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的生活习性与人类和其他生物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其繁殖、食性、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一、繁殖习性1. 繁殖方式多样:昆虫的繁殖方式千变万化。
一些昆虫以无性繁殖为主,如蚁后通过孤雌生殖产卵,孵化成蚁后和工蚁;而另一些昆虫则以有性繁殖为主,如蝴蝶通过交配产卵,幼虫经过变态发育成成虫。
2. 孵化与成长:昆虫的孵化过程各异,有些是卵直接孵化成幼虫,如蚊子;有些则是卵孵化成幼虫,经过若干个蜕皮周期后变成成虫。
为了提供足够的食物,幼虫常常通过捕食或腐食来获取养分,以确保健康成长。
二、食性习性1. 杂食性:大部分昆虫都是杂食性的,它们以植物的根、茎、叶、花等为食,同时也会捕食其他昆虫或小型动物。
例如,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作为主要食物源,而黄粉虫则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2. 适应性强:昆虫对于不同食物的适应性非常强,它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
一些昆虫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发展出了独特的食性,如竹节虫专门以竹子为食,山竹蛾则依赖山竹树为生。
三、行为习性1. 社会性生物:一些昆虫是社会性生物,它们以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来生活。
例如,蜜蜂、蚂蚁和白蚁等都具有明确的分工,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筑巢、觅食、保护等,以维持整个群体的生存。
2. 迁徙行为:部分昆虫具有迁徙行为,它们会在不同的季节或气候条件下,在不同的地区间迁徙。
例如,蝴蝶会进行长途迁徙,以寻找适宜的繁殖环境;蚁群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迁移巢穴。
3. 求偶繁殖:昆虫通过特定的行为与信号来吸引异性,进行求偶和交配的过程。
例如,雄性蜻蜓会在空中展示华丽的飞行表演,以吸引雌性蜻蜓的注意;而雄性天牛会释放出特殊的信息素来吸引异性。
综上所述,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多样。
它们的繁殖、食性和行为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和多样性。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并为生态保护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假 死 蛾
通讯
昆虫与植物利用气味物质进行交往、联络通讯,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它们利用 “ 气味语 言 ”—— 灵敏的嗅觉、味觉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主要分类: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这种通讯方式在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主要功能是在昆虫的生殖、 聚集和报警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雄蚊群的"嗡嗡"声吸引雌蚊前来交配;雄蝉的"知知"声引诱 雌蝉来交尾等。雄蚊 Nhomakorabea雄蚊
雄蝉
蝉
触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 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也就是昆虫靠身体的相 互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 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 同种的个体接触时才能 发生,是昆虫种内或种 间近距离的重要通讯方 式。
谢 谢!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通讯是以视觉信 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 式。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 个体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 色,可能在示爱时有取悦对 方的作用,与昆虫的视觉兴 奋有关。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声通讯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
枯叶蝶
假死(Thanatosis)
假死(Thanatosis) 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 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 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 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 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栖 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 亡"状,稍后又恢复常态 而离去。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主要的昆虫有:蝉、狼蛛、螳螂、蝎子和蟋蟀。
1、蝉的特点和习性: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2、狼蛛的特点和习性:狼蛛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狼蛛的居所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是它们用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刚刚挖的时候是笔直的,以后才渐渐地打弯。
3、螳螂的特点和习性:螳螂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
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
4、蝎子的特点和习性:蝎子是沉默寡言、生活隐秘、天生无趣的隐修士。
它们不能容忍与同类共居。
所以胜方吃掉败方,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瘦小的雄蝎为了爱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雌蝎残忍地吃掉了它的新郎。
