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评课稿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节进行评课的文档。
通过评课稿的形式,我们将对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描述和区分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 -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并理解其特点和生态功能。
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 - 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4. 教学方法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 -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和图片,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动物特征; - 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和采集无脊椎动物,通过实践感知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效果评价1.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互动提问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进行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能够描述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并理解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观察和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程度较好,能够描述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的无脊椎动物归类; -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能够意识到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和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2)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但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和特征了解有限,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学习。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2.教学新课:
(1)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
(2)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结合生物图鉴、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讨论其分类特征、代表性生物等。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3)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主要类群以及代表性生物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多样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 鱼类的饵料 • 影响人畜健康
• 医用与药用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 食物,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软体动物
• 结构: 种类繁多,形态差异较大。身体两 侧对称或不对称。身体柔软,分为头、 足、内脏团,体外有外套膜,常包有贝 壳,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形成。
作为食品的软体动物
返回
可观赏的贝类
河蚌养殖可得到珍珠
返回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 • 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状,两头尖; • 有口有肛门。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 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呼吸 肌肉和刚毛配合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侧不对称软体动物:扇贝
两侧对称软体动物:蜗牛
两侧对称软体动物:章鱼和乌贼
• 生活环境:分布在淡水、海水及湿润的 土壤中。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可食用:软体动物的某些类型的头、足都 是肌肉组织构成,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 (2)副产品:河蚌可产珍珠;可作为饲料或饵 料;也可装饰,用以观赏。 (3)危害人类:蜗牛以农作物为食;钉螺是吸 虫的中间宿主;船蛆等破坏海港建筑。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代表动物
吸虫
涡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 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 • 有口,无肛门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
蚕
蝎子
金龟子
节 肢 动 物
昆虫类
甲壳类
多足类 蛛形类 蟋蟀
蜘蛛
马陆
河虾
棘皮动物
都生活在海中
身体表面有棘
海胆
海星
海参
海百合
今日达标
1、无脊椎动物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 C A、他们都是由细胞构成
B、他们的体积都很微小
C、他们的身体内都没有脊椎骨 D、他们对刺激的反应都很灵敏
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2. 应用: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是一些有害动物的 天敌,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二、鸟类
1.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体表 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卵生,体温恒定。 2.应用: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是人类 重要的食品。
三、哺乳类: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哺乳纲
1.常见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分门齿、犬齿和臼齿;体腔中有 膈,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可供食用; 皮草及皮毛来源;
提供原料;
药用价值; 破坏农作物及禽畜; 传播疾病。
一、爬行类 1.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 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石灰质的外壳,分
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乌贼
蚌
蜗牛
节肢动物
身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分节,所有的附肢也分节 身上披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难点)(3)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2、准备实验的材料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导入】: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
(出示动物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板书)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思考后回答: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0分钟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猜一猜)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出示自由生活在水里的水螅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实验步骤见附件1)(一)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二)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
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1.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2.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三)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1.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2.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3.消化腔有什么特点?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对光2.装片的安放3.做实验时各小组按课前分工进行合作。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水母
