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2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2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2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1.试述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实验原理。

在加热及稀盐酸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并转入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的水解条件下,不同谷物淀粉的比旋光度是不同的。其在171~195之间,因此可用旋光法测定粗淀粉的含量。

2.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多糖,测定淀粉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和旋光法等。

1、酸水解法:面粉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

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酶水解法:面粉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

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3、旋光法:在加热及稀盐酸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并转入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的水解条

件下,不同面粉淀粉的比旋光度是不同的。其淀粉的比旋光度在171~195之间,因此可用旋光法测定淀粉的含量。

3.简述旋光法测定淀粉的关键步骤。

1.样品的处理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2.5000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50ml 1%HCl混成浆状(不能有结块)→沸水浴中准确加热15min→先加1ml 30% ZnSO4混匀→再加1ml 15%亚铁氰化钾混匀→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匀后过滤→弃去最初15ml收集其余滤液。

2.旋光度测定

取滤液20ml置于旋光管中,先用1%HCl 调节旋光仪“0”点,然后将样品溶液放入旋光仪中测α

4.写出计算粗淀粉含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5.试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原理。

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浓度的过量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到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6.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凯氏定氮灵敏度低,适用于0.1.0mg氮,误差为±2%费时

10小时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酸吸收后滴定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干扰少;费时太长

双缩脲法(Biuret法)灵敏度低 20mg 中速 20~30分钟多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法较为灵敏 50~100mg 快速 10分钟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

在280nm处的光吸收各种嘌吟和嘧啶;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灵敏度高 5mg 慢速 40~60分钟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和Phe还原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

各种硫醇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灵敏度最高 5mg 快速5~15分钟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由465nm变为595nm 强碱性缓冲液;

SDS 最好的方法;干扰物质少;颜色稳定;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7.简述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关键步骤。

1、消化: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0.2000g--0.4000g 置于凯氏试管底部→加混合

混合催化剂0.5g和3ml浓硫酸置于消化炉中高温加热至淡绿色透明(2h左右)取出放入通风橱内至不冒白烟,向其中加20ml水,并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即得样品消化液。

同时每4组8人做1空白实验:0.5g混合催化剂+3ml浓硫酸置于凯氏试管中放入消化炉加热至淡绿色(1h左右)→冷却后加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得空白消化液。

2.蒸馏与吸收:吸取10ml 2%的硼酸于三角瓶中→加4d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

剂(若变绿色则用0.01mol/L HCl调至紫红色)。将其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管尖插入液面以下,再吸取5ml消化液从漏斗上方加入蒸馏室内用水洗两次,并加入10ml 40%NaOH后水封(注意:勿使漏斗内玻杆取下以防漏气),然后打开通气阀进行加热蒸馏,直至吸收液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计时蒸馏3min→先移去吸收液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3. 滴定:用0.01mol/L HCl 滴定吸收液由绿色退去变红色为止,记下耗去标准盐

酸的体积(V1.V0)。

8.写出计算蛋白质含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9.试述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实验原理。

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α-淀粉酶可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

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

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

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淀粉酶存在于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中,,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淀

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在

70℃15min钝化。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采用加热的方法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

淀粉酶的活力。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力(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

力),再减去α-淀粉酶的活力,就可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10.淀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11.简述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关键步骤

淀粉酶活力测定

①α-淀粉酶活力测定

吸取原液1ml于具塞试管中→70℃保温15min用于钝化β-淀粉酶→加1ml 1%淀粉置于40℃水浴中保温5min→加1% 3.5一二硝基水杨酸2ml 沸水加热5min后加水至20ml混匀测A1(用1#管调零)

②总酶活力测定

吸取稀释液1ml于具塞试管中→加1ml 1%淀粉40℃保存5min→加入1% 3.5一二硝基水杨酸2ml沸水加热5min后加水至20ml混匀测A2(用1#管调零)

12.写出计算淀粉酶活力大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13.试述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多少等因素所造成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所有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SDS分子,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原有的电荷差异消失,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

14.试比较已做实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方法的异同点。

SDS-PAGE 超速离心凝胶过滤粘度法生物质谱技术

15.简述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关键步骤。

1. 电泳槽的安装:取两块玻璃板→将带玻璃条的板(高板)放置桌面上→在上面放置“U”型橡胶条→最后将凹槽玻璃板(低板)压在高板上,置于电泳槽内,用锲子压紧。

2. 凝胶液的制备与灌装:配置20ml凝胶液:在小烧杯中依次加入5ml 30%凝胶储液,10ml PH 7.2 凝胶缓冲液(用前混匀再取),2ml 1%TEMED,2.6ml重蒸水,0.4ml 10%过硫酸铵混匀后→立即沿高板内侧倒凝胶液于两板之间直至低板上沿→插上梳子置于35oC培养箱中放置15min,待胶凝后取下“U”条→重新将胶板放置于电泳槽内→向外槽内加三分之一槽深电极缓冲液→向内槽加入电极缓冲液没过低板→最后拔出梳子。

3. 加样:用微量进样器加入10μl标准蛋白于中间胶槽内→其余槽内加入10μl下列样品①牛血清蛋白②绿豆分离蛋白

4. 电泳:连接电极线,高板外侧接正极,低板内侧槽接负极,打开电源→调电流120mA →电泳2h(当指示剂前沿超过二分之一胶长时停止)

