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1、柏拉图认为美是相对的、柏拉图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孤立的拿出来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2、在柏拉图哲学当中明细提出将宇宙间的原则及道理都要看成一致普遍性,不仅仅将理念世界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还一一的描述出当时的希腊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点,人们接受哲学观点后,将误解点明。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4、柏拉图哲学中分别将理念及事物区分,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柏拉图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区别,哲学方面主要分成一为批判,二为两重,三为回忆。

柏拉图的着作:1、《理想国》。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着对话二十五篇。

他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

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2、《智者》:柏拉图最深刻的对话录之一。

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

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着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会饮篇》:柏拉图式爱情的源头。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着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

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柏拉图理想国主要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主要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主要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思想是:
1. 公平: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公平的民主政治,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平等: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3. 公正:柏拉图理想国的司法制度是一个公正的司法制度,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司法保护。

4. 公平:柏拉图理想国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公平的经济体制,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经济权利和义务。

5. 公正: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公正的教育体制,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一、柏拉图生平•出生贵族,大约20岁,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柏拉图逃离雅典避难•前387,回到雅典,创办学园•前367,再度出游,到达叙拉古,欲将自己的理念赋予实施,未能成功,被叛卖为奴隶,后由学生赎回•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雅典学园波普尔的评价•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

怀特海的评价•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通特征,可以稳妥地概括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理念说•2、回忆说•3、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1、理念论•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理念的多重含义•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模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a. 理念如何派生事物•一是“分有”。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如果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它分有了美自身。

每类事物都是如此。

”•二是二是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模仿理念而存在。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

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

点。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 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 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
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 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
性事物的, 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 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 所以不能有一
个共同定义。 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 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 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 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
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 离开了理念就没有
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
的不完满的摹本, 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最后,理念是事
均出自动词 idein(看),本义指 “看见的东西 ” 形即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希腊人从事哲学思考的过程, 也是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些概念不仅大多有其
感性的来源, 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 那是后来被逐渐抽象化了的概念所无法
表达的。因此,有的学者主张将这一概念汉译为 “相 ”是很有道理的,不过我们遵
的桌子自身, 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 以及因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
画家所描绘的桌子。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 “摹仿”源自毕达戈拉斯学派关于万物摹仿数的思想, 只有“分有”是新的概念。 不过,“ 有”分“ 仿与” 际摹上并实无本质的差别, 不同之处 只在于有无造物主。 因此可以说, “摹仿”是有造物主的 “ 有分” “ 有,”分无造是物主 的“摹仿”。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 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对象, 一个是可知的对象。 存在是
知识的对象, 不存在作为空无, 是无知的对象, 而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事物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很多哲学思想到现在依然适用。

柏拉图提出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希望对你有用!柏拉图的主要思想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

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

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西方政治思想(柏拉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基督教思想内容和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柏拉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基督教思想内容和影响)

买卡A.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B.对基督教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核心内容中心思想:上帝创世说。

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

《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

上帝创世说是基督教的核心。

因为上帝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奴隶主贵族派的主要理论代表。

他的国家观和他的正义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贯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国》始终。

何谓正义,柏拉图认为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时所依据的原则。

它包括下列内容:(1) 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建立国家的主要原因。

(2) 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

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是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 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这种国家中,各个等级各有专司,互不干扰,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 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奴隶的统治。

(二)柏拉图的共产共妻主张柏拉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

(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和《蒂迈欧斯》中。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引导人从无知到知识、从低级到高级的道路,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品质和德性,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对古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探讨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品质和道德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的公民。

他提出了“哲学王”和“守护者阶级”这两个教育阶层,通过对这两个阶层的特殊培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领袖和守护者,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知识和德性的统一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以知识和德性的统一为目标。

他认为,知识是德性的基础,而德性是知识的归宿。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公民,而这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

他主张通过音乐、体育、数学、几何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德性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强调德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德性是公民的基本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通过音乐、诗歌、训练和教导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人物。

4.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服务于政治,通过教育来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政治领袖和守护者,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二、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 注重品格教育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品格教育却常常被忽视。

2—2、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教版选修四)

2—2、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教版选修四)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 中要取一棵最大最好的树,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 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 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 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评价:
1、定性: “导言”
2、贡献: 建立多学科体系 创建了科学方法论:“三段论”、“中 庸” 追求真理科学探究精神 3、局限: 哲学观,徘徊;阶级。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 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 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 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 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 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 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 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 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 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 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文法哲学研习会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专业:法学理论学生姓名:岳岚培高寒梅郭甜甜指导教师:孙文恺教授完成时间:2020年6月15日前言 0一、辨证学 (1)(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 (1)(二)意典界与事物界 (1)(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 (2)二、格致学 (2)(一)宇宙的形成 (2)1.开辟 (2)2.质素 (2)3.灵魂 (3)(二)宇宙的分类 (3)三、伦理学 (3)(一)个人伦理 (4)(二)社会伦理 (4)1.国家起源 (4)2.哲学王的统治 (5)3.社会等级 (5)4.公有制 (6)5.教育理论 (6)结语 (6)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摘要: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奠基,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

