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浅谈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文|范丽娟浅谈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摘要: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可知的或者不可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着,既然有了可能性,那么相对地就要考虑到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客观现象的基本性质和规律,是对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化。
研究可能性和现实性,首先必须要立足于实践,结合实际,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辩证地看待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实际中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从而获取对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可能性;现实性;辩证关系;条件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规律的形成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定存在着可能性和现实性,而存在的可能会成为现实,现实又会产生新的可能。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现实发展之中,同时预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对未来的事物来讲,它既是一种存在,即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又是一种非存在,即不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研究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原理及其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可能性的复杂性,合理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实践活动的成功。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可能性与现实性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一部分,是对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化,因此两者相互对立统一,辩证结合。
现实性和可能性是不可分割的。
现实性和可能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静止的单一存在,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的形成和产生都要依存一定的基础,满足一定的条件。
而现实性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是基于前期可能性的存在。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实性是一棵树苗,那么可能性就是一粒播入土壤之中的种子,在吸收了适量的水分和阳光之后,破土而出,逐渐长成一棵树苗,成为了现实性。
所以,没有了可能性,又哪来的现实性,在现实中没有某种根据的东西永远是不可能的。
政治马原知识点:可能性和现实性

政治马原知识点:可能性和现实性政治马原知识点: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现实这个范畴不是孤立地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实、现象的综合。
从纵向看,今天的现实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为未来现实的原因;从横向看,任何个别事物的现实存在都是同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
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现实性不等于现存性。
黑格尔认为,现实是由事物内部的必然性决定的。
从本质上说,只有合乎规律、合乎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或者说,终将变为现实。
相反,一个事物如果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那么即使它是现存的,它也会迟早变成不现实的。
可能性是相对于现实性而言的,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
把握可能性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1)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较为充分根据,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2)抽象的可能性又称“虚假的可能性”或“形式的可能性”。
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因而在目前是无法实现的可能性。
(3)不可能性是在现实中全然找不到根据的东西。
抽象的可能性却在现实中有某种根据,但这种根据尚未完全展开,或者缺乏一定的条件。
2.案例或记忆方法对于此知识点,运用案例理解法来掌握。
政治考研复习指导:可能性和现实性辨析

政治考研复习指导:可能性和现实性辨析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一句、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它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一般和个别、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的统一。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对于现实性的理解大家一般不存在什么误区,但是关于可能性就需要有几点要注意,否则在判断相关现象或者材料的时候,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感觉。
第一,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可能性指在现实中有内在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变为为现实的趋势。
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没有任何根据,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变成现实。
如石头变鸡蛋。
制造永动机等。
第二,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
现实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和必要条件,在目前阶段就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抽象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不充分,因而在当前条件下还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区分抽象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第三,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第四,区分可能性程度的大小。
或然率指标是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总次数的比率。
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还要把握第二个方面,就是他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现实性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表示事物现在的状态,可能性是尚未变成现实的东西,表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区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要建立在现实性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上。
第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可能性包含于现实性之中,以现实性为根据,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以可能性为前提,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变为现实。
世界各个事物就是在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中实现发展。
最后,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辩证关系所对应的方法论,两者关系对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重要意义:(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性;(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他指出,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是能动的革命批判的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
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提纲》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结果人的能动性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点引入唯物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对于能动性的片面夸大,萌发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
1.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1)黑格尔黑格尔在其在认识论中提出了实践高于理论,理论要与实践相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合理思想。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实践观时,批判地吸取并唯物主义地改造了黑格尔的这些思想。
(2)费尔巴哈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的实践观时,一方面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朴素的实践观点,另一方面也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进行了辩证的革命的改造。
费尔巴哈曾经用朴素的实践观点批判过唯心主义,曾经把生活实践当作检验真理的尺度。
他认为,唯心主义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它只是从理论上提出问题,而不知道“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有时,费尔巴哈也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物质活动,不过他所说的这种物质活动并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及经商牟利等庸俗的活动,把实践看作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因此,费尔巴哈极力贬低实践活动的地位,抬高理论活动的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只是把理论的活动才看作真正人的活动,而把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小商人活动的表现形式上去加以理解和确定。
简述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简述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引言:辩证关系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而方法论要求是指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探讨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并分析了方法论要求。
一、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1. 相互作用关系: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能是现实的延伸和拓展,可能是现实的一种可能性。