5. 剥胶:取下胶板倒去电极缓冲液→测量指示剂迁移距离和染色前胶长,然后将胶板置于水龙头下方冲玻板四周直至胶与玻璃板分离

6. 染色与固定:将胶板放入染色盒内→向其中加入0.1%考马斯亮蓝R250使其浸没置于摇床上染色过夜

7. 脱色:用10%乙酸溶液脱色至谱带清晰,测定脱色后胶长及各谱带迁移距离。

16.写出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17.试述赖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是谷物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动物及人类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得以补充,为此培育高含量赖氨酸的谷物,对于提高营养价值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分别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和染料结合法,测定小麦种子中赖氨酸含量。

谷物蛋白中赖氨酸残基有自由的ε-NH3与茚三酮试剂可发生颜色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赖氨酸残基的数目成正相关,而其它氨基酸没有自由氨基,不能发生这一反应。选用碳原子数目与赖氨酸相同的亮氨酸,配成标准溶液,做出标准曲线,可用以测定谷物蛋白内赖氨酸的含量。

18.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常用的有,半定量法:纸层析法;定量法:HPLC柱前衍生化法.

19.简述测定赖氨酸的关键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每2组4人做1标准曲线)

2、样品的处理与测定: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小麦粉10mg于具塞试管底部→加1ml 2% 碳酸钠于80℃水浴中保温提取10min→加2ml茚三铜试剂80℃水浴中保温3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5ml 95%乙醇和5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转移至离心管中3000转/分离心3min(离心前必须平衡)→取上清液测A(以1号管调零)

20.写出计算赖氨酸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21.试述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的实验原理。

常温下甲醛能迅速与氨基酸的氨基结合生成亚羟甲基化合物,使上述平衡右移促使NH3+释放H+,从而使溶液酸度增加,滴定终点移至酚酞的变色域内(pH值9.0左右),根据滴定终点时所消耗标准碱的量即可算出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游离氨基即氨基氮的含量如果样品为一种已知的氨基酸,即可算出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为未知氨基酸或几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则只能算出其氨基氮的含量。

22.简述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的关键步骤。

已知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取3只三角瓶编号①2ml 1% 甘氨酸②2ml 1% 甘氨酸③2ml 水(空白)

均加5ml 水和5ml中性甲醛(用前加2滴 0.5% 酚酞滴加0.1mol/LNaOH调至淡红色),及4滴 0.5%酚酞混匀→用0.1mol/L滴至粉红色出现为止→分别记下耗去标准碱的体积(V1.V2.V0)

23.写出甲醛滴定法测定甘氨酸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24.试述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实验原理。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OH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吸附

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25.氨基酸分离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氨基酸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电渗析等

离子交换法,根据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这一特征,以及目的氨基酸与杂质氨基酸pK、pI值的差异,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氨基酸吸附能力的不同对氨基酸进行分离纯化。离子交换法的分离步骤主要包括树脂的处理、装柱、平衡、加样、洗脱等步骤沉淀法,沉淀法是历史最悠久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仍在工业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氨基酸工业中常用沉淀法有等电点沉淀法,特殊试剂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沉淀法原理是根据某些氨基酸可以与某些有机或者无机化合物结合而形成沉淀,可以利用这种性质向溶液中加入特定的沉淀剂,使目标氨基酸沉淀,与其他氨基酸分离,在分离后再将氨基酸与沉淀剂分离即可。

萃取法,萃取法主要包括反应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反向微胶团萃取、液膜萃取法等。其中,反应萃取法是选择适当的萃取剂,使萃取剂解离出来的离子与氨基酸解离出来的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有机相的物质,从而使氨基酸从水相进入有机相,进而分离氨基酸。溶剂萃取法,由于氨基酸是离子型化合物,氨基酸在物理萃取时难以高效提取的,因此常用化学发来萃取氨基酸。反向微胶团萃取的原理相对复杂,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纳米级的一种聚体,它的极性尾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头则排列在内形成极性核,极性核溶于水后就形成了特殊的“水池”,当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液与含反相微胶团的有机溶剂相混合时,氨基酸以带电离子状态进入反相微胶团的“水池”内或微胶团球粒的界面分子膜层内而被分离。液膜萃取是将第三者液体辗成膜状,利用液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目标产物透过半透膜进行分离,这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分离法,常用于乳酸液泡膜分离L-苯丙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

电透析,由于氨基酸拥有不同的等电点,故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带有正负电荷,即当PH大于等电点时,带有负电荷,将氨基酸放置在电场中,会带上负电,并且移向正极,相反,PH值小于等电点时,则带上正电荷,氨基酸向负极移动。电透析主要有毛细电透析等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而精确地分离氨基酸。

26.简述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关键步骤。

1、平衡:将展开剂(乙醇:水:冰乙酸=50:10:1)放入培养皿中置于密闭容器内使其充满展开剂(24h左右)

2、点样:取滤纸1张用铅笔在距下方2cm处划线并将所得线段分成5等分从而得到4个标记点,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取5μl下列样品①phe②lys③pro④混合Aa向4个标记点上加样(样品扩散中?≤1cm)

3、展层:将滤纸卷成筒状且不能够重叠,并用棉线扎紧然后垂直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展层2h (当展开剂沿到达滤纸长度三分之二时,即可取出)测量展开剂前沿移动距离(a)

