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卫办食品函[2014]454号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2015年计划完成《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项目编号spaq-2014-05。
2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莹、徐宝民、赵康、陈晖、张云、赵永梅、顾承浩、段喜成主要承担的工作:参加标准修订各阶段召开的工作会议,负责制定标准各阶段相关文件起草编写工作(包装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上报材料等),承担标准修订过程中质量数据、试验数据的累积和试验工作。
3 简要起草过程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接到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的任务后,首先向生产厂家和用户发函进行调查,征集对修订标准的建议和起草单位,在此基础上组建项目起草小组。
随后起草小组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及技术资料,结合生产厂家和用户回函对修订标准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编写出了文献小结,提出标准修订的建议。
于2014年8月召开了工作方案会,会上工作小组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讨论,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
确定了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国家标准的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
会后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的安排进行了试验工作,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考核。
2015年6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编制说明及其附件,在行业内部进行了征求意见。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1 基本要求的说明1.1复合膨松剂归属复配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首先应符合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的基本要求,因此直接引用了GB 26687-2010中4.1.1-4.1.4的内容。
1.2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2014年第8号)中规定: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食品膨松剂、面粉处理剂

2.ADI 0-45mg/kg. 3.应用 :偶氮甲酰胺用于面粉处理剂,可用于
谷类粉的老熟和增白及烘烤面包的面团品质改 良剂。可用于小麦粉中0.045g/kg. (二)碳酸钙 1.性状:根据粉末粒径大小不同,分为重质碳酸 钙、轻质碳酸钙和胶体碳酸钙。 2.毒性:ADI 6450mg/kg,大鼠 3.应用:面粉处理剂、膨松剂、抗结剂、营养强 化剂
常用酸性物质的产气速度
酸性物质
分子式
与NaHCO3共存时 的产气速度
酒石酸
C4H6O6
快
酒石酸氢钾
KHC4H4O6
中等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快
焦磷酸氢钠
Na2H2P2O7
慢
明矾(如钾明矾) 葡萄糖酸内酯
K2SO4 • Al2( SO4)3
C6H10O6
很慢 慢
a.在简单模拟体系中,中和100份重量的发酵酸所需NaHCO3的重量分数。 b.NaHCO3存在下,释放CO2的速率。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二氧化硅 (silicon dioxide) 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安全性:除亚铁氰化物的ADI值有所限定以外, 其余品种的安全性均很好,ADI值均无需规定。
(一)亚铁氰化钾
别名黄血盐
❖ 性状:浅黄色单斜体结晶或粉末,无臭,略有咸味,溶于水 ,遇光分解。
- 产生多孔结构:使食品具有松软、酥脆的质感 ,使消费者感到食品可口、易嚼,并很快尝出 食品风味。
- 促进消化:膨松食品进入胃中能使各种消化液 快速、畅通地进入食品组织,使容易消化,吸 收率高。
二 、膨松剂的种类和分类
种类:我国允许使用的约8种。 -碳酸氢铵(ammonium bicarbonate)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硫酸铝钾:钾明矾(potassium alum) -硫酸铝铵:铵明矾(ammonium alum) -磷酸氢钙(calcium hydrogen phosphate) -磷酸氢二铵(diammonium hydrogen phosphate) - 酸 性 磷 酸 铝 钠 (sodium aluminium phosphate-
10食品膨松剂、稳定剂、凝固剂

3.酵母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b.优点
即发活性干酵母是采用现代干燥技术, 是在流化床系统中,于相当高的温度下 采用快速干燥的方式,用具有高蛋白含 量的酵母所制成。
a.缺点
3.酵母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石膏
凝固剂 果蔬硬化剂
§2.各论 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硫酸钙俗称石膏,(CaSO4 ·2H2O)又称生石膏,将 其加热到100℃,(CaSO4 ·0.5H2O),又称烧石膏、
熟石膏。加热到194C℃以上,成为无水硫酸钙。 钙和硫酸根都是人体正常成分, 被认为是无害 。
螯合剂
生产豆腐常用磨细的煅石膏作为凝固剂,效果最佳。 最适用量,相对豆浆为0.3%~0.4%。
①活性特别高 ②活性特别稳定 ③发酵速度快 ④不需用温水活化,省时省力 ⑤不需要低温贮存 ⑥长途运输不需要冷藏车
3.酵母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①价格较高 ②除法国燕牌外,其它大部分品牌制作 的面包风味较平淡,香味不浓 ③发酵耐力差,经过两次发酵后显得后 劲不足
• 2.使用范围
• 需添加膨松剂的各类食品中,按生产
需要适量使用。
沈阳香雪自发粉
康元早餐饼
• 优点:
• 在糕点饼干中主要起“水平膨胀”作用,可用于桃
酥等“饼状”一类产品。由于小苏打分解产生的二氧 化碳气体相对密度较大,故在糕点饼干中气体膨胀速 度缓慢,使制品组织均匀。
• 缺点:
• ①使用量过多,极易使成品碱性过大,内外部颜色变 黄、变黑,内部组织孔洞多、不均匀,形状不良。② 易发生“皂化反应”,产生令人讨厌的“肥皂味”而 影响成品品质及风味,故不宜用于重油类糕饼中。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GB2760 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合膨松剂(又称为泡打粉、发泡粉、发酵粉)。
不得添加GB2760标准规定之外的其他物质(食品辅料除外)。
2 技术要求2.1 基本要求2.1.1 复合膨松剂应符合GB 26687—2011中4.1.1、4.1.2、4.1.3和4.1.4的规定。
2.1.2 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中的铝含量应符合标识,检验方法见附录D。
2.1.3 未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中的铝(Al)含量应小于100 mg/kg,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182规定进行测定。
2.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2.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3 标识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产品应在包装标识上标示产品的铝(Al)含量。
附录 A检验方法A.1 警示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本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盐酸溶液:1+2。
A.3.1.2 置换溶液:称取100 g氯化钠,置于烧杯中,加入350 mL水使之溶解,再加1 g碳酸氢钠和2滴甲基橙指示液,滴加盐酸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
A.3.2 仪器和设备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测定装置见图A.1。
1——气体发生用圆底烧瓶;2——水浴;3——滴液漏斗;4——冷凝管;5——三通阀;6——有外套的气体量管; 7——水准瓶; 8——温度计; 9——胶塞; 10——胶管。
复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南

0.24
甜蜜素
≤50
3.0
1.2
糖精钠
≤20
1.2
0.48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1
0.06
0.024
我们可以发现按百胜糖的指导使用限量6.0g/kg添加,在带壳坚果中,糖精钠已经达到其最大允许使用量1.2g/kg,各企业应在带壳坚果生产加工中,应按不大于6.0g/kg的量添加。
在脱壳坚果生产添加中,按6.0g/kg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均超过了使用限量,我们应按不大于2.4g/kg的量添加。
最大使用量/(g/kg)
安赛蜜
3.0
3.0
甜蜜素
6.0
1.2
糖精钠
1.2
1.0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百胜糖各成分比例(查看该产品检验报告):
食品添加剂名称
含量/(%)
按6.0g/kg添加
实际添加量/(g/kg)
按2.4g/kg添加
实际添加量/(g/kg)
安赛蜜
≤10
复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南
复合食品添加剂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的食品添加剂。
复合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复合营养强化剂、复合防腐保鲜剂、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香料、复合增稠剂、复合凝胶剂、复合乳化剂、复合甜味剂、复合酸味剂、复合膨松剂、复合凝固剂、复合品质改良剂、复合护色剂及复合消泡剂等。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将几种乃至十几种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产品,例如食用香精就是复合食品添加剂,而我们常用的复合食品添加剂除了食用香精,就是百胜糖了,下面我就以百胜糖和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为例子,介绍下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十大食品添加剂分别是什么

十大食品添加剂分别是什么?(鑫湘食品添加剂)膨松剂英文名称:LeaveningAgents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研究表明,膨松剂中铝的吸收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人们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探索用新的物质和方法取代其应用,尤其是取代我国人民在长期习以为食的油条中的应用。
甜味剂英文名称:Sweeteners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
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
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
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鑫湘甜味剂推荐:【商品名】AK糖/安赛蜜【性质】AK糖是无色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强烈甜味;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呈味性质与糖精相似。
高浓度时有苦味,与糖醇、蔗糖等有很好的混合性,且稳定。
熔点约225℃,最大吸收光谱227nm,密度1.83g/cm3。
不吸湿,室温下稳定。
易溶于不(30g/100ml,20℃),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用途】1、安赛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食品方面用于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果酱、布丁、烘烤食品和餐桌甜包、奶制品等几乎所有甜味产品中。
安赛蜜单独使用时,饮料中只要含有800~1000mg/L或更少的浓度就可得到满意的甜味。
食品添加剂--生物膨松剂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成份 蛋白质 脂肪 钙
铁 VB1 VB2 泛酸 尼克酸
