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气提高采收率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摘要】随着油气田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低渗透难采储量在原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渗透率较低,使得注水提高采收率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发现了大量的气源,这就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方式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注气技术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气;采收率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大部分油藏,都属于低渗透的油藏。

这种油藏在开采的时候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采用注水以及衰竭式的开采方式,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在注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低渗透油藏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注气技术逐渐的被研发出来,利用注气技术可以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提升开采率。

1.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和注气机理1.1基本特点(1)低孔、低渗、自然产能较低,注水困难,无法进行常规投产。

(2)原有的密度小,粘度较低,基本性质好。

(3)储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拥有大量的胶结物,分选差、颗粒较小,后生作用强。

(4)油层内混合着一定的砂泥岩,且砂层的厚度不够稳定,砂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强。

(5)油层受到岩性的控制,与水动力缺乏较强的联系,边底水也非常不活跃。

流体流动的时候包含非达西流动的特点。

1.2注气机理虽然注气机理存在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大体上基本分为三种,即非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和以此接触混相。

多次接触混相又可以分为凝析气驱混相和蒸发气驱混相。

总体来说,注气开采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从而在驱油的时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面的问题2.1注气压力高,能力低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导致对于气的质量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注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气对于底层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因为注入的压力过高,对于压缩机的基本压力等级的要求就会很好。

2.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在我国众多的低渗透油藏中,大部分都存在着裂缝现象,例如青海的南翼山油田、吐哈的丘陵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乌尔禾油层、新疆的火烧山油田、辽河的雷家油田、大庆的朝阳沟油田、吉林的大安油田、扶余油田、新民油田、新立油田等,对于这些具有裂缝性质的低渗透油藏,选择何种注气方式,怎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注气工作,对于开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MMP=P5
P=P5>P4
T=Treservoir
Why ?
Oil
CO2
2.最小混相压力( MMP)的确定方法
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
•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 原油的API重度 – C5~C30的含量 – C5+分子量
• 温度 • 注入气体的组成
混相压力与原油分子量的关系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长岩心驱替不同开方式 评价 固相沉积实验
不同注入方式、流体、储层条 件下驱油方式优化 气驱过程中有无固相沉积
长岩心驱替装置 PVT和岩心设备
注气对储层物性影响 多次接触混相实验
研究注入气对储层的影响 多次接触机理
短岩心驱替装置 PVT仪
原油—注入气扩散
油气间扩散系数
PVT和岩心设备
一维层状实验
平面模型评价实验
膨胀实验主要目的:研究注入气后原油的物性变化,尤其是 泡点压力与膨胀系数,这是注气数值模拟中必须用到的基 本参数 。 实验设备:常用PVT仪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对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藏,为了减少凝析液的损失常开展 注气保压开采,注入介质的种类很多,即可以采用干气回注、 注N2、注CO2等。下表是在不同的注入量下的露点压力上升 情况。
(2)直接观测法
P=P1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P=P2>P1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P=P3>P2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MMP=P4
P=P4>P3
T=Treservoir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与增产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与增产技术

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与增产技术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油田开采难度的增加,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与增产技术变得越发重要。

油藏注气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增产手段,不仅能够提高石油开采效率,还能够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本文将就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技术及其对增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油藏注气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油藏注气是指向油藏中注入气体以提高油藏压力,从而推动原油的流动,增加采收率。

常见的注气气体包括天然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油藏注气一般适用于高含气油藏、低渗透油藏以及水驱后期的油田。

通过注气,我们可以改变油田的物质平衡,促进原油和注入气体的交换,提高油藏的有效驱替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油藏注气技术对增产的影响。

首先,油藏注气可以提高油藏压力,增加原油采收率。

通常情况下,油藏采油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导致储量不断减少。

而通过注气,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其次,注气可以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加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

油藏注气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减少原油在孔隙中的黏附力,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出来。

同时,注气还可以减缓水的侵入,防止水与原油的接触,从而保持较高的采油效率。

最后,注气可以改变油田的物质平衡,提高油藏附近气相和液相的相对含量,从而有效改善驱替效果,增加原油的采收量。

此外,在油藏注气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增产技术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是人工增油,即注入特定的化学剂以改善原油流动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或生物剂,我们可以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降低油藏的孔隙压力和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另一种增产技术是聚合物驱替,即在油田中注入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溶液来驱替原油。

聚合物的高黏度特性能够提高油藏压力,增加驱替效果,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增产技术,如热采、水驱以及压裂技术等。

综上所述,石油开发中的油藏注气与增产技术对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氮气开采机理1.注氮气开发油田通常通过以下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1.1多次接触混相驱(包括作为驱替CO2、富气或其它驱替剂与地层原油混相段塞的后缘注入或者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1.2多次接触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1.3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1.4顶部重力驱。

