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校园布局分析报告

校园布局分析报告1. 引言校园布局是指学校内各个建筑物和场所的相对位置和布置方式。
良好的校园布局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整体成长。
本报告旨在对校园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优化校园布局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校园布局概述2.1 校园规模本校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拥有X个校区。
每个校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如学术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等。
2.2 校园布局特点校园布局以开放式景观为主,注重绿化和环境美化。
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宽敞,便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交通流动。
教学区和生活区相互分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2.3 校园规划和建设历史本校的校园规划和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XX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校逐步扩大了校园规模,并加强了校园布局的优化。
目前,学校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校园规划和建设标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3. 校园布局分析3.1 教学区分析教学区是学校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等。
教学区的布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教学楼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各个学科的教室,并便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室应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学生的学习舒适度。
其次,实验室的位置应靠近相关教学楼,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科研活动。
实验室设施要齐全,符合现代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最后,图书馆是学习和自习的重要场所,应位于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便于学生在课后和自习时使用。
图书馆的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提供宽敞的阅读区和现代化的资源。
3.2 生活区分析生活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宿舍楼、餐厅、体育场等。
合理的生活区布局对学生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宿舍楼应按照不同年级和学院进行划分,便于管理和服务。
宿舍楼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宽敞明亮的房间、洗浴设施和公共休闲区。
其次,餐厅应位于生活区的中心位置,便于学生就餐。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这次我们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一下我们的校园,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旅游美学这门课,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然也不简单的从美学这一个方面来评价合肥学院,还要综合本专业的知识,主要从学院选址,整体建筑规划,绿化,整体氛围这几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我来简单说一下我们学校的选址问题,当时学院选在这样一个地方进行建设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我觉得这样的选址是很不科学的,一,我们这里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很多,空气质量会较差,这不利于我们师生的身心健康,二,这样看来我们学校是鼓励的,不利于与兄弟学校交流,无法形成集聚效应,这是我们学校的选址问题。
其次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布局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这个问题,我用一张图来解释: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学校被锦绣大道和始信路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教学区,第二教学区和香怡物业宿舍楼,这样的布局不可谓不奇怪,这样首先破坏了整体美,一所学校是个整体,每个部分都连在一起当然是最好的,这样也不方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甚至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还会有危险,这些问题都是都是学校的布局不佳所产生的,所以我们学校的布局不管是从审美还是实用性方面来说都有一定的问题。
说完了学校的选址和布局,下面再来说说我们学校的建筑布局,如图:我们学校的建筑不管是一区还是二区都是以对称的原则建的,中间一幢主楼,旁边的辅楼对称而建,从学校大门进去,映入眼绵的便是一幢高达的教学楼,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挺气派,但从我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样并不是很好,我觉得大学首先要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进门看不到楼,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林荫大道,一幢幢低矮的教学楼完全被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下,这样才会给人博大精深,富有文化底蕴的感觉。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和绿化建设目前还无法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一点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了,目前正在斥巨资改善我们学校的绿化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绿化就有很大到改善,从而有了那种文化氛围,这都是我们大家乐于见到的,希望我们学校越来越好。
合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浅析

浅析合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共有两部分组成,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期和二期,由于种种原因,两个部分的建筑风格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合肥学院一期的建筑风格。
严格来说,一期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原来的合肥师范学校和新建的部分,整个建筑风格很杂,老的是园林式风格,绿地与教学楼镶嵌分布,道路曲径通幽,保留原有的假山,洼地,加以改造成校园一景。
新建一期是轴对称的建筑风格,在外观上显得恢弘大气。
布局模式采用中国古代的北方园林的轴对称布局。
建筑风格以素白,简约大体为主,立体构造。
纵观一期的建筑风格,新老建筑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期原建筑一期新建建筑再看二期,南艳湖校区二期是合肥学院的主校区,总投资近十亿元,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建筑风格统一整体。
纵观二期的建筑风格是灰色调的典型中国大学新区的建筑风格。
有着以下两条主要特点:二期建筑一、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生态建设,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为南艳湖校区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
学院的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原水域,山坡与学院等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二、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人文优先,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安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合肥学院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统有所体现,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语汇。
在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南艳湖校区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念。
新区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且将自然要素、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共同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7052309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

