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高89-1块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 1] Oil & Gas J ournal / Apr , 19, 2010: 32~51. [ 2] 孙焕泉.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对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9( 2) : 10~13. [ 3] 高正龙, 杨铁梅, 张俊法, 等. 文 184 断块二氧
6% , 弹性驱采收率为8. 9% 。根据同类型油藏注水开 发试验表明: 由于储层物性差, 压力传导困难, 注水 井附近油层压力上升过快, 使注水压力升高和注水 量低, 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该块开展CO2 可行性研 究表明: 高 89- 1 块油藏及流体条件适合CO2 驱, 通 过CO2 驱可以大幅度提高区块采收率。 1. 2 试验区 CO2 混相驱方案
高 89- 1 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金家- 正 理庄- 樊家鼻状构造带中部, 含油层位于沙四段二 砂组。该块地层西南高东北低, 地层倾角5°~ 8°。该 块共有大小断层8 条。本区储层埋深2800~3200m, 储层平均孔隙度12. 5% , 平均渗透率4. 7×10- 3Lm2, 属低孔特低渗薄互层储层。
图 4 高 89- 1 块目前地层压力分布图( 数模) 2. 3 增油效果明显
高 89- 1 块注气后, 周围油井受效明显, CO2 驱 最大见效井距为 580m, 见效时间在半年以内。油井 受效后, 日产油量较注气前大幅度上升, 如, 高89- 9 井注气前日油 6. 0t / d, 距离该井 350m 的高 89- 17 井 2009 年 7 年开始注气, 注气 2 个半月后, 高 89- 9 井开始见效, 日油从5. 4t / d 升至6. 0t / d, 日产油最高 升至12. 2t / d, 为注气前的2 倍, 截止2010 年底, 日产 油稳定在 8. 0t/ d 左右。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作者简介:曹学良,1965年生,博士研究生;现从事油气藏开发研究工作。
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电话:(0393)4821581。
E 2mail :cxl651001@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曹学良1,2 郭平3 杨学峰3 李士伦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曹学良等.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天然气工业,2006,26(3)2102. 摘 要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实,文章还对我国低渗透油藏注气提出了若干建议,这为低渗透油藏注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主题词 注气 低渗透油气藏 开采 采收率 研究 国内低渗透油气田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占陆地探明储量的26.9%。
注气法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常用方法,受到各大油田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低渗透油田非常适用。
一、基本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为:①低渗、低孔、自然产能低,常规投产甚至不出油,必须经过油层改造才能达到商业产能;②原油粘度低,密度小、性质较好;③储层物性差,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后生作用强;④油层砂泥岩交互,砂层厚度不稳定,层间非均质性强;⑤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⑥流体的流动具有非达西流的特征。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概况 统计资料表明,国外提高采收率应用技术中,注气是第二位的。
目前全世界正在生产的注气采油项目共有130个,其中注二氧化碳采油项目75个,注天然气采油项目51个,注氮气采油项目4个。
国外二十世纪50年代就开始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80年代,注气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注气可使老油田的采收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
宝浪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

轻质 油藏 注空气 提高采 收率技 术 的机理 多且复 杂 , 对 不 同的特定 油藏来说 驱油 的主要 因素也 各不相 同 , 包 括 烟道气 对原 油的重 力驱作 用并促 使原 油膨 胀 与蒸发 、
益突出, 一方 面主力 区块水 淹 严重 , 一 方 面近 半数 水 另 井 在高压条件下仍达 不到配注, 自然递 减逐 年 加 大 , 20 08年 自然递减 达 到 2 , 规 注水 开 发 已受 到严 重 O 常 制约 , 要进 行相关 的三 次采油 的技术试 验 。 需 注空气 开采低 渗透 轻 质油 油 藏是 一 项 富有 创造 性
生 产系统 内存 在 氧 气 而导 致 爆 炸 和 产 生 严 重 的腐 蚀 。
术, 因为泡沫遇油后稳定性降低 , 能有效地提高驱替液
在 非均质 油层 内 的波 及 效率 ; 外 , 泡剂 能较 大 幅度 另 起 降低 油水 界 面张力 , 改善 岩 石表 面润湿 性 , 原来 呈 束 使 缚 状 的油变成 可流动 的油 , 高驱油 效率 。所 以泡 沫既 提 能提高 波及 系数 又 能提高驱 油效率 , 一般 可提高采 收率
19 ~2 , 0/ 5 而且油层非均质性越严重 , 5 效果越好 。
* 收 稿 日期 :0 00—2 2 1-51
第一作者简 介: 于常委( 9 1)男( 族) 山东栖霞人 , 1 8一 , 汉 , 助理工程师, 现从事油藏开发工作 。
2 1 年第 2 01 期
西部 探矿工 程
7 5
对正韵律油藏依靠气体重力分异作用能改善顶部油层 低渗 透部位 的开发 效 果 。各种 机 理 的作 用 大小 取决 于 油藏的具体情况 , 而在高温下大多有所增强。 2 注空气 提高 采收率 适用条 件 注空气 提高采 收率 , 最重要 的条件 是油藏 温度必须 足 够高 、 油活性 强 , 石 氧气通过 低温 氧化而消 耗掉 , 以免
注N2提高采收率

(二)开发特征
1.低产井多。在开发过程中,油井自然产能低。渗透率低,导压系数小,压力传递慢,油井供液不足,投产后产量递减很快,出现很多低产井。
2.采收率低。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水,底水驱动很低,自然能量补给不足,多数油藏主要靠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方式采油。一次采收率很低,一般只能达到8%~12%,注水后,一般低渗透油田二次采收率提高到25%~30%,特低渗透油田则为20%~25%。
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