其思想理论涉及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内容上以其辩证学、格致学、伦理学三个方面为主线对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以期对柏拉图的主要理论学形成初步认识。

关键词:柏拉图意典格致伦理前言柏拉图的著作均采用对话体,这种写作方式承载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

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一是以时间分,另两种是以内容分。

具体地讲,前者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早期对话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申辩篇》、《优息弗罗篇》、《克力同篇》、《查米德斯篇》、《伊翁篇》、《高尔吉亚篇》、《拉凯斯篇》、《门内科索斯篇》、《普罗泰戈拉篇》、《吕雪思篇》、《优息德谟斯篇》、《大希庇阿斯篇》。

中期对话有《米诺篇》、《斐多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得罗篇》、《巴门尼德篇》。

晚期对话有《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政治家篇》、《斐利布篇》和《法篇》。

”①这种对话分期,学者们是大致同意的。

但不同时期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者们持不同观点。

有的认为,不同分期,其哲学思想截然不同。

有的认为,柏拉图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内容分的有三分法和八分法,三分法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任诺苦辣提斯首先接受。

“所分的是(一)辨证学或名学(Dialectic or Logic);(二)格致学(Physics);(三)伦理学(Ethics)。

”②八分法则分为:认识论、理念论、辨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哲学、灵魂论、至善论。

③两种分法都有道理,相比而言,第二种分类更为得当。

原因在于第一种分法,非细致研究柏拉图每一篇对话不能进行;而且分歧较大,比较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更是艰难。

而第三种分法所分小类可以归入三分法的大类中去,不如三分法精炼。

本文遂采用第二种分类总结概括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页。

一、辨证学“辨证学就是意典学,其中所论都是关于意典的问题,如意典的成立、意典的性质、意典的种类等等,所以也叫做意典论。

意典的观念贯穿柏氏学说的全部,是他学说的中心,也是他学说的一把总钥匙,所以辨证学既别称为意典学,复亦称为名学。

”①辩证法一词有四层含义:“1.寻常的问答或对话——这是它的原义;2.说话的技术——这是希腊一般学者,如辩士们的用法;3.用对话求知识的技术,引伸为哲学的别称——这是柏氏广义的用法;4.知识基本的工作,哲学盘石——意典——的探讨,哲学内部最基本的一门——这是柏氏狭义的用法。

”②对话的原义一层层变化至哲学内部的基石,原因就在于,柏拉图认为思想就是对己说话。

“意典非他,只是一类事物(A genus or species of things)的共同性质。

”③(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柏拉图认为,意典具有以下性质:普遍性、纯一性、永久性、独立性、实在性、目的性。

意典是普遍的性质;这个性质是纯的单一的;因为普遍而抽象、抽象的自然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不占空间和时间,所以就永久;意典没有变化当然不受外物影响,因而独立;意典是客观的、实在的;一切事物都有完满的理想(Ideal),这个理想便是它们的目的,就是意典。

“柏氏的意典有三重意义:1.本体上的(ontological);2.目的上的(teleological);3.逻辑上的(logical)。

从本体方面说,意典是宇宙的真‘有’(Real being)事物的真如(Thing in itself)。

......就其性质论,意典乃是变中之常、动中之静、暂中之久、多中之一、散中之总、杂中之纯。

宇宙一切变动不居的事物,不论属于自然界或人事界,都有个模型(Pattern)存于不变有常的本体界里面。

这些模型就是一切事物之所趋向,因此也叫做它们的目的。

意典是模型,所以就是这目的。

”④宇宙现象本是杂乱的,意典给予它们秩序,意典是思想的利器,逻辑是思想的方式,所以意典也有逻辑的含义。

“人类之所以认识意典,由于思想的抽象作用,把事物的内蕴抽出而成概念,然后再把概念实在化而成意典。

”⑤(二)意典界与事物界“柏氏每提意典,都是多数的——他不说Ideal而说Ideals。

”⑥他的意典是无限的、普遍的、所有事物都具有的。

意典与事物本身的关系并不是平行的,意典超乎事物之上。

意典们自成世界,自成体系,系统配合,意典之间呈金字塔形,顶部是终极意典——目的。

越往上越单纯,越往上越绝对。

“柏氏又把意典(特别是最高的意典——‘好’)当作动因(efficient cause),世上一切东西的存在①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32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59页。

