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期末作业——柏拉图、培根思想述评
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

2.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
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三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随之兴起。
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
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
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所取代。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
《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
西方哲学史试题大汇总

西方哲学史试题大汇总古希腊哲学论述题:1、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答: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2、试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
3、列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和自然哲学的主要著作4、试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5、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6、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7、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8、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9、试评柏拉图回忆说及其影响10、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为什么称之为“影象论”?11、试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12、启蒙运动与柏拉图或奥古斯丁有关吗?13、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1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15、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16、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17、解释“人是万物的尺度”,并就此对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之若干特点予以说明18、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19、试以柏拉图太阳比喻和普罗提诺流溢说为例,说明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一般特征。
20、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2、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3、柏拉图的"分有说"4、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5、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原。
6、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7、恩培多克勒的"四根"8、形而上学9、存在(巴门尼德)10、二分法(芝诺)11、四因说12、逻各斯13、数是万物的始基14、高尔吉亚15、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16、亚里士多德17、德性即知识18、实体即自因19、尼克马科伦理学20、泰勒斯的“水”21、普罗太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2、苏格拉底的“接生术”23、柏拉图的“回忆说”24、伊壁鸠鲁的“快乐论”25、爱利亚学派26、原子和虚空27、流溢说28、助产术29、四线段比喻30、太一31、泰勒斯32、芝诺的四个悖论33、种子说3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35、古希腊的“怀疑主义“36、理念(柏拉图)37、原子(德谟克利特)38、永恒的活火39、智者40、四因41、流溢说42、波菲利问题43、原子和虚空44、流溢说45、波菲利问题46、古希腊的“怀疑主义“47、犬儒学派48、亚里士多德49、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简答题:1、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2、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3、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4、柏拉图前,后期思想的差别5、如何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万物的本原”。
西方哲学期末作业——柏拉图、培根思想述评

柏拉图思想述评(一)回忆说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11]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
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
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
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
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作钟爱者。
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回忆说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价

论柏拉图教育思想摘要: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评价;应用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雅典人,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为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
他出生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哲学,痛恨当时的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认为国家应当努力培植下一代年轻人。
同时,他努力钻研数学、天文学和哲学,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
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探究,从而在各种科学学术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对当时的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特别是他博采诸家之言,选择汲取并改造各学派的某些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介绍(一)早期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
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他甚至主张胎教,“我们同时应该甚至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着手这一工作:待产的妇女必须接受为了有利于未出生的孩子所需要的那种训练。
”他认为,孩子出生后,必须确保护士甚至在他能走路之前给他有益的运动和空气,尤其不许他由于过早走路而伤害自己。
.婴孩应尽可能接近于仿佛他一直在大海上那样生活;应该把池上下摆动,给他唱歌,以便使他免受惊吓。
这是为发展勇敢和坚定性格的首要的准备工作。
当孩子3岁或更大一点,我们可以开始审慎地纠正他,让他开始玩游戏,最好让孩子发明自己的游戏;在6岁时,就要认真开始授课,随之把女孩和男孩隔离开来,应当教他们骑、射、投、掷,应该汪意把孩子们训练成左右手并用。
(二)音乐及体育教育他认为儿童阶段的文艺教育至关重要。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又有礼。
柏拉图评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评述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如中华民族的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都是文化创造的繁荣时期。
文化的繁荣,必然有其代表人物和思想精髓。
就古希腊来说,柏拉图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他的治国理念,教育思想,都给予了西方哲学巨大的影响,一下即是我对于柏拉图和他的思想的一些见解。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有《申辩篇》,《克力同》,《普罗塔哥拉篇》,《高尔吉亚篇》,《理想国》,《政治家》,《会饮篇》,《法律篇》等。
柏拉图的二十多篇对话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之一,对话本身不是系统的真理,而是对问题的追索,它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是它对真理起了引发和诱导作用。
理解这种对话里对真理追寻的精神,甚至比知道对话里某个结论,观点更重要。
柏拉图的思想涵盖广泛,在其著作中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方式,对人才培养方法,对人类灵魂的解释等问题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他认为,在可感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真正的实在,是我们知识的真正本源。
而现实的可感知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人们应认识并按照理念来统治世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柏拉图按照其教育理念培养了包括亚里斯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哲学家、数学家、立法官等。
他非常重视理性的作用,讲究纯粹概念、思想的演绎,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区别于东方思维的经验主义倾向,于西方的科学与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非常强调“善”的教育,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专门研究伦理问题,倡导“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思想发展到柏拉图,就是以“善”为一切事物之最高原理,关于“善”的知识——辩证法(哲学或辩证科学)是最高级的知识,他需要运用最高的认识能力:理性。
因此,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以认识“善”为最高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改变思维的方向,向常识挑战。
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告诉大家:人是具有理性的,能够运用反省的理性去审察自己。
对柏拉图思想的述评

