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习性与行为[1]概述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描述

4、 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是指昆虫靠身体的互相接触传 递信息的通讯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同种的 个体相通才能发生。如蚂蚁可通过触角的拍 打告诉对方食物的性质、大小、距离等信息。 蚂蚁通过拍打与其共生的昆虫的身体可使对 方分泌出蚂蚁喜食的蜜露等物质。触觉通讯 在很多昆虫的求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通常一种昆虫不是孤立地使用上述通讯方式,而 是综合地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通讯方式来完成种内 及种间通讯。
日出性昆虫
食性与取食行为
1、食性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对吃的食物形成一 定的选择性。
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 等; 肉食性: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 食性和寄生性2亚类,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
生蜂等;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 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
发光的意义
防御 :发光比起昆虫的发
音及化学通讯似乎增加了 被捕食的危险,但这些昆 虫味道不好;相反,当其 突然发光时有时可能会吓 跑捕食者;另外,有的昆 虫的发光还会起到报警的 作用。 求偶:在萤火虫中,有的 两性都发光,有的仅雌萤 发光,其闪光是一种性信 号,具有种的特异性,因 此它们能准确地确定异性 的位置。
谢谢
羽化后两三周的工蜂负责巢房内保温和清洁; 羽化后3~5周的工蜂,唾腺开始发育,能用花粉和蜜的混 合物喂养较大的幼虫; 羽化6~10周后的工蜂,唾腺发达,能够提供质量较高的 蜂乳,所以此期的工蜂使用蜂乳喂养较小的幼虫,并开始 出巢试飞; 羽化后10~12周的工蜂,唾腺逐渐退化,而蜡腺开始发育, 此间它们逐渐停止了照顾幼虫的工作; 羽化后12~18周的工蜂,蜡腺发达,它们把其他工蜂采回 的蜜和花粉贮藏起来,并营建和扩大蜂房,此外还负责清 除垃圾和尸体, 羽化后18~20周的工蜂,蜡腺开始退化,它们成了卫兵, 整日守候在蜂箱的门口,监查出出进进的蜂群,防御敌害 的人侵; 羽化20周后的工蜂就主要在户外采集花粉和花蜜。
昆虫记里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里昆虫的习性
1.吃食习性:昆虫通常是杂食性动物,大多数昆虫以植物性物质、腐肉或其他昆虫的身体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2.发情习性:昆虫往往受季节、温度高低、光照、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发情,有些物种则受日期、高度和饥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情。
3.繁殖习性:有些昆虫是复分节繁殖的,有些是单性繁殖的,有些是同性繁殖的。
4.寄主习性:有些昆虫需要在某一特定寄主体内发育,如寄生虫等。
5.越冬习性:有些昆虫会采用迁徙越冬或越冬化的形式,可以在隔离的时间里维持原来的种群。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假 死 蛾
通讯
昆虫与植物利用气味物质进行交往、联络通讯,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它们利用 “ 气味语 言 ”—— 灵敏的嗅觉、味觉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主要分类: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这种通讯方式在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主要功能是在昆虫的生殖、 聚集和报警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雄蚊群的"嗡嗡"声吸引雌蚊前来交配;雄蝉的"知知"声引诱 雌蝉来交尾等。雄蚊 Nhomakorabea雄蚊
雄蝉
蝉
触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 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也就是昆虫靠身体的相 互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 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 同种的个体接触时才能 发生,是昆虫种内或种 间近距离的重要通讯方 式。
谢 谢!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通讯是以视觉信 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 式。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 个体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 色,可能在示爱时有取悦对 方的作用,与昆虫的视觉兴 奋有关。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声通讯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
枯叶蝶
假死(Thanatosis)
假死(Thanatosis) 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 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 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 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 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栖 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 亡"状,稍后又恢复常态 而离去。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群体之一。
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生活习性和各式各样的分类方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分类方式。
一、昆虫的生活习性1. 独特的呼吸方式昆虫的呼吸方式与我们人类有很大区别。
它们没有肺部,而是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昆虫体内有成千上万个气孔,气孔将空气导入到昆虫体内,通过气管分布到各个组织和细胞。
2. 多样化的食性昆虫的食性多种多样,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等。