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 到 72 英尺。扁形动物门的 1 纲。全部营寄生生活。成 虫寄生于脊椎动物,幼虫主要寄生于无脊椎动物或以脊椎 动物为中间宿主。 绦虫(tapeworm)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 Cestoda)。该纲成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大多分节, 长如带状,无口和消化道,缺体腔,除极少数外,均为雌 雄同体。绦虫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 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中需 1~2 个中间宿主,在中间 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被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各 种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名称不同。寄生人体的 绦虫有 30 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 (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这 两个目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有较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 1 亿 年。大多数无脊椎动 无脊椎动物化石 物化石见于古生代寒武纪,当时已有节肢动物的 三叶虫及腕足动物。随后发展了古头足类及古棘 皮动物的种类。到古生代末期,古老类型的生物 大规模绝灭。中生代还存在软体动物的古老类型 (如菊石),到末期即逐渐绝灭,软体动物现代 属、种大量出现。到新生代演化成现代类型众多 的无脊椎动物,而在古生代盛极一时的腕足动物 至今只残存少数代表(如海豆芽)。
生殖
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形式多样。首先分为有性跟无性两种。有些动物, 如刺胞动物和寄生虫线形动物,有世代交替现象。如果动物是雌雄同 体,还会出现自体交配现象。 无性生殖常见的形式是出芽生殖。见于刺胞动物的无性世代。有性生 殖的特点是,生殖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完成。而生殖过程可以是由一 者单独完成,但更常见是两个个体通过各自提供不同的交配类型的生 殖细胞去共同完成。前者见于猪肉绦虫,它后部性成熟的体节会受精 于后一节体节。蚯蚓也会偶尔看到自身交配现象。 两个个体交配时,双方通常分别是雌雄异体的一方,(蚯蚓、蜗牛虽 是雌雄同体,但它们的交配时却只扮演一种性别角色)。无脊椎动物 的交配形式可谓千奇百怪。蚯蚓交配双方利用生殖带 (Clitellum) 分泌的液体粘在一起。一方的生殖带正对另一方生殖孔。一方的精子 从雄性生殖孔排出,顺着自身体表的自己精子沟到达对方精子袋 (Receptaculum seminis) 中被储存,等待与对方的卵子受精。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 教材P72-73页
腔肠动物的特征
一、腔肠动物
珊瑚虫
水母
水螅的结构
触手
1 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动物 2 体壁只有内、 外两层细胞构成
体壁
3 消化腔有口 无肛门。
水母
呈圆筒状
水螅
1、腔肠动物的特征
生活环境: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 活在淡水中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结构特点:①身体呈圆筒状; ②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③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考考你
3、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 要依据是体内有无 ( A ) A.脊柱 B.体毛 C.鳃 D.肌肉 4、无脊椎动物中的河蚌属于 ( D ) 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原生动物 D.软体动物
考考你
5、蚯蚓的呼吸是依靠 ( D A.口 B.肠壁 C.肺 D.体壁 )
6、判断蚯蚓前后端最方便的依据( B ) A .体节形状 B .环带位置 C. 刚毛长短 D .口与肛门的位置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将它放在玻璃板上, 它将不能 ( A ) A 运动 B 呼吸 C 分泌粘液 D 无影响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扁形动物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可 引起严重疾病,例如, (1)猪肉绦虫:通过体表微绒毛直接从寄 主的消化道内吸收营养,人的病症为营养 不良,腹痛,腹泻。 (2)吸虫:口周围有吸盘,吸附在人体血 管内,其症状为寄主的肝脾肿大,消化道 壁受损害,患者发烧、消瘦,出现严重腹 水,呕吐腹泻,重者死亡。
代表动物: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 鱼类的饵料。 3 影响人畜健康。
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对 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4 医用与药用
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线虫、 蛔虫
蚯蚓、水蛭、
构成
殖质的土壤
沙蚕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05
软体动物
常见软体动物
蜗牛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 植物的叶、茎、果实为食,依靠
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河蚌
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官
为斧足
常见软体动物
蚯蚓特征的总结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潮湿的土壤 有__体_节__、 _环__带__ 、刚__毛___
呼吸 由_体__壁__完成,可以分泌_黏__液__保持湿润
运动 通过_肌__肉__和_刚__毛__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水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或池沼里,主要以 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生,其体内
的水蛭素可用于治疗血栓疾病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C ) A.背腹扁平
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2. 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 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C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3、仲夏雨后,在校园、花园或田间,常会见到地面上蠕动着 的蚯蚓。这是为什么?如果不及时回到土壤,就有可能死亡, 试分析原因。
乙先死亡,气体无法通过气门进入蝗 虫的身体
合作探究: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足和触角的特点
触角
足的特点:
三对足,均分节;后足发 达,便与跳跃
触角的特点:
分节,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足
合作探究: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翅的特点
两对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 虫
血 吸 虫
猪 肉 绦 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身体有了背腹、前后、 左右之分 两侧对称意义:身体分化、机能分工、定向运动
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
• 出现了中胚层---进化意义
• • • • • 皮肌囊发达 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梯状神经系统 出现了体内受精 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原口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 无脊柱 95%
动物分类概要
原生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二、脊椎动物 有脊柱 棘皮动物门 鱼纲
5%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学习要点:
1.每一门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代表动物
2.比较两类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某一类动物出现的进步特征和进化上的意义
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 ( 胞肛 ) ( ) 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 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作用方式: 伸缩泡在舒张期,从细胞质内收 集液体而膨胀;到了收缩期,把 液体排出体表而暂时消失。 @功能 1.主要是调节水分平衡,维持渗 透压的作用。 注意:胞肛的位置固定 2.其次排除代谢废物的作用。
生命活动---摄食、消化(细胞内)等等
大草履虫
• 运动方式 • 排泄和排遗 • 草履虫的生殖
双小核草履虫
• 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 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 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 核,很小,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分类
鞭毛虫纲 肉足虫纲
孢子虫钢
纤毛虫纲
绿眼虫
眼点:由于有感光性所以称为眼点 . 眼虫真正的感光部是在鞭毛基部 的小点,称为感光点 光线不能直接到达感光点,需要先到 达杯状眼点的开口。否则光线受阻。
世代交替
以薮枝虫为例 水螅型以出芽方式产生水母型,水母型又减 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子,精卵结合发育成双倍的 水螅型.
