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报告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指导教师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班级11自动化卓越班组员吴正辉张楠楠瞿燕红荣敏常云杰闫子壮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不仅是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更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生产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问题建议一、调查原因合肥学院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人看着眼花缭乱,这只是表面。
到底合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怎么样,还得听听在校学生的看法,为此进行此项调查。
这样可以更好的认清事实,总结经验,为建设更好更和谐的校园提供依据。
二、人员分配闫子壮、吴正辉负责调查统计;张楠楠、瞿燕红、荣敏责做报告,PPT;常云杰负责最后的ppt 答辩。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2日调查方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四、调查结果1、网络查询结果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又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物质设施功能完善:注重发挥学校物质设施对大学精神的传播功能,利用南滟湖校区二期建设之机,合理划分、赋予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调整布局,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教学文化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好教学设施,优化学校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教职员工科学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利用好师生员工的活动场所,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文化宣传载体建设:加强学报、校报、校园网、广播台、讲台论坛、自办刊物、宣传橱窗等宣传思想文化载体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合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浅析

浅析合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共有两部分组成,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期和二期,由于种种原因,两个部分的建筑风格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合肥学院一期的建筑风格。
严格来说,一期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原来的合肥师范学校和新建的部分,整个建筑风格很杂,老的是园林式风格,绿地与教学楼镶嵌分布,道路曲径通幽,保留原有的假山,洼地,加以改造成校园一景。
新建一期是轴对称的建筑风格,在外观上显得恢弘大气。
布局模式采用中国古代的北方园林的轴对称布局。
建筑风格以素白,简约大体为主,立体构造。
纵观一期的建筑风格,新老建筑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期原建筑一期新建建筑再看二期,南艳湖校区二期是合肥学院的主校区,总投资近十亿元,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建筑风格统一整体。
纵观二期的建筑风格是灰色调的典型中国大学新区的建筑风格。
有着以下两条主要特点:二期建筑一、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生态建设,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为南艳湖校区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
学院的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原水域,山坡与学院等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二、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人文优先,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安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合肥学院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统有所体现,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语汇。
在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南艳湖校区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念。
新区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且将自然要素、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共同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
大学校园空间结构研究——以合肥市大学城为例

通过对大学城内高校校园的实地调研,发
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对高校 校园的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
被视为城市的缩影。因此,
城市设计中的许多原则、概 念和方法同样可以指导校园 物质形态的发展。
规划指导意义:
通过对于校园规划的使用状况的调查以及 相关建议的提出,为城市设计层面的高校校园 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2.1 空间特征分析
2.1.2空间形态分析
宿舍区布局严整规则,
空间形态有整体的秩 序感但又结合景观, 在规则下富有变化,
彰显生活气息。
教学区空间整合的更 显秩序感,营造出一
种庄严的氛围,符合
学术交流空间的气氛。 公共建筑开放、有活
力,同时又能营造出
庄严肃穆的整体效果。
2.1 空间特征分析
2.1.3交通组织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调研发现的问题
2.2 使用现状调查
2.2.1 现状道路使用状况及后生成道路情况
我们发现踩出的小道大只有三种情况:
1.抄近道。人们宁可踩草坪以节约穿行时间; 2.转角处宽度不够。在转角处会被踩出三角 形空间;
3.原道路宽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人行的
流量,道路被人们自由拓宽。 许多道路夜晚照明不能满足求,使得人们
2.2 使用现状调查
2.2.4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情况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校园中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分布普遍存在不合理之处。常
常产生供不应求或资源浪费的现象。该点正是校园规划与对接间产生的矛盾冲突点之一。
其对在校师生的实际使用及安全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问题一:路灯 人流集中疏散通道无路灯。一条长约50米宽7米的主要人流疏散道无一盏路灯,晚上
交通组织比较灵活。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7052309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1.合肥学院校园概况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校园分为一期和二期两个部分,一期校园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又分为教学区和香怡物业大学生公寓两个部分。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二期工程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北至锦绣大道,东至清潭路,南至紫蓬路,西至始信路。
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53公顷。
图.12.校园总体布局合肥校园实际上是分成三个组团的,由图.1可见总体布局比较分散,存在比较多的问题:A.校园产权。
一期校园的香怡物业在合肥学院地位比较重要,香怡物业内布局有大学生公寓、体育设施、休闲广场以及商业街等设施。
但因为产权问题造成了一些管理等方面的麻烦,比如香怡物业的学生每年住宿费都必要单独交到物业公司。
B.校园风格。
一期校园主色调是白色的欧式风格,但原合肥教育学院的建筑确实青黄相间的徽派建筑风格,冲突明显。
此外香怡物业主色调是红色,而二期校园主色调则是灰色。
多种色调融合性差,没有形成明确的校园风格。
C.校园安全。
合肥学院校园建成时间跨度很大,各个组团校园质量也有差异,造成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对于一期校园建成时间早,设施完善,却时有发生火情、盗窃等问题;而二期校园人烟稀少,管理不周,也时常出现管理空洞。
但对于整个校园来说最大的问题还应该注意到交通安全上,由于学校过于分散,学生上下课都有可能横跨公路,车辆通行给学生造成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隐患。
D.校园设施分布。
合肥学院行政楼已经搬到了二期校园中部,但是一期校园因为设施齐全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大幅度的横跨校园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3.校园美景赏析(1).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而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的情报职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图书馆是除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新图书馆于2010年9月开始投入试运行,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4000个,成为全省高校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图书馆之一。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

