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与养生
药膳养生食疗食谱大全

药膳养生食疗食谱大全1. 清热滋阴汤材料:生石花、玉竹、沙参、麦冬、枸杞子、冰糖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继续煮10分钟即可食用。
2. 补血养颜粥材料:红枣、黑米、莲子、百合、桂圆肉、冰糖做法:将黑米、莲子、百合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加入红枣、桂圆肉和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
3. 枸杞蒸鳕鱼材料:鳕鱼片、枸杞、姜丝、葱段、料酒、盐做法:将鳕鱼片洗净,在鱼片上撒上枸杞、姜丝和葱段,加入料酒和盐腌制10分钟,上锅蒸10分钟即可。
4. 红枣山药糕材料:红枣、山药、糯米粉、蜂蜜做法:将山药去皮切块,放入搅拌机搅打成糊状,加入糯米粉和蜂蜜拌匀,再加入红枣碎搅拌均匀,倒入蒸锅蒸熟即可。
5. 蜜枣核桃糊材料:红枣、核桃仁、蜂蜜做法:将红枣和核桃仁用搅拌机搅打成糊状,加入蜂蜜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后即可食用。
6. 香菇煲老鸭汤材料:干香菇、老母鸭、生姜、料酒、盐、胡椒粉做法:将香菇提前泡发,老母鸭切块,姜切片备用。
将鸭肉放入开水中焯水,去腥。
将所有材料加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慢慢炖煮2小时,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7. 葡萄柚苹果沙拉材料:葡萄柚、苹果、蜂蜜、柠檬汁做法:将葡萄柚和苹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柠檬汁和蜂蜜拌匀即可。
8. 核桃莲子糖水材料:核桃仁、莲子、红枣、冰糖做法:将核桃仁用搅拌机打成粉状,将莲子和红枣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改小火煮15分钟后加入冰糖和核桃粉,继续煮10分钟即可食用。
9. 黄豆煮排骨材料:黄豆、猪排骨、枸杞子、红枣、葱姜蒜、盐、生抽做法:将黄豆提前浸泡。
将猪排骨焯水去血水。
锅中加水,放入猪排骨、黄豆、枸杞子、红枣、葱姜蒜,煮沸后转小火炖1个半小时,加入盐和生抽调味即可。
10. 五谷杂粮粥材料:小米、糯米、红豆、绿豆、薏米、玉米、黑米、红枣、冰糖做法:将小米、糯米、红豆、绿豆、薏米、玉米、黑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后加入红枣和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食用。
中医食疗药膳的与养生

中医食疗药膳与养生一.中医食疗学概念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作用及其应用规律一门学科,包括食物疗法与药膳疗法.1.什么是食疗?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一种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与健康生存所需各种营养素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2.什么是药膳?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或由食物,或食物与药物配伍组成,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制成一种既能果腹,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追求,同时又有保健、预防、治疗作用,美味可口,色、香、味、形俱佳特殊膳食品。
二.食疗发展及药膳分类1.食疗发展1)萌芽时期:远古(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殷商(《汤液经》《山海经》酒发明)2)奠基时期:《黄帝内经》问世为食疗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张仲景食疗内容:确定食疗原则,选用不少食疗方剂,比较详细论述食禁问题。
3)发展时期:魏武帝-《四时御食物》-建立“食制”;《千金药方》-专列“食治篇”;《食疗本草》-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4)兴盛时期:《太平圣惠方》-病时治病、平时养神(食疗食养)。
《饮膳正要》-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将我国食物本草研究从着重“食治”推进到着重于“食补”新阶段,是中医食疗学发展史上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食疗学日趋成熟与高度发展。
5)《本草纲目》-收集食物资源丰富、保存了不少有关食疗内容佚文、收集大量食疗方法,是食疗学科形成代表性著作;《随息居饮食谱》-进一步说明辨证论治在食疗方面得到了很好应用,也标志着明清时期食疗学已经走向成熟。
6)完善时期:科普性、丛书性、专著性食疗书籍大量问世。
2.药膳分类分为食疗中药,食疗药膳两类。
三.体质食疗养生原则1.体质形成:禀赋于先天,影响于后天,增强于锻炼。
四季药膳养生食谱

四季药膳养生食谱春季药膳养生食谱:1. 桂花糯米糍:将糯米泡水后蒸熟备用,再将桂花用开水泡软,与熟糯米搅拌均匀,加入糖拌匀,用模具塑形,冷却后即可食用。
