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与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

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

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对于食品的化学分析和检测,成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文就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进行探讨。

一、食品化学的概念食品化学是关于研究食品中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变化和转化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食品中各种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检测,可以了解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深入探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的技术提供了基础。

二、食品化学的分析方法食品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如气体的震荡频率、物质的热性质等)来进行食品成分的分析。

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分析,通过分离、提取和检测的方法,来得出食品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或生物机制的研究,来了解食品的生物学成分。

三、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指人们在食用食品时,不会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食品保存、加工不当而形成身体健康的威胁。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加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如果不合适地使用,就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如果食品贮存和运输不当,也会容易造成食品腐坏和污染。

四、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食品安全的分析和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和检测方法。

1、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进行调味、色素等目的。

但如果添加的剂量过多,或者添加的种类不正确,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2、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一些重金属,如铅和汞等,无法从人体中排出,会在人体内积累并损害人体的健康。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了解是否超标,并及时采取措施。

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2.3食品化学与分析习题与答案

1.2.3食品化学与分析习题与答案

1.2.3食品化学与分析习题与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2、食品分析是对食品中的化学组成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和探讨食品品质和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二、问答题1、食品化学可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别?按研究内容的主要范围: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色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工艺化学,食品物理化学和食品有害成分。

☆按研究对象和物质分类:食品碳水化合物化学,食品脂类化学,食品色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毒物化学,食品蛋白质化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科学等等。

2、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①确定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品质等重要性质;⏹②食品贮藏加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⑧上述变化中影响食品和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④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包括哪些?(一)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三)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检验(四)食品新鲜度的检验(五)掺假食品的检验4、食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一)感官分析法(二)理化分析法(三)微生物分析法(四)酶分析法5、感官分析法包括哪些方法?视觉鉴定、嗅觉鉴定、味觉鉴定、听觉鉴定、触觉鉴定第二章一、名称解释1、自由水p82、结合水p93、水分活度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汽压与在相同温度下的纯水的水蒸汽压的比值。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

4、等温吸湿线:指在恒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解吸),所得到的水分活度与含水量关系的曲线。

5、糖类糖类的分子组成可用C n(H2O)m通式表示,也称为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的总称。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3
步骤 P210 1.样品处理 2.样品溶液测定 P210 1.样品处理 2.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P211 1.样品处理:样品提取→沉淀粗多糖→沉淀葡聚糖 2.样品测定
P213
1.样品制备: 80%乙醇溶解振荡, 超声提取→3000r 离心取上清液→微膜过滤 2.测定 95%乙醇溶解,紫外分光光度计 259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按定的标 曲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大豆总异黄酮质量分数。
05753 食品化学与分析(部分归 纳)(总 5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测定项目 水
氨基酸 脂肪酸 还原糖
粗纤维 维生素 A 维生素 E B-胡萝卜素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维生素 C

铁、锌、 铜、锰、镁

方法 直接干燥法
取切碎、磨细的样品,放入恒 重称量瓶中,加盖精密称量
步骤 95-105℃干燥箱干燥→干燥器冷却→称量
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 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 测定氨基酸含量。 样品中的脂肪酸一般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经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的甲酯化,生成相应,在加热条件下,用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直接滴 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试样经提取、净化、浓缩、定容,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 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到电子捕获器中,可分别侧出其含量。进放大器把信号放大,记录器记录 峰高&峰面积。;用被测物的峰高/峰面积与标准品的峰高/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样品中黄曲霉菌毒素 B1 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 365nm 紫外光霞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 低检出量测定含量。 试样经灰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 (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样品经湿消解/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高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有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 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 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硼氢化钠还原成原子态汞,由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在特制汞空 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汞院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样品中 N-亚硝胺类化合物经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后,浓缩至一定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高分辨峰匹配法进行 确认&定量。

食品化学及分析习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及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2、食品分析是对食品中的化学组成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和探讨食品品质和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二、问答题1、食品化学可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别?按研究容的主要围:食品营养成分化学,食品色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工艺化学,食品物理化学和食品有害成分。

☆按研究对象和物质分类:食品碳水化合物化学,食品脂类化学,食品色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毒物化学,食品蛋白质化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科学等等。