4、显色:用0.1%茚三酮-丙酮溶液朝点样面喷雾(不要喷得太多)然后将滤纸置于电炉上方20cm处加热直至斑点出现为止,测量各斑点中心到点样点距离(b)

27.影响纸上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层析液,样品的浓度等

28.试述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多少等因素所造成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所有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SDS分子,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原有的电荷差异消失,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

29.简述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关键步骤。

1. 电泳槽的安装:取两块玻璃板→将带玻璃条的板(高板)放置桌面上→在上面放置“U”型橡胶条→最后将凹槽玻璃板(低板)压在高板上,置于电泳槽内,用锲子压紧。

2. 凝胶液的制备与灌装:配置20ml凝胶液:在小烧杯中依次加入5ml 30%凝胶储液,10ml PH 7.2 凝胶缓冲液,2ml 1%TEMED,2.2ml重蒸水,0.8ml 10%过硫酸铵混匀→立即沿高板内侧倒凝胶液于两板之间直至低板上沿→插上梳子放置15min,待胶凝后取下“U”条→重新将胶板放置于电泳槽内→向外槽内加三分之一槽深电极缓冲液→向内槽加入电极缓冲液

没过低板→最后拔出梳子。

3. 加样:用微量进样器加入7μl标准蛋白于中间胶槽内→其余槽内加入7μl下列样品①牛血清蛋白②绿豆分离蛋白

4. 电泳:连接电极线,高板外侧接正极,低板内侧槽接负极,打开电源→调电流120mA→电泳2h(当指示剂前沿超过二分之一胶长时停止)

5. 剥胶:取下胶板倒去电极缓冲液→量取指示剂迁移距离和染色剂的前胶长,然后将胶板置于水龙头下方冲玻板四周直至胶与玻璃板分离

6. 染色与固定:将胶板放入染色盒内→向其中加入0.1%考马斯亮蓝R250使其浸没置于摇床上染色过夜

7. 脱色:用10%乙酸溶液脱色至谱带清晰,测定脱色后胶长及各谱带迁移距离。

30.写出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31.说明离心机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 离心机要放在平坦和结实的地面或实验台上,不允许倾斜;

2 通常离心机都会有登记表,请在使用前确实登记使用者、转头、转速、时间;

3 离心管一定要用天平平衡重量(重量平衡),盖上离心管盖子并旋紧;

4 把平衡好的离心管对称地放入离心陀中(位置平衡),盖上离心陀的盖子,注意有无旋紧;

5 完成离心时,要等待离心机自动停止,不允许用手或其他物件迫使离心机停转,待转头完

全静止后,才能打开舱门,请尽快取出离心管,先观察离心管是否完全,以及沉淀的位置,尽速把上清倒出,小心不要把沉淀弄混浊。

32.使用分光光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1. 取拿比色皿时,手指只能捏住比色皿的毛玻璃面,而不能碰比色皿的光学表面。

2. 比色皿不能用碱溶液或氧化性强的洗涤液洗涤,也不能用毛刷清洗。比色皿外壁附着的水或溶液应用擦镜纸或细而软的吸水纸吸干,不要擦拭,以免损伤它的光学表面。

33.操作旋光仪应注意哪些事项。

旋光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a.测定前应将仪器及样品置 20℃士 0.5℃的恒温室中或规定温度的恒温室中,也可用恒温水浴保持样品室或样品测试管恒温 lh 以上,特别是一些对温度影响大的旋光性物质,尤为重要。

b.未开电源以前,应检查样品室内有无异物,钠光灯源开关是否在规定位置,示数开关是否在关的位置,仪器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钠光灯启辉后,仪器不要再搬动。

c. 开启钠光灯后,正常起辉时间至少 20min,发光才能稳定,测定时钠光灯尽量采用直流供电,使光亮稳定。如有极性开关,应经常于关机后改变极性,以延长钠灯的使用寿命。d.测定前,仪器调零时,必须重复按动复测开关,使检偏镜分别向左或向右偏离光学零位。通过观察左右复测的停点,可以检查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如误差超过规定,仪器应维修后再使用。

e.将装有蒸馏水或空白溶剂的测定管,放入样品室,测定管中若混有气泡,应先使气泡浮于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玻璃,应用软布擦干。测定时应尽量固定测定管放置的位置及方向,做好标记,以减少测定管及盖玻片应力的误差。

f.同一旋光性物质,用不同溶剂或在不同 pH 值测定时,由于缔合、溶剂化和解离的情况不同,而使比旋度产生变化,甚至改变旋光方向,因此必须使用规定的溶剂。

g.浑浊或含有小颗粒的溶液不能测定,必须先将溶液离心或过滤,弃去初滤液测定。有些见光后旋光度改变很大的物质溶液,必须注意避光操作。有些放置时间对旋光度影响较大的,

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读数。

h.测定空白零点或测定供试液停点时,均应读取读数三次,取平均值。严格的测定,应在每次测定前,用空白溶剂校正零点,测定后,再用试剂核对零点有无变化,如发现零点变化很大,则应重新测定。

i.测定结束时,应将测定管洗净晾干放回原处。仪器应避免灰尘放置于干燥处,样品室内可放少许干燥剂防潮。

34.写出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仪器组成。每种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电泳仪电泳仪是提供直流电源的装置,它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输出

电泳槽电泳槽是电泳涂装作业的主槽

作用: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糖核苷酸。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

35.使用电泳仪和安装电泳槽应注意哪些事项。

电泳槽的安装:取两块玻璃板→将带玻璃条的板(高板)放置桌面上→在上面放置“U”型橡胶条→最后将凹槽玻璃板(低板)压在高板上,置于电泳槽内,用锲子压紧。

36.赖氨酸含量测定时,加入2%Na2CO3是什么作用?