此食品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2. 莲子百合瘦肉汤:将莲子、百合、瘦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加足够的水煮沸,然后盖上盖子调小火炖煮2小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此汤能润肺养胃、清热解毒。
3. 鲜蔬果仁沙拉:将黄瓜、胡萝卜、红萝卜、苹果等蔬果切成丁状,加入松子、核桃仁等果仁,加入适量的沙拉酱拌匀即可。
此沙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排毒养颜。
夏季药膳养生食谱:1. 冬瓜青木瓜汤:将冬瓜、青木瓜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加足够的水煮沸,煮3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继续炖煮15分钟即可食用。
此汤能清热解暑、润肺生津。
2. 绿豆薏米粥:将绿豆、薏米淘洗干净,加入足够的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煮成稠粥,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此粥有去湿、利水的功效。
3. 西瓜番茄凉拌:将西瓜、番茄切成块状,加入少许盐、黑胡椒和柠檬汁拌匀即可食用。
此凉拌菜能消暑解渴、促进消化。
秋季药膳养生食谱:1. 山药红枣糕:将山药切成丝,红枣剁碎备用,将山药丝与糯米粉、红枣碎混合均匀,蒸熟后即可食用。
此糕点有益脾胃、养血生津的作用。
2. 黑木耳炖银耳羹:将黑木耳、银耳先泡软,剪去根部,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和清水,隔水炖煮2小时即可。
此羹有滋阴润燥、补肺止咳的功效。
3. 枸杞炖鸽肉:将枸杞与鸽肉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隔水炖煮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此炖品有养肝明目、补益精血的作用。
冬季药膳养生食谱:1. 大枣花生糊:将大枣与花生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煮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拌匀即可。
此糊能补脾胃、温暖身体。
2. 黑豆红枣煲瘦肉汤:将黑豆、红枣、瘦肉洗净后放入煲中,加足够的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煲煮2小时,加入适量的盐和料酒调味即可。
此汤有温中补气、益气养血的功效。
3. 柿饼核桃糊:将柿饼、核桃放入搅拌机中打碎,加入适量的炼乳搅拌均匀即可。
家庭药膳养生食谱

家庭药膳养生食谱1. 温养生汤材料:生姜片、红枣、莲子、枸杞子、糯米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和糯米放入炖盅,大火炖煮3小时,即可饮用。
此汤有温中散寒,补气养血的作用。
2. 红枣桂圆糯米粥材料:红枣、桂圆肉、糯米、冰糖做法:先将糯米洗净泡水30分钟,红枣去核,桂圆肉洗净备用。
将泡好的糯米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加入红枣和桂圆肉,继续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搅拌至糖融化,即可享用。
此粥具有补血益气、滋补养颜的功效。
3. 枸杞炖猪心材料:猪心、枸杞子、生姜片、料酒、盐做法:将猪心洗净切块,枸杞子洗净备用。
将锅中烧开水,放入猪心焯水去腥,捞出备用。
炒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生姜片炒香,倒入猪心翻炒片刻后加入料酒炒匀。
再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子和盐,再炖煮10分钟即可。
此菜具有养血安神、补肾益精的功效。
4. 黄花菜炒豆腐材料:黄花菜、嫩豆腐、葱姜蒜、盐、鸡精做法:黄花菜提前泡发30分钟,豆腐切块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葱姜蒜炒香,加入黄花菜翻炒片刻。
再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豆腐块焯水去腥。
捞出豆腐块,加入煮熟的黄花菜继续翻炒,最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此菜具有清热解毒、滋润养颜的功效。
5. 香菇枸杞炖鸽子材料:鸽子、香菇、枸杞子、红枣、姜片、料酒、盐做法:将鸽子宰杀后洗净备用。
香菇泡软,红枣去核。
将锅中烧开水,加入鸽子焯水去腥,捞出备用。
炒锅中加入适量油,放入姜片炒香,倒入鸽子翻炒片刻后加入料酒炒匀。
再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45分钟,最后加入香菇、枸杞子和红枣,再炖煮15分钟即可。
此菜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作用。
请记住,在文中不能使用与标题相同的字词。
古今中外药膳养生食谱

古今中外药膳养生食谱
1. 古代中医药膳养生食谱:
- 补肾养生汤:材料包括山药、枸杞子、黑豆等,具有补肾填精、强健身体的效果。
- 益气调血粥:主要成分有黄芪、玉米须、红枣等,可以增加
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 清肝明目糖水:由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等制作而成,有清
肝明目、保护视力的功效。
2. 现代营养药膳养生食谱:
- 抗氧化菠菜沙拉:以菠菜、蓝莓、核桃等为主要成分,富含
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害。
- 消炎利尿蔬果汁:由西瓜、黄瓜、芹菜等制作而成,具有消
炎利尿、清热解毒的作用。
- 营养丰富坚果麦片:以燕麦片、杏仁、葡萄干等为主要成分,富含蛋白质、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提供能量和保持健康。
3. 外国养生食谱:
- 土耳其烤肉饭:以烤羊肉、黄瓜、酸奶等为主要食材,富含
蛋白质和益生菌,有助于提供营养和促进肠道健康。
- 法式洋葱汤:选用洋葱、面包丁、牛肉高汤等制作而成,具
有温暖身体、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 印度咖喱蔬菜饭:由马铃薯、胡萝卜、咖喱粉等制作而成,
具有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食欲的作用。
传统药膳的养生价值及制作方法

传统药膳的养生价值及制作方法药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被视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药膳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结合粮食、蔬菜和调味品等,通过科学的配伍和烹调而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物功效。
本文将探讨传统药膳的养生价值,并介绍一些常见药膳的制作方法。
传统药膳的养生价值体现在其六个方面:1.滋补养生:传统药膳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诸如人参、黄芪、党参等都具有滋补身体、调理脏腑的功效。
药膳中的营养物质和药物成分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元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调理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有益。
2.调理体质:传统药膳中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微环境。
比如,人参具有提振精气神、益气补肺的功效,适合体虚气短、肺虚咳嗽的人食用;莲子具有安神定志、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失眠、咳嗽症状明显的人食用。
通过食用药膳,可以达到平衡体质,提升健康状态的效果。
3.延缓衰老:中药材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例如花菜、枸杞、黑豆等中药材富含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具有抗衰老的效果。
4.促进消化吸收:中药材中的消化酶能够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药膳的配伍原则能够达到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改善肠胃不适的作用。
比如,山药和白果是中药材中常见的具有消化作用的食材,能够改善消化功能。
5.通络驱寒:传统药膳中有一些药材具有通络和驱寒的效果。
例如温补药材如桂圆、干姜、肉桂等,能够温补脾胃、祛寒驱寒,适合体寒、气虚、手脚冰凉的人食用。
通过药膳食用,可以改善寒凉体质,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6.安神助眠:传统药膳中有一些药材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如红枣、枸杞、茯苓等。
这些中药材能够缓解压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焦虑、疲劳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除了了解传统药膳的养生价值外,学习一些常见药膳的制作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药膳养生食谱

古代药膳养生食谱
1. 人参鸡汤
选取新鲜鸡肉和优质人参制作的药膳养生食谱。
将鸡肉和人参一起炖煮,以提取人参的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2. 枸杞炖瘦肉
将新鲜的瘦肉与枸杞一起炖煮,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滋补肝肾,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 莲子百合糖水
选用莲子和百合熬煮成糖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皮肤,润肺止咳的功效。
