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篇一: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①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②③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2.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宋)孔武仲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3.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5.古诗阅读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维《鸟鸣涧》B. 孟浩然《春晓》C.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D. 杜甫《春夜喜雨》答案:B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3.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秋天景色的?A. 李白《望庐山瀑布》B.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杜牧《秋夕》D. 王安石《泊船瓜洲》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悯农》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寂静的冬日景象,通过“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四、赏析题1. 赏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理位置的简洁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描绘了两地之间仅一水之隔的地理特点,而“钟山只隔数重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接近,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家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心境。

2. 分析《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时间的跨越和地理空间的延伸,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历史时间的对比,强调了边塞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描绘了将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二、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三、
[知背景]此时苏轼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表现出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明诗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悟诗情]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

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描绘的画面。

答: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潇潇暮雨中,传来了布谷鸟哀怨的啼声。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4.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

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6、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答:词前小序交代了地点,以及门前溪水的流向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

7、对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
答:上阕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阕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8、“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是什么意思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9、“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有何含义
答:不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