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医院诊疗常规(住院部)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妇产科是专门负责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其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接诊与病史采集1.医生应亲自接待并询问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史等。
2.详细了解患者的生理周期,初潮、经期、周期长短、经量、痛经等情况。
3.对于怀孕患者,需详细询问孕龄、孕程、胎动、羊水情况等相关信息。
二、体格检查1.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两部分。
2.全身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对其他系统的检查。
3.妇科检查主要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和附件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型、乙肝五项等。
2.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妊娠相关指标、性激素、乳腺彩超、细菌培养等。
3.超声检查是妇产科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四、内窥镜检查1.能够通过阴道或宫腔内镜直接观察宫颈、子宫腔等部位,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2.内窥镜检查常用于宫颈病变、宫腔息肉、宫腺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常见手术操作包括刮宫术、宫腔镜手术、剖腹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2.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及术前准备工作。
3.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无菌操作。
六、妇科治疗常规1.适当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症状治疗。
2.对于一些妇科常见疾病,如宫颈糜烂、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可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3.诸如宫颈锥切术、宫内节育器放置等治疗措施,则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
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医生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注意文明执业,关注患者的隐私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也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诊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妇产临床诊疗常规

妇产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中央性前置胎盘(一)定义:指28周后胎盘覆盖于子宫内口处。
(二)诊断依据。
1.症状:在妊娠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可导致贫血或休克。
2.体格检查:子宫底高度与停经月份相符,但胎先露高浮,或为异常胎位。
耻骨联合上缘先露下方有时可闻吹风样杂音,速率和孕妇脉搏一致。
3.超声检查胎盘盖过子宫内口。
(三)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4)心电图;(5)B超(需注意观察胎盘有无植入可能)和胎儿监护。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胎儿脐动脉S/D比值、血粘度、大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等。
(四)治疗方案1.急诊剖宫产:根据病情需要行急诊剖宫产者。
2.计划性剖宫产:妊娠>36周。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宫缩剂、止血药。
4.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5.住院时间7-14天(五)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过期妊娠(一)定义:平时月经规则,妊娠达到或者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二)诊断依据。
1.以末次月经计算:停经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
2.根据排卵日计算:根据基础体温提示的排卵期推算若排卵后280日仍未分娩者。
3.B超检查确定孕周:妊娠5-12周内以胎儿顶臀径推算预产期,妊娠12-20周内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推算预产期。
4.其他:妊娠最初血、尿HCG增高的时间、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早孕期妇科检查发现的子宫大小均有助于推算预产期。
(三)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4)心电图;(5)B超和胎儿监护。
妇科门诊诊疗常规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鳞状上皮增生:1. 0.025%氟轻松软膏3-4次/日,用至瘙痒症状消失后;2. 1-2%氢化可的松软膏1-2次/日,连用六周。
局部用药前温水坐浴。
外阴硬化苔藓: 1. 2%丙酸睾丸酮油膏,外擦并按揉3-4次/日,用药达1月出现疗效。
症状缓解后改为1-2次/日。
慢慢减量至1-2次/周。
若瘙痒症状重加1—2.5%氢化可的松软膏混合涂擦。