2、食品化学的研究容有哪些?⏹①确定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品质等重要性质;⏹②食品贮藏加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⑧上述变化中影响食品和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④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食品分析检验的容包括哪些?(一)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三)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检验(四)食品新鲜度的检验(五)掺假食品的检验4、食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一)感官分析法(二)理化分析法(三)微生物分析法(四)酶分析法5、感官分析法包括哪些方法?视觉鉴定、嗅觉鉴定、味觉鉴定、听觉鉴定、触觉鉴定第二章一、名称解释1、自由水p82、结合水p93、水分活度食品在密闭容器的水蒸汽压与在相同温度下的纯水的水蒸汽压的比值。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

4、等温吸湿线:指在恒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解吸),所得到的水分活度与含水量关系的曲线。

5、糖类糖类的分子组成可用Cn(H2O)m通式表示,也称为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的总称。

6、焦糖化7、淀粉的糊化p248、淀粉的老化p26脂类p28、烟点p33、闪点p33、着火点p33、同质多晶p33、必需脂肪酸p31、脂肪的塑性p34、稠度p34、脂肪的起酥性p35、油脂的油性p35、油脂的粘性p35、油脂的氢化p42是通过催化加氢的过程使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为饱和脂肪酸,从而提高油脂熔点的方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六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六章
原理:样品中的脂肪酸一般以甘油三酯的形式 存在,经过氢氧化钾甲醇液的甲酯化,生成相 应的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并定量分 析。 操作步骤:选定装好色谱柱,设定色谱条件— —柱温210℃、进样器温度280℃、检测室温度 280℃;然后吸取溶解处理好的样品上清液,室 温下充氮浓缩,取浓缩液进样分析。
返回本章考核知识点纲要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1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定食品中的 游离氨基酸的原理和步骤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住分离后,与茚三酮 溶液发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 氨基酸含量。 操作步骤:
(1)水解:将称好的样品放于水街管中,氮气保护下用盐 酸充分水解,冷却后过滤、定容,定量吸取一定滤液真 空干燥, (2)测定: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 氨基酸含量。
步骤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4
本章考核知பைடு நூலகம்点及考核要求
三. 食品中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识记:食品中脂肪及脂肪酸的主要测定方法 领会: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主要原理和步骤
四.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识记:1. 食品中还原糖、粗纤维的主要测定方法 2.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 领会:1.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步骤 2. 重量法测定食物中粗纤维的步骤 应用: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7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七.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识记: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步骤 领会:食品中灰分的分类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8
食品中水分分析的目的P17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九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九章

3.七O五四—— 纯品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 某些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杀灭蚊蝇。蓄积在动植 物脂肪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毒症状为乏 力、失眠、眩晕、恶心等,长期接触可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及肝脏。
4.氯丹—— 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微溶于水,易 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中毒情况同7054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6
一、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一)有机氯农药的性质及常见品种 有机氯农药是农药中一类有机含氯化合物,一般分为 五大类: 1.DDT类——氯化苯及其衍生物,包括DDT、 六六 六。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7
2.氯化甲撑萘类——七氯、 艾氏剂、狄氏剂。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3
农药进入人体的方式
土壤、水 、空气
家禽、畜
植物、饲料
水生动、植物
肉、蛋、乳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4
食品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 残留量随食品种 类及农药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由于农 药的毒性都很大,有的还可在人体内蓄积, 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中残留农药过高会导 致癌症和帕金森症。 1994 年,我国农药中毒人数已超过10万 人,大部分是由于农药残留而引起。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3
本章重点内容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 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亚硝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4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识记:1.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资料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资料

引言:食品化学与分析是一门研究食品成分、结构、性质及分析方法的学科,它对于了解食品的安全性、品质、储藏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食品化学与分析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食品化学与分析的相关知识。

概述:食品化学与分析主要研究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毒素和污染物等,以及分析食品成分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食物成分的分析,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和安全性,为食品工业和监管机构提供依据。

正文内容:一、食物成分的化学组成1. 碳水化合物:讲解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2. 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脂类:详细讨论脂类的结构和分类,脂肪酸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脂类的代谢和吸收。

4. 维生素:细致介绍维生素的分类、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维生素缺乏和过量的危害。