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学院2010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1)一、学校概况 (1)二、指导思想 (2)三、建设总目标 (2)四、建设内容 (3)(一)基础设施建设 (3)(二)专业建设 (3)(三)课程建设目标 (3)(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3)(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4)五、建设经费和进度安排 (4)六、机构及保障 (5)附件1合肥学院安徽省示范院校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分年度预算表 (6)第二部分具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一、生物工程专业实施方案 (8)(一) 现状分析 (8)(二) 建设目标 (13)(三) 建设内容 (13)(四) 进度安排 (2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29)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方案 (30)(一) 专业建设现状 (30)(二) 专业建设目标 (35)(三) 专业建设内容 (37)(四) 社会服务 (50)(五) 资金分配 (50)(六)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51)(七) 预期效果 (51)三、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方案 (52)(一) 现状分析 (52)(二) 建设目标 (55)(三) 建设内容 (56)(四)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 (6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68)第一部分总论一、学校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3月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师范学校、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现有16个教学系部,43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3838人。
学校现有南艳湖、黄山路、宁国路3个校区,教职工896人,硕、博学位占64%;高级职称237名,其中教授47名。
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64余人,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1人获‚国家友谊奖‛,9人次获‚黄山友谊奖‛)。
学校是安徽省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达成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或意向。
合肥学院新区规划调查报告文档

合肥学院园林规划建设及不足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新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
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原来的大学老校区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条件了,所以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新校区的建设也就应运而生了。
新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规划应该从校园建设出发,满足校园阶段的完整性;从“以教学为核心”出发,为教学设施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体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
1.现状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是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重点建设的5所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
现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执行主席单位。
学校同时被教育部授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安徽省秘书处” 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华东地区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基地”。
合肥学院校区图合肥学院位于包公故里、全国科教名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滨湖新城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合肥学院共有南艳湖校区、宁国路校区,南艳湖校区在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校区总占地面积1094亩,学校目前正积极谋划三期校园(45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500亩。
整个校园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建筑的建设。
2.规划理念及原则合肥学院位于大学城很重要的位置,合肥学院在职教职工920人,其中专任教师 73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90人(教授53人),72%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93人,其中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其中2人获中国“国家友谊奖”,10人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
学校规划空间环境与建筑单元设计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个功能区的自身特色,体现现代校园的丰富人文气息。
合肥学院环境认知

认知比例 77 % 学习区
100 %
生活区
• 区域和边界相关问题数据统计
学生活动区域中心调查结果统计
地点
出现次数
体育馆
篮球场
操场
公共绿地 和广场
其他
12
24
22
32
4
百分比
13%
26%
23%
34%
4%
学生学习中心调查结果统计扇形图
体育馆 篮球场 操场 绿地及广场 其他
• 小组成员绘制的合肥学院被试者区域边界认知图
开放式调查问卷
• • • • • • • • • • • • • • • •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想了解您合肥学院校园环境的印象,为我们日后改善校园环境提 供设计依据。您回答问题时请您的感受自由发挥,谢谢您的合作和参与! 您的情况: 1 您的性别:男 女 2 您住在第几期宿舍: 3 您的年级: 4 专业: 1 您认为校园的地理中心是: 2 校园在您感觉上分为几个部分: 3 您对合肥学院的总体印象是: 4 能象征西工大的环境标志物是: 5 您知道教学区与学生宿舍区是如何分界的么? 6 容易迷路的地点是哪里? 7 合肥学院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是: 8 您经常走哪几条路? 9 校园内您最喜欢的户外角落? 10 校园里您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研究对象
合肥学院被城市主干道分为相互关联的三部分,人员流动性相 对于一般的整体性学校,相对较大,更为特殊
C区片 B区片
A区片
研究对象
A区片规划效果图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规划平面图
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前期草图绘制,帮助小组成员认 知和了解合肥学院校园区域划分, 红色为教学区,蓝色为住宿区, 黄色为活动区。绿色为公共广场 和绿地,粉色为人工沪,灰色为 主要道路
合肥学院建筑的得失