2. 0.3%黄体酮油膏局部涂擦(应用丙酸睾丸酮后出现毛发增多,阴蒂肥大或疗效不佳时)。
两者共同存在时:1. 氟轻松软膏,3-4次/日,共六周;继用2%丙酸睾丸酮软膏6-8周;2. 之后2-3次/周,必要时长期使用。
宫外孕中药治疗:当归10 川芎10 生地10 桃仁10三棱10 莪术10 紫草根30 乳香6没药6 丹参15 川断10 蜈蚣一条单独研碎服用胎盘植入中药:当归24 川芎9 桃仁9 炮姜3炙甘草3 益母草30 赤芍9五灵脂9 党参12 黄芪9x 7付炔诺酮8片/次每8小时一次共服用3天(血止)8片/次每12小时一次共服用3天6片早上8点口服 5片晚上8点口服共服用3天8片每天一次共服用至血止后21天停药调整周期:8片/天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后月经来潮。
继续服用两月,一共三个月。
妈富隆1片/次每8小时一次共服用7天(血止)1片/次每12小时一次共服用7天1片/次每天一次共服用7天停药调整周期:1片/天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后月经来潮。
继续服用两月,一共三个月。
炔诺酮8片/次每8小时一次共服用3天(血止)8片/次每12小时一次共服用3天6片早上8点口服 5片晚上8点口服共服用3天8片每天一次共服用至血止后21天停药调整周期:8片/天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后月经来潮。
继续服用两月,一共三个月。
妈富隆1片/次每8小时一次共服用7天(血止)1片/次每12小时一次共服用7天1片/次每天一次共服用7天停药调整周期:1片/天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后月经来潮。
妇科诊疗规范

妇科诊疗常规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一节外阴炎外阴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各种病原体侵犯外阴均可引起外阴炎,其中以非特异性外阴炎多见。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病因】可能与异物接触刺激有关,如尿、粪、卫生巾、化纤内裤等;或者与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有关。
【诊断依据】1.病史尿、粪瘘史、糖尿病等病;卫生巾、化纤内裤等异物接触刺激。
2.临床表现外阴部瘙痒、疼痛、灼热感,常有抓痕、慢性炎症皮肤粗糙、甚至苔藓样变。
3.辅助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属特异性外阴炎。
(1)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悬液检查阴道毛滴虫、真菌。
(2)宫颈分泌物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
(3)检查尿糖及血糖。
(4)必要时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5)外阴部溃疡必要时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31.病因治疗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2.局部处理加强阴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对症处理(1)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每第一篇妇科诊疗常规次20min。
(2)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
(3)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
(4)急性期可选用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二、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脓肿和前庭大腺囊肿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炎症称前庭大腺炎;急性期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慢性期脓液吸收而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一)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脓肿【病因】病原体(多数为葡萄球菌)侵入前庭大腺。
【诊断依据】1.外阴患侧局部疼痛、肿胀,脓肿形成时疼痛加剧,并有波动感。
2.可伴体温升高。
3.脓肿自行破溃时有脓液流出。
【辅助检查】前庭大腺开口处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
【治疗】1.急性炎症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
2.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
3.清热、解毒中药局部热敷或坐浴。
4.脓肿形成后需行切开引流及造口术,并放置引流条。
(二)前庭大腺囊肿【病因】同前庭大腺炎。
4【诊断依据】1.多有前庭大腺急性炎症病史。
妇产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XXXXX院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XXXXXXXX院二〇一七年一月修订目录第一章产科疾病··11、产前检查··12、正常分娩··23、难产处理··7(1)产力异常··7〔附〕子宫收缩环··7(2)骨产道异常··11(3)胎位及胎儿异常··10①枕后位(枕横位) ·10②颜面位··11③臀位··11④横位··12⑤巨大胎儿··13⑥无脑儿··13⑦脑积水··144、妊娠病理··15(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2)过期妊娠··18(3)双胎··19(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 )·20(5)死胎··22(6)羊水过少··22(7)羊水过多··23(8)前置胎盘··24(9)胎盘早期剥离··26(10)早产··27(11)前次剖宫产··28(12)疤痕子宫··295、妊娠合并症··29(1)妊娠合并贫血··29(2)妊娠合并心脏病··31(3)妊娠合并心律失常··33(4)围产期心肌病··34(J)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4(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35(7)妊娠合并糖尿病··36(8)妊娠合并慢性肾炎··37(9)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38(1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40(12)妊娠合并急腹症··41①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41②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41③妊娠合并胆囊炎及胆石症··42④妊娠合并肠梗阻··42⑤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42⑥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43⑦妊娠期急腹症手术应注意的问题··436、产科手术··44(1)剖宫产··44(2)会阴切开缝合术··46(3)产钳术··47(4)胎头吸引术………………………………………….(5)外倒转术··50(6)臀位助产术··51(7)臀位牵引术··51(8)宫颈探查术··52(9)人工剥离胎盘术··52(10)清宫术··53(11)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53(12)引产术··537、分娩期并发症··56(1)先兆子宫破裂··56(2)子宫破裂··56(3)产后出血(PPH) ·57(4)胎膜早破··60(5)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61(6)胎儿宫内窘迫··61(7)羊水栓塞··628、产后疾病··63(1)晚期产后出血··63(2)产褥感染··61(3)产后尿储留··66(4)乳胀与乳头毅裂··669、产科危重病人抢救(MICU)·67(1)心跳骤停、心肺复苏··67(2)产科抢救··68(3)呼吸衰竭抢救··69(4)产科休克抢救··69(5)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诊断与处理··71(6)急性子宫内翻症··78第二章妇科疾病··801、外阴病变··80(1)外阴痰痒症··80(2)硬化性萎缩性苔鲜··80(3)增生性营养障碍··81(4)前庭大腺炎··81(5)外阴溃疡··81(6)外阴创伤··822、女性生殖器炎症··82(1)滴虫性阴道炎··82(2)霉菌性阴道炎··83(3)老年性阴道炎··83(4)非特异性阴道炎··83(5)子宫颈炎··84①急性子宫颈炎··84②慢性子宫颈炎··84(6)子宫内膜炎··85(7)盆腔炎··86①急性盆腔炎··86②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863、早、中期妊娠疾病··87(1)流产··87①先兆流产··87②难免流产··88③不全流产··88④完全流产··88⑤过期流产··88⑥习惯性流产··89(2)妊娠剧吐··89(3)异位妊娠··894、妇科肿瘤··90(l)外阴癌··90(2)子宫颈癌··91(3)子宫肌瘤··93(4)子宫内膜癌··94(5)卵巢肿瘤··95(6)滋养细胞肿瘤··96②、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975、内分泌疾病··98(1)功能性子宫出血病··98①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99②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100(2)经前期紧张综合症··100(3)子宫内膜异位症··101(4)子宫腺肌病··1016、损伤性疾病··102(1)尿瘩··102(2)直肠阴道痰··102(3)子宫脱垂··103(4)陈旧性会阴m度撕裂··1037、女性生殖器官畸形··104(1)处女膜闭锁··104(2)先天性无阴道··104(3)阴道横隔··105(4)阴道纵隔或斜隔··105(5)子宫发育异常··105第三章生殖健康科及计划生育疾病··1061、计划生育手术常规··106(1)宫内节育器放置常规 (2)(2)宫内节育器取出常规 (16)(3)输卵管结扎术常规 (41)(4)负压吸宫术常规 (59)(5)钳刮术常规 (65)(6)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期妊娠常规 (72)(7)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常规 (82)(8)水囊引产常规 (88)(9)经腹剖宫取胎术··1142、复杂计划生育并发症处理常规··116(1)终止妊娠并发症··116(2)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1203、输卵管吻合术(再通术)·1224、清宫术··1235、宫注术··1246、女性不孕症··1257、高泌乳素血症及闭经泌乳综合征··1278、多囊卵巢综合征··1299、闭经··13110、淋病··13411、尖锐湿疵··135第四章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371、内窥镜检查··137(1)腹腔镜··137①检查性腹腔镜··137②手术性腹腔镜··138(2)宫腔镜检查··139(3)阴道镜检查··141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1423、宫颈活检··1434、宫颈粘液检查··1435、取内膜术··1446、诊断性刮宫··1447、后弯隆穿刺术··1458、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469、宫颈息肉摘除术··14710、激光治疗··148第一章产科疾病产前检查一、就诊范围及复诊时间1.初诊预约:于孕三个月内开始立孕妇联系卡。
妇产科门诊规章制度、诊疗常规

妇产科门诊规章制度、诊疗常规一、规章制度1. 人员与职责产科门诊由高年资产科医生及护士专门负责围产保健管理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医疗、各种卡片管理、孕妇随诊、产后随访、宣教及围产统计工作。
2. 产科门诊分类产科门诊设有产前检查、产科初诊、产科复诊、高危门诊、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后随诊。
3. 检查时间分产前检查、产前初诊和产前复诊三个部分。