5. 矿物质:对常见矿物质的特点、功能和摄入量进行详细解析,以及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和分析方法。

二、食物添加剂的分析1. 食物添加剂的分类和用途:分析食物添加剂的常见分类,如色素、防腐剂和增稠剂等,以及它们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2. 食物添加剂的检测方法:详细介绍食物添加剂的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及其在不同添加剂的检测中的应用。

3. 食物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探讨食物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如急性毒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和致突变性测试等,以及食物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标准。

4. 食物添加剂的法规和标签标识:介绍食物添加剂的相关法规和标签标识要求,以及监管机构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控和管理。

5. 新兴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和研究:分析新兴食品添加剂的开发趋势,如天然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和纳米技术等,以及它们对食品的影响和分析方法。

三、食品中的毒素和污染物分析1. 食物中的微生物毒素:详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毒素,如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等,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分析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甜叶菊糖苷是蔗糖甜度的倍数A、100余倍B、50余倍C、200余倍D、300余倍正确答案:D2、测定食品中总灰分时,可以加速灰化的试剂是A、碳酸钙B、氨水C、硝酸D、甲醇正确答案:C3、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组按,其原理是A、用邻苯二甲醛衍生荧光B、组胺在弱碱性溶液中与偶氮试剂进行偶氮反应,生成橙色化合物C、抗原抗体反应D、酸碱中和反应正确答案:B4、关于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在加热条件下,以甲基红作为指示剂,用去除蛋白质的溶液滴定酒石酸钾钠络合物B、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把甲基红还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C、将一定量的碱性结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D、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钠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正确答案:C5、索氏提取法测定食物中脂肪的原理是A、脂肪的饱和度越高,熔点越高B、脂肪的沸点随碳链增长而增高C、纯脂肪无色无味D、脂肪能溶于有机溶剂正确答案:D6、可用于食品样品湿消化的试剂是A、柠檬酸B、硝酸C、醋酸D、丙酸正确答案:B7、在肉类腌制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是A、发色剂B、着色剂C、抗氧化剂D、甜味剂正确答案:A8、在440~500nm波长光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DB、核黄素C、抗坏血酸D、硫胺素正确答案:B9、生产腐竹利用的蛋白质功能性质是A、起泡性B、乳化性C、凝胶性D、织构化正确答案:D10、在食品添加剂中,乳酸链球菌素属于A、酯型防腐剂B、无机盐防腐剂C、酸性防腐剂D、生物防腐剂正确答案:D11、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是A、亚油酸B、硬脂酸C、二十二碳六烯酸D、油酸正确答案:A12、蒽酮比色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粗多糖时,与蒽酮缩合后的化合物颜色是A、黄绿色B、蓝绿色C、蓝紫色D、紫红色正确答案:B13、采用重量法测定食物中粗纤维时,硫酸处理的食物成分是A、脂肪酸B、蛋白质C、半纤维素D、矿物质正确答案:C14、草莓汁中胭脂红常用的检验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分光光度法D、原子吸收法正确答案:B15、测定芹菜中膳食纤维含量的常用方法是A、高效液相色谱法B、中性洗涤剂纤维素(NDF)法C、荧光法D、比色法正确答案:B16、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的水主要是A、单分子层水B、结合水C、自由水D、多分子层水正确答案:C17、豆制品应采用的干燥方法是A、直接干燥法B、卡尔费休氏法C、减压干燥法D、蒸馏法正确答案:A18、测定甜味剂常采用的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滴定法C、分光光度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正确答案:D19、柑橘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是A、斐林试剂比色法B、薄层层析法C、卡尔费休氏法D、