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53食品化学与分析已经排版
2016年10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课程代码:0575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食品中维系自由水的结合力是()A.氢键B.离子键C.毛细管力D.共价键2.水分的等温吸湿曲线中II的水主要为()A.单分子层水B.多分子层水C.自由水D.体相水3.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A.葡萄糖B.蔗糖C.乳糖D.果胶4.属于低聚糖的化合物是()A.半乳糖B.水苏糖C.葡萄糖D.淀粉5.下列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A.亚油酸B.二十二碳六烯酸C.硬脂酸D.油酸6.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是()A.糖类B.维生素DC.蛋白质D.膳食纤维7.检验油脂开始酸败最直观的方法是()A.视觉检验B.嗅觉检验C.味觉检验D.触觉检验8.关于分光光度法应注意的问题,正确说法的是()A.应在吸光度1~2范围内测定,以减少光度误差B.适当调节PH或使用缓冲溶液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反应C.应尽量加大显色剂,以达到反应平衡,测量应尽快进行D.以一定的次序加入试剂很重要,加入后立即进行测定9.在食品分析方法中,极谱分析法属于()A.物理分析法B.微生物分析法C.电化学分析法D.光学分析法10.食品中维生素D的常用测定方法是()A.滴定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重量法D.微生物法11.硫胺素在光照射下发生荧光的颜色是()A.蓝色B.蓝绿色C.黄色D.黄绿色12.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过程中生成的化合物是()A.红色脎B.脂色素C.亚甲蓝D.胡萝卜素13.下列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A.微生物检测法B.滴定法C.色谱法D.旋光法14.下列属于天然甜味剂的化学物质是()A.没食子酸丙脂B.胭脂红C.甜菊糖D.硫酸钙15.在肉类腌制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是()A.着色剂B.甜味剂C.抗氧化剂D.发色剂16.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脂常采用的测定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B.薄层层析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气相色谱法17.检测食品中黄曲霉素B1方法中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的方法是()A.微生物法B.极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8.属于食用油常规理化检验指标的是()A.氨基酸态氮B.甲醇浓度C.游离矿酸D.羰基价19.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是()A.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B.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C.根据2,4-硝基苯肼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D.根据双硫腙的用量,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20.测定鱼肉中脂肪含量最常用方法的是()A.索氏提取法B.滴定法C.凯氏定氮法D.酶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低聚糖的保健功能主要包括()A.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B.防止龋齿C.降低血清胆固醇D.增强免疫E.抗氧化22. 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水解产物包括()A.淀粉多糖B.麦芽糖C.麦芽三糖D.葡萄糖E.糊精23.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将脂类分为()A.动物脂B.植物脂C.简单脂D.复合脂E.衍生脂24.蛋白质空间结构主要包括()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五级结构25.对于牛乳的相对密度检验描述正确的是()A.掺水乳相对密度下降B.脱脂乳相对密度下降C.脱脂乳相对密度升高D.当相对密度异常时,可以肯定牛乳质量有问题E.当相对密度正常时,并不能肯定食品质量无问题26.影响摩尔吸光系数ε大小的因素是()A.溶液的浓度B.入射光波长C.吸光物质的性质D.溶剂E.液层厚度27.高效液相色谱仪常配置柱塞往复式恒流泵,其优点是()A.便于清洗和更换流动相等B.易于调节控制C.压力稳定,无脉动D.死体积小E.流量不受流动相粘度和渗透性等因素影响28.在测定食品中总灰分时,可以加速灰化的试剂是()A.碳酸铵B.双氧水C.乙醇D.硝酸E.蔗糖29.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有()A.掩盖食品的变质B.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有利于食品的保藏C.满足特殊需要D.便于食品加工E.维持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官性状30.食品中总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砷斑法B.荧光分光光度法C.电化学法D.气相色谱法E.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纤维素32.油脂氢化33.味觉34.防腐剂35.酸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四章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2
六、其他检验技术(1)
识记: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应用特点 2.质谱(MS)的特点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3
六、其他检验技术(2)
领会: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和组成 2. 质谱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3. HPCE与HPCE-MS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4. 离子色谱法(IC)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5. 生物技术检测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6.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二、 食品物理检验法
识记:物理检验的定义 领会:1. 密度与相对密度(比重法)的原理
2. 折光度法的原理 3. 旋光法的原理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7
三、食品化学分析法
识记:化学分析的定义 领会:1.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和种类
2. 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种类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4
七、分析方法的选择
识记:
1. 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 2. 分析检验方法的评价
领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5
第一节 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四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16
食品的品质与感官检验
掌握
食品的仪器分析法各种方法的特点 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物理检验法 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定义、种类和原理
了解
食品分析检验的各种方法和仪器。
2019年10月05753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课程代码:057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新鲜油菜中含有的水分主要是()A.单分子层水B.自由水C.结合水D.束缚水2.等温吸湿曲线中Aw值范围是—的水属于的区域()区区区区3.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是()A.硬脂酸B.二十二碳烯酸C.亚油酸D.油酸4.精制后谷物中含量降低较多的维生素是()族维生素族维生素 C.维生素E D.维生素D5、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食物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之和的现象称之为()A.味的对比现象B.味的相乘作用C.味的变调作用D.味的消杀作用6.水中氯化物的测定,常用方法是()A.酸碱滴定法B.氧化还原滴定法C.络合滴定法D.沉淀滴定法7.以下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是()A.旋光分析法B.滴定分析法C.电位分析法D.光谱分析法8、能反应待测离子活度的电极称为()A.指示电极B.参比电极C.辅助电极D.选择电极9.食物分析过程中反映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的指标是()A.准确度B.灵敏度C.精密度D.重现度10.干式灰化的优点是()A.样品大小无限制B.消化温度可达270度C.挥发性元素不会损失D.与消解法相比较效率提高4-100倍11.测定蜂蜜中水分时,可采用的干燥方法是()A.直接干燥法B.蒸馏法C.减压干燥法D.卡尔费休氏