一段较为漫长的妊娠之后便是雌蝎产卵、幼蝎出世,母亲独自哺育儿女,直到它们谈婚论嫁,各奔东西为止。
5、蟋蟀的特点和习性:蟋蟀对于自己的住所,以及它们天生的歌唱才能,是非常满意而又愉快的。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
蟋蟀愿意自己建造巢穴。
观察昆虫的行为特征

观察昆虫的行为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动物类群之一,充满了神秘和多样性。
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
以下是我对昆虫行为特征的观察和总结。
一、觅食行为昆虫的觅食行为是它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觅食方式,例如蜜蜂依靠收集花蜜,蚂蚁则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寻找食物。
观察到这些行为特征,我们可以了解昆虫对不同食物的偏好以及它们如何获取食物资源。
二、交配行为昆虫的交配行为通常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点。
有些昆虫会进行舞蹈和触角传信来吸引异性,例如蝴蝶和蜻蜓。
而其他昆虫可能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进行远距离的诱惑,例如蚊子。
观察昆虫的交配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和物种保护的重要性。
三、筑巢行为大部分昆虫会筑巢用来保护自己、繁殖后代或者存储食物。
蜜蜂会用蜡状物质建造蜂巢,蚂蚁则会在地下挖掘巢穴。
观察昆虫的筑巢行为可以揭示它们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例如蚂蚁的分工合作和共同照料幼虫的方式。
四、迁徙行为许多昆虫具有迁徙行为,它们会在不同的季节间移动到不同的地区。
例如蝉会按照一定的周期迁至特定的树木上进行繁殖,蝴蝶会根据天气条件飞往适合繁殖的地方。
通过观察昆虫的迁徙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寻找合适的繁殖地点。
五、防御行为昆虫通常会采取各种防御行为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袭。
例如甲虫会通过释放臭气来驱散敌害,蝉会发出高频音波以吓退捕食者。
观察昆虫的防御行为可以揭示它们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性进化。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昆虫资源,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昆虫在农业、医学和生态研究等领域的潜力。
昆虫世界的奇妙行为特征,值得我们细心观察和探索。
语文课外名著《昆虫记》主要昆虫外形及习性介绍

语文课外名著《昆虫记》主要昆虫外形及习性介绍(一)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
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状态。
(二)圣甲虫:也被称为金龟子,它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
月牙形顶壳的前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
它为其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然后清理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粪球。
接着,它要把储备的食物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运送途中,圣甲虫的技艺令人拍案叫绝。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消化力之强。
它可不停地进食,一直把储备粮吃完。
(三)绿蚱蜢:外貌:有称草蜢,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品种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草蜢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
习性:草蜢口大、下巴发达,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常在田间、草丛间出没。
也有一些杂食性的品种,会吃昆虫尸体。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声的方式不同。
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可伸长约两倍,向土中产卵。
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蛋不受季节的变化和干燥的危害;通常去年暖冬或寒冬不够长久,第二年蝗灾即颇严重。
(四)孔雀蝶: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外衣,脖子上戴着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
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的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
色彩斑斓,美艳动人。
巴旦杏树叶是它美味的食物。
(五)螳螂:有着一幅宽大的绿色薄翼,一双前爪举向天空,作祈祷状。
那对高举着的胳膊其实是它的可怕的武器,是它捕食由它身旁经过的灰蝗、白额螽斯的工具。
昆虫的生活与特征

昆虫的生活与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生活方式和它们独特的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生物群体。
一、昆虫的分类和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外骨骼、分节体、六足和复眼。
昆虫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其中包括卵生、产卵和无产卵。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 昆虫的取食方式昆虫的食性多样,有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等。
肉食性昆虫以其他昆虫或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如食虫类昆虫;草食性昆虫以植物的根、茎、叶等为食,如蚜虫和飞蛾等;杂食性昆虫则同时摄取植物和动物的食物。
2. 昆虫的繁殖行为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交配、产卵和保育等环节。
交配通常发生在雌性成虫取食后,雄性成虫通过特定的行为吸引雌性成虫。