37.影响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因素有哪些?分析结果偏低的原因。

1、样品消化的完全程度。如:被浓硫酸脱水的样品(有机物),炭化成的氮,由于消化不完全就不能被二氧化硫完全还原成氨,就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2、消化温度。消化食不能用强火,应保持缓和沸腾,以免粘附在凯氏瓶内壁上的含氮化合物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未消化完全而造成氮损失。

3、蒸馏装置的气密性。若气密性差(漏气),蒸馏出来的氨气就会挥发流失。(所以,漏斗加碱后应立刻水封,以免氨气由此处逸出而造成损失。)

4、吸收液的温度。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氨损失。

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宜过高,过高则氨的吸收能力将减弱,会影响测量结果,使结果偏低。最佳方式是保持溶液温度在20℃以下,或将接收瓶置于冷水浴中。

38.凝胶层析法装柱时应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1 柱填充要均一,决不能出现气泡.在装柱时候要缓慢倒入凝胶,并轻轻敲打柱身赶走气泡.

2 柱上表面要平,平衡柱时间要长一些,让凝胶充分沉积为均一的柱床.

3 上样体积要少,因此最好浓缩样品.

4 柱床上表面不能干燥,要有1~2cm流动相覆盖.

39.影响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结果偏低的原因。

1) 溶剂的影响: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另外,还与光线透

过物质的厚度,测量时所用光的波长和温度有关。如果被测物质是溶液,影响因素还包括物质的浓度,溶剂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旋光物质的旋光度,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结果通常不一样。因此一般用比旋光度作为量度物质旋光能力的标准

2)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会使旋光管膨胀而长度加长,从而导致待测液体的密度降

低。另外,温度变化还会使待测物质分子间发生缔合或离解,使旋光度发生改变。

3) 浓度和旋光管长度对比旋光度的影响: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常将旋光物质的旋

光度与浓度视为成正比,因为将比旋光度作为常数。而旋光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并不是严格地呈线性关系,因此严格讲比旋光度并非常数.旋光度与旋光管的长度成正比。旋光管通常有10cm、20cm、22cm三种规格。经常使用的有10cm长度的。但对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需用20cm 或22cm长度的旋光管。

40.现有一玉米样品,测定其中赖氨酸含量,试设计出实验方案。

570纳米处吸光度

41.引起赖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42.说出凝胶层析法中紫外检测仪,部分收集器,记录仪,恒流泵如何设置参数?

①紫外检测仪:当档位置于100%T时,调光量至数显为100。当档位置于0.5A时调

A数显为0

②记录仪:设置V纸速=2cm/h

③部分收集器:设置每10min收集1管,调恒流泵流速使每管收集液体为4ml 即V

流速=0.4ml/min

43.旋光法测定淀粉时加入亚铁氰化钾和硫酸锌的作用是什么?

沉淀蛋白质用硫酸锌

淀粉样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产生的转化糖都具有还原性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还原,根据铁氰化钾的

浓度和检验滴定量可计算出含糖量

44.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时在蒸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事项。蒸馏与吸收:吸

取10ml 2%的硼酸于三角瓶中→加4d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若变绿色则用

0.01mol/L HCl调至紫红色)。将其置于冷凝管下端并使管尖插入液面以下,再吸取

5ml消化液从漏斗上方加入蒸馏室内用水洗两次,并加入10ml 40%NaOH后水封(注意:勿使漏斗内玻杆取下以防漏气),然后打开通气阀进行加热蒸馏,直至吸收液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计时蒸馏3min→先移去吸收液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45.说出通过测定氮来对物质定量的方法,试比较已做过的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46.写出纸层析分离氨基酸时,脯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Rf排序,分析其原因。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比移值Rf主要取决于分配系数,不同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也就有不同的Rf 。此外,溶剂的溶质的性质、滤纸的性质、展层的温度和p H值均会影响比移值Rf。

在层析过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滤液滴点时,滴点上的氨基酸就相继融入层析液,随着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在分配,即有一部分色素从层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那些分配系数大的氨基酸分子,随层析液向上移动得快,形成的斑点集中在滤纸的上部;而分配系数小的氨基酸分子,随层析向上移动得慢,形成的斑点集中在滤纸的下面。

47.分析电泳法和凝胶层析法测蛋白质分子量时分子量大小与移动速度的关系。

电泳分子量小、阴电荷多泳动最快;分子量大、阴电荷较少者泳动较慢

凝胶层析法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扩散出来,

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析柱,从而使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彼此获得分离

48.现有一小麦样品,测定其中粗淀粉含量,试设计出实验方案。

49.现有一大豆样品,测定其中粗蛋白含量,试设计出实验方案。

50.现有一小麦芽样品,测定其淀粉酶活力,试设计出实验方案。

51.有一种含有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你采取哪些方法将它们分离纯化?

