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合集下载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蚯蚓的呼吸是依靠( )
A、肛门
B、肠壁
C、肺
D、体壁
2、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是方便的是根据()
A、环带的位置
B、体节的形状
C、刚毛的长短
D、口和肛门的区别
3、蚯蚓体表的黏液,除表皮层分泌以外,还有()
A、唾液
B、生殖液
C、体腔液
D、排泄液
4、()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A、虾
B、蜘蛛
C、蜈蚣
D、蝗虫
5、()的身体具分节现象。

A、涡虫
B、蛔虫
C、血吸虫
D、蚂蟥
二、非选择题
6、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请你参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制作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

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1)请你作出假设。

(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D
5、D
二、非选择题
6、(1)土壤湿度会影响蚯蚓的生活或蚯蚓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说明:假设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土壤湿度
(3)潮湿。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涡虫、吸虫、 绦虫
线虫、蛔虫
蚯蚓、水蛭、 沙蚕
随堂检测
1.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C )
A. 海蜇
B. 珊瑚虫
C. 桃花水母 D. 海葵
2.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A )
A. 腔肠动物 B. 环节动物
C. 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
3.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触手可以帮助捕获食物 B. 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 有口无肛门 D. 呈圆筒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课时)
一、腔肠动物
水螅
各种珊瑚
多彩的海葵
海洋中自由游动的水母
▪ 结构
腔肠动物
(1)结构简单,身体呈圆筒状,辐射对称
(2)生活在水中
(3)身体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4)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 导致死亡。
运动: 肌肉和刚毛配合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鱼类的饵料 (3)影响人畜健康 (4)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 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 (5)医用与药用: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 的办法
试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
6.观察水螅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腔肠 动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 1
麻醉食物,然后用[ 2 ]消化腔 内进行消

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池塘、河沟。

(2)结构:身体由口、触手、消化腔和体壁组成。

2.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其它腔肠动物:桃花水母、海蜇、海葵和珊瑚虫。

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扁形动物(1)生活环境:多数营寄生生活。

(2)主要特征: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

(3)举例:涡虫、绦虫和血吸虫等。

2.线形动物(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等。

3.环节动物(1)生活环境:水中和潮湿的陆地。

(2)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4)蚯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5)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根据环带。

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是后端。

(6)蚯蚓是如何呼吸的?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4.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蠕动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①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

②宿主:被寄生的生物。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贝壳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河蚌、乌贼和宝贝等。

2.节肢动物(1)代表动物:蝗虫。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

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b.胸部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c.体表有外骨骼,其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足、两对翅运动。

b.呼吸:用气管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节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使运动更灵活,活动范 围更广泛。
一、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有六类 扁形动物 、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 。腔肠动物 、 、
靠体壁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称为蠕虫动物 。、 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 、 。
第二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动物分为两类: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有六类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靠体壁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称为蠕虫动物 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 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二、各类动物 (一)腔肠动物 1、常见动物: 2、特点:
环节动物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 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呼吸
肌肉和刚毛配合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其他动物 水蛭、沙蚕等
蚯蚓 1、蚯蚓通过 肌肉 和 刚毛 的配合使身体 运动,身体分节,运动更灵活。
2、靠 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
3、身体 前 端有环带 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 相似的环状体节 构成 的动物,叫做 环节动物 。 如:
沙蚕
水蛭(又叫蚂蟥)
血吸虫 猪肉绦虫
涡虫
(五)软体动物
形状和结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更灵活
1、常见动物: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2、特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结构:身体柔软,外壳称贝壳,贝壳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最多)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单元二学科生物年级七学习目标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的代表动物。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蛔虫、涡虫、丝虫、沙蚕、沙蚕、蛭】努力识别引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扁形动物视频: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它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它是两侧对称的动物,体长有1到1.5厘米。

涡虫的的前端三角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腹面颜色浅,有口、密生着纤毛;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

涡虫的口内有一个管着的咽。

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观看视频对扁形动物有初步了解口排出。

观察可以发现,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想一想,涡虫的这种体型有什么好处?【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到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样的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猪肉绦虫是人体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常说的米猪肉就是寄生有绦虫幼虫的肉。

肠道寄生虫,身体长达2~4米,依靠头节上的吸盘和小钩固着在宿主体内,通过体壁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