4. 红枣桂圆糯米粥
将红枣、桂圆和糯米煮成粥,能补血养颜,增强体力,预防贫血和皮肤干燥。
5. 黑豆花生煲猪蹄
将黑豆、花生和猪蹄一起煲煮,能滋补肾脏和补充营养,具有润肤和保护肾功能的效果。
6. 菊花茶
将菊花泡水饮用,有清热解毒、镇定神经的作用,对于缓解眼睛疲劳和保护肝脏健康也有帮助。
7. 熬制蜂蜜柠檬水
将蜂蜜和柠檬汁混合,加入温水搅拌均匀,能提供维生素C 和抗氧化剂,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
8. 枸杞薏米粥
将枸杞和薏米煮成粥,能养血润肤,对于改善肌肤状况和促进睡眠质量有帮助。
9. 山药炖鳜鱼
将山药和鳜鱼一起炖煮,具有养肝益气、增强肌肤弹性和改善记忆力的功效。
10. 当归红枣炖瘦肉
将当归、红枣和瘦肉一起炖煮,能滋补血气,改善血液循环和提升免疫力。
药膳食疗 养生食谱

药膳食疗养生食谱药膳食疗养生食谱1:清肺祛火汤材料:梨2个、银耳30克、糯米30克、蜂蜜适量做法:1. 将梨去皮去核切块备用。
2.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银耳、糯米放入锅中,煮至糯米熟烂。
3. 将煮熟的银耳、糯米捞出,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浆状。
4.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梨块放入锅中,加热煮至梨熟烂。
5. 将梨块捞出,倒入搅拌机中,加入银耳糯米浆,搅拌均匀。
6. 最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药膳食疗养生食谱2:绿豆薏米粥材料:绿豆50克、薏米50克、红枣5颗、冰糖适量、水适量做法:1. 将绿豆、薏米洗净,泡水30分钟备用。
2. 红枣去核备用。
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绿豆、薏米,转小火煮至熟烂。
4. 煮熟的绿豆薏米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红枣,再次煮沸。
5. 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煮至冰糖溶化即可。
药膳食疗养生食谱3:枸杞煮鸡蛋材料:鸡蛋3个、枸杞15克、水适量做法:1. 鸡蛋洗净备用。
2.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鸡蛋放入锅中,加热煮沸。
3. 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然后用冷水冲洗。
4. 撇去壳,再次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枸杞,煮沸。
5. 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即可。
药膳食疗养生食谱4:党参黄芪炖鸡汤材料:乌骨鸡1只、党参20克、黄芪20克、枸杞10克、红枣5颗、姜片适量、盐适量、水适量做法:1. 乌骨鸡洗净备用。
2. 党参、黄芪洗净备用。
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乌骨鸡放入锅中,加热煮沸。
4. 煮沸后将乌骨鸡捞出,放入凉开水中漂洗,沥干备用。
5.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入党参、黄芪、枸杞、红枣、姜片,再次煮沸。
6. 煮沸后放入乌骨鸡,加盐调味,转小火炖煮1小时即可。
药膳食疗养生食谱5:菊花茶材料:菊花10克、水适量做法:1.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
2. 沸水中放入菊花,煮沸后转小火煮5分钟。
3. 煮5分钟后熄火,盖紧盖子,焖15分钟。
4. 最后将菊花茶倒入杯中,待稍凉即可享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药是制备养生延年药膳的主体 原料,它既是有效中药,又是营养的食 物,既食、既药、无毒性、富营养,有 效果的上品中药,可制成糕点、面、粥、 露、汤、茶和糖果等类型,也可投放市 场,形成商品,也可为菜肴供宴席之用, 药食一体,食药同功,为保健康、养生 延年,发展现代饮食结构具有深远意义
养生的概述
当代文明昌盛,科学进步,对 药、食诸方面研究也深入,营养元 素分析作为借鉴,也可取长补短, 创造出美味、有效、携带方便的养 生延年药膳。
若入房过度则伤肾。因为肾精不但有生长、 发育、生殖的能力,而且有抵抗外邪,提 高免疫力等作用,故养生很重视这一点。
养生药膳特点
(1)延年必须补虚: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 要养生延年,必须抓“补虚”为法,遵照中医 学“虚则补之”的法则,尤其对中老年体质虚 弱者特别要注重。人体质随着年迈而衰老.其 因虽然有外因及内因,而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其脏腑以脾、。肾两脏虚衰为主因。笔者多年 研究,通过补肾健脾之法。可以延年益寿,故 常用黄芪、人参、枸杞、淮山、当归、黄精、 桑椹、山萸肉、女贞子、灵芝、冬虫夏草、田 鸡油、大红枣、莲子肉等配制成各种养生药膳, 取得一定疗效。
(2)强调动静结合:
无论体育锻炼、还是养生气功,都要动静结合, 才能调整阴阳,使体内有序的运动,符合:“户 枢不蠹,流水不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的科学道理。
