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图
肠内营养配制ppt课件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 对肠内营养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康 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感改善
通过改进食品口感和味道,提高 患者的食欲和进食体验。
方便性提升
开发方便、快捷的肠内营养制剂 ,方便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获得
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氨基酸作为氮源,低渣配方,适用于消化道功能严重受损的患 者。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短肽作为氮源,易消化吸收,适用于消化道功能中度受损的患者 。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以整蛋白作为氮源,营养均衡,适用于消化道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 。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依据
疾病类型
不同疾病对营养需求不同,应根 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
考虑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对于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应选择易于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素,如低脂、低纤维的配 方。
对于需要高蛋白的患者,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配方。
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配方。
注意配方的低残渣特性
肠内营养配方的残渣量应尽量减 少,以减少肠道负担。
选择低渣的食物和营养素,如蔬 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注意控制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 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制定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在喂养过程中,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确保患者 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
肠内营养液应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和运输,以避免营养液 变质和损坏。
在给予患者喂养前,应将营养液加热至适宜的温度,以避 免因温度不适而引起患者的不适。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注意事项

1、如无禁忌,卧床病人抬高床头30°~45°,鼻饲完成后保持原卧位20~30分钟。
一定要抬高床头!
2、采采用输注泵时,以每小时25~50毫升的速度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调整到每小时100~125毫升。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
居家或没有输注泵时,可以手推注射器缓慢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误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注。
鼻饲前后用注射器抽取20~30毫升温开水进行脉冲式冲管,以保持管道通畅,避免鼻饲管内食物残留。
鼻饲后30分钟内尽可能避免吸痰,清醒患者尽可能避免用力咳嗽,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及误吸的现象。
3、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38~40℃,患者感觉舒适、一般以滴在手腕上不烫为宜。
若患者平时喜食温热食物,请告知护士,可采用加温输注的方法。
4、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24小时内用完。
调配和盛放营养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
5、按照制剂说明书配置标准浓度的营养液,如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时,可通过稀释营养液或减速输注改善症状。
6、肠内营养期间要关注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配置精品PPT课件

1
五、肠内营养配制室
• 一、肠内营养配置室 • 二、无菌技术 • 三、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 • 四、肠内营养制剂及配制 • 五、肠内营养输注泵操作规范
2
(一)肠内营养配制室要求
• 应与膳食操作间临近,建筑面积不低于 60 m2,分为刷洗间、消毒间、配制间、制熟 间及发放区。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 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预成型材料,地面耐 磨、防滑、抗菌、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 室应配备相应工作条件设备,包括匀浆机 (胶体磨)、捣碎机、净化工作台、微波 炉、电磁炉、冰箱、操作台、药品柜、蒸 锅(电饭煲)、清洗消毒设备、计量仪器及 各种配制容器。
• 3. 胃切除术后患者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要素 膳,易引起倾倒综合征,必要时可空肠置 管滴注低浓度要素膳。
16
• 倾倒综合症是指由于手术,在胃切除与胃 空肠吻合术后失去幽门或其正常功能,胃 内食物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或空肠,可引 起一系列症状。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胃部 手术之后,以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 更为多见,食管手术引起迷走神经损伤也 可产生倾倒症状。
7
二、无菌技术
• (一)操作原则 • 注意器具灭菌,操作人员清洗双手,避免
营养液污染,减少污染有关的并发症。 • (二)器材 • 玻璃量筒、漏斗、搅拌器、剪刀、无菌纱
布等。器具应使用不锈钢的(如容器、剪 刀等)便于清洗和灭菌消毒。150℃左右干 燥箱。
8
• (三)操作步骤 配制营养液应按照医嘱的要求严格按
18
• (三)注意事项
• 1. 长期使用配方奶患者应维持机体代谢的 营养需要,应定期检测血脂、血糖以及胃 液酸碱度。
• 2. 营养师必须深入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及 时了解消化吸收情况,随时与临床医生联 系,按病情调整膳食。
肠内营养配置

