对照品比较法:取一定量与被测杂质相同的纯物质或其它对照品
配制成标准溶液,与一定量供试药物的溶液,在相同处理条件下, 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杂质限量是否超过规定。
(玛瑙) 蒸发皿.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三)第三法:硫化钠法 1、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以Na2S为显色剂, 使Pb2+与S2-作用生成 PbS 的混悬液, 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比 较, 不得更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但
能溶解于碱性溶液的药物中重金属的检查.
除去 PbS
硫代乙酰胺 作样品管
§2 一般杂质检查
3.讨论
⑤ 干扰物的排除方法
a.供试品中微量高价Fe3+存在 干扰:弱酸性溶液中Fe3+氧化H2S析出S,产生混浊影响检查.
排除: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使Fe3+还原为Fe2+.
2 操作方法 样品管
水、醋酸盐 buff(pH3.5 ) 2ml 样品
水 25ml 硫代乙酰胺 TS 2ml 2 比色 放置
对照管
标准液
(一定量)
同上
观察,采用本法. 3、方法 使重金属生
成的硫化物富集于微
孔滤膜上(铅斑)提高 检查的灵敏度.
§2 一般杂质检查

第3章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第3章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①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0.160g(含铅约 0.1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 取贮备液lOml,置lOO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即得(每1ml相当于lOug的Pb)。 注意:标准铅溶液应在临用前精密量取标准铅贮备液新 鲜稀释配制(防硝酸铅水解造成误差)。配制与贮存用 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湿法消化是用强酸溶液进行有机破坏,所用溶剂均有强 氧化性,常用的试剂有以下三种: 硝酸—高氯酸法:该法破坏能力强,反应剧烈,故进行 破坏时必须注意不要将容器中溶液蒸干而引起爆炸。有 机成分经破坏后,得到的无机金属离子一般呈高价态。 该法适用于血,尿、组织等生物样品和动植物药制剂的 有机破坏,不能用于含氮杂环成分的药物的破坏。
2、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杂质限量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供试品量
杂质限 标 量准溶 供液 试 标 体 品 准 积 量 溶液浓度
7
LVc10% 0 S
LppmVSc106
杂质限量计算方法包括杂质限量计算、供试品取样量 计算、标准溶液浓度计算、标准溶液取样量计算。即分别 计算L、V、C和S。书中的例子,例1是杂质限量计算,例2 是供试品取样量计算。
15
②硫代乙酰胺试液的配制: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 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氢氧化 钠溶液15ml、水5.0ml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上述硫代 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钟,冷却,立即使用。 ③硫化钠试液的配制:取硫化钠1g,加水使溶解至10ml,即 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4
二、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 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 (ppm)来表示。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均为 限量(或限度)检查。

第三章 医药、农药分析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第三章  医药、农药分析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标准硫酸钾溶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2-,本法适 宜的比浊浓度范围为50mL溶液中含0.1~0.5mg的SO42-, 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1~5mL。
加入盐到可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的生成,溶 液的酸度对浊度有影响,本法以50mL供试液中含稀盐酸 2mL为宜,溶液的pH值约为1,酸度过高会增大硫酸钡的 溶解度使反应灵敏度降低,应严格控制。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4.重金属检验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试 液作用而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铋、 锑、锡、镍、锌等。重金属可以影响医药的稳定性及安全 性。医药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人体内又易 蓄积中毒,故检验重金属以铅为代表。(实验条件主要指 溶液的pH值) (1)检验原理(硫代乙酰胺法) 硫代乙酰胺在酸性(pH为3.5醋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以及Pb2+为代表) 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 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2)仪器 ①纳氏比色管 25mL; ②量筒 5mL; ③吸量管 10mL; ④水浴装置。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3)试剂 ①醋酸盐缓冲溶液 pH=3.5; ②硫代乙酰胺试液 取硫代乙酰胺4g,加蒸馏水使 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氢 氧化钠溶液15mL+蒸馏水15mL+甘油20mL)5.0mL;加上述 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于水浴上加热20s,冷却,立 即使用。 ③标准铅溶液(每1mL含10μg铅) 准确称取硝酸铅 0.16g,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5mL与蒸馏水50mL 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 用前准确移取贮备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④硝酸。