Hefei University合肥学院美的赏析作业名称:合肥学院美的赏析班级: 14酒店管理二班姓名学号:宋佩玉1414062022 指导老师:李玉年完成时间: 2017.05.20 成绩:合肥学院美的赏析合肥学院,位于锦绣大道上,美丽的南艳湖号称我们的后花园,校园内建筑对称排列、二期三期建筑以灰色调为主,一期教学楼以绿色为主,而一期宿舍楼以红色为主,建筑附近是仿照园林的设计、凉亭、假山、小桥、流水、四季不断的各色花草树木等等,总之,合肥学院的建筑设计无处不透露着各种美感。
当然,建筑中也会有一些在我看来属于“失”的地方,这里主要是运用旅游美学相关知识对合肥学院建筑的美的得失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对称式结构---平衡美和庄重美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稳定、庄重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一种美感。
“对称”有很多的含义,常代表着平衡、和谐之意,而这种含义往往又和优美与庄重联系在一起。
无论一期教学楼还是二期宿舍采用的都是对称式的建筑结构,比如一期教学楼,从大门看去,以高大的7栋主楼为对称轴,1、3、5栋与2、4、6栋呈现严格的对称方式排列在主楼两侧,楼与楼之间用长廊连接在一起,给人以规整、平衡的美感,与此同时又显示出了7栋主楼高大气势,使得整个一期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这也与学校是教授知识的神圣之地,需要一个严肃庄重的氛围相符合。
二、各色花草、建筑---色彩美合肥学院一期、二期、三期都种了许多花草,春天有桃花、梨花点缀湖边、海棠花装点校园小花园、樱花分布在校园小道边、李花装饰足球场两边、玉兰花盛开在篮球场边、不经意间还总是能发现树丛里藏着几朵月季花;夏天有蔷薇花爬满栅栏、紫藤萝遮蔽长廊、广玉兰盛开在校园小道边,传来阵阵清香、还有粉色的合欢花、多彩的虞美人、各色的莲花;秋天有火红的鸡冠花、还有缤纷的落叶,各种长青的绿树,还有像槭树等各色多彩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点缀着校园,再加上绿色、红色、还有灰色的建筑,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美丽的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校园规划评价
1.合肥学院校园概况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校园分为一期和二期两个部分,一期校园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又分为教学区和香怡物业大学生公寓两个部分。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二期工程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北至锦绣大道,东至清潭路,南至紫蓬路,西至始信路。
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53公顷。
图.1
2.校园总体布局
合肥校园实际上是分成三个组团的,由图.1可见总体布局比较分散,存在比较多的问题:A.校园产权。
一期校园的香怡物业在合肥学院地位比较重要,香怡物业内布局有大学生公寓、体育设施、休闲广场以及商业街等设施。
但因为产权问题造成了一些管理等方面的麻烦,比如香怡物业的学生每年住宿费都必要单独交到物业公司。
B.校园风格。
一期校园主色调是白色的欧式风格,但原合肥教育学院的建筑确实青黄相间的徽派建筑风格,冲突明显。
此外香怡物业主色调是红色,而二期校园主色调则是灰色。
多种色调融合性差,没有形成明确的校园风格。
C.校园安全。
合肥学院校园建成时间跨度很大,各个组团校园质量也有差异,造成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对于一期校园建成时间早,设施完善,却时有发生火情、盗窃等问题;而二期校园人烟稀少,管理不周,也时常出现管理空洞。
但对于整个校园来说最大的问题还应该注意到交通安全上,由于学校过于分散,学生上下课都有可能横跨公路,车辆通行给学生造成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隐患。
D.校园设施分布。
合肥学院行政楼已经搬到了二期校园中部,但是一期校园因为设施齐全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大幅度的横跨校园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3.校园美景赏析
(1).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而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的情报职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图书馆是除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
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新图书馆于2010年9月开始投入试运行,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4000个,成为全省高校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图书馆之一。
截至2010年9月,该新馆为安徽省境内所有高校中已建成和规划中的图书馆建筑中最大的单体图书馆,图书馆藏量可超过150万册。
图.2
合肥学院图书馆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周围的水了。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图书馆应该是广大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趋向,水的特性不正好适合。
(2)二期大门
高技大门作为高校建筑整体空问的前奏。
合肥学院也正是按照按照常规的设计手法,将大门作为标志物孤立地立于前区,以重音奏响整个高校建筑群体的组曲,形成的“两竖一横”的大门式局面。
这也是现代园林建筑“开门见山”式的风格,体现了合肥学院开放包容,博学致用的校园文化氛围。
图.3
(3)其他美景
合肥学院的校园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但是难以在此一一罗列出来,而且所列出来的都是个人觉得不错的,受限于个人的美学欣赏水平。
不过还是可以推荐一些比较不错的景点:
A.艺术楼。
艺术楼本来是属于原来合肥教育学院的建筑,现在经过合肥学院东门改造之后又有了新的面貌。
两面的银杏树构成夹景,而楼前的山抑手法等等都与徽派风格的艺术楼及周边原来显现着中国古代园林的风味,是我很喜欢的地方。
B.三期宿舍区与教学区中间的湖泊,也算是合肥学院的未名湖了吧。
水面开阔干净,又有小岛点缀其间,最好的观景点应该是湖的东北角,湖面、路面和教学楼显示出来的层次感让人很是向往。
C.二期足球场看台。
这个看台是一个很难得的开发的观景平台,在上面自然不仅仅是可以观赏下面体育场的活动,更美的得是对面的体育馆、背面的合肥市城区画面,只要到了看台上面心情总会舒畅许多。
总之,合肥学院的美景很多,我既不能一一罗列,我本身也没能全部都发现,而合肥学院也在不断地更新建设。
不过我会继续的,欣赏着合肥学院的美景,也看着我在合肥的进步。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