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正确答案:D20、食品中维生素B2的生物定量法是A、荧光法B、微生物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B21、反映油脂氧化劣变后的中后期指标是A、过氧化值B、羰基价C、游离棉酚D、酸价正确答案:B22、在凯氏定氮法操作过程中,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时的颜色为A、绿色或蓝紫色B、灰色或紫红色C、绿色或紫红色D、灰色或蓝紫色正确答案:D23、测定食醋总酸的仪器是A、分光光度计B、气相色谱C、酸度计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正确答案:C24、列属于天然甜味剂的化学物质是A、没食子酸丙酯B、硫酸钙C、甜菊糖D、胭脂红正确答案:C25、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来确定被测物质浓度的方法是A、库仑分析法B、伏安法C、电位分析法D、电导分析法正确答案:C26、pH计测定的原理是A、伏安法B、直接电位分析法C、库仑分析法D、电导分析法正确答案:B27、以下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是A、电位分析法B、光谱分析法C、旋光分析法D、滴定分析法正确答案:D28、正常全脂牛奶的相对密度为A、1.032~1.038B、1.022~1.028C、1.018~1.032D、1.028~1.032正确答案:D29、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L-抗坏血酸的作用是A、增稠B、抗氧化C、发色D、赋予甜味正确答案:B30、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是A、以氢氧化钾标准浴液滴定,根据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B、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C、根据双硫膝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D、根据2,4-二硝基苯阱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正确答案:B31、肉类氮与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是A、30.00B、6.25C、3.25D、16.00正确答案:B32、可用来检测食品中镉的方法是A、凯氏定氮法B、酶水解法C、液相色谱法D、电化学法正确答案:D33、吸收光波长为400~450nm,吸收光颜色是A、红色B、紫色C、蓝色D、绿色正确答案:B34、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A、味的变调作用B、味的消杀作用C、味的对比现象D、味的相乘作用正确答案:A35、葡萄糖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直链淀粉,D-葡萄糖之间的结合键是A、α-1,4糖苷键B、β-1,4糖苷键C、α-1,8糖苷键D、β-1,6糖苷键正确答案:A36、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样品消化时一般使用的酸是A、醋酸B、硫酸C、盐酸D、磷酸正确答案:B37、测定食品中铁常用的方法是A、原子吸收法B、气相色谱法C、EDTA络合滴定法D、荧光法正确答案:A38、属于低聚糖的化合物是A、半乳糖B、淀粉C、水苏糖D、葡萄糖正确答案:C39、以下可用于检测食品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是A、原子吸收法B、分光光度法C、荧光法D、索氏提取法正确答案:B40、水分的等温吸湿曲线中区域Ⅱ的水主要为A、单分子层水B、体相水C、自由水D、多分子层水正确答案:D41、CuSO4溶液的颜色为蓝色,其吸收光颜色为A、绿B、红C、橙D、黄正确答案:D42、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是A、麦芽糖B、蔗糖C、果糖D、糖精正确答案:D43、嗅觉检验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食物是A、蔬菜B、玉米C、鱼D、水果正确答案:C44、为了保持腊肠的鲜红色泽,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A、亚硝酸盐B、糖精钠C、柠檬酸D、苯甲酸钠正确答案:A45、使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在波长365nm下产生蓝紫色荧光物质的是A、维生素CB、叶酸C、黄曲霉毒素B₁D、苯甲酸正确答案:C46、测定食品中低聚糖最常用的方法的是A、气相色潜法B、化学分析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纸或板层析法正确答案:C47、测定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时,使用的显色剂是A、酚酌B、碘C、固盐蓝BD、高锰酸钾正确答案:C48、薄层层析法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A、黄曲霉毒素 B1B、砷C、镉D、汞正确答案:A49、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常用的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分光光度计C、薄层层析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C50、测定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是A、凯氏定氮法B、Folin-酚比色法C、考马斯亮兰染料比色法D、双缩脲法正确答案:A51、小麦样品应采用的干燥方法是A、减压干燥法B、直接干燥法C、卡尔费休氏法D、蒸馏法正确答案:B52、食品中 