它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依靠体表直接吸收小肠中已经消化好的养料。

所以我们要预防绦虫病,对米猪肉严加管理,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2第1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PT课件 (5)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2第1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PT课件 (5)
1、“外金骨蝉脱骼壳”当中的“壳”指的是什么?
2、外为骨什骼么不要能“随脱着壳身”体呢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有蜕皮 现象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 外骨骼。
节肢动物——蝗虫
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
触觉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分节
有利于觅食、避敌、觅偶、寻找栖息地等,可以扩大其生活分布和生 活空间,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触角 头 部
后足
分节
前翅革质 翅后翅膜质
中足
前足
哪一个先死亡? 为什么?
气门 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主要 分布在蝗虫的胸腹部
形态结构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它的作用: ①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 ②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脊椎动物
有无脊柱
无脊椎动物
(一) 操 作 方 法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水螅
蜗牛
人蛔虫
蝗虫 绦虫
水螅捕食过程:
腔肠动物
体 壁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圆筒状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 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 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软体动物
蜗 牛
体表通常有坚硬的 外壳
身体柔软,外壳为 贝壳,贝壳能随身 体的生长而增大,
河蚌 乌贼 贝壳退化为
节肢动物——蝗虫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 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重点)②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③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观察水螅的结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观察水螅。

通过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及纵切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能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及观察水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②通过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腔肠动物”的教学,以水螅为例进行学习,但因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效果不明显,本人采用了播放几个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再以水螅的纵切片加深对水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巩固,然后展示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来了解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水螅的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视频、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显微镜、水螅的纵切片、鱼的骨骼标本、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及不同种类动物骨骼结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美丽浩瀚的大自然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植物,还孕育着形形色色,充满生机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物王国,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领略动物的风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的欲望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导入,既创设情景,激发好奇,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据统计,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动物学家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其它动物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有无脊柱;了解脊椎骨与脊柱的关系,知道什么无脊椎动物。

七上第二单元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七上第二单元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常见种类:水蛭、沙蚕等
水蛭(又叫蚂蟥)
沙蚕
五、软体动物
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没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头足纲 除鹦鹉螺有贝壳外,其他种类均为内壳或贝壳退化。如乌
贼、章鱼 常见种类: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珍珠的形成——当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砾等异物侵入刺激时,
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不断分裂形成珍珠囊, 囊即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地将核包围,逐渐形成珍珠。
结构特点: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身体扁平,体长1 毫米至十几米
生活环境: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 活
常见种类:涡虫、血吸虫、绦虫 猪肉绦虫病的防治: 1、治疗病人 2、加强粪便管理 3、严格肉类检查 4、加强卫生宣传
三、线形动物
结构特点:身体一般为细线或圆筒状,两头尖,有口有肛 门
生活环境: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 生物体内
常见种类: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蛔虫病的防治: 1、驱虫 2、管理粪便 3、宣传教育
四、环节动物
结构特点: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 生活环境: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 运动: 肌肉和刚毛配合
呼吸: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大雨 过后很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六、节肢动物
1、 体表有较硬的外骨骼(蜕皮),即保护和支持了内部 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陆地 生活。
2、蝗虫的躯体分为头、胸(3节)、腹(11节)三部分。
有10对气门(气体进出的门户)气管是呼吸的器官
2、蝗虫的足分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前两对足 细小,只能爬行,后足长大,适于跳跃。运动加强。 3、有两对翅,前翅革制、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 用;后翅膜质、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边放录像边讲解。

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课件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
水螅
生活环境池塘、河沟
形态圆筒形
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
猪肉绦虫
主要特征扁平
线形动物
人蛔虫
主要特征圆柱形或细线形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
蚯蚓
形态圆柱形
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
呼吸体壁
主要特征
习题:
A类: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常见的动物。

2、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观察、比较、归纳得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导入主题:
(二)新课
软体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课件展示蝗虫。

展现蝗虫模型和挂图,提出问题。

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肢动物的特征
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

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其余各类节肢动物
(三)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
蝗虫
身体分部
足、触角特点

气门
2.其它节肢动物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外骨胳,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课堂练习
A类: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纤毛B腕足C腹足
2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体型呈辐射对称 B有头部、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体内有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体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4、蝗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
A嗅觉和触角 B嗅觉和听觉 C视觉和味觉 D听觉和味觉
5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鳃 B气管 C肺 D皮肤
B类: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