产卵方式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昆虫将卵直接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中,而有些昆虫则通过特殊的构造将卵埋入地下,以确保卵的安全。
3. 昆虫的生存策略昆虫种类繁多,各种昆虫根据其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采取了各种不同的生存策略。
其中,有些昆虫采取群居的方式,如蚁群和蜂群;有些昆虫具有巢穴和社会分工,如蜜蜂;而有些昆虫则采取独居的方式,如蝴蝶和甲虫等。
三、昆虫对生态系统的贡献1. 昆虫的传粉作用许多昆虫通过采食花蜜或花粉而帮助植物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植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 昆虫的食物链地位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昆虫既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也是其他生物的天敌。
昆虫的丰富多样性对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3. 昆虫的分解作用部分昆虫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清理环境,如蚯蚓可以分解残留的植物和动物残骸。
这对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经济影响昆虫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影响,有些昆虫是农作物的害虫,如蚜虫和红蜘蛛等;而有些昆虫则能够帮助农业生产,如蜜蜂等。
昆虫的特征与习性

昆虫的特征与习性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习性。
一、昆虫的特征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具有以下的特征:1. 外骨骼:昆虫的身体由坚硬的外骨骼保护着。
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它使得昆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保护能力。
2. 三个体段: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个明显的部分。
头部包含有感觉器官和口器,胸部连接着六条腿和一对或两对翅膀,腹部则主要负责消化和排泄。
3. 六条腿:昆虫的六条腿使它们能够在地面上行走和爬行。
腿的结构和功能因昆虫的习性而有所不同,有些昆虫的腿还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如跳跃和抓握。
4. 触角:昆虫的头部通常有一对或多对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和寻找食物。
触角的形状和长度也可以帮助识别不同种类的昆虫。
二、昆虫的习性昆虫的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性:昆虫的食性广泛多样,有些是植食性昆虫,如蝴蝶和蚂蚁;有些是肉食性昆虫,如蜘蛛和螳螂;还有些是寄生性昆虫,如蜜蜂和蚊子。
它们各自依赖于特定的食物来源来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2. 繁殖与发育: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些是卵生动物,如蝉和蜻蜓;有些是胎生动物,如蜜蜂和蚂蚁。
大部分昆虫会经历幼虫期和成虫期的阶段,幼虫期是它们生长和发育的时期,而成虫期则是繁殖和传播后代的阶段。
3. 社会行为:一些昆虫以社会形式生活,如蚂蚁和蜜蜂。
它们在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结构,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兵蚁负责保卫巢穴,而蜂王则是整个群体的中心。
4. 适应能力:昆虫在生存和繁衍中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从寒冷的北极地区到炎热的沙漠地带,从高海拔山区到深海洞穴。
昆虫通过自身的结构和行为适应了各种极端条件。
总结:昆虫的特征和习性使它们成为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对于食物链的平衡、花粉传播和有害生物的控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多样而神奇的生物群体。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昆虫行为学是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行为模式的研究对于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价值,并介绍一些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A. 研究领域1. 求偶行为:昆虫通常通过求偶行为来寻找和选择配偶。
例如,雄性蜜蜂舞蹈语言中传递信息来吸引雌蜂。
2. 繁殖行为:昆虫繁殖行为多样,有的昆虫会进行群体产卵,有的昆虫会进行孤立产卵。
3. 合作行为:一些昆虫建立社会群体,具有分工合作现象。
例如,蚂蚁将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个体,形成高度有组织的社会结构。
4. 交互行为:昆虫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信息交流和社会互动,这些行为对于维持群体稳定和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B. 研究方法1. 实地观察:研究人员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行为来获取数据和现象。
2. 试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条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刺激或观察昆虫的行为反应。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昆虫基因和神经系统的研究,揭示行为背后的基因调控和神经机制。
4. 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昆虫行为,从而解释和预测昆虫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二、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A. 社会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社会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蚁后,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现象。