触手 刺细胞 基盘
代表动物
细胞外、细胞内消化 无专门的呼吸排泄器官 生殖方式—无性和有性
水螅
有反射--具有网状神经系统 再生能力强
分类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
海蜇、海月水母 珊瑚、海葵
• 无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 • (1)伸缩泡 • (2)原肾型 • (3)后肾型 • (4)马氏管
扁形动物分类
1.涡虫(P341)
涡虫共有特征: 杆状体细胞 皮肌囊 梯状神经系统 再生能力强
2.吸虫 主要特征 体表无纤毛 神经不发达,感觉消失 几种重要吸虫比较 合胞体
3.绦虫(P343) 主要特征 *体表无纤毛 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感染途径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分类原则---以大草履虫为 例
• 界---动物界 • 门---原生动物门 • 纲---纤毛纲 • 目---膜口目 • 科---草履虫科 • 属---大草履虫属 • 种---大草履虫
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
• 为每个物种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 属名+种加词(种小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者。但在动 物学名引用时常省略作者,如果要加只写姓氏,且不能 缩写)。 • 属名为单数名词,首字母须大写; • 种加词为形容词且小写。 例如:Homo sapien(智人)为种名,由两部分组成: Homo是属名,sapien是种加词(种小名) • 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 Escherichia coli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种 (coli)
包裹是很多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有效的适应性结构。当食物 缺乏、环境干燥、气温低时,虫体缩呈圆球形,同时,向体外 分泌物质形成一层或两层外膜包裹全身形成包囊。 有的原生动物还能在包囊内分裂(如眼虫)。当环境好转时, 虫体又破囊而出,恢复生机。
代表动物---尾(大)草履虫
伸缩泡和收集管: 摄食:胞口 ( ) ( )
3.裂体生殖
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如 间日疟原虫),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 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 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 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或潜隐体。
变形虫横二分裂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A减数分裂完成
B
D
C
E
门的主要特征
6.生活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环境或者潮湿的土壤
7.有的以包裹渡过不良环境
由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
1. 原肾型排泄系统出现于 扁形动物 2. 3. 原肾管由身体两侧的外 由具有许多分支的排泄 胚层陷入形成 管组成,有排泄孔通往体 外 4.排泄管分支的末端由 焰细胞组成盲管(一端 开口) 焰细胞:管细胞加帽 状细胞构成。帽状细 胞内有两根鞭毛 , 在其摆动下,使水流 从帽状细胞流入管细 胞进而流出体外。 5.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 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 同时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掌握 中间寄主、终末寄主 成虫寄生部位 发生虫态 传播途径 危害
四、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 体表有角质膜 • 三胚层,有原体腔,也叫假体腔或初生体腔(囊 胚腔形成) • 有完整的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 雌雄异体
代表动物---蛔虫
• 体表有角质膜---抗寄主消化酶的分解 • 消化系统结构简单 •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 排泄系统原肾型 • 生殖器官发达 • 蛔虫感染途径无中间寄主
@某些种类的生活史中,出现两种不同的体型(即 水螅型与水母型) 水螅纲和钵水母纲 薮枝螅、桃花水母;海蜇、海月水母.而另一些种 类的生活史中,只出现一种体型,即终生水螅型或 @终生水母型,生活史中只有水螅型: 珊瑚纲
如:海葵,珊瑚。水螅型适于附着生活,呈圆筒状 单体或群体生活 注意:水螅纲中水螅没有水母型。
叛一判
疟原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绿眼虫 锥虫 利什曼 原虫