摘要:开采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特征、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并指出了我国低渗透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不足之处。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很大,随着以中、高渗透层为主的老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提高对低渗透储层的认识,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裂缝问题。即沿裂缝方向水窜、水淹严重,距裂缝较远的两侧生产井注水效果很差。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必要性分析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必要性分析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0.1毫达西,在目前石油开发中的难度较大。
由于渗透率低,油藏的开发效果不佳,往往存在采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开采周期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注气开发成为深层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注气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注气开发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油藏中的原油难以快速地流动到井口。
这导致在常规开采方法下,只能采收部分原油,难以充分开发油田资源。
而注气开发通过向油藏注入气体,可以增加储层内的压力,改变岩石渗流状态,促进原油的流动。
注入的气体还可以形成驱替效应,将原油驱出储层,提高采收率。
研究表明,注气开发可以使深层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提高10%以上。
注气开发可以降低油田的开发成本。
深层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困难,使得开发成本较高。
油藏的普查、钻探和注水工程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高。
而注气开发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注入气体可以有效增加储层的有效压力,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
气体的注入还可以减少注水量,降低注水设备的投入,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注气开发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注气开发对于深层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必要性。
注气开发可以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能稳定性。
在深层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重视注气开发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浅析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提高采收率

吐 后 可提高 水驱 残余 油采 收率 1 %以上 ,注入 量越 高 ,采 收率 增加 幅度 越 0 大 。投 入 产 出 比为 l:5 8 . 内部 收益 率 为 8 2, 9%。 安塞 油 田是典 型 特低 渗 透 油 田 ,其储 油 层 为三 迭 系延 安 组 致密 砂 岩 , 地质 储 量 5 0 0 0× 1 ,该区 渗透 率较 低 ,平 均孔 隙度 1 . %,平 均渗透 0t 4 17 率 09 . 7× 1 。 i ,原 油密度 为 ( . 4 . 5 g c 0 l l 0 8 ~0 8 ) / m ,地下粘 度 ( ~3 m a・ 2 )P S ,油 层压 力为 8 3 M a . 1 P ,饱 和压力 为 ( . 5 . 9 M a 4 6 ~6 7 ) P ,油层温 度 4 ℃ , 5 原始 含 水饱 和度 为 0 4 . 6,原 始含 油饱 和度 为 0 5 . 4,油藏 无气 顶 。注入天 然气 , 当注 入 8 CH 时,可 实现混 相 驱替 。计算 水驱 采收 率是 2 . % , 0 2 06 而天 然气 驱 采收 率 是 2 . 6 3%,采收 率增 长 大于 5 。 %
近 年 我 国发 现 的 油藏 中 ,多 数 属 于低 渗 透 油 藏 ,特 点是 储 层 渗 透 率 低 , 自然 能 量不 充 足 , 靠 自然 能 量 开 采 , 弹性 能 量 衰 竭 快 ,很 快 转 变 为 效益 低 、 周 期长 的溶 解 气驱 开 发 阶 段 , 油井 产 量 递 减 快 ,水 平 低 。 注 气 法作 为提 高采 收率 的常 用方 法 ,不 受矿 化度 的 影 响,解 决注 水 困难 或水 敏 性油藏 的很 多 问题 ,尤其 是 在低 渗透 油 田开 发 方面优 势 明显 。注 气 的最 有 利 的因 素 是 :气 容 易渗 流 ,合 理 的 注入 量 ,加 上 注气 过 程 中油 的 粘度 降 低 、体积 膨胀 和低 渗 油藏 不 易早 期气 窜 的特 点 ,在适 合 的油藏 条 件 下给 人 们 展现 出 了低 渗油 藏注 气开 采 未来 开 发 的前景 。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低渗透难采储量在原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渗透率较低,使得注水提高采收率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发现了大量的气源,这就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方式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注气技术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气;采收率
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大部分油藏,都属于低渗透的油藏。
这种油藏在开采的时候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采用注水以及衰竭式的开采方式,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在注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低渗透油藏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注气技术逐渐的被研发出来,利用注气技术可以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提升开采率。
1.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和注气机理
1.1基本特点
(1)低孔、低渗、自然产能较低,注水困难,无法进行常规投产。
(2)原有的密度小,粘度较低,基本性质好。
(3)储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拥有大量的胶结物,分选差、颗粒较小,后生作用强。
(4)油层内混合着一定的砂泥岩,且砂层的厚度不够稳定,砂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强。
(5)油层受到岩性的控制,与水动力缺乏较强的联系,边底水也非常不活跃。
流体流动的时候包含非达西流动的特点。
1.2注气机理
虽然注气机理存在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大体上基本分为三种,即非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和以此接触混相。