有些昆虫只吸食花蜜和植物汁液,有些昆虫则以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为食。
3. 复杂的社会结构某些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蜜蜂和白蚁。
蜜蜂分工明确,分为工蜂、雄蜂和蜂王,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维持整个蜂群的正常运转。
白蚁则形成庞大的社会组织,拥有工蚁、兵蚁和蚁后等角色。
4. 独特的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些昆虫进行内肥滋生,如蝴蝶和甲虫;有些昆虫进行外肥滋生,如蚊子和苍蝇;还有一些昆虫进行孤雌生殖,如蚂蚁和蜥蜴。
二、昆虫的分类根据昆虫的体表结构、生态习性、进化关系等不同标准,科学家们对昆虫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体节数和附肢结构分类昆虫的体节数和附肢结构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科学家们根据昆虫体节数的多少以及附肢结构的差异,将昆虫分为虫、蜕变虫和全变态昆虫三大类。
2. 根据口器分类昆虫的口器形态和功能对其生活习性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昆虫的口器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昆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吸糊式口器、针吸式口器和蝶吸式口器等几类。
3. 根据生活习性分类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将昆虫分为陆生昆虫、水生昆虫和空生昆虫等几类。
4. 根据群落关系分类群落关系是指昆虫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昆虫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将昆虫分为食草昆虫、食肉昆虫和寄生昆虫等几类。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培训课件:13 昆虫的习性和行为

昆虫习性和行为
根据昆虫所取食食物范围的广狭可将其食性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3类。
单食性
单食性是以某一种植 物为食料,如三化螟 只取食水稻,豌豆象 只取食豌豆等。
寡食性
寡食性是以1个科或少数 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 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 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 葵科植物等。
昆虫习性和行为
趋化性是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其正、负趋 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如有些夜蛾, 对糖醋酒混合液发出的气味有正趋性;菜粉蝶喜趋向含有芥子油的 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 趋温性、趋湿性是指昆虫对温度或湿度刺激所表现出的定向活动。
昆虫习性和行为
昆虫的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 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称为 群集性。许多昆虫具有群集习性。
昆虫习性和行为
(1)昆虫的扩散 扩散是指昆虫个体经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也称为蔓延、传播或分散等。
(2)昆虫的迁飞 迁飞或称迁移,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 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是种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环境的遗传 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
昆虫习性和行为
假死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甲、瓢虫的成虫以及粘虫的幼 虫,当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 原栖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后又恢复常 态而离去。
昆虫习性和行为
保护色又称隐藏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背景色非常相似,从而躲过捕食性动 物的视线而获得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种与背景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如枯叶蝶停 息时双翅竖立,翅背面极似枯叶,甚至有树叶病斑状的斑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昆虫记》是一部由瑞士作家高尔基所写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昆虫世界中丰富多样的生态和昆虫们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本文将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两个方面来探索这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首先,昆虫是一类约有100万种的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相当漫长,并且分布广泛。
昆虫的生活习性与物种有关,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特点。
首先,昆虫一般都有外骨骼,身体由头、胸和腹三部分组成。
它们使用复杂而精细的感觉器官,如触角、复眼等,来感知外界环境。
其次,昆虫的呼吸方式多样,有的通过气管直接供氧给细胞,有的通过皮肤进行氧气交换。
此外,昆虫几乎都有六条腿以及翅膀或只有翅膀片段,这些特征为它们在陆地和空中的行动提供了便利。
在昆虫的生活习性方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繁殖。
昆虫的生殖力极强,它们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繁殖后代。
许多昆虫在繁殖时都采用了卵生的方式,通过产卵来传递基因并延续物种。
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中十分普遍,如蜜蜂、蝴蝶、蚂蚁等。
另外,还有一些昆虫采用直接发育的方式,比如蝗虫、蜻蜓等,它们不需要经过幼虫期,而是通过蛹期或卵期直接进入成虫阶段。
昆虫的食性也是它们生活的重要一环。
根据食物来源的不同,昆虫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草食性昆虫主要以植物的叶片、茎、果实等为食,如蝗虫、蚂蚱等。