在可能的辩证关系中,可能与现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2. 矛盾关系: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可能性是现实的一种可能,而现实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可能性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3. 转化关系:可能与现实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现实,而现实也可以变为可能性。
转化关系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解决和发展的方向。
二、方法论要求1.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能够全面、统一、关联、发展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对于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认识可能与现实的关系,不陷入片面和二元的思维方式。
2. 综合分析:对于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以达到全面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目的。
3. 实践探索:对于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是指通过实际行动去观察、验证和改变可能与现实的关系,以实现对可能性的发掘和对现实的改变。
4. 发展观念:对于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具备发展观念。
发展观念是指对于事物发展的认识和态度,要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结论: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可能是现实的延伸和拓展,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矛盾和转化的关系。
对于这种辩证关系,我们需要具备辩证思维、综合分析、实践探索和发展观念的方法论要求,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可能性意味着还未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未来趋向性,对于人们来说可能意味着希望,而希望正是人类能够传承至今的最大依仗,可能性有两方面的结果而人们总愿意把坏的一方面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只是因为现在的人们迷失在了安逸的生活里忘记了祖辈在与自然和恶劣生活条件相抗争时所面对的一切。
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会把可能看做是希望而不是一个可能失败的结果。
现实性是对现实生活的具象反应,是现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投影,是实践的具象反应,现实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理性的思维充分反映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现实具有的性质是稳定的,但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实性更加要求人的理性思维。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感性支撑着人类进步的飞跃,而理性支撑起人类稳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却又缺一不可。
可能意味着冒险,诱使人类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现实意味着稳定,指导人类过更加稳健的生活。
与我而言,感性先于理性,欧洲的发展历程恰恰可以佐证我这一观点,先有文艺复兴促使人类思想的解放后才有启蒙运动不致人们思想太过于狂热,以理性约束感性,这正是我的观点。
纯粹的感性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和日本,狂热的民族复仇情绪和法西斯的疯狂宣传使民众陷入法西斯的沼泽无法自拨,没有理性约束的感性是一种极端恐怖和疯狂的情绪,正如我开篇曾言可能性有两个方面,法西斯的宣传目的无疑是让人们在极端狂热的情绪下忘记坏的那种可能,然而事实上法西斯是注定消亡的,可见感性需要理性的支撑之后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实践更加注重的是现实性思维,实践能够检验真理,辨识世界的变化,了解你我生活的状况,但可能性应该成为我们实践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先以可能性为我们所做的事定下基调,而后才以现实性思维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
这样我们的·处事才能符合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辨,思而后动,三思方可后行,所以说哲学是人类行为处事的先导此言不假。
简述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简述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辩证关系。
首先,可能性是现实性的前提,没有现实性的可能性就无法成为现实。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任何可能性的成为现实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就是现实性的一部分。
可能性与现实性不仅有前提关系,而且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可能性是对现实性的超越,是对现实情况的否定;而现实性则是可能性的基础,是可能性所依赖的。
二者在辩证关系中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再者,可能性与现实性也存在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是现实性的无限延伸,是对现实性的深化和发展。
现实性则是可能性的有限性,是可能性的界限和约束。
然而,这种辩证关系并不意味着可能性和现实性是随意的,相反,辩证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可能性进行科学的、理性的分析和考虑,才能使其转化为现实。
这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要求。
总的来说,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使我们理解到,面对各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使可能性成为现实。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3.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应当抓住偶然性提的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要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做到有备无患。
四.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和呼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的前途的种种趋势。
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它还不是现实性。
现实性是已经存在的,不再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
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另一方面,可能性和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2.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可能性意味着还未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未来趋向性,对于人们来说可能意味着希望,而希望正是人类能够传承至今的最大依仗,可能性有两方面的结果而人们总愿意把坏的一方面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只是因为现在的人们迷失在了安逸的生活里忘记了祖辈在与自然和恶劣生活条件相抗争时所面对的一切。
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会把可能看做是希望而不是一个可能失败的结果。
现实性是对现实生活的具象反应,是现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投影,是实践的具象反应,现实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理性的思维充分反映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现实具有的性质是稳定的,但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实性更加要求人的理性思维。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感性支撑着人类进步的飞跃,而理性支撑起人类稳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却又缺一不可。
可能意味着冒险,诱使人类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现实意味着稳定,指导人类过更加稳健的生活。
与我而言,感性先于理性,欧洲的发展历程恰恰可以佐证我这一观点,先有文艺复兴促使人类思想的解放后才有启蒙运动不致人们思想太过于狂热,以理性约束感性,这正是我的观点。
纯粹的感性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和日本,狂热的民族复仇情绪和法西斯的疯狂宣传使民众陷入法西斯的沼泽无法自拨,没有理性约束的感性是一种极端恐怖和疯狂的情绪,正如我开篇曾言可能性有两个方面,法西斯的宣传目的无疑是让人们在极端狂热的情绪下忘记坏的那种可能,然而事实上法西斯是注定消亡的,可见感性需要理性的支撑之后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实践更加注重的是现实性思维,实践能够检验真理,辨识世界的变化,了解你我生活的状况,但可能性应该成为我们实践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先以可能性为我们所做的事定下基调,而后才以现实性思维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
这样我们的·处事才能符合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辨,思而后动,三思方可后行,所以说哲学是人类行为处事的先导此言不假。
而感性和理性,正是哲学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的生活需要科学的哲学的指导。
实践活动是立足于现实性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真理是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的,理性的现实性无疑是真理的具象反应,而可能性立足于感性之上犹如一双翅膀带领人类飞翔,开拓这个世界。
以可能性打开未来的窗户,为未来定下基调,辅之以现实性的踏实肯干,相辅相成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以未来为基,以现实存在作为前进的道路,用可能性发现未来,用现实性开创未来。
世界很简单,很单纯,有志者事竟成。
有想象力的才能突破现在的局限性,走到另外一片天空,世界很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当然物质世界不能完全和精神世界相重合,毕竟两者的相差还是很大的,所以更加需要结合的分析的去看问题,两者缺一不可正如那双生的并蒂莲同生同长难分彼此,没有未来见不到明天的曙光,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得不到明天的荣耀,黎明在黑暗之后,在曾经看到明日的辉煌,今日才有信心坚持奋斗,才会不惧昨日的落魄,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成为一名斗士越战越勇,越战越疯狂,战到最后见证昔日所见之辉煌,幕幕重现,人生不枉。
剑只有拿到手中才能成为攻击的利器,盾只有握在手中才能抵御进攻,一切的理论只有在实践的考验下才能成为手中的力量,成为人类开拓进取的精神武器,所以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加以利用,剑与盾就立在地上只是苦于无人赏识,沉默于无声处,成为吃螃蟹的人,走一条无人探索的小径,风光旖旎的景色未必不能找寻,再多的可能性都需要现实的支撑,而现实的发展更加需要可能性作为前提,环环相扣,严谨的如同多米诺骨牌容不得半点马虎,哲学非是古板而是严谨较之数学可谓更高一筹。
现实与未来构成了生活的今日,感性和理性成就了生活的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