多次接触混相又可以分为凝析气驱混相和蒸发气驱混相。
总体来说,注气开采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从而在驱油的时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面的问题
2.1注气压力高,能力低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导致对于气的质量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注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气对于底层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因为注入的压力过高,对于压缩机的基本压力等级的要求就会很好。
2.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
在我国众多的低渗透油藏中,大部分都存在着裂缝现象,例如青海的南翼山油田、吐哈的丘陵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乌尔禾油层、新疆的火烧山油田、辽河的雷家油田、大庆的朝阳沟油田、吉林的大安油田、扶余油田、新民油田、新立油田等,对于这些具有裂缝性质的低渗透油藏,选择何种注气方式,怎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注气工作,对于开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尽量避免气窜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采收率,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2.3低渗透油藏的模拟岩心物理和注气的评价
低渗透油田在注水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在岩心取出后有存在着清洗方面的困难,也不容易将原始的地层条件进行恢复,重复性差,耗费时间长。
如果带有缝隙,那么获得的岩心又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如何进行科学的基质造缝,并且能够有效的体现地层的基本情况,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4固相沉积问题
在具体的注气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含沥青质或蜡质的油田中,注入干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时候,因为气会产生强烈的抽提作用,非常容易造成固相沉积的状况发生,这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低渗透油田的注气可行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的一些专家对于在低渗透油藏实施注气方式来提高资源的采收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不够系统。
大多数的石油勘探研究所和部分与石油、天然气相关的高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我国是石油大国,天然气和石油的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低渗透油藏,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常规的开采方法非常困难,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必须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开采时候的困难,提高采收率。
4.合理建议
(1)新世纪的资源主要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开采的发展将会推动低渗透油藏注气的发展和普及,天然气驱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注气方式。
(2)国内相当一部分的低渗透油藏都存在着裂缝现象,在开采的时候,应
该预先做好脉冲采油的相关试验,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3)对于低渗透油藏进行注气开采的时候,应该做好预先规划,预测和防止固相沉积问题,特别是注入二氧化碳的高含沥青质和蜡质的油藏。
(4)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物理模拟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渗透率低,导致清洗方面存在着限制,压力高,耗时长,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经费和时间上的准备,为开采提供充足的保证,这样才能做好评价工作。
(5)在渗透率特别低的油藏中,基本上还是将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气源,在我国的江汉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由于气源条件充足,可以优先注入二氧化碳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
对于低渗轻油的油田,可以使用烃类气体或者氮气进行开发。
(6)低渗透油藏注气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支持,对于有能力进行注气的地区,在注气之前应该做好可行性的研究评价,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室内评价,之后进行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从而确定行动的可行性,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评价工作,加大力度,避免盲目的展开开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充足的研究和周密的计划。
5.结语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分布广泛,所以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现实可行性。
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注气技术的开发力度,从而提高资源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平,李士伦,张思永,吴莹,唐先益,赵俊生.裂缝性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注烃类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02).
[2]郭平,孙良田,李士伦,熊钰,孙雷,彭鹏商,岳陆.CO2注入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0(02).
[3]李士伦,周守信,杜建芬,汤勇,郭平,李闽.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2).
[4]孙守港,贾庆升,宋丹,栾传振,李临华,李小军.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2).
[5]张凤莲,崔玉婷,郭振,李小冯.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