对柏拉图思想的述评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柏拉图的原著,参照古代从亚里士多德到新柏拉图主义的记载和理解,适当考虑他的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揭示柏拉图体系的本来面目,并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归纳述评。
标签:理想国;德性;回忆说任何时代的哲学思想都是那个时代历史助生的产物,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必是源于历史而超越历史。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必须站在一个全然不同于他人的历史高度,俯瞰人类的思想和心灵,并从这些已然的现象中汲取原料,最后再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构筑自己认为最完美最真实的体系,柏拉图当然也不例外。
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领域均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近现代的几乎所有学术思想均可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源头,因此,说柏拉图是古代、中古和近现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实不为过。
一、生平与著作(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
早年丧父,母亲改嫁。
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雅典民主制日衰败与无能。
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
他不满于寡头们的暴力镇压手段,因此拒绝参加寡头政治。
处死苏格拉底后,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柏拉图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
他第一次在西西里岛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被送往市场当奴隶,被阿尼克里赎身。
后来他又被邀请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
后由于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
狄翁于公元前357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久被人谋杀。
柏柆图的政治理想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次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创立了学园,在那里除了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级课程。
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因此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柏拉图哲学思想赏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认识你自己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主张灵魂不死的神灵观 (6) 教学方法:“精神助产术”
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 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的 死使他对民主政体日益不满失望, 用一条线来表示两个世界及其关系:将这一条线 分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 ,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按同一比例将 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 部分比较模糊。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 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个部分 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 域之于知识的领域。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 理念,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包括美、正义、勇 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与上述两大世界四大层 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 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宇宙的 本原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性的理念。在他看来,理念是 独立存在、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真正的“实体”,是 变幻无常的现象世界产生的根源。这就是说,超越现实, 先天存在的理念世界是本体,是第一性的,而现象世界 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是第二性的。 柏拉图所臆想的理念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金字塔, 处于最底层的为数众多的各种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 级的;稍高一级的是数学或科学的理念;再高一级的是 道德和艺术的理念;居于塔顶的则是“善”的理念。 “善”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理念都从它那里取得实在性; “善”是真理的源泉,它能使人们洞察理念世界的一切。
走出洞穴的哲学大师 ——柏拉图
主讲:赵琨
当苏格拉底这颗巨大的星辰陨落 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柏拉图却熠熠升 起,创造了西方思想史上最为光彩夺 目的篇章。有人认为,西方的思想, 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 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柏拉 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 是不可估量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甚 至声称,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 为柏拉图作注脚而已。
高中历史:对柏拉图的评价100字