混相驱或非混相驱适于油层物性较差、原油中含一定溶解气、原油重度在38~51oAPI(0.8348~0.7753)、油气藏埋藏较深的轻质油藏;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适于注水效果差、低孔隙、低渗透、原油重度在31~60oAPI范围、埋藏较浅的油藏;而重力驱适合于油层物性好、埋藏较深、闭合高度大的盐丘或背斜油藏。

2.混相驱2.1连续注入氮气混相驱氮气很难与油藏原油发生一次接触混相,但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可与许多油藏原油达到蒸发气驱动态混相,即注入的氮气与油藏原油之间经过多次接触和多次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组分不断蒸发到气相中,当气相富化到一定程度时便与原油达成混相。

2.2注氮气推动易混相气体段塞混相驱注氮气要求原油的轻烃和中间烃含量高,故一般来说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且适用范围较窄,但却较之于注CO2和烃类气体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为了充分利用CO2和烃类气体易混相的特点,同时也为了降低使用CO2和烃类气体的成本,可通过注氮气推动CO2或烃类气体段塞混相驱来提高采收率,其开采机理与CO2和烃类气体混相驱机理相似。

如果易混相气体段塞的尺寸选择合理,则用氮气推动混相段塞的驱油效果会比连续注入氮气效果较好,经济效益会更高。

2.3交替注氮气注水混相驱在注氮气驱过程中,由于氮气的粘度远低于油藏原油,产生的流度比会造成前缘气体的粘性指进。

三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ppt课件

三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ppt课件

表5 美国CO2混相驱作业公司及其项目数(便于查找,不作翻译)
公司名称
项目数
公司名称
项目数
公司名称
项目数
Amerada Hess Anadarko Apache
Chevron Texco ConocoPhillips Core Energy
4
Denbury
6
Kinder Morgan
1
Resources
72.8

12
10
182
0.849

7
8
Amerada Hess
ExxonMobil
63.5

12
1.3-123
161
0.849

4
8

54.4

14
5
170
0.820

5
3
Den bury
50.98

26
90
331
0.825
Resources

9
1
2
71.1








1
40








1
油田名称
SACROC
Wasson Denver
Unit
Rangely Weber Sand
Seminol Unit-main Pay Zone
Greater Aneth Area Maccomb
表6 12个面积超过20km2的油田CO2混相驱有关数据表
作业者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成为了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

油田注气是指向油层中注入天然气或其他气体的一种采油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气体的溶解和膨胀性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中国,由于油田的老化和深度开采,注气开发技术已经成为了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其意义。

一、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是指在油田开发中向油层中注入气体,通过气体的溶解和吸附作用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具体来说,注气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采收率:1.增加油层压力:注入气体可以增加油层的压力,从而驱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

2.减小原油的粘度:气体的溶解可以减小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3.提高原油的置换率:气体的膨胀性质可以使原油与岩石孔隙中的水分离,从而提高原油的置换率。

二、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技术研究1.气体选择和优化注气方案:不同的气体在油田注气中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在选择注气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膨胀性以及相对常压条件下的粘度等因素。

需要通过模拟和优化注气方案来确定合适的注气量和注气周期,以达到最佳的采收率提高效果。

2.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注气井的选址和井筒设计对注气开发的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选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气气体的利用率,而合理的井筒设计可以保证气体顺利注入到目标层位中。

3.表征和评价注气效果:通过地质勘探、物性实验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可以对油层中的气体分布和运移进行表征和评价,从而指导注气开发的实施和调整。

4.注气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新型气体的注气作用机理,改革传统注气方法,探索新的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注气采收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改善气体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采收率:通过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延缓油田的老化。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应用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而油田注气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注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油井中注入气体(如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促进油井中原油的驱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从石油产业的角度看,实现提高采收率对于延长油田的产能,减少开采难度,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背景是非常迫切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油田注气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油田注气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油田注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油田注气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效率、减少地下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过注入气体进入油田,可以提高油井内部的压力,促进原油的开采。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产量,也可以延长油田的寿命,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油田注气技术可以减少地下资源的浪费。

在过去,很多石油资源因为采收率低而被浪费掉,通过采用注气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油田注气技术还可以保护环境。

传统的采油方式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而注气技术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升油田开发的环保水平。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油田注气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对油田注气技术的原理、方法、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了解这一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注气技术在实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验证其在提高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闫方平气驱采油技术是已有80多年历史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之一。

最初以注液化石油气为主,后来发展为注干气。

近年来该技术发展很快,广泛用于油田的开发方式有注气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还有注气维持地层压力驱油等。

该技术使用的气体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CO2、N2、烟道气和空气等。

气驱采油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中包括抽提、溶解、蒸发、凝析、增溶等能改变原油相态特征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国外,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从室内研究到先导性试验,再到工业推广,形成了从注气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工艺设计、效果预测等一整套理论实践作法。