52.如何对酵母RNA三种组分进行鉴定?各组分有何实验现象?

53.试述酵母RNA提取和组分鉴定及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54.酵母RNA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几种?比较各方法特点。

55.简述酵母RNA提取和组分鉴定及含量测定的关键步骤。

56.写出测定淀粉酶活力和赖氨酸含量及酵母RNA含量时采用的波长及颜色。

淀粉酶活力A540 绿色

赖氨酸含量A515 绿色

酵母RNA A670 红色

57.现有一酵母样品,测定其中RNA含量,试设计出实验方案。

(1--57题为生工,制药,动科,国生专业使用)

第十二周生物化学实验考试班级分组及时间和地点安排

周二下午1:00开始周二下午1:00开始周二下午1:00开始

班级

组员崔柳青

董臣景红娟

范沛

张璐

常共宇

张长付

杨艳会

地点9428 9429 9427 注意事项:1.采取抽签方式,每人抽一题,准备2分钟。

2.不准携带资料入场。

3.每人回答限时2分钟。

4.保持考场安静。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意义 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双缩脲反应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 2、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 和羟脯氨酸)所共有。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 该反应十分灵敏,1: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3、黄色反应 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 + HNO 3 HO NO 2 + H 2O HO NO 2 + O N OH OH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3%色氨酸溶液、0.3%酪氨酸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 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 1、双缩脲反应 (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 热。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2) 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 滴1%的硫酸铜溶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 加入的硫酸铜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从而掩盖了双缩脲反应的粉红色。 (4)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2、茚三酮反应 (1)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各1mL,再加0.5mL 0.1%茚三酮-乙醇溶液,混匀后在小火上加热煮沸1-2min,放置冷却,观察颜色变化。 (2) 在滤纸的不同部位分别滴上一滴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 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斑点出现及其颜色。 (3)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3、黄色反应 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护理生物化学基础重点测试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 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 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E.瓜氨酸 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 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B.酪氨酸 C.色氨酸D.脯氨酸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一、理论考试部分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的一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2. 答: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4.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5.何谓R f值?影响R 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 6.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吗一般我们用什么试剂做盐析的实验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7.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8.依据我们所做的实验,说明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什 么沉淀和变性有何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这些因素包括溶液的酸碱度、盐溶液的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溶剂等。变性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8. 什么是碘值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碘值越大吗在测定碘值的实验中,氯仿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100g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即脂肪的碘值。脂肪的不饱和度越大,碘值就越大。氯仿作为溶剂,去溶解脂肪。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答;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作用,为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3.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因素?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对同一种物质来讲Rf是一个常量。 5.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吗?一般用什么试剂?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去掉引起盐析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解;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6.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7.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沉淀和变性有什么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

生化实验讲义2010(10个)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赵 国 芬 2010年9月

实验之前说明 1.各班学习委员将成员分成10个大组,每个大组中2人一小组,大组采用循环实 验的方法,同时开出不同的10个实验. 2.共开出10个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二牛奶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三血液葡萄糖的测定-福林(Folin)-吴宪氏法 实验四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六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 实验七应用纸层析法鉴定动物组织中转氨基作用 实验八植物组织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九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的观察 实验十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和鉴定 3.穿着要利索,做好实验记录 4.注意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一. 实验室规则:按照实验室的规则给学生讲解. 二. 生物化学所用的实验技术 1.样品: :血液、血浆、血清、组织 植物样品:果实、花蕾、茎等 无论用什么做材料,为了提取物质,需匀浆 2.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管吸管 移液管 奥氏吸管 读数时视线与凹面相平,取液时要用吸管嘴吸,放出液体时注意嘴部液体的残留问题。 3.离心机的使用: 平衡(管平衡、机器平衡)缓起和慢停 4.分光光度计 机器原理和测定原理(比尔定律) 5.水浴锅的使用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用教务处统一印刷的报告纸写) 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结果及结论、讨论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此外,温度、pH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酶的活性通常是用测定酶作用底物在酶作用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底物—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各种糊精、麦芽糖等水解产物的变化来观察该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性。 淀粉被酶水解的变化,可以用遇碘呈不同颜色来观察。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反应。 三、试剂 1.0.5%淀粉溶液 2.碘化钾-碘溶液 3.1%尿素溶液。 4.1%CuSO4溶液 5.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5.0-8.0: 6.0.5%NaCl溶液。 7.唾液淀粉酶制备每人用自来水漱口3次,然后取20m1蒸馏水含于口中,半分钟后吐入烧杯中,纱布过滤,取滤液lOml,稀释至2Oml为稀释唾液,供实验用。 四、操作步骤 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淀粉酶的观察 1、取3支大试管,编号后按表操作 2、在白色比色板上,置碘液2滴于各孔中,每隔1分钟,从第二管中取出反应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植物生理学实验原理与技术(A)姓名: 学年学期:2008-2009-1 学号: 考试时间:2009--班级: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4 分 , 共 12分 ) 1. 聚丙烯酰胺凝胶 2. 离心技术 3.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反相纸层析 二、填空题 ( 每空 2 分 , 共 42分 ) 1. 反相纸层析法分离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实验中 ,分离后的不饱和脂肪酸经红氨酸溶液显色后 , 其最终产物颜色是(1),从点样端起层析谱带所对应的脂肪酸依次是 (2) 、(3)、(4)、(5)、(6)。 2. 圆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实验中 , 电泳时上槽接电源(7)极 ,下槽接电源 (8) 极 , 电泳开始电流应调节至每管(9)mA, 十分钟后电流调节至每管 (10) mA; 在上槽或样品中加入溴酚蓝是起(11)的作用。 3. 核酸提取过程中 , 将含有 DNA 的溶液置72℃处理 3 分钟,其目的是(12);在淀粉酶活性测定过程中将淀粉酶液置于 70℃下处理 15 分钟的目的是(13)。 4.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总氮和蛋白氮,有三个主要的实验阶段,它们分别是(14)、(15)和(16)。在第二阶段,若收集三角瓶中的溶液颜色由_(17)变为(18),表明反应完全。第三阶段所用的标准浓度的滴定溶液名称是(19)。 5. DNA 提取研磨时加入的研磨缓冲液的NaCl浓度是(20),研磨时加入SDS的作用是(21)