N-亚硝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样品前处理也较简单的是A、生物鉴定法B、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法C、薄层层析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B53、酱油检测总酸后,加入甲醛,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检测的指标是A、食盐B、氨基酸态氮C、铵盐D、黄曲霉毒素B1正确答案:B54、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A、气相色谱法B、乙酸铜比色法C、双缩脲法D、碱性滴定法正确答案:A55、可以用来测定蔬菜中叶酸的方法是A、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B、EDTA络合滴定法C、卡尔费休氏法D、微生物法正确答案:D56、组成β-环状糊精的葡萄糖单位个数为A、6个B、5个C、8个D、7个正确答案:D57、用旋光法测定蜂,叙述正确的是A、样品配成溶液后,放置过夜再测定B、中性溶液加几滴盐酸后定容测定C、样品配成溶液后,宜30分钟内测定D、微碱性溶液加热至沸后过夜再测定正确答案:A58、黄曲霉毒素B1的薄层色谱法的原理是A、在波长365nm处产生可见紫红色光B、在波长365nm处产生可见流绿色光C、在波长」65nm处产生可见绿色光D、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正确答案:D59、在水中溶解度最高的糖为A、葡萄糖B、乳糖C、蔗糖D、果糖正确答案:D60、不属于杂醇油主要成分的是A、丁醇B、戊醇C、乙醇D、丙醇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食醋卫生标准中的理化检测指标包括A、醋酸B、游离矿酸C、铅D、砷E、挥发性盐基氮正确答案:ABCD2、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A、电导分析法B、分光光度法C、旋光法D、库仑分析法E、电位分析法正确答案:ADE3、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有A、双缩脲法B、酶水解法C、旋光法D、碱水解法E、酸水解法正确答案:BCE4、通过触觉鉴定食品品质优劣,可感知的食品特征包括A、软硬B、脆性C、干湿D、粘度E、弹性正确答案:ABCDE5、食物中总黄酮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有A、酸碱处理法B、铅盐沉淀法C、离子交换法D、活性炭吸附法E、溶剂萃取法正确答案:ABCDE6、在测定食品中总灰分时,可以加速灰化的试剂是A、乙醇C、硝酸D、蔗糖E、碳酸钱正确答案:ABCE7、质谱仪的构成包括A、离子检测器B、质量分析器C、进样系统D、真空系统E、光源正确答案:ABCD8、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B、食品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C、各类反应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D、食品微生物E、食品的反应动力学正确答案:ABCE9、测定食物中矿物质,常见的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A、燃烧法B、水解法C、稀释法D、常温湿消化法E、高温干灰化法正确答案:ABCDE1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有A、酶抑制法B、发光菌快速检测C、色谱法D、酶联免疫法E、波谱法正确答案:ABCDE11、油脂氧化过程中经过氧化物形成的途径主要有B、光氧化C、酶促氧化D、酸败E、自动氧化正确答案:BCE12、高效液相色谱仪常配置柱塞往复式恒流泵,其优点是A、流量不受流动相粘度和柱渗透性等因素影响B、死体积小C、易于调节拄制D、压力稳定,无脉动E、便于清洗和更换流动相等正确答案:ABCE13、适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食物是A、豆制品B、谷类C、蜂蜜D、乳制品E、香料正确答案:ABD14、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A、蔗糖B、淀粉C、纤维素D、葡萄糖E、果糖正确答案:DE15、测定食品中矿物质含量时,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A、燃烧法B、微波消解法C、常压湿消化法D、稀释法E、高温干灰化法正确答案:ABCDE16、适合使用液相色谱法检测的风味物质有A、糖类B、有机酸C、羰基化合物D、姜黄E、维生素正确答案:ABC17、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A、一级结构B、三级结构C、二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五级结构正确答案:ABCD18、评价分析检验方法的指标有A、光密度B、精密度C、吸光度D、灵敏度E、准确度正确答案:BDE19、影响蛋白质水合性质的环境因素有A、蛋白质的浓度B、盐的种类C、温度D、压力E、离子强度正确答案:ABCE20、以下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光源的是A、氙灯B、钨灯C、紫外灯D、高压汞灯E、LED灯正确答案:AD21、下列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作用的有A、掩盖食品的变质B、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C、有利于食品加工D、防止食品腐败变质E