注气驱油在国外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世界上已有上千个各类注气采油工程项目。

气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注CO2提高采收率和注空气提高采收率两个方面。

一、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1、研究现状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提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室内实验开始于五十年代,并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矿场试验。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CO2驱可以延长水驱近衰竭油藏寿命15-20年,提高采收率7-25%,是石油开采,特别是轻质油开采的最好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1)世界老油田开发问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当前各大产油国中,加大新油藏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作的重要方向;另外,提高已发现油田的采收率,是各国石油工业的焦点所在。

当前世界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过了产量高峰期,在非OPEC 国家中,成熟油田的产量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2)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概况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潜力为1600×108—3000 X108桶,世界CO2驱油产量占世界提高采收率产量的15%,CO2驱油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另外,在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也有CO2驱油项目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注气原理
2.注气方式
吞吐
直接气驱
气水交替(WAG) 复合气驱 等…
3.气驱分类
根据混相能力又可分:
混相驱 非混相驱 近混相驱
4.基本原理
• 当注入气与原油两相间界面张力等于0时,界面消失,两 相变成一相,此时就称作混相; • 对注气来讲,压力越高驱油效率越高,但当压力高到一定 程度,油气间达到混相此时的压力称为混相压力,这时驱 油效率一般可高于90%。 • 达到混相的最小压力就称为最小混相压力(MMP如下图)
CO2
原油 溶剂
回压调节器
观察窗
恒温空气浴(Constant Temperature Air Bath)
(1)细管实验(Slim-Tube Experiments)
注入1.2HCPV时的 采收率(%)
100 90 80
70
60 50
MMP
6.0
7.0
8.0
9.0
10.0
试验压力(MPa)
注入PV与采收率的关系
按任何比例都能与原油完全混合的溶剂,以便使
所有的混合物为单相,这就是一次接触混相。 中等分子量烃(如丙烷、丁烷或液化天然气), 是常用来进行一次接触混相驱的注入溶剂。
5.混相驱油机理
• 5.2 多级接触混相驱
• 原油与注入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重复接触而靠组分 的就地传质作用达到混相的过程,称作多次接触混 相或动态混相。 • 多级接触分为:
气 油 比 (m /m )
3
3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3.长岩心实验-注氮气长岩心驱替实验
15000 气油比 累积采收率 60
50
气 油 比 (m /m )
3
10000
6.不同注入气类型与适用条件
• 6.3 氮气 氮气驱适用条件见下表。
原油和油藏主要参数 原油相对密度 原油粘度(mPa.s) 原油组成 含油饱和度(%PV) 储层类型 有效厚度 建议值 <0.8498 <0.4 (C1~C7)含量等 >40 带少量裂缝或高渗透 带的砂岩、碳酸盐岩 相对较薄,除非为倾斜油藏
m
2
0.9100~0.7628 0.04~0.3
30~98
)
无临界值 >1218m(>548m) 无临界值 1230~4842
说明: 1. 非混相驱参数指标见表中第二列带括号值。 2. 作业最小深度以保持混相性所需压力定,不能超过所处位置的地层破裂压力。 3. 根据原油性质,所需混相压力从8.48MPa(液化石油气一次接触混相)到28.3~35.4MPa(高压干气驱)。
孔隙度(%) 油藏温度(℃) 埋藏深度(m)
说明:1、原油中要有一定的胶质,以维持氧化反应的连续性。 2、油藏储层岩石中最好含有粘土矿物和金属成分,对氧化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7.注气评价方法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和研究,国内基本形成了一套注气 评价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地质评价、开发可行性评价、经济 可行性评价。
7.注气评价方法
表11-5 注气评价实验目的设备及选择依据
评价项目 膨胀实验 最小混相压力测试 研究目的 注入气与原油相互作用 油藏注气MMP PVT仪 细管实验仪、升泡仪 测试设备 选择依据 用于相态模拟调整交互作用系 数校正,必作 对可能混相的油藏建议作,明 显不能混相也可不作 建议都开展,可通知此实验模 拟反推相渗曲线 针对高含蜡、沥青原油和低渗 储层中应当考虑作 对注CO2建议作,对烃和氮气可 不考虑 机理研究用,也可作为相态模 拟数据,一般可不作 机理研究用,一般可不测
G+A
M1(L1+G1)
第一次加富气相
G1比G含有更多的C2-6
G1+A
M2(L2+G2)
第二次加富气相
P, T
G2
M1 M2
K
G2比G1含有更多的C2-6
G2+A
K
L1 L2
油藏流体A
K+A 混相排驱 C2-6
C7+
5.混相驱油机理
• 5.2 多级接触混相驱 • 向后接触混相(凝析式气驱):而向后接触是指 平衡液相与新鲜注入气之间的不断进行的相间传 质,使富气中的中间烃组份不断进入平衡油相, 使油相越来越轻从而实现混相 。
(2)直接观测法
P=P1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P=P2>P1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P=P3>P2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MMP=P4
P=P4>P3
T=Treservoir