三、是非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标T,错的标F,每题 2 分,共 10 分 ) 1.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很高活性的淀粉酶,其中α-淀粉酶不耐热,在70℃迅速钝化。() 2.本学期测定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时都用到了斐林试剂,这两个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的配方是相同的。() 3.DNA提取中,加入冷乙醇是为了使DNA分子复性变粗。() 4.离心机使用中,要求同一台离心机所用的离心管都有相同的重量。()5.油菜种子硫甙葡萄糖苷的快速分析法中,反应的实质是测定水解硫苷产生的葡萄糖的数量。() 四、问答题(共36分) 1.试述维生素C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2分) 2.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为什么一些不法商人要在蛋白质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12分) 3.凝胶电泳法测定同工酶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本学期所作的胶条染色后显示的谱带就是过氧化物同工酶带?(12分)

生物化学实验题目

实验一胆固醇的提取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题目 1.比色法测定样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被测样品必须要有颜色。 2. 胆固醇含量在多少范围时,与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400mg/ml范围内。 3.在提取胆固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无水乙醇? 促使蛋白质沉淀。 4.在试管中加入1ml磷硫铁试剂,会产生什么现象?(至少写2点) 产生紫红色化合物。产生热量。 5.在无水乙醇中加磷硫铁试剂时,正确的加法是什么?将产生什么现象?请准确描述 该现象。 沿管壁慢慢加入。溶液分层。上层是无水乙醇,下层是磷硫铁试剂。 1. 胆固醇提取过程中,无水乙醇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 目的是使蛋白质以分散很细的沉淀颗粒析出。 2.我们用比色法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仪器名称是什么? 分光光度计 3. P-S-Fe试剂配置时,能用稀硫酸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FeCl3本身是亲水性物质,稀硫酸中含有水,会降低P-S-Fe试剂的浓度,从而导致反应不能发生。 4.请简述移液枪的使用步骤。 根据所要吸取的溶液的体积选定合适量程的移液枪。 调好量程。 插枪头。 吸取液体。 将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 5. 请简述0.08mg/ml胆固醇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 准确称取胆固醇80mg,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 将贮液用无水乙醇准确稀释10倍既得。

实验二总糖和还原糖测定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 1. 请写出还愿糖与非还原糖结构的不同之处 拥有自由的醛基和酮基 2. 对没有还原性的糖,用什么方法进行糖含量的测定? 酸水解的方法将非还原性的糖降解呈还原糖。 3. DNS之所以能和还原糖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 硝基 4. 如果将DNS和其与还原糖反应的产物同时进行比色,谁的A值更大?为什么? 产物的更大,因为产物生成棕红色,颜色越深,吸光度越高。 5. 还原糖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离心两次? 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还原糖全部提取出来。第二次洗涤沉淀。 海洋技术班 1.单糖都是还原糖吗?为什么? 是的,因为有自由醛基和酮基 2.为什么能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量? 因为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 3.DNS的全称是? 3,5-二硝基水杨酸 4.总糖提取过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确认淀粉水解完全。 5.请简述标准曲线的作用。 通过标准曲线来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院系: 学号: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分子筛层析法,排阻层析法。凝胶本身是一种分子筛,它可以把分子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同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一样。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过筛不一样。将凝胶颗粒放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其充分戏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后,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缝隙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以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无论是天然凝胶还是人工凝胶,它们的内部都具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天然凝胶是琼脂糖凝胶,人工合成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葡聚糖凝胶,后者的商品名为Sephadex型的各种交联葡聚糖凝胶,它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 这种聚合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的数量级。在凝胶充分溶胀后,交联度高的,孔隙小,只有相应的小分子可以通过,适于分离小分子物质。相反,交联度低得孔隙大,适于分离大分子物质。利用这种性质可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以下进一步来说明凝胶层析的原理。将凝胶装载柱后,柱床总体

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由Vo,Vi与Vg三部分组成,即Vt=Vi+Vg+Vo。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体积”又称“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孔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柱法中内流动相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因此Vt-Vo等于Vi+Vg。 洗脱体积与Vo及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和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短粗细无光,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 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改写成: 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出;Vi可由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凝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Ve就可算出它的Kd值。 Vo表示外体积;Vi内体积;Ve II、Ve III分别代表组分II和III的洗脱体积。Kd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Kd=0时,则Ve=Vo。即对于根本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大分子物质,洗脱体积等于空隙体积。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一、理论考试部分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的一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答: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 为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3.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xxR f 值?影响R f 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 5.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吗?一般我们用什么试剂做盐析的实验?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6?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