4. 产前讨论每月末,由门诊及产科病房医师共同对下月预产期内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病历进行讨论,提出诊断、治疗意见,并对分娩方式提出建议或做出决定。
5. 宣教制度孕期进行两次产前讲座,产后进行一次产后访视和一次产后讲座。
6. 病历管理制度产前检查、分娩、产后随访等病历应完整、清晰,便于查阅。
7. 信息安全制度保护患者隐私,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制度。
8. 值班制度产科门诊医生和护士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9. 急救制度产科门诊应制定急救预案,医生和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10.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产科门诊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诊疗常规1. 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应在妊娠5-6周开始,包括一般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等。
2. 产科初诊产科初诊应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和初步诊断。
3. 产科复诊产科复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4. 高危门诊高危门诊应对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5. 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咨询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产前诊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6. 产后随诊产后随诊应包括产后一般情况、乳汁分泌、子宫复旧、新生儿情况等。
7. 产后访视产后访视应在产后3-7天进行,了解患者产后恢复情况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8. 产后讲座产后讲座应包括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
9. 急救处理产科门诊应熟练掌握急救处理技能,对突发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妇产科诊疗常规目录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XXXXXX医院二〇〇九年八月修订目录第一章产科疾病 (1)1、产前检查···············································12、正常分娩 (2)3、难产处理 (5)(1)产力异常 (5)〔附〕子宫收缩环 (6)(2)骨产道异常 (6)(3)胎位及胎儿异常 (7)①枕后位(枕横位) (7)②颜面位 (8)③臀位 (8)④横位 (9)⑤巨大胎儿............................。
. (10)⑥无脑儿 (10)⑦脑积水 (11)4、妊娠病理 (1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1)(2)过期妊娠 (14)(3)双胎 (15)(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 ) (15)(5)死胎 (17)(6)羊水过少 (17)(8)前置胎盘 (18)(9)胎盘早期剥离 (20)(10)早产 (21)(11)前次剖宫产 (22)(12)疤痕子宫 (22)5、妊娠合并症 (22)(1)妊娠合并贫血 (22)(2)妊娠合并心脏病 (24)(3)妊娠合并心律失常 (26)(4)围产期心肌病 (26)(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27)(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27)(7)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28)(8)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29)(9)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9)(10)妊娠合并急腹症 (30)①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30)②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30)③妊娠合并胆囊炎及胆石症 (31)④妊娠期急腹症手术应注意的问题 (32)6、产科手术 (32)(1)剖宫产 (32)(3)产钳术 (35)(4)胎头吸引术 (37)(5)外倒转术 (38)(6)臀位助产术 (39)(7)臀位牵引术 (39)(8)宫颈探查术 (39)(9)人工剥离胎盘术 (39)(10)清宫术 (39)(11)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 (40)(12)引产术 (40)7、分娩期并发症 (42)(1)先兆子宫破裂 (42)(2)子宫破裂 (42)(3)产后出血(PPH) (43)(4)胎膜早破 (45)(5)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 (46)6)羊水栓塞 (46)8、产后疾病 (48)(1)晚期产后出血 (48)(2)产褥感染 (48)(3)会阴阴道炎 (48)(4)子宫内膜炎 (48)(5)产后尿储留 (49)(6)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 (49)(8)乳胀与乳头毅裂 (50)9、产科危重病人抢救(MICU) (50)(1)心跳骤停、心肺复苏 (50)(2)产科抢救 (51)(3)呼吸衰竭抢救 (51)(4)产科休克抢救 (52)(5)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诊断与处理 (53)(6)急性子宫内翻症 (58)第二章妇科疾病 (60)1、外阴病变 (60)(1)外阴痰痒症 (60)(2)硬化性萎缩性苔鲜 (60)(3)增生性营养障碍 (60)(4)前庭大腺炎 (61)(5)外阴溃疡 (61)(6)外阴创伤 (61)2、女性生殖器炎症 (61)(1)滴虫性阴道炎 (61)(2)霉菌性阴道炎 (62)(3)老年性阴道炎 (62)(4)非特异性阴道炎 (62)(5)子宫颈炎 (62)①急性子宫颈炎 (84)②慢性子宫颈炎 (62)(7)盆腔炎 (64)①急性盆腔炎 (64)②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 (64)3、早、中期妊娠疾病 (65)(1)流产 (65)①先兆流产 (65)②不全流产 (66)③完全流产 (66)④习惯性流产 (66)(2)妊娠剧吐 (66)(3)异位妊娠 (66)4、妇科肿瘤 (67)(l)外阴癌 (67)(2)子宫颈癌 (68)(3)子宫肌瘤 (69)(4)子宫内膜癌 (70)(5)卵巢肿瘤 (71)(6)滋养细胞肿瘤 (72)(7)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72)5、内分泌疾病 (73)(1)功能性子宫出血病 (73)①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74)②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74)(2)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75)(3)子宫内膜异位症 (75)6、损伤性疾病 (76)(1)尿瘩 (76)(2)直肠阴道痰 (76)(3)子宫脱垂 (77)(4)陈旧性会阴m度撕裂 (77)7、女性生殖器官畸形 (78)(1)先天性无阴道 (78)(2)阴道横隔 (78)(3)阴道纵隔或斜隔 (78)(4)子宫发育异常 (78)第三章生殖健康科及计划生育疾病 (79)1、计划生育手术常规 (79)(1)宫内节育器放置常规 (79)(2)宫内节育器取出常规 (83)(3)输卵管结扎术常规 (84)(4)负压吸宫术常规 (86)(5)钳刮术常规 (87)(6)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期妊娠常规 (88)(7)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中期妊娠引产常规 (89)(8)水囊引产常规 (91)(9)经腹剖宫取胎术 (92)2、复杂计划生育并发症处理常规 (93)(1)终止妊娠并发症 (93)(2)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 (96)4、清宫术 (98)5、输卵管通液术 (99)6、女性不孕症 (100)7、高泌乳素血症及闭经泌乳综合征 (101)8、多囊卵巢综合征 (103)9、闭经 (105)10、淋病 (107)11、尖锐湿疵 (108)第四章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08)1、内窥镜检查 (108)(1)腹腔镜 (108)①检查性腹腔镜 (108)②手术性腹腔镜 (109)(2)宫腔镜检查 (111)(3)阴道镜检查 (111)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13)3、宫颈活检 (113)4、宫颈粘液检查 (113)5、取内膜术 (114)6、诊断性刮宫 (114)7、后弯隆穿刺术 (115)9、宫颈息肉摘除术 (116)10、激光治疗 (117)(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妇科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疾病诊疗常规
1. 概述
妇科疾病是指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和妇科器官的各种疾病。
正确的妇科疾病诊疗常规对于早期发现病变、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2. 定期体检
定期妇科体检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包括子宫颈涂片检查、乳腺检查、妇科超声等。
3. 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不调、异常出血、盆腔疼痛、白带异常、性交疼痛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妇科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子宫颈涂片、妇科超声、宫腔镜等。
5. 妇科疾病的常规治疗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
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
6. 预防妇科疾病的注意事项
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性行为中的不洁行为、规律性的生活及饮食惯。
此外,接种宫颈癌疫苗和定期妇科体检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7. 总结
妇科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定期体检、注意症状、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可提高妇女的健康状况,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时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诊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第一节流产第二节异位妊娠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四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第五节闭经第六节女性生殖系肿瘤第七节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第八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九节子宫脱垂第二章计划生育手术第三章妇科主要手术第一章妇科常见疾病第一节流产【病史采集】1.育龄妇女,有停经、早孕反应,注意有无反复流产史。
2.腹痛、阴道流血症状,注意有无组织物排出。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失血表现。
2.妇科检查:消毒条件下进行,注意子宫大小是否与停经周数相符,宫颈口扩张情况、羊膜囊突出否及妊娠物堵塞情况,出血情况。