Oil CO2
(2)直接观测法
长岩心驱替不同开方式 评价 固相沉积实验
不同注入方式、流体、储层条 件下驱油方式优化 气驱过程中有无固相沉积
长岩心驱替装置 PVT和岩心设备
注气对储层物性影响 多次接触混相实验
研究注入气对储层的影响 多次接触机理
短岩心驱替装置 PVT仪
原油—注入气扩散
油气间扩散系数
PVT和岩心设备
一维层状实验
平面模型评价实验
向前接触混相(蒸发气驱) 向后接触混相(凝析气驱)
5.混相驱油机理
• 5.2 多级接触混相驱 • 向前接触混相(蒸发气驱):平衡的气相与新鲜 的原油相接触,通过蒸发或抽提油中的中间烃组 分,从而使气越来越富而实现混相。
5.混相驱油机理
•5.2 多级接触混相驱-蒸发式 CO2
注入气G G1
2
原油相对密度
项目实施的最低深度 英尺 米 760 853 1006 1219
<0.8251 0.8654~0.8256 0.8871~0.8660 0.9218~0.8877 >0.9218
2493 2800 3300 4000 不能混相驱
2. CO2非混相驱(较低的原油采收率)
0.9792~0.9224 >0.9792 1800 549 所有油藏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实施 3.原油粘度(mPas): <10mPas(混相) <600mPas(非混相) 说明:1、油藏埋深<549m,所有油藏均不能进行超临界点CO2的混相,非混相驱。 2、裂缝,高渗透条带降到最少。 3、油层较薄,陡峭油藏例外。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2.1、常规注气实验评价研究 1.膨胀实验
定义:在地层原油配样恢复到地层条件后,在泡点(或露点) 压力下,对流体进行若干次注气,每次加入气体后,饱和 压力和油气性质均发生变化,对油气体系性质的参数进行 测定后,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气体,直到加入注入流体后泡 点压力上升到要求为止。
3
现行值 0.8348~0.762平均渗透率( 1 0
深度(m) 温度(℃) 限制
m
2
)
无临界值 >1827 无临界值 发展混相驱只能在轻质油、挥发油油藏和很高压力下达到,因此埋藏 要很深。 3045~5633
6.不同注入气类型与适用条件
• 6.4 空气 空气来源广泛,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工艺技术,新的应用领 域,它既可用于重油(稠油)油藏,也可用于轻中等密度油藏。
MMP=P5
P=P5>P4
T=Treservoir
Why ?
Oil
CO2
2.最小混相压力( MMP)的确定方法
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
•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 原油的API重度 – C5~C30的含量 – C5+分子量
• 温度 • 注入气体的组成
混相压力与原油分子量的关系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3.长岩心实验
长岩心驱替试验至少可验证以下问题: ①在比细管试验更接近于现场驱替的条件下,注入气能否 用于三次采油? ②什么样的注气方式会更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③气体驱替过的油层中,残余油饱和度是多少?
④气体驱替原油发生沥青沉降或溶解矿物质对油层渗透率 的影响。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3.长岩心实验-自然能量衰竭实验
5.混相驱油机理
• 5.2 多级接触混相驱-向后接触混相(凝析气驱)
CH4
G1 G2
注入气G
P, T
M1
M2
K
L1 油藏流体A
L2
K+G 混相排驱
C2-6
C7+
6.不同注入气类型与适用条件
• 6.1 二氧化碳 CO2驱分为:CO2混相驱、 CO2非混相驱。其中CO2驱适用条件 见下表。 1. CO 混相驱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西南石油大学 2012年3月
主要内容
一.注气原理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三、注气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设计 四、注气提高采收率实例
一.注气原理
1.气体类型
烃类气体混相驱(Hydrocarbon
干气(贫气)驱(Lean-Gas
Miscible)
Flooding/ Vaporizing-Gas Drive) Condensing-Gas Drive)
膨胀实验主要目的:研究注入气后原油的物性变化,尤其是 泡点压力与膨胀系数,这是注气数值模拟中必须用到的基 本参数 。 实验设备:常用PVT仪

二、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对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藏,为了减少凝析液的损失常开展 注气保压开采,注入介质的种类很多,即可以采用干气回注、 注N2、注CO2等。下表是在不同的注入量下的露点压力上升 情况。
4.基本原理
• 针对烃类气驱,在地层压力一定时,随着烃
气中间烃含量(富化程度)升高,驱油效率
升高,能达到混相的最小富度称为最小混相 富度(MME),此时的组分称为最小混相组 成(MM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