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 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 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7.依据我们所做的实验,说明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蛋白质变 性的因素是什么?沉 xx 变性有何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这些因素包括溶液的酸碱度、盐溶液的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溶剂等。变性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8.什么是碘值?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碘值越大吗?在测定碘值的实验中,氯仿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100g 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即脂肪的碘值。脂肪的不饱和度越大,碘值就越大。氯仿作为溶剂,去溶解脂肪。 9.简述薄层层析法分离糖类的原理?答:薄层层析的实质就是吸附层析,也就 是在铺有吸附剂的薄层上,经过反 复地被吸附剂吸附以及被扩展剂扩展的过程。而吸附剂对不同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从而使糖在薄层上的泳动速度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10.等电点的定义?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有哪些特点? 答:当溶液的PH为一定数值时,其中的蛋白质正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 零,此时的PH值就是该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小。 11.在蛋白质显色实验的黄色反应中,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黄色?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础部

实验一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 6、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牛奶2500mL 2、95%乙醇1200mL 3、无水乙醚1200mL

4、0.2mol/L pH 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乙醇—乙醚混合液2000mL 五、操作 1、将10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r/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 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晶。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 理论含量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二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 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 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 2、层析; 3、透析;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5、蛋白质变性; 6、复性; 7、Tm 值; 8、同工酶; 9、Km值; 10、DNA变性;11、退火;12、增色效应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基 B、酪氨酸的酚环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6、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7、蛋白质用硫酸铵沉淀后,可选用透析法除去硫酸铵。硫酸铵是否从透析袋中除净,你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检查() A、茚三酮试剂 B、奈氏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Folin-酚试剂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改变 B、亚基解聚 C、空间构象破坏 D、辅基脱落 9、用生牛奶或生蛋清解救重金属盐中毒是依据蛋白质具有() A、胶体性 B、粘性 C、变性作用 D、沉淀作用 10、有关变性的错误描述为()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生物化学实验复习题 一、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 1、判断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时什么? 2、若容器内附有油污,应该怎样洗涤? 3、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方法 4、玻璃仪器干燥时,若不急用应怎样干燥,若急用应怎么办?容量玻璃仪器(如容量瓶、吸量管、滴定管)以及烧结、结构复杂的玻璃仪器,能否烧烤?若不能,该怎么干燥? 5、请准确量取一定量液体从一个器皿转移至另一器皿中(操作) a刻度吸管b奥氏吸管c微量加样器 6、使用奥氏吸管的原则是什么? 7、电动离心机的使用方法(配平、离心机使用的检查、调试) 8、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比色皿选择、洗涤、保护) 二、血清r-球蛋白的提纯 1、盐析、分段盐析法德基本原理 2、凝胶过滤法德基本原理 3、沉淀r-球蛋白所需硫酸铵的最小浓度时多少? 4、不同型号交联葡聚糖凝胶“G”表示,请问G后面的数字表示什

么含义? 5、影响凝胶层析分离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6、如何检测蛋白质或铵根离子是否流出? 7、透析法脱盐的原理 三、酚试剂发测定蛋白质 1、酚试剂测定的原理 2、为什么设计空白对照管? 3、在本实验条件下对蛋白溶液进行比色,选择的波长是多少? 4、本实验蛋白质浓度在什么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线形关系? 5、比色反应最好在什么时间内比色? 6、制作标准曲线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血浆脂蛋白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1、血脂的组成 2、脂蛋白的组成及分类 3、电泳的一般原理 4、影响带电颗粒泳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电泳图谱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原因是什么? 6、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7、有A.B.C.D四种不同的蛋白质,pI分别为4.0、5.0、6.0、7.0.,请设计3中实验方法将它们彼此分开。(电泳、凝胶过滤。盐析) 8、采用不损伤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物理方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时,常用技术有哪些?(有:非变性电泳、层析、超速离心、盐析)

生物化学实验重点试题

一、解词 1、总氮量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2、酶的抑制作用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 3、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4、蛋白质的等电点每个蛋白都存在一个pH使它的表面净电荷为零即等电点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6、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6、酶的专一性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 7、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8、抑制剂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9、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二、填空 1、球蛋白可在半饱和中性硫酸铵溶液中析出,清蛋白可在高盐浓度溶液中析出。 2、在PH3.0、和9.5时的电场中,卵清蛋白(PI4.6)移动方向分别为负移 动,正移动。 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4、还原糖与本乃狄试剂共热现象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 5、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具有很强还原性 6、用苔黑酚浓盐酸溶液可以鉴定核糖核酸 7、当溶液的PH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当溶液的 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 10.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消化终点颜色为清澈的蓝紫色色。 11.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被破坏。 12.常用的RNA提取方法有苯酚法、、高盐法等。 13、维持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因素是蛋白质颗粒表面的电荷层 和水化膜、 14、蛋白质在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 时,蛋白质分子以负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 H<PI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离子形式存在。 15、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 5.16% ,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测 氮量乘以 6.25 、即 6 。 三、选择 1、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 A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B 次级键断裂蛋白质的构象改变 C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2、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性()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高 B 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C 能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D 有高度特异性 3、RNA和D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是在() A 280nm B 260nm C 510nm D 620nm 4、.凯氏定氮法使用的混合催化剂硫酸钾-硫酸铜配比为() A 1:3 B 5:1 C 3:1 D 1:1