、降低食品感官性状正确答案:AE2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构成包括A、光源B、检测系统C、离子源D、样品导入系统E、光色散系统正确答案:ABDE23、灰化法的优点有A、适合作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B、灼烧后灰分少,体积小C、空白值较低D、被测成分损失小,回收率高E、可加大称样量,提高检出率正确答案:ABCE24、关于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描述正确的有A、波谱法的检出限在微克级水平B、酶抑制剂法是一种快速检验方法C、薄层色谱法既是重要分离手段,也是定性定量分析方法D、气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多个组分E、发光菌快速检测适用于蔬菜表面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正确答案:ABCDE25、可以检测食品添加剂中山梨酸含量的方法有A、酸碱滴定法B、索氏提取法C、凯氏定氮法D、气相色谱法E、薄层色谱法正确答案:ADE26、食品中汞的常用测定方法有A、紫外分光光度法B、薄层色谱法C、冷原子吸收光谱法D、双硫腙比色法E、原子荧光法正确答案:CDE27、大豆中钙的测定方法有A、离子色谱法B、双缩脲法C、酶水解法D、EDTA络合滴定法E、高锰酸钾滴定法正确答案:ADE28、对于牛乳的相对密度检验描述正确的是A、当相对密度异常时,可以肯定牛乳质量有问题B、脱脂乳相对密度升高C、掺水乳相对密度下降D、当相对密度正常时,并不能肯定食品质量无问题E、脱脂乳相对密度下降正确答案:ABCD29、以下可用于提取风味物质的方法是A、同流消化B、透析C、蒸馏D、溶剂萃取E、冷浓缩正确答案:CDE30、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检验包括A、生物性污染的检验B、蛋白质的检验C、包装材料的有毒物质的检验D、天然存在的毒素的检验E、维生素的检验正确答案:ACD31、测定酸奶中钙含量的方法有A、高锰酸钾滴定法B、EDTA络合滴定法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斐林试剂比色法正确答案:ABCD32、食品的感官检验包括A、味觉检验B、触觉检验C、视觉检验D、嗅觉检验E、微生物检验正确答案:ABCD33、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A、凯氏定氮法B、荧光法C、考马斯亮兰染料比色法D、Folin-酚比色法E、双缩脲法正确答案:ACDE34、花生油中脂肪酸常用测定方法包括A、索氏提取法B、气相色谱法C、凯氏定氮法D、双缩脲法E、乙酸酮比色法正确答案:BE35、下列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可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的有A、黄曲霉毒素B、亚硝胺C、铅D、镉E、有机磷农药正确答案:CD36、糖类化合物中属于低聚糖的有A、环状糊精B、水苏糖C、松三糖D、果糖E、棉子糖正确答案:ABCE37、酱油卫生理化指标有A、总酸B、总砷C、铅D、黄曲霉素B₁E、氨基酸态氮正确答案:ABCDE38、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多糖的是A、纤维素B、果胶C、蔗糖D、葡萄糖E、淀粉正确答案:ABE39、维生素B₂的生物定量法包括A、荧光法B、高锰酸钾滴定法C、微生物法D、动物试验法E、酶法正确答案:CDE4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味剂的优点包括A、线性范围宽B、灵敏度高C、选择性好D、方法简便E、仪器便宜正确答案:AB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也包括非蛋白的氮,所以只能称为粗蛋白 的含量(但马铃薯等非蛋白氮多的要单测)。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些蛋白质的含氮量
蛋白质 肌动蛋白(兔肌肉) 清蛋白(牛血) 清蛋白(鸡蛋白) α-淀粉酶 抗生物素蛋白(鸡蛋白) 全酪蛋白(牛乳) 胶原(蛋白)(牛皮) 伴清蛋白(鸡蛋白) 白明胶(小牛皮) 麦醇溶蛋白(小麦) 球蛋白(南瓜籽) 胰岛血糖素(猪) 氮(克) 16.7 16.07 15.9 16.23 14.80 15.63 18.70 16.6 18.1 17.66 18.55 17.29 蛋白质 谷蛋白(小麦) 血红蛋白(马) 胰岛素A(牛肉) β –乳球蛋白(牛乳) 溶菌酶(鸡蛋白) 肌球蛋白(兔肌肉) 木瓜蛋白酶(木瓜) 核糖核酸酶A(牛胰) 鲑精蛋白(鲑精液) 胰蛋白酶(牛胰) 色氨酸合成酶 玉米醇溶蛋白(玉米) 氮(克) 17.6 16.8 15.88 15.64 18.80 16.70 17.15 17.51 31.5 16.95 17.5 16.2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十一讲 食品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食品化学与分析
1. 蛋白质概况
第一节 概述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很大。主 要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某些蛋白 质中还含有微量的 P、Cu、Fe、I 等。
在食品和生物材料中常包括蛋白质,可能还包 括有非蛋白质含氮的化合物,(如核酸、含氮 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等;含氮类脂、卟啉和含 氮的色素)。
第一节 概述
食物名称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稻米 小麦粉(标准) 小米 玉米 大豆 大白菜 油菜(秋) 油菜(春) 菠菜 黄瓜 苹果 桃 柑桔 鸭梨