蚂蚁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蚁群,不同类型的个体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工蚁、兵蚁和蚁后。
这种分工合作是通过信息交流和化学信号来实现的,蚂蚁们会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此外,社会昆虫还会进行集体建筑和集体防御等行为。
B. 求偶行为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求偶行为是昆虫寻找和选择配偶的重要方式。
例如,雄性孔雀会通过展示色彩斑斓的羽毛来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
雄性昆虫通常会通过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等多种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并与雌性进行交流和争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
目前已发现有不少主要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的特性, 如东亚飞蝗、粘虫、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稻纵卷
叶螟、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等。
对这类迁飞性害虫需要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测报
和防治对策。
四、昆虫的生殖行为
昆虫的交配(mating behavior)行为复杂 多变。交配的过程与取食的过程颇为相似,一般 包括兴奋、接近、求爱、跨骑、拥抱、交合、清 洁等步骤。其中以求爱和交合较为复杂。
在社会性昆虫中,化学通讯控制着巢群内个体的分型或分级、 协调着巢群中各个体的活动与行为,使整个群体能有条不紊 地生存和发展。
2、 昆虫的发光与视觉通讯 昆虫的发光(insect bioluminescence)有两种情 况,一类是由于发光细菌的存在,如很多鳞翅目 幼虫的发光; 另一类是昆虫自身的发光,通常所说的发光昆虫 即指此类。自身发光的昆虫有4个目,即弹尾目、 同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中以鞘翅目种类发 光最多;发光的虫态有卵、幼虫(或若虫)及成 虫;发光的部位可及头、胸、腹,甚至全身,发 光的时间有的是在受刺激时,有的仅限于交配求 偶时,有的则是在捕食或遇敌时发光。
三、昆虫的群集、转移
1、群集性 昆虫的群集性(aggregation)指同种昆虫的大 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可分为临时性 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
前者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 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 分散;如天幕毛虫、叶蜂和 荔蝽等的低龄幼虫行临时群 集生活,大龄以后即分散生 活。 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 如社会性昆虫蜜蜂和白蚁等。
2、警戒色
一些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等模 拟具有蜇刺能力的胡蜂的色斑型,通常人们把拟态昆虫 的这类色斑型称为警戒色(warning color)。 有些昆虫既具有保护色,又具有警戒色。例如,一些蛾 类前翅有与环境相似的色斑,后翅上有类似鸟、兽类的眼睛 的斑纹;在停息时以前翅覆盖腹部和后翅,当受到袭击时, 突然张开前翅,展现出颜色鲜明的眼状斑的后翅;这种突然 的变化,往往能把袭击者吓跑。很多绿色的蚱蜢具有鲜红色 的后翅以及一些竹节虫后翅臀区樱红色或具有其他花斑,也 有类似的作用。
第3类昆虫的声音是由昆虫体上特殊的发音器官所 发出;
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摩擦发音,即发音器的两部分相互摩擦而发音, 这类发音方式普遍存在于昆虫中。如蝗虫、蟋蟀等。
一种是膜振动音,仅为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的部分种类所具,
是昆虫中发音效率最高的方式。最后1类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发音, 这种发音方式有点像人的发音原理。
杂食性(omnivorous) :植物和动物。例革翅
目,蟑螂,步甲。
植 食 性
腐 食 性
腐 食 性
肉食 性
肉 食 性
肉 食 性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分为:
单食性(monophagous) :取食一种植物。例三 化螟只取食水稻;
寡食性(oligophagous) :相似的几种植物,属于
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
等。
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 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 的最主要因素。
如植食性昆虫通常以植物的次生物质作为信息化合物或取食 刺激剂;
捕食性昆虫则多以猎物的气味为刺激取食的因子,当把猎物
的体液涂到与猎物相同或不同的人工模型或其他物体上时, 均能引起猎蝽的取食反应。
日出性昆虫
日出性昆虫
夜出性昆虫
二、食性与取食行为
1、食性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对吃的食物形成一 定的选择性。
根据食料的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 等;
肉食性: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
食性和寄生性2亚类,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
生蜂等;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 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
发光的意义
防御 :发光比起昆虫的发音及化学通讯似乎增加了被捕
食的危险,但这些昆虫味道不好;相反,当其突然发光时 有时可能会吓跑捕食者;另外,有的昆虫的发光还会起到 报警的作用。
求偶:在萤火虫中,有的
两性都发光,有的仅雌萤 发光,其闪光是一种性信 号,具有种的特异性,因 此它们能准确地确定异性 的位置。
六、昆虫的防御能力
1、保护色
或称隐藏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背景色非常相似, 从而躲过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获得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种与 背景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