③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64页。

④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68页。

⑤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71页。

(existence)与内蕴(essence)都是它们所赋予的。

......非但如此,他还以为意典有理性、有智慧、有生命、有动作。

”①(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柏拉图到晚年的时候把意典的范围缩小,只承认自然界有意典,人事界没有。

“柏氏吸收毕达哥拉派的数的原理,而成意典上一与多的原理。

再进一步,简直就把意典等于数,且说:最高意典——‘好’——是一,其他意典是由一所产生的数,某事某物是某数,某事某物的变迁是某数的变迁等等。

”②二、格致学柏拉图的格致学就是他的宇宙论,这其中包括,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飞禽走兽,以及一切的动植庶品。

但是,这些具体的东西都只是意典的副本,只是为了完成哲学系统的缘故,不得不拉进来凑热闹,因此在这方面没什么特殊的贡献。

(一)宇宙的形成“据柏氏看,这个世界是意典界的表现——意典界是本体,它是现象。

它是意典和质素,或是理性和必然性的混合品,因为它是上帝用质素作材料所造成的;上帝是最高意典,是理性的大全,它创世的时候,把自己的模样拍在白纸一般、一尘不染的质素上面,但是不得不以质素做底子,所以质素成为必然性。

既有理性,生命自然也跟着来,有生命必有灵魂。

”③1.开辟“基督教的上帝之创世,乃是无中生有,至于柏氏的上帝之创世,乃是整理的办法:质素本来在那里,不过只是一团糟,秩序以及其他一切都没有,上帝把自己的模样拍上去,给它一个秩序,经过好多手续,才成这样一个世界。

”④上帝创世的第一步,把理性布满宇宙——要把意典的模样拍在质素上面,所以造出灵魂;第二步:混混沌沌的质素里面起一个分合的作用,其中各部分按类汇成四种元素:(一)火;(二)气;(三)水;(四)土。

这四种元素的由来,是理性最初的作用,宇宙最早的秩序。

第三步,从这四种元素之中,产生日月星辰。

⑤2.质素柏氏看来,质素不是上帝所造,但是上帝创造宇宙之时,不得不用质素做底①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77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77页。

③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1页。

④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2—103页。

子,它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托子;它是无定性的东西,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美可丑;它绝对不成物,是“非有”(non-being),所以有人把它当做空间来看,至于柏拉图自己是否把质素当做空间,他自己并未说明。

3.灵魂在柏拉图这里什么是灵魂笔者认为,灵魂是介于意典界与事物界之间的东西,“有了灵魂,意典的模样才能拍在质素上面,造物主宰才能把宇宙理性化。

”①灵魂是上帝所造,包括三种要素:(一)意典的内蕴——不变、不可分、纯一的要素,所以叫做同;(二)四种元素——火、气、水、土——的内蕴——常变、可分、杂多的要素,所以叫做异;(三)这两种要素合起来所成的同异的混合体。

最后,把同、异、同异的混合体三者合一而成灵魂。

②(二)宇宙的分类在柏拉图那里,“宇宙是个活的东西,而且在被造品之中时最完全的。

因此这宇宙里面,各种生物都有,总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长生的(immortal)(二)非长生的(mortal)。

长生的是天体——日月星辰之类,非长生的是地球的万物。

”其中,第一类是长生的天体,在柏拉图看来,“宇宙成个球形,里面的个体——诸星——也是圆的。

地球居中,串在宇宙的轴上。

环绕地球的有日、月和五个行星:金、木、水、火、土。

日月和五行星外面,有个恒星天,它是宇宙的外重。

行星个个单独绕地而行;恒星却不能单独行动,集合起来成个团体的绕地运动,换句话说,整个的恒星天顺着地球而动。

除开绕地的运动之外,两种星同时自传;地球不但不移动,而且不自转。

恒星天转到一周,便是一昼夜;月球绕地一周,成一个月;日球绕地一周,便是一年。

”③第二类是非长生的生物,柏拉图最关注的是人类。

人类主要包括灵魂与身体这两个部分。

灵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理性,是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情感,是一种原动力;嗜欲,是饮食男女等等身体上的要求。

理性在头部,情感在胸部,嗜欲在下部。

理性管思想,情感管动作,嗜欲管感觉。

正确的知识属于理性,空泛的意见属于情感,无常的感觉属于嗜欲。

灵魂的三部分与生物的三阶段草木,禽兽,人类相对应。

④三、伦理学柏氏的伦理学是关于宇宙间恒久不变的原理在人事界如何表现以及人生目①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7页。

②参见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8-109页。

③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9—110页。

的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的学说。

“柏氏的伦理学分为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两部分;其实他的社会伦理就是政治学,因为伦理学以人为对象,政治学也是以人为对象,从个人方面研究人,是伦理学本身——狭义的伦理学,从社会方面研究人,便成政治学——广义的伦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