11环境生化实验讲义

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几种鉴定特定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原理 ㈠蛋白质和氨基酸鉴定常用方法 蛋白质所含有的某些氨基酸及其特殊结构,可以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1.双缩眠反应 当脲(即尿素)加热至l80℃时.两分子脲缩合,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biuret)。 然后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cu2+)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红色铜双缩服复合物分子结构见下页图。 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有双缩脲反应。应当指出,含有—个CS—NH2、一CH2一NH2,一CRH—NH2,一CH2一NH2—CHNH2一CHOH-CH2NH2,-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甚至过量的铵盐也干扰本实验。

2.Salkowski(1888)蛋白黄色反应 它是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有酪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所特有的呈色反应。苯丙氨酸和苯 反应很困难。皮肤、指甲和毛发等遇浓硝酸变黄,原因在此。 硝基苯衍生物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它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参考反应是: 3.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多糖和各种氨基酸具有茚三酮反应。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 外.其他氨基酸生成紫红色.最终为蓝色化合物。

三、器材与试剂 ㈠器材 ⒈试管及试管架⒉水浴锅⒊量筒⒋滴管⒌滤纸片⒍移液管 ㈡试剂和材料 ⒈10%NaOH溶液⒉1%CuSO4溶液⒊0.5%苯酚溶液⒋浓HNO3 ⒌卵清蛋白溶液(蛋清:水=1︰20)⒍尿素⒎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双缩脲反应 (1)取一支干燥的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待融化的尿素重又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此时尿素已缩合成双缩脲并放出氨(可由其嗅味辨别或见红色石蕊试纸变色)。试管冷却后,加入约1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使双缩脲溶解,再加入2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有无紫色出现。

生物化学实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分配层析法电泳同工酶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比活力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和。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来表示,当CAT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_________________胶,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__________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___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和。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4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三个不连续及三种物理效应。 3、试分析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与沉淀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的某种或某些基团与显色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不同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可不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亦可产生相同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仅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决定被测物质是否是蛋白质。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的蛋白物质的定量测定的依据。 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实验材料与仪器 鸡(或鸭)蛋白 吸管0.5 ml(×1)、1ml(×3)、2 ml(×2)、5ml(×2) 滴管 试管1.5×15cm(×10) 水浴锅 电炉 吸滤瓶500ml(1) 布氏漏斗 试剂 1. 卵清蛋白液:将鸡(或鸭)蛋白用蒸馏水稀释20~40倍,2~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2. 1%苯酚溶液:苯酚1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 1%白明胶液:1g白明胶溶于少量热水,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ml。 4. 米伦(Millon)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比重1.42),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加二倍体积蒸馏水,混匀,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5. 0.5%茚三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6. 尿素:如颗粒较粗,最好研成细粉末状。 7. 10%NaOH溶液: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8. 浓硝酸:比重1.42 9. 1%硫酸铜溶液:硫酸铜1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10. 硫酸铵晶体:如颗粒太大,最好研碎。 11. 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100ml,加硫酸铵至饱和。 12. 95%乙醇 13. 结晶氯化钠 14. 2~3%醋酸铅(或AgNO3):2~3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 5%鞣酸溶液:5g鞣酸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6. 饱和苦味酸溶液 17. 1%醋酸溶液:冰醋酸1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主要内容 (一)米伦氏反应 1. 用苯酚实验:取1%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米伦氏剂约0.5ml,小心加热溶液即出现玫瑰红色。 2. 用蛋白溶液实验:取2ml蛋白溶液,加入0.5ml米伦试剂,此时出现蛋白质的沉淀。小心加热,凝固之蛋白质出现红色。 3. 用白明胶(也是一种蛋白)做上述实验,结果如何? (二)双缩尿反应 1. 取少许结晶尿素放在干燥试管中,微火加热,尿素熔化并形成双缩尿,释出之氨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至试管内有白色固体出现,停止加热,冷却。然后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生物化学 实 验 指 导 书 生物化学教研室 2011、2、1

目录 实验须知 实验内容 实验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的测定 实验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三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法、Folin—酚法)实验四 PH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五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酶的特异性 实验七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 实验八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九血糖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十肝中酮体生成作用 实验十一血清胆固醇测定(酶法) 实验十二 ALT的测定 实验十三血红蛋白与核黄素的凝胶柱色谱分离 实验十四肝组织核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十五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实验十六血清胆红素测定 实验十七: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十八:饥饿与饱食对肝糖元含量的影响 实验十九: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作风,独立工作能力。 2.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未预习者不得进实验室。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方法进行;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直接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中,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 5.注意保持实验室内的整洁。实验用器具、试剂等应排列整齐有序。实验时切勿将试剂、标本溅洒于实验台面、地面及衣物上,如果有溅出应及时处理。实验后应清洗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实验所用的器材、设备不得随意乱动。实验室内的一切器材物品严禁携出。 6.实验时使用水、电、火、易燃易爆试剂、化学毒剂及传染标本等应注意安全,防止燃烧或爆炸,防止中毒等事故之发生。 7.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应包括随做随记的原始记录。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