(3)注意五谷为养:
《素问·脏器法时论》日:“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 精益气。此五者,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指出 五谷五味是人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然而偏食、 暴食、过饥过饱皆不利,正如《素问·痹论》云: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道理。
(4)做到色、味、香、形、效优良,引人喜悦:
选择上品中药、新鲜食物,通过精湛烹 饪技术,做到雅、匀、和(雅致、匀称、调 和),引人喜悦,从药膳心理上达到赏心悦目 之境地。
(5)以发掘民间和地方特色,发扬现代养生药膳:
在民间各民族、各地方存有大量的养生延 年药膳,按民俗及南北差异很大,诸如:北京 人冬至进补多选用羊肉;香港、广东人常食狗 肉(俗名:香肉)而台湾和福建人则选鸡肉(民 俗:“冬令宰鸡吃补”等等。
(2)中医理论指导药膳实践:
养生延年药膳历史悠久,在中医古籍里有很 多有效之经方,根据四性“寒、热、温、 凉”,而采取相应药膳。还遵循“饮食有节” 之养生道理。从四时、食量、性味、忌不洁 食物等。
(3)功效明确,辨证施膳:
要选择的食品和药物需功效佳良,无毒性, 无副作用,有强身健体,防病养生的作用。要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体质、饮食习惯等不 同,做到因人施膳、辨证施膳。如老年人体虚 的同时由于虚而致瘀,由瘀导致血瘀气滞、故 应注意在方中加入活血、行气、化瘀之品。笔 者观察临证见中老年人体虚夹痰饮、食积或寒 湿等证,故要加祛痰化饮、消食化积或祛湿散 寒等品。
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要适应外在环 境,人体内在环境必须要统一,这就要求 五脏六腑机能互相联系,以互相制约,保 持相对平衡和协调。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的道理。《素问·刺法 论》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 问·评热病论》日:“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人体正气,来源于五脏,五脏坚强, 血气充实,卫外固密,外邪无从侵入,疾 病则不发生,健康则有保证。
药膳与养生
中国食疗药膳源远流长,内容十 分丰富,约有两千余年之历史,为中 华民族繁衍昌盛,对人类健康、养生、 延年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膳的概述
药膳是选用一定的食物和防病治病的中 药,两者结合烹制而成,具有滋补强身、辅助 治病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膳日益引起国内 外重视。
食疗药膳的记载于历代中医典籍,自从 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太平 圣惠方》、《证类本草》;元代《饮膳正要》; 明代《古今医统大全》、《本草纲目》;清代 《随息居饮食谱》等上百本著作均有记述,近 代的专著繁花似锦,在此不一一介绍。
(4)保持起居有常:
中医学认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出 劳逸适度,不可过度,否则易生劳累而致正气虚, 生病。《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说明劳逸结合十分重要。
(5)顺应四时环境:
通过养生,顺应四时环境,战胜恶劣外界不利 因素。
(6)重视存精保气: 养生要存肾精、保正气。
养生法则与方法
中医学的整体观理论强调人体平素必须注 重四时的气候变化去适应,避免外邪侵袭,是 养生的法则,应该遵循,具体来说:
(1)注重情志调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恬淡虚无,真气 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出了精神要 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宁静乐观,确保正 气充沛,使机体内外环境统一。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 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 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 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 命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学中强调“治未病”,防重于 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理论;诸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法于阴阳,和于 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如 《灵枢·岁露篇》载:“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