含量100g 45g 4-7g 100mg 18mg 7mg 3mg 3-9mg 56.8mg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⑵ 增加发酵食品的风味
产生出氨基酸、低聚糖、酯类、醇类、酸类等物质
①价格较高 ②除法国燕牌外,其它大部分品牌制作 的面包风味较平淡,香味不浓 ③发酵耐力差,经过两次发酵后显得后 劲不足 ⑤需要低温贮存 ⑥长途运输不需要冷藏车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老酵面也叫面肥。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①活性和发酵力比干酵母稍低 ②活性不够稳定 ③贮存条件严格 ④贮存时间短 ⑤不易长途运输 ⑥使用前需要活化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干酵母是将鲜酵母中大量水除 去,压榨成短细条状或细小颗粒状,经 低温干燥制成干酵母。通常是由比高活 性鲜酵母含氮量低的酵母所制成,干物 质达到92%~94%。温度控制在32℃~ 33℃下保存。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较高,质量稳定,发酵力大, 发酵速度快,发酵耐力强。突出特点是 醒发时后劲足,入炉烘烤时急胀性好, 面包长得大。特别是面包风味好、香味 浓,并且使用方便、价格较便宜。
培烤食品使用复配膨松剂效果好吗

随着现代烘烤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改善烘烤食品加工性能,增大体积和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及保质期,改善产品的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必备原料和重要组成成分。
培烤食品使用复配膨松剂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可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
在和面工序中加人膨松剂,在焙烤或油炸过程中它受热而分解,产生气体可使面胚起I发、体积胀大,内部形成均J致密海绵状多孔组织,使产品具有疏松、酥脆或柔软等特征。
我国准许使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优点在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依据功能不同、使用不同的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指标、增加花色品种、增加加工食品质地的稳定性,使加工.操作更加简化;而且可延缓食品变质,有利于食品贮藏和运输,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面包生产中,不同的工艺流程均能影响面包添加剂的使用。
如采用发酵工艺,面包添加剂中的氧化增筋剂保鲜剂、铵盐类的使用量可以适量减少,a-淀粉酶保持正常使用量即可。
采用二次发酵I艺,面包添加剂中的氧化增筋剂、保鲜剂、ax-淀粉酶、铵盐类的使用量可以比发酵工艺适量减少口。
应用:酵母和复合膨松剂单独使用时,各有不足之处。
酵母发酵时间较长,有时制得的成品海棉状结构过于细密、体积不够大;而合成膨松剂则正好相反,制作速度快、成品体积大,但组织结构疏松,口感相差。
二者配合正好可以扬长避短,制得理想的产品。
复配膨松剂不仅能使食品产生松软的海棉状多孔组织,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而且能使咀嚼时唾液很快渗入制品的组织中,以透出制品内可溶性物质,刺激味觉神经,使之迅速反应该食品的风味;当食品进入胃之后,各种消化酶能快速进入食品组织中,使食品能容易、快速地被消化、吸收,避免营养损失。
有需要复配膨松剂可到专业公司杭州聚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聚涛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2760 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合膨松剂(又称为泡打粉、发泡粉、发酵粉)。
不得添加GB2760标准规定之外的其他物质(食品辅料除外)。
2 技术要求
2.1 基本要求
复合膨松剂应符合GB 26687—2011中4.1.1、4.1.2、4.1.3和4.1.4的规定。
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中的铝含量应符合标识,检验方法见附录D。
未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中的铝(Al)含量应小于100 mg/kg,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182规定进行测定。
2.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2.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3 标识
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的复合膨松剂产品应在包装标识上标示产品的铝(Al)含量。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本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1+2。
置换溶液:称取100 g氯化钠,置于烧杯中,加入350 mL水使之溶解,再加1 g碳酸氢钠和2滴甲基橙指示液,滴加盐酸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
A.3.2 仪器和设备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测定装置见图A.1。
1——气体发生用圆底烧瓶;
2——水浴;
3——滴液漏斗;
4——冷凝管;
5——三通阀;
6——有外套的气体量管; 7——水准瓶; 8——温度计; 9——胶塞; 10——胶管。
图A.1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测定装置
A.3.3 分析步骤
按图A.1所示连接装置的各部分。
旋转三通阀5,使装置通大气,升降水准瓶7,以移动内部的置换溶液,调准气体量管6的刻度至零点。
将冷凝管4通冷却水,旋转三通阀5,使冷凝管4与气体量管6连通。
取下气体发生用圆底瓶1,加入100 mL 水,并将用软纸包裹的约1 g ,精确至0.000 2 g 。
试样投入气体发生用圆底瓶1中,迅速将烧瓶连接好,置于75℃的水浴中加热,降低水准瓶7,由滴液漏斗3加入20 mL 盐酸溶液,立即关闭滴液漏斗的阀,不断缓慢振摇气体发生瓶。
3 min 后,适当调节水准瓶7的位置,当气体量管6和水准瓶7的液面取得平衡时,读取液面刻度 V 1( mL)和温度计8的读数,同时测定大气压力。
根据附录B 和附录C 查出大气压及蒸汽压的校正值。