肉食性昆虫则以其他小型动物为食,如蜘蛛、蜻蜓等。
而杂食性昆虫则以植物和其他昆虫为食,如蚜虫、蚂蚁等。
昆虫的食性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还与其环境和生存需求密切相关。
昆虫的行为习性也是其引人注目之处。
它们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复杂的社会行为。
例如,蚂蚁是著名的社会性昆虫,它们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来建立杰出的社会生活。
蜜蜂则以高度协作的方式在蜂巢中组织起复杂的蜂群生活。
另外,一些昆虫还会展现出智慧和巧妙的行为,如蜘蛛编织精细的蜘蛛网、蟑螂适应力强的生存策略等。
除了上述的生活习性之外,昆虫还有一些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昆虫记的昆虫习性

昆虫记的昆虫习性一、节肢动物1、蠕虫:蠕虫是属于线形动物,它们软躯体完全包裹在一个干燥的外壳中,多数体表有细的毛,用于触觉和感温。
它们的行为习性很单纯,最重要的是捕食,还会反复翻动身体来感应环境变化。
2、甲虫:甲虫属于甲壳纲节肢动物,主要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它们有四对腿和两对翅膀,以及一种以碳来吸收二氧化碳做呼吸的喙。
有些甲虫可以爬行,有的可以飞行。
3、蝾螈:蝾螈是属于肢质动物,它们的外壳有淡黄到绿色的囊状膜,具有很好的保护功能。
它们的运动是游泳,穿行,用尾部跳跃。
游泳时会用肢节按进排水,将其产生通力以快速前进。
二、介形虫1、蚴虫:蚴虫属于侧翅目伊蚴科,它们有二对翅膀,身体有棘刺。
它们在白天多在植物上取食,夜间就暂时休眠。
它们大多数时候活动缓慢,但偶尔也会快速穿行。
2、蛔虫:蛔虫也属于介形虫,它们拥有卵丝状的身体,外表被短毛覆盖着,用来汲取水分。
蛔虫的习性非常多样,有些喜欢在水中游动,也有的喜欢在土壤和腐熟的有机物上取食。
3、海蛞蝓:海蛞蝓是一种常见的海洋介形虫,它们只有一个足,有4只眼,身体有很多支架。
它们喜欢在海穴中住,通常在水深处排列,也会出现在海底丛林等水池中。
有的海蛞蝓行动迅速,却有些则很慢。
三、蜣螂1、蜣螂:蜣螂是一种飞行性昆虫,有许多分支类群,他们身体中部包含着一对翅膀和头部,移动有助于飞行。
蜣螂的主要习性是觅食和繁殖,它们喜欢在太阳明媚的天气出没,也可以使用融化的霜冻,把它们的目标物留住。
2、螳螂:螳螂是属于蜣螂家族,它们有三对相同长度腿,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口器等特殊器官,用来感应环境变化和食物质素。
螳螂的习性类似于普通的蜣螂,它们也会寻找阳光明媚的地方,通过触角和口器来感应环境变化。
3、扁蝉:扁蝉又称赤蝉,是一种鸣叫性的地卵蜣螂,它们的眼睛呈凸起的,眼后面有一组两个弯曲的触角,用来感应环境变化。
它们的鸣叫习性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日出时向东南方冰鸣。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其他动物类群,而且在形态、行为和生态特征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取食习性、繁殖习性和社会行为。
取食习性:昆虫的取食习性根据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些昆虫是植食性的,它们以植物的叶片、茎或果实为食。
例如,蝴蝶和蜜蜂吸食花蜜,而毛虫则以植物的叶子为食。
另一些昆虫是肉食性的,它们以其他昆虫、动物尸体或血液为食。
蚊子、苍蝇和蜘蛛都属于肉食性昆虫。
还有一些昆虫是杂食性的,它们同时食用植物和其他昆虫。
例如,蚂蚁既采集植物的花蜜,又以死去的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昆虫的繁殖习性也具有多样性。
大多数昆虫通过交配来繁殖后代,但有些昆虫是孤雌生殖的,也就是说雌性个体可以独立繁衍后代。
这种方式常见于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雌性个体会产卵并养育幼虫,而雄性个体的存在仅限于交配。
另外,一些昆虫通过产卵和孵化的方式繁殖后代。
例如,蝴蝶会将卵附着在植物上,等待卵孵化成幼虫。
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变态后,成为成虫。
社会行为:社会性昆虫是昆虫界中最具有特色的群体之一。
其中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等昆虫。
这些昆虫通常以社会群体的形式生活,分工明确,有明确的社会结构。
例如,蚂蚁分为工蚁、兵蚁和雄蚁、雌蚁等不同的角色。
工蚁负责采集食物,兵蚁负责保护巢穴,雄蚁和雌蚁则负责繁殖后代。
蜜蜂则有工蜂、雄蜂和雌蜂等不同的角色,它们密切合作,进行蜜蜂巢的建设和维护。
这些社会性昆虫通过紧密的合作和协调,使整个群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总结:综上所述,昆虫的生活习性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它们的取食习性、繁殖习性和社会行为都展现了昆虫界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昆虫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生物类群,并且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昆虫的生活习性有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对昆虫世界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集的叶甲成虫
群集的叶甲幼虫
群集的叶蝉
但有时二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如东亚飞蝗有群
居型和散居型之别,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飞蝗的群集是蝗蝻(蝗虫的若虫)粪便中具有群集
外激素——蝗呱酚的缘故;虫量越大,越容易群集,
而且越聚越多,到了成虫阶段还群集迁飞;
对于其小范围、小数量的群集属于临时性群集,而 对于其大面积、大量个体的群集则属于永久性群集。
2、取食行为
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
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
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 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 过程。有些捕食性昆虫还具有将被取食猎物的空壳背在 自己体背的习性,如部分猎蝽的若虫、部分草蛉的幼虫
羽化、飞翔、取食、交配和产卵等,形成了与自然界 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
2、昼夜节律
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 固定的昼夜节律。
白天活动的昆虫称为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 如绝大多数蝶类; 把夜间活动的昆虫称为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如绝 大多数的蛾类; 把那些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的则称弱光性昆 虫(crepuscu-far insect),如蚊子,交配在凌晨或傍晚。 当然,还有些昼夜均可活动的昆虫,如某些天蛾和蚂蚁等。