• 3. 进入配制室应二次更衣,操作人员须戴 好帽子、口罩,清洁双手,其他人员一律 不得随意进出。
• 4. 配制室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辐照等),各类配制用具等应采 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参见清洁消毒制 度)。
(二)配制人员
• 应掌握全营养混合液(TNA)及肠内营养 液配制前的要求、TNA 的配制方法、配制 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营养液的保存与质量检查、保持层流室的 洁净度的管理方法与要求,各种细菌检测 方法等。
(三)肠内营养配制的操作规范
• 1. 独立的配制室(包括准备室和配制室), 与污染源隔离,有降温设备、保鲜柜,及 相应的天平、搅拌器(机)、量杯等用具 及餐厨具等。配制室内不能有明沟,要逐 步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有标准的传递窗 口、并有空气消毒和净化设施。
二、无菌技术
• (一)操作原则 • 注意器具灭菌,操作人员清洗双手,避免
营养液污染,减少污染有关的并发症。 • (二)器材 • 玻璃量筒、漏斗、搅拌器、剪刀、无菌纱
布等。器具应使用不锈钢的(如容器、剪 刀等)便于清洗和灭菌消毒。150℃左右干 燥箱。
• (三)操作步骤
配制营养液应按照医嘱的要求严格按 配制程序进行无菌操作:
• 3、术前准备及术后营养不良:术前准备常 用于肠道手术需低纤维膳食时,如结肠及 肛门直肠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均可用。
• 4、化疗和放疗患者。
(二)禁忌症
• 1. 3 个月内婴儿不能耐受要素膳,即使稀释 也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 2. 短肠综合征应先用静脉营养 4~6 周后, 始能逐渐增加要素膳,使小肠逐渐适应。
常规肠内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常规肠内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常规肠内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蛋白质源(如氨基酸液)、碳水化合物源(如葡萄糖液)、脂肪乳剂、电解质液、维生素液、微量元素液等。
2.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医生的建议,确定每日所需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3. 根据所需总能量和营养成分的比例,计算出每种营养成分的具体用量。
4. 将蛋白质源、碳水化合物源、脂肪乳剂等按照计算出的用量添加到配制容器中。
5. 逐步加入电解质液、维生素液和微量元素液,确保每种成分均匀分布。
6. 搅拌均匀,使各种成分充分溶解。
7.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肠内营养液的无菌性。
8. 调整pH值和温度,使之适应患者的生理状态。
9. 配制完成后,对肠内营养液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10.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肠内营养液的给予方式和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配制肠内营养液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相关配方进行操作,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营养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进展,营养液的配方和用量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液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肠内营养使用方法

无 不详 妊娠期糖尿病 半乳糖血症/牛乳/大豆蛋白 不详
备注 安素的碳水化合物供能高 糖尿病患者和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放心使用 安素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太高(蔗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吸收利用度好 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控血糖和血脂水平 多不饱和脂肪酸越少,对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压力有益
Enteral Nutrition (Disease Specific)
剂型
口服散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肠内营养决策流程图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否
消化道是否有功能? 有
肠内营养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是
肠外营养
无
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否
是
标准配方-能全力/素
能全力®用法用量
口服或管饲 作为唯一营养来源:
推荐剂量为:1500kcal-2000kcal;(一般病人) 常温保存
管饲剂量表(通过重力或泵调整输注速度)
速率(ml/h) 量(ml) 时间(h) 间隔(h)第一天20 480 Nhomakorabea40
第二天
30-40 660-880
22 2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含专利 配方 积极维护肠道屏障和 动力功能,减少并发症
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
全面符合CSPEN指南关于 营养素需要量和比例的推荐
达到营养治疗有效性的同时 减少代谢性、感染性等并发症
改善临床预后
肠内营养----能全力
可溶性 膳食 纤维
不溶性 膳食 纤维
含专利六种膳食纤维组合
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全面保护肠道
19.能全素说明书
全胃肠外营养与3L袋配置

胃肠道梗阻
4 高分解代谢状态: 大面积烧伤、 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胃肠道吸收 功能障碍
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肠切除 >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重腹泻、 顽固性呕吐>7天
严重营养不良 的肿瘤病人:
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 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 ,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4
22
代谢性并发症
• ①低血糖 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过大,突然 停输高浓度葡萄糖。 • ②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输入糖总 量大、输速快,内源性胰岛素不足或补充 不够。 • ③肝功能损害 葡萄糖超负荷致肝脂肪 变性(未采用双能源)
23
代谢性并发症
• ④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减压, 肠瘘致丢失过多,补充不足
物品准备
• 配置前应将所需药品准备齐全,严格检查药品及注射器包装、输液袋、输液 管道有无破损,并检查有效期。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 • 配液前凡是具有胶塞的输液瓶须用0.5%碘伏消毒胶塞顺逆时针各一遍,放 入操作台。
自身准备
• 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衣帽整洁、佩带口罩、必要时着无菌隔离衣、灭菌 手套。操作前要用含醇手消液消毒手。 • 严格按照TPN配置流程加药,不可随意改变加药顺序。
500ml 400ml 500ml 10~20g 400ml 2~6g 10ml 60U
1支
12
TPN稳定性 PH值 微量元素 葡萄糖 电解质 时间光线 容器
配置顺序
13
净化操作台
14
15
TPN配置操作规程
净化台
• 接到PN处方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按处方顺序,将所需药品放在摆药台上。 • 每次配置前消毒湿巾擦拭台面,开紫外灯照射+吹风30分钟。
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畀液器直接滴注,速度根据营养液总量|和病人的适应程度,从10滴/min开|始逐渐增加3•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肠内营养配制流程4.鼻肠(胃)管固定规范鼻肠(胃)管固定规范【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固定方法】1.分叉交织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x 3cm胶布1块, 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
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碟翼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3.吊线法选择10X 1.5cm 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 约10cm 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 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X 4宽胶布固定。
(图5)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 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4.固定带法5.挂耳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
(见图&9)空肠造口管的固定螺旋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x 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 修边至美观(见图10)。
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 x 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净周围皮肤,用未剪开的7cm端胶布粘贴于导管上方皮肤,将剪开的正中一条1cm宽胶布缠绕于造口管上数周至牢固,胶布末端内折稍许,两边的两条并排贴于导管下方的皮肤上(如图11所示)隔日消毒导管口并更换胶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