高中历史:对柏拉图的评价100字
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以“理念”论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与其他科学浑然一体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的政治学说,特别是他的“理想国”,是对理念论哲学的运用和发挥,旨在挽救走向崩溃的希腊城邦制。
它违反了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难以实现。
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尽管后世学者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褒贬不一,但正如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所说:“柏拉图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由柏拉图创立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以及由这个体系所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一直影响、制约着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且对西方的文学、艺术、教育、史学和政治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思想述评(一)回忆说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11]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看。
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
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
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
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
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
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作钟爱者。
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
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象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身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只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回忆说以粗糙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为什么人能够通过回忆来获得知识呢?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中原本已经具有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
在人出生以后,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
正如看到一个人的肖像或他用过的物品时就能够回忆起这个人一样,人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的美的事物,便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理念。
柏拉图在对话《美诺篇》中以一个童奴为例,说这个童奴虽然从来没有学过几何学和数学,但通过诘难和启发,却能解答几何学的难题,由此证明:这些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是需要通过辩驳和诘难才能回忆起来。
在知识问题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大多都以感性的经验为认识的依据,巴门尼德揭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柏拉图也像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他的“灵魂回忆说”。
他认为,灵魂与肉体的区分是两个领域区分的延伸:正如世界有可见与不可见两种,人也有可见与不可见两部分。
可见的人是人的形体,不可见的人是寓存于人的形体之中的“内在的人”。
柏拉图的这种区分含有后来被称作身心二元论的观点,即灵魂和身体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
因此,柏拉图认为,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轻易地回忆起它们,凡在投生前只约略窥见,或在投生后受邪恶熏陶而堕落的,都不易做到这一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回忆的能力。
柏拉图这一思想的提出,无非是想表达出这样的一种思想:人的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中固有的,或者说先天的存在于灵魂之中,但是,这种知识处在潜在的状态,就像是在梦境一般。
因此,后天学习的作用,在于触动、提示、唤醒知识。
毫无疑问,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旨在解决这样的一个难题:“一个人既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了,就无需再探寻;他也不会去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灵魂回忆说”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东西。
柏拉图的这种学说证明了“灵魂不朽”理论。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第一次提出了先验论的问题。
如果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就不可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它只能是先天的。
换句话说,如果普遍的共相不可能来源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我们只能说在感觉之先,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后来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与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与此密切相关。
(二)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理念论。
所谓理念,希腊文的原意是“可见之物”,即形象,后来引申为“灵魂”的可见形象,有了“本质”的含义。
柏拉图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念,理念是感觉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根据和原型。
与可感的事物相比,理念是多中之一,是绝对完满的,是永恒不变的。
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理念世界。
感觉世界的一切事物是对于理念的模仿或者分有。
例如,美的理念是各种各样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本原,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是因为它们模仿或者分有了美的理念,是美的理念的派生物。
又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桌子,它们之所以成为桌子,就在于它们是桌子理念的模仿者。
或者说,现实中的桌子都是对于桌子理念的模仿,没有桌子的理念,就不会有现实中的桌子。
理念是绝对的、普遍的东西,人不能从具体事物那里认识到理念。
人要认识理念就要通过回忆。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出生之前居住在理念世界,因而认识所有的理念。
但是人在出生时灵魂受到肉体的感染而遗忘了一切,所以人在可感世界的学习和研究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感觉虽然不能提供关于理念的知识,但它可以刺激灵魂,帮助灵魂回忆起生而具有的知识。
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它对以后的各种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宗教有很大的影响。
1、基本思想大致有:(1)理念的概念。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存在)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
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这种“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所有的理念构成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
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2)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
柏拉图提出,理念也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
他把理念看作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实在”,个别事物有生有灭,但理念则永存无息。
柏拉图认为,各类事物都有其理念,他把事物的理念分为最低级、较高一级、更高级、最高级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和道德的理念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
善是至高无尚的理念,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
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
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他理念追求的目的,是宇宙最高的目的。
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为一个目的论的体系。
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3)理念论在自然观方面的表现──宇宙生成说。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则是不真实的。
巨匠或造物主以理念世界为蓝图或模型,以善的理念为指导,将各种理念的模样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
巨匠塑造世界是为了要体现善,至善者必定要善,也必定希望一切都趋向善。
柏拉图又认为,巨匠所塑造的世界不仅是至善至美的,而且是惟一的。
地球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有规则地按一定的轨道运行。
这个轨道也必须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而圆形是最完善的图形,所以天体都按圆形的轨道运行。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说是理念在自然观方面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4)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知识的对象,因为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是真实存在的。
他认为,感情知觉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知觉也是相对的、易变的、不真实的,他称这种认识为所谓“意见”;只有认识到理念,或者说认识到事物“本身”,那才算是真正的认识。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实质上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他所谓的知识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认识。
在他看来,这种一般概念不能通过感觉认识到,而只有通过“心灵自身”,也就是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达到。
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相应地知识也分为两种:知性的(或理智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柏拉图把知识分为四个等级:理性是最高部分,其次是知性(或理智),再次是信念,最后是想像(或猜测)。
其中每一种认识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都与它们的对策的真实性和明确性的程度相对应。
柏拉图认识的四等级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学说有本质区别。
但是,必须承认,这种理论在认识的发展史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2、柏拉图理念论的正确方面及其现实意义不容否认,柏拉图理念论触及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以及人类认识中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理性认识(概念)在把握事物本质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人类认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积极能动的主观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能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相对决定性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理论来创新,从理论创新到各种各样的创新中,具有其相对的正确性和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并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柏拉图的认识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无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