如菜粉蝶蛹的颜色因化蛹场所的背景颜色的不同而异,在青 色甘蓝叶上的蛹常为绿色或蓝绿色,而在灰褐色篱笆或土墙 上的蛹多呈褐色。 而另一些昆虫的体色断裂成几部分镶嵌在背景色中,起躲避 捕食性天敌的作用,这种保护色又叫混隐色,如一些生活于 树干上的蛾类,其体色常断裂成碎块,镶嵌在树皮与裂缝的 背景色中。
种植物 。
多食性(polyphagous) :不同科的植物。例棉铃
虫取食锦葵科,茄科。
对于取食的选择,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一是物理 选择,根据颜色,例如蚕豆蚜。多数是化学选择,取 食刺激剂,例菜白蝶——十字花科芥子酸,三化螟— —稻酮。 了解食性的意义:
知道作物上发生哪些害虫。防治。 引种(植物),要了解此地区主要害虫,害虫的食性,确定 能否引种。 为人工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育种。绿豆象,不危害扁豆,扁豆内有一种化学物质。
2、 扩散
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 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 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 “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 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 地空间变化。
昆虫的主动扩散是种的遗传性,使昆虫分布有一
昆虫的行为
小组成员:陈须琨、王波鹏、 曹志恒、杜建刚、张雅婷
昆虫的行为(behavior)是昆虫适应其生活 环境的一切活动方式。它们是昆虫生物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一、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一、昆虫的本能
如: 蜜蜂工蜂筑巢。可以建一个十分精巧整齐的六 角形蜂房,每间蜂房的体积约0-25cm3,底边的夹角
视觉通讯在昆虫中普遍存在而且变化较大,个
体间需要直接的视线,是昆虫短距离通讯的重要
方式之一。 一些蜉蝣目、毛翅目、双翅目的雌虫通过视觉可 以被吸引到上下飞舞的雄虫群体中。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个体 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色,可能 在示爱时有取悦对方的作用,与 昆虫的视觉兴奋有关。
雄性蝴蝶常靠视觉判别近距离飞 舞的雌性蝴蝶,如果将一片有一 定颜色的纸模仿雌蝶飞舞的动作, 雄蝶也会追逐起来。视觉在蝴蝶 等昆虫的求爱行为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一些捕食性昆虫在交配过程中雌虫有时有残杀雄虫 的现象,如在螳螂的交配过程中,有些雌螳螂会把雄螳 螂的头及身体的其他部分吃掉等。
五、昆虫的信息交流
1、化学通讯 是以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semiochemicals, 包括信息素和异种化感物)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是昆虫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通讯方式。
化学通讯的优点是传送距离远、特异性高、隐蔽性
定的区域,并在特定区域或寄主上表现出一定的
分布型;
但被动扩散是外界干预而引发的过程,可使昆虫 突破特定的地理阻隔或生物抑制,不仅扩大其分 布区域,同时常常造成害虫在新分布区的猖獗,
从而加大其危害。所以,在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入
境时,需要对某些害虫实行检疫措施,以控制其
传播与蔓延。
3、 迁飞
迁飞(Migration)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 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
听觉通讯(audio communication)是昆
虫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有效通讯方式之一。昆
虫用不同类型的听器接收同种昆虫个体或异种
所发出的各类音频信号,判别发音者的状态, 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昆虫虽然不能区分音质, 但它们可根据声音的频率和强度辨别不同的声 音信号。
4、 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是指昆虫靠 身体的互相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只有当同种或 不同种的个体相通才能发生。如蚂蚁可通过触角的拍 打告诉对方食物的性质、大小、距离等信息。蚂蚁通 过拍打与其共生的昆虫的身体可使对方分泌出蚂蚁喜 食的蜜露等物质。触觉通讯在很多昆虫的求爱过程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常一种昆虫不是孤立地使用上述通讯方式,而 是综合地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通讯方式来完成种内 及种间通讯。
70度32 分——精巧的建筑师。
蝼 蛄:“母爱”,隧道,耍室 负子蝽:“父爱”,雌虫产卵于雄虫背上 羽化道、羽化孔等均为本能。
二、昆虫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learning behavior)是指动物后天获得的 行为,如经验性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习惯化、条件 反射、尝试与错误、推理等。 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类群中有一定差异,如蜜蜂 的学习能力较强,而胡蜂的学习能力较弱;同种昆虫在 不同的发育阶段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并且各种昆虫有一 定的学习临界期限。关于昆虫的学习行为,AI-loway( 1972),Marki(1974)曾有综述。
5、 行为通讯
以行为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例:常见的蜜蜂的舞蹈,它可以告诉其它个体关于蜜 源和水的数量和位置。当蜜源距蜂巢不足60——100米时, 觅食回来的蜜蜂跳圆舞,远于100米时,跳摇摆舞。同时, 蜜蜂的舞蹈、角度、频率、圈数、姿势等进一步告诉对 方准确的位置,蜜源的数量等信息。德国著名的昆虫学 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弗里希(Karl Ritter von Frisch)因其 重大发现荣获1973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三、 行为周期与昆虫钟 1、昆虫钟(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