【实验室检查】1.化验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尿HCG,过期流产者进行DIC筛查试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HPL、E3及孕二醇等可协助判断妊娠是否尚能继续或需终止。
2.器械检查:B型超声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多可确诊流产,仅少数需通过辅助检查以确定流产之类型,流产之临床类型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及完全流产,此外有稽留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两种特殊情况,各型流产处理方法不一;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功能性子宫出血;2.异位妊娠;3.葡萄胎;4.子宫肌瘤。
【治疗原则】1.先兆流产(1)稳定情绪、卧床休息、禁止性交;(2)补充维生素E、叶酸,应用黄体酮或HCG。
2.难免流产及不全流产(1)孕龄小于12周、不全流产者,及时清宫;(2)孕龄大于12周者,加强宫缩排出胎儿胎盘;(3)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3.稽留流产(1)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予改善凝血功能;(2)运用雌激素增强子宫敏感性;(3)清宫、钳刮或引产(同上述原则)。
4.习惯性流产(1)孕前夫妻同查病因;(2)妊娠期治疗同先兆流产;(3)有子宫畸形者予手术治疗矫正;(4)妊娠12~20周后行子宫内口缝扎术(必要时)。
第二节异位妊娠【病史采集】1.停经史:须注意个别病人无停经史;2.阴道出血;3.下腹疼痛;4.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症状,晕厥、休克症状;5.前次月经期,生育史、避孕及盆腔炎史。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病容、面色、血压、脉搏、腹部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2.妇科检查,阴道血迹,宫颈着色、举痛,子宫大小、漂浮感,后穹隆饱满,一侧盆腔有无压痛、边界不清包块。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2)尿HCG或血β-HCG;必要时动态观察血β-HCG。
2.器械检查,盆腹腔B超;有条件时可行阴道B超。
3.特殊检查(1)后穹隆穿刺术;(2)诊断性刮宫;(3)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1.早孕;2.黄体破裂;3.滤泡破裂;4.急性盆腔炎;5.巧克力囊肿破裂;6.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
【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1)消炎;(2)止血;(3)杀胚胎药物。
2.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1)出现内出血、休克;2)妊娠月份较大;3)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或腹腔妊娠;4)保守中HCG持续阳性或上升,腹痛反复发作者;5)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要求绝育者。
(2)手术方式1)剖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
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滴虫性阴道炎【病史采集】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外阴骚痒,蚁走感或灼热感。
可伴排尿痛及性交痛。
【体格检查】阴道粘膜充血,易出血,可见散在性红色点状丘疹。
以穹窿部最明显。
【实验室检查】取阴道分泌物置生理盐水悬液找阴道毛滴虫。
【鉴别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及阴道分泌物的检查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1.灭滴灵0.2g/次,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
反复发作者夫妇双方同时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2.灭滴虫栓每晚塞阴道1粒,10天为1个疗程。
3.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次/日,20分钟/次。
4.用0.5%~1%醋酸冲洗阴道后上灭滴灵200mg,每晚塞阴道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15g,白癣皮30g,水煎后薰洗外阴。
6.第一疗程结束后于下次月经净后复查滴虫,如阴性再巩固1个疗程,经净后连续检查3个月。
孕妇以局部治疗为主。
霉菌性阴道炎【病史采集】外阴搔痒、灼热痛、白带多,呈凝乳状或豆渣样。
【体格检查】外阴表皮有搔痒痕迹或破损,阴道粘膜红肿。
【实验室检查】1.取阴道分泌物置生理盐水悬液找白色念珠菌。
2.查尿糖或血糖。
【治疗】1.2%~4%碳酸氢钠冲洗阴道,7~10天为一疗程。
2.选用制霉菌素5~10万单位或米可定泡腾片、咪康唑栓、斯匹仁诺200mg,每晚塞阴道1次,10天为1个疗程。
3.用3%克霉唑软膏擦外阴。
4.严重者口服制霉菌素50~100万单位,3次/日,7~10天为1个疗程。
5.中药:一枝黄花30g,蛇床子30g,土茯苓30g,黄柏15g,川椒6g煎汤薰洗。
6.疗程结束后,于下月月经干净后复查,如阴性再巩固1~2个疗程,每次经净后查霉菌3个月,孕妇以局部用药为宜。
老年性阴道炎【病史采集】1.白带增多,白色或血性甚可呈脓性。
2.外阴搔痒或干燥、疼痛、灼热感。
【检查】阴道粘膜薄,有散在斑点状充血或出血点,有时有浅表溃烂,甚至可形成粘连或狭窄。
【实验室检查】1.阴道涂片基底细胞居多,清洁度差。
2.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霉菌、淋菌与以上的阴道炎相鉴别。
【治疗】1.清洗外阴用氯乙栓(含氯霉素及乙烯雌酚)每晚塞阴道1枚,10天为1个疗程。
2.用0.5%醋酸或1%乳酸溶液冲洗阴道每日或隔日1一次。
3.尼尔雌醇(E3醚)2mg每2周服1次或5mg每月服1次。