中药制剂的检查

中药制剂的检查
供试品如为铁盐,可利用Fe3+在比重为1.103-1.105的盐酸
(盐酸9ml与蒸馏水6ml的混合液)中成为HFeC162-,可用乙 醚提取而除去,再将酸性溶液加氨试液使呈碱性后,用氰化 钾作为微量铁盐的掩蔽剂,再加硫化钠试液测定。
注意事项
(5) 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检查的前处理 需将 药品灼烧破坏,使有机物分子中的重金属游 离。灼烧时炽灼温度必须控制在500~600℃。
CH3CSNH2+H2O pH 3.5 CH3CONH2+H2S↑ Pb2++H2S→PbS↓+2H + ②碱性条件下: Pb2+ +S2- →PbS↓
一、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 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 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取两支纳氏比色管, 甲管: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
一、重金属检查法
3.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化钠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物 而显色的有Bi2+、Cd2+、Cu2+、Co2+、Fe3+、Hg2+、 Ni2+、Pb2+、Zn2+等金属离子。
4. 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而且铅易积蓄 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为代表。
一、重金属检查法
5. 基本原理 ①弱酸性条件下:
水20ml + 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
❖ 乙管:供试品适量 + 加氢氧化钠试液5ml +
水20ml溶解→置纳氏比色管中 + 加硫 化钠试液5滴,摇匀;
❖ 两管比较,乙管颜色不得比甲管深。
一、重金属检查法
第四法:
适用于有色溶液或重金属限量低的品种。
用微孔滤膜过滤,使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富集 成色斑后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获得的色斑进行 比较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含砷量不得超过4 ppm
计算:应取供试品量(g)?
S=
C.V L
=
2.0X1/106 4x106
例4. 肉桂油中重金属检查
=0.5g
取肉桂油10ml,加水10ml与盐酸1滴,振摇后,通硫化氢气使
饱和,水层与油层均不得变色。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1、重金属的概念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 呈色的金属. 如:Ag、Pb、Hg、Cu、Cd、Bi、Sb、Sn、 As、Ni、Co、Zn等. ❖ 重金属存在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 铅易在体内积蓄中毒,以Pb为代表.
样品 对照
生成有色的硫化物, 观察颜色的变化
§2 一般杂质检查
3.讨论
① 标准铅溶液浓度:27ml溶液中Pb2+标准溶液10g/ml 1~2ml ② 硫代乙酰胺试液: 95版药典改用硫代乙酰胺为显色剂 ③ 溶液的pH: pH在3.0~3.5时, 呈色较完全. ④ 供试品溶液有颜色时的处理
a.外消色法:Ⅰ. 稀焦糖溶液调节, Ⅱ. 指示剂调节 b.内消色
§2 一般杂质检查
3.讨论
⑤ 干扰物的排除方法 a.供试品中微量高价Fe3+存在 干扰:弱酸性溶液中Fe3+氧化H2S析出S,产生混浊影响检查. 排除: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使Fe3+还原为Fe2+. 如:葡萄糖酸亚铁中重金属的检查. b.供试品为铁盐(大量的Fe3+) Fe3+在HCl溶液中能形成配位化合物用乙醚提取 Fe3++HCl →[HFeCl6]2-(六氯合铁离子)黄色 或水层加氨试液调至碱性,残存的Fe3+可用KCN掩蔽, 按第三法检查. 如:枸橼酸铁铵的重金属检查
§2 一般杂质检查
2 操作方法 样品管
样 品 水 、 醋 b u 酸 f f () p 盐 2 H m 3 l .5
水 25 硫 m l代 T 乙 2 S m 酰 2 l 比 胺色 放置
对照管 结果观察
标准 (一 液 定 量 ) 同 上
两倍量的 供 p H 试 , 3 品 .5 分 成 二 等份
第一 份 硫 代 乙 酰 过 胺 滤 滤液 标 准 P b 溶 液 作对照管
除去 PbS
第二 份 硫 代 乙 酰 胺 作 样 品 管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1、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或ppm表示。 2、杂质限量检查及计算方法 1)限量检查:规定一定限度,要求所检测的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不
超过此限度。 2)检查方法 ➢ 对照品比较法:取一定量与被测杂质相同的纯物质或其它对照品 配制成标准溶液,与一定量供试药物的溶液,在相同处理条件下, 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杂质限量是否超过规定。 ➢ 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观察 有无正反应出现。
L V (m ) C ( lg /m ) 1 l% 0 2 0 1 .0 1 6 0 1% 0 0 .0% 0 5 0 p5 pm
S (g )
0 .4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例2. 葡萄糖中重金属的检查
方法:
样4.品 0 g水 ,醋 酸 bu ( 盐 fp fH ) 3 .525 m依 l 法检查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二)第二法:灼烧后检查
适用于绝大多 数的中药
1、原理: 供试品先炽灼破坏后,使有机结合的重金属游离, 再按第一法 检查.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供试品需灼烧破坏,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经处 理后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第三章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剂的检查
【目的要求】
❖ 掌握重金属、砷盐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 熟悉《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的检查项目及特殊
杂质的检查原理 ❖ 了解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 了解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中药制剂的检查项目:
❖ 制剂通则检查 ❖ 一般杂质检查 ❖ 特殊杂质检查 ❖ 微生物限度检查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二)第二法:灼烧后检查
3、操作:
供试品缓缓炽灼 炭化 放冷
H2SO4 0.5-1.0ml 加热
H2SO4
除尽HNO3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3)计算方法
杂质限量 杂质 样最 品大 量允1许 0% 0量
杂质限 L) 量 标( 准溶液 样 V) 的 品 标 体 S量 ) 准 积 ( 溶 (液C) 的 1浓 0% 0度( LVC10% 0 S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例1: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中砷盐限量检查 取本品0.4g,加2%硝酸镁乙醇溶液3ml,点燃,燃尽后,先用 小火炽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 盐酸5ml与水21ml使溶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Ⅸ F) 如果标准砷溶液(1µgAs/ml)取用量为2ml,计算杂质限量。
规定:含重金属≯百万分之五(5ppm) 计算:应取标准铅溶液(10gPb/ml)多少ml?
5V0.01106 41000
V410 050 2.0(m)l 0.0 116 0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例3. 溴化钠中砷盐检查
方法:中国药典规定,取标准砷溶液2.0mL(每1mL相当于1µg砷) 制备砷斑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一)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1、原理:
C3 C HS 2 N H 2 O H p 3 H .5 C3 C HO 2 H N 2 SH
P2 b H 2 S H Pb 2 S H
2、适用范围: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 重金属限量检查。
一、中药制剂的杂质
指能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质量的物质。 (一)杂质的分类 ❖ 一般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 ❖ 特殊杂质: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二)杂质来源 ❖ 中药材原料中带入 ❖ 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 ❖ 贮存过程中引起的中药制剂自身理化性质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