练一练
1原生动物身体的运动方式仅为鞭毛或者纤毛的摆动()
鞭毛 纤毛 伪足 纤毛
鞭毛
轴丝微管:9(2)+2 基体微管:9(3)
伪足:依靠微丝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滑动实现。
2草履虫的伸缩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持水盐平衡()
作业
归纳 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的基本特征 和寄生特点。(P331、333)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 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 的寄生阶段。
疟原虫放大图片
疟原虫通过蚊子的叮咬进入人 体内寄生,使人患疟疾
寄生于人体的干细胞和红细胞 两个宿主:按蚊和人
分类
鞭毛虫纲 肉足虫纲
孢子虫钢
纤毛虫纲
大核(多n)--管营养 小核(2n)---管生殖 纤毛虫纲特有
合胞体: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 一团细胞质,这通常是由于发生了细胞融合 或来自于核发生了分裂,而未发生细胞质分 裂所致。
练一练
• 扁形动物同腔肠动物的共同点()
A 体壁由两胚层构成
B体壁由三胚层构成
C无体腔
D辐射对称
E有体腔
总结
几种重要吸虫的比较(P343)
• 日本血吸虫 • 华支睾吸虫 • 姜片虫 • 肝片吸虫
• A,含幼虫的卵由口吃下 B,幼虫随血液循环经肝脏,心脏和肺 C,蛔虫 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 D,幼虫在小肠内发育成虫 E,幼虫穿过肠壁进入 血液 F,幼虫进入气管,上行到喉,由喉到咽,再沿着食管,下行到 胃,最后到小肠 G,虫卵在小肠破裂,放出幼虫 • C-----A-----G------E-----B-------F------D
闭管式循环
由背血管,腹血管,心脏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 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比开管式循环系统更能迅速 有效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血液循环的大致途径: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动, 到达环血管后由背向腹方向流动。然后由腹血管收 集血液,从体前向后流动。血液始终封闭在血管内 循环流动。
环带:
1)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的环毛蚓,性成熟时,在第14~ 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与其他体节极易区分,又称生 殖带;蛭类的环带在10~13节上。 2)蕨类植物(如蕨)孢子囊上的一列厚壁的特殊细胞,也称 为环带。孢子囊成熟时,环带因干燥收缩,能使孢子囊开裂, 散出孢子。 3)藓类植物(如葫芦藓)的孢蒴上,在蒴盖基部与蒴齿间的 一圈厚壁细胞也称环带,当孢蒴成熟时,环带开裂,蒴盖脱 落,蒴齿伸展,弹出孢子
练一练
• 一些腔肠动物在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也 有些仅有其中的一种类型,以下各组动物中,生 活史中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的一组是:( ) A.薮枝螅和海月水母 B.水螅和勾手水母 C.薮枝螅和海葵 D.珊瑚虫和桃花水母
各种珊瑚
多彩的海葵
总结
1.腔肠动物基本特征
2.只有水螅型的包括哪些
涡虫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侧生动物 门的主要特征
1. 柔软而多孔,似海绵 2. 固着生活,体型多数不对称 3. 有细胞分化,无明显的组织 4. 具有特殊的水沟系 5. 有胚层逆转现象
它的植物极发育为外胚层,动物极发育为内 胚层,这与普通的动物完全不同,所以称为 胚层逆转。
原生动物
• 基本特征: 身体微小,结构十分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 胞构成,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动物类群。
原生生物:可分为三大类,藻 类、原生动物类、原生菌类。
门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动物,身体微小,形态多样 2.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动物在遇到刺激的时候,刺丝泡会射出其内容物。该内容物遇水 则聚合成细丝,能够麻痹敌害,具有防御的功能。
• 原口动物 胚胎时期原肠胚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 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从扁形动物到节肢动物的 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
• 后口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