4.中药:知柏地黄丸4.5g口服,每日2次,10~14天为1个一疗程。
慢性宫颈炎【病史采集】1.白带多,呈乳白色粘液样,有时呈淡黄色脓性或血性。
2.腰骶部酸痛及下腹部坠痛。
【妇科检查】1.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腺体潴留囊肿及息肉等。
严重时有接触性出血,临床根据糜烂面的大小分三度:(1)Ⅰ度(轻度):糜烂面不超过宫颈面积的1/3;(2)Ⅱ度(中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3)Ⅲ度(重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2.在诊断宫颈糜烂时还应明确类型(1)单纯型:糜烂面光滑,仅有单层柱状上皮复盖。
(2)颗粒型:糜烂面呈颗粒突出,柱状上皮增生所致。
(3)乳头状:糜烂面凹凸不平,表面呈乳头状,有间质组织增生。
3.宫颈管炎:炎症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常伴结缔组织增生及宫颈肥大,有时宫颈管粘膜增生向外口突出,红肿充血。
【实验室检查】常规作宫颈刮片防癌检查,必要时作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检查或宫颈管刮出物病理检查。
【治疗】轻、中度考虑药物治疗:1.妇炎栓、妇炎平等每晚塞阴道1片,10天为1个疗程。
2.0.5%新霉素棉球贴敷宫颈,或用0.5%氯霉素鱼肝油棉球贴敷宫颈,糜烂面上,棉球另一端带线头露于阴道口外约3cm,24小时内自行取出,8~10天为1个疗程。
3.中药治疗4.电熨、激光、冷冻、微波等治疗,一般在月经净后3~7天进行治疗。
5.以上治疗无效考虑宫颈锥形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
急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
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
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4.常有继发不孕史。
【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有输卵管炎时可摸到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
在有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时,在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囊性肿块,周围有粘连,不易活动;有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时两侧有增厚或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有压痛,变硬。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沉;2.必要时取宫腔分泌物培养;3.有块状物时作超声检查。
【治疗】1.一般治疗: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注意营养及劳逸结合。
2.物理治疗:常用超短波、短波、激光等,10次为1个疗程。
3.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第一周用强的松5mg qid 口服,第二周5mg tid,第三周5mg bid,第四周5mg qd,第一、二周时加用抗生素,以后单用激素。
4.药物治疗粘连:(1)糜蛋白酶:2.5~5mg(im)隔日1次共5~10次(2)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肌注,隔日1次,共5~10次,每日3次。
(3)菠萝蛋白酶,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
5.手术治疗:如炎性包块久治无效且反复发作者,盆腔内肿块尚不能排除卵巢肿块,盆腔粘连而产生肠梗阻者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作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6.中医中药治疗。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及消毒隔离,避免感染,积极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第四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史采集】1.一般情况,年龄、胎次、产次、分娩史、月经史、一般健康情况,有无慢性病等;2.月经异常的情况,发病时间、诱因、出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出血前有无停经史等;3.有无引起贫血或阴道出血的内外科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及生殖道外伤等。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结合病史,进行系统检查,除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月经异常;2.妇科检查除外盆腔及生殖道的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肿瘤、妊娠并发症、宫内节育器等。
【实验室检查】1.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血、尿HCG测定,内分泌激素测定;2.器械检查:B超、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检查;3.特殊检查: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结晶、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子宫碘油造影等。
【诊断】根据月经异常的情况、基础体温的测定、子宫内膜病检、B超观察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可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有排卵性月经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