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学院2010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1)一、学校概况 (1)二、指导思想 (2)三、建设总目标 (2)四、建设内容 (3)(一)基础设施建设 (3)(二)专业建设 (3)(三)课程建设目标 (3)(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3)(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4)五、建设经费和进度安排 (4)六、机构及保障 (5)附件1合肥学院安徽省示范院校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分年度预算表 (6)第二部分具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一、生物工程专业实施方案 (8)(一) 现状分析 (8)(二) 建设目标 (13)(三) 建设内容 (13)(四) 进度安排 (2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29)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方案 (30)(一) 专业建设现状 (30)(二) 专业建设目标 (35)(三) 专业建设内容 (37)(四) 社会服务 (50)(五) 资金分配 (50)(六)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51)(七) 预期效果 (51)三、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方案 (52)(一) 现状分析 (52)(二) 建设目标 (55)(三) 建设内容 (56)(四)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 (6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68)第一部分总论一、学校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3月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师范学校、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现有16个教学系部,43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3838人。
学校现有南艳湖、黄山路、宁国路3个校区,教职工896人,硕、博学位占64%;高级职称237名,其中教授47名。
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64余人,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1人获‚国家友谊奖‛,9人次获‚黄山友谊奖‛)。
学校是安徽省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达成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或意向。
合肥学院新区规划调查报告文档

合肥学院园林规划建设及不足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
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原来的大学老校区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条件了,所以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新校区的建设也就应运而生了。
新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规划应该从校园建设出发,满足校园阶段的完整性;从“以教学为核心”出发,为教学设施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体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
1.现状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是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重点建设的5所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
现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执行主席单位。
学校同时被教育部授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安徽省秘书处” 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华东地区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基地”。
合肥学院校区图合肥学院位于包公故里、全国科教名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滨湖新城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合肥学院共有南艳湖校区、宁国路校区,南艳湖校区在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校区总占地面积1094亩,学校目前正积极谋划三期校园(45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500亩。
整个校园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建筑的建设。
2.规划理念及原则合肥学院位于大学城很重要的位置,合肥学院在职教职工920人,其中专任教师 73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90人(教授53人),72%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93人,其中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其中2人获中国“国家友谊奖”,10人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
学校规划空间环境与建筑单元设计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个功能区的自身特色,体现现代校园的丰富人文气息。
合肥学院环境认知

认知比例 77 % 学习区
100 %
生活区
• 区域和边界相关问题数据统计
学生活动区域中心调查结果统计
地点
出现次数
体育馆
篮球场
操场
公共绿地 和广场
其他
12
24
22
32
4
百分比
13%
26%
23%
34%
4%
学生学习中心调查结果统计扇形图
体育馆 篮球场 操场 绿地及广场 其他
• 小组成员绘制的合肥学院被试者区域边界认知图
开放式调查问卷
• • • • • • • • • • • • • • • •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想了解您合肥学院校园环境的印象,为我们日后改善校园环境提 供设计依据。您回答问题时请您的感受自由发挥,谢谢您的合作和参与! 您的情况: 1 您的性别:男 女 2 您住在第几期宿舍: 3 您的年级: 4 专业: 1 您认为校园的地理中心是: 2 校园在您感觉上分为几个部分: 3 您对合肥学院的总体印象是: 4 能象征西工大的环境标志物是: 5 您知道教学区与学生宿舍区是如何分界的么? 6 容易迷路的地点是哪里? 7 合肥学院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是: 8 您经常走哪几条路? 9 校园内您最喜欢的户外角落? 10 校园里您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研究对象
合肥学院被城市主干道分为相互关联的三部分,人员流动性相 对于一般的整体性学校,相对较大,更为特殊
C区片 B区片
A区片
研究对象
A区片规划效果图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规划平面图
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前期草图绘制,帮助小组成员认 知和了解合肥学院校园区域划分, 红色为教学区,蓝色为住宿区, 黄色为活动区。绿色为公共广场 和绿地,粉色为人工沪,灰色为 主要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这次我们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下我们的校园,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旅游美学这门课,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然也不简单的从美学这一个方面来评价合肥学院,还要综合本专业的知识,主要从学院选址,整体建筑规划,绿化,整体氛围这几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我来简单说一下我们学校的选址问题,当时学院选在这样一个地方进行建设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我觉得这样的选址是很不科学的,一,我们这里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很多,空气质量会较差,这不利于我们师生的身心健康,二,这样看来我们学校是鼓励的,不利于与兄弟学校交流,无法形成集聚效应,这是我们学校的选址问题。
其次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布局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这个问题,我用一张图来解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学校被锦绣大道和始信路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教学区,第二教学区和香怡物业宿舍楼,这样的布局不可谓不奇怪,这样首先破坏了整体美,一所学校是个整体,每个部分都连在一起当然是最好的,这样也不方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甚至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还会有危险,这些问题都是都是学校的布局不佳所产生的,所以我们学校的布局不管是从审美还是实用性方面来说都有一定的问题。
说完了学校的选址和布局,下面再来说说我们学校的建筑布局,如图:
我们学校的建筑不管是一区还是二区都是以对称的原则建的,中间一幢主楼,旁边的辅楼对称而建,从学校大门进去,映入眼绵的便是一幢高达的教学楼,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挺气派,但从我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样并不是很好,我觉得大学首先要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进门看不到楼,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荫大道,一幢幢低矮的教学楼完全被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下,这样才会给人博大精深,富有文化底蕴的感觉。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和绿化建设目前还无法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一点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了,目前正在斥巨资改善我们学校的绿化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绿化就有很大到改善,从而有了那种
文化氛围,这都是我们大家乐于见到的,希望我们学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