蛋白质含量 8.3 9.9 9.7 8.5 36.3 1.1 1.2 2.6 2.4 0.8 0.4 0.8 0.9 0.1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测定蛋白质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先测定样品中 的总氮量,再由总氮量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 含量。 食品和其原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主要(也 是最常用的)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和杜马 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5.蛋白质计算
(V1-V0) ×C×0.014×F×100 蛋白质=—————————————————— m× n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 一些蛋白质的含氮量 一般为 15%~ 17.6%,有的上下浮动可 以测出总氮 N
N = N×6.25 = 蛋白质含量 16%
食品化学与分析
2.蛋白质定量法
第一节 概述
定氮法 利用蛋白质共性的方法 双缩脲法 物理法 染料结合法
利用特定氨基酸残基法
福林—酚试剂法
凯氏定氮法——最常用的,国内外应用普遍。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Fra bibliotek<2> 加硫酸铜 作为催化剂。还可以作消化终点 指示剂(做蒸馏时碱性指示剂)。还可以加氧 化汞、汞(均有毒,价格贵)、硒粉、二氧化 钛。 <3> 加氧化剂 如双氧水、次氯酸钾等加速有机 物氧化速度。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消化装置 “自动回流消化仪”
食品化学与分析
硼酸呈微弱酸性(Ka1=5.8×10-10 ),用酸滴定不 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它有吸收氨的作用 也可采用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吸收,然后再用氢氧化 钠标准溶液反滴定吸收液中过剩的硫酸或盐酸,从 而计算总氮量
食品化学与分析
2、适用范围(application)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此法可应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物名称 猪 肉(肥瘦) 牛 肉(肥瘦) 羊 肉(肥瘦) 马肉 驴肉 兔肉 牛乳 乳粉(全) 鸡 鸭 鸡蛋 大黄鱼 小黄鱼 带鱼 鲐鱼 鲤鱼 蛋白质含量 9.5 20.1 11.1 19.6 18.6 21.2 3.3 26.2 21.5 16.5 14.7 17.6 16.7 18.1 21.4 17.3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 (1)消化 总反应式: 2NH2(CH2)2COOH+13H2SO4 (NH4)2SO4+6CO2+12SO2+16H2O 一定要用浓硫酸(98%)
<1>加硫酸钾 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沸点,纯硫酸沸点 340℃,
加入硫酸钾之后可以提高至400℃以上。也可加入硫酸钠, 氯化钾等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3、试剂
浓硫酸:脱水、氧化
硫酸铜:催化剂及消化指示剂
硫酸钾:提高溶液的沸点 氢氧化钠
混合指示剂
硼酸 盐酸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4、操作方法 (1)消化:固体样品0.2-2g,半固体样品2-5g, 液体样品10-20ml,加入催化剂及浓硫酸进行 消化至溶液绿色透明。(同时做空白实验) (2)蒸馏: 按装置进行连接,奈氏试剂检查,无红棕色物 质生成(检查氨是否全部蒸完),蒸馏过程中用硼酸 吸收。 (3)滴定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至由兰色变 为微红色。(甲基红为指示剂)
(2)蒸馏 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 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 加热蒸馏,即可释放 出氨气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NH4)2SO4+2NaOH→ NH3+Na2SO4+2H2O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3)吸收与滴定(titration) 吸收:加热蒸馏所放出的氨,硼酸溶液 滴定:盐酸标准溶液,
2 NH 3 4 H 3 BO 3 ( NH 4)2 B 4O 7 5H 2O ( NH 4)2 B 4O 7 5H 2O 2 HCl 2 NH 4Cl 4 H 3 BO 3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一、凯氏定氮法
由Kieldhl于1833年提出,现发展为常量、微量、自 动定氮仪法,半微量法及改良凯氏法。书中只介绍 前三种。 1.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digest),使蛋 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 而样品中的有机氮(organic nitrogen)转化为氨与硫 酸结合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 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