定的区域,并在特定区域或寄主上表现出一定的
分布型;
但被动扩散是外界干预而引发的过程,可使昆虫 突破特定的地理阻隔或生物抑制,不仅扩大其分 布区域,同时常常造成害虫在新分布区的猖獗,
等。
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 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 的最主要因素。
如植食性昆虫通常以植物的次生物质作为信息化合物或取食 刺激剂;
捕食性昆虫则多以猎物的气味为刺激取食的因子,当把猎物
的体液涂到与猎物相同或不同的人工模型或其他物体上时, 均能引起猎蝽的取食反应。
杂食性(omnivorous) :植物和动物。例革翅
目,蟑螂,步甲。
植 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腐 食 性
腐 食 性
肉食 性
肉 食 性
肉 食 性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分为:
单食性(monophagous) :取食一种植物。例三 化螟只取食水稻;
寡食性(oligophagous) :相似的几种植物,属于
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
日出性昆虫
日出性昆虫
夜出性昆虫
二、食性与取食行为
1、食性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对吃的食物形成一 定的选择性。
根据食料的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 等;
肉食性: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
食性和寄生性2亚类,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
生蜂等;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 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
主要内容
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昆虫的食性与取食行为 昆虫的趋性 昆虫群集、扩散与迁飞 拟态、伪装与假死 多变的自卫能力 本能 昆虫的通讯 昆虫的交配行为 昆虫的学习与记忆 社会性昆虫的社会行为
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1、昆虫钟(生物钟)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如孵化、蛹化、
种植物 。
多食性(polyphagous) :不同科的植物。例棉铃
虫取食锦葵科,茄科。
对于取食的选择,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一是物理 选择,根据颜色,例如蚕豆蚜。多数是化学选择,取 食刺激剂,例菜白蝶——十字花科芥子酸,三化螟— —稻酮。 了解食性的意义:
知道作物上发生哪些害虫。防治。 引种(植物),要了解此地区主要害虫,害虫的食性,确定 能否引种。 为人工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育种。绿豆象,不危害扁豆,扁豆内有一种化学物质。
趋化性:寻找食物、异性和寻找产卵场所等。如一
些夜蛾对糖醋液有正趋性;菜粉蝶喜趋向含有芥子
油的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蚂蚁喜欢糖蜜等。
其它:如:体虱对温度很敏感,它会离开一个发烧 的病人而选择一个有正常体温的健康人;趋隙性, 臭虫。
意义: 了解昆虫的趋性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昆虫,如人们
利用昆虫的趋性可以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昆虫,
2、 扩散
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 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 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 “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 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 地空间变化。
昆虫的主动扩散是种的遗传性,使昆虫分布有一
第十四章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 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 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 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
昆虫的行为(behavior)是昆虫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 切活动方式。它们是昆虫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并掌握昆虫的习性与行为,对于昆虫标本的采 集、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行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诱杀害虫等活动。
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
1、群集性 昆虫的群集性(aggregation)指同种昆虫的大 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可分为临时性 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
前者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 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 分散;如天幕毛虫、叶蜂和 荔蝽等的低龄幼虫行临时群 集生活,大龄以后即分散生 活。 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 如社会性昆虫蜜蜂和白蚁等。
三、趋
性
趋性(taxis)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
的现象。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
趋性。 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
趋化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
趋光性:如飞蛾扑火,蜚蠊避光等。多数夜间活动 的昆虫对灯光表现出正的趋性,特别是对3300~ 4000Å的紫外光最敏感,所以常用黑光灯来诱杀或 诱集昆虫;蚜虫类对5500~6000Å黄色光反应最强 烈,常用黄盘诱蚜;冠蜂对蓝色反应强烈,可以用 蓝盘来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