按上述步骤作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入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外)与测定试验相同。
A.3.4 结果计算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以标准状态下每克试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以w 1计,数值以mL/g 表示,按式(A.1)计算:
t
m P P V V w +⨯⨯-⨯-=
273273
3.101)()(121211…………………………………(A.1)
式中:
V 1 ——测定试样时气体量管液面刻度值,单位为毫升(mL ); V 2——空白试验时气体量管液面刻度值,单位为毫升(mL ); P 1 ——测定时的校正后的大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 P 2——℃时水的校正后的蒸汽压,单位为千帕(kPa ); m 1——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t ——测定时的温度计读数,单位为摄氏度(℃); 101.3——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 273——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单位为开氏度(K )。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3 mL/g 。
A.4 加热减量的测定 A.4.1 仪器和设备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为105 ℃±2 ℃。
称量瓶:ф50 mm×30 mm 。
A.4.2 分析步骤
称取约5 g 试样,精确至0.000 2 g ,置于已在105 ℃±2 ℃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移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60 ℃±2 ℃下加热2 h 。
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A.4.3 结果计算
加热减量的质量分数w 2按式(A.2)计算:
100-4
3
22⨯=
m m m w …………………………………(A.2)
式中:
m 2——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3——干燥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4——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
A.5 硝酸不溶物的测定 A.5.1 试剂和材料
硝酸溶液:1+9。
A.5.2 仪器和设备
高温炉:温度能控制为550 ℃±25 ℃。
A.5.3 分析步骤
称取约5 g 试样,精确至0.01 g ,置于250 mL 烧杯中,缓慢加入30 mL 约50 ℃的水,振摇混合5 min 后,过滤不溶物,用50℃左右无二氧化碳的水充分洗涤不溶物。
然后用玻璃棒在滤纸底部戳一个小孔,用胶头滴管将40 mL 硝酸溶液将不溶物完全洗入另一个250 mL 烧杯中,加热煮沸1 min 。
冷却后,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水冲洗至洗液不显酸性为止(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不显红色)。
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移入已在550 ℃±50 ℃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炭化,于550 ℃±50 ℃的高温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
A.5.4 结果计算
硝酸不溶物的质量分数w 3按式(A.3)计算:
1007
6
53⨯-=
m m m w …………………………………………(A.3) 式中:
m 5——灼烧后坩埚连同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6——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7——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
A.6 pH (10g/L 溶液)的测定 A.6.1 仪器和设备
pH 计:精度0.02。
A.6.2 分析步骤
称取1.00 g ±0.01 g 试样置于250 mL 烧杯中,加入100 mL 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搅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保温10 min ,冷却至室温按GB/T 9724的规定测定其pH 。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A.7 重金属(以Pb 计)含量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硫酸。
硝酸。
盐酸羟胺。
盐酸溶液:1+1。
氨水溶液:1+3。
乙酸溶液:1+15。
硫化氢饱和溶液:将硫化氢气体通入无二氧化碳的水中至饱和为止。
此溶液临用前配制。
铅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铅(Pb)0.01 mg。
用移液管移取1 mL按GB/T 602配制的铅标准溶液,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1+199)硝酸溶液至刻度,摇匀。
A.7.2 分析步骤
称取1.00g±0.01g试样,置于瓷坩埚中,加适量硫酸浸润样品。
小火炭化后,加1mL硝酸(A.7.1.2)和2滴硫酸(A.7.1.1),小心加热,直到白色烟雾挥尽,移入高温炉中,于550 ℃±50 ℃灰化完全。
取出冷却,用盐酸溶液湿润残渣,于水浴上慢慢蒸发至干。
用一滴盐酸溶液湿润残渣,并加10 mL水,于水浴上再次加热2 min。
将溶液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洗涤,用氨水调节pH约为3(用精密pH试纸检验)。
加入0.5 g盐酸羟胺,2 mL乙酸溶液,摇匀。
加入10 mL硫化氢饱和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
放置10 min后,在白色背景下观察,所呈颜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用移液管移取2 mL铅标准溶液置于比色管中,与试料同时同样处理。
附录 B
气压计读数的校正
气压计的读数应先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校正,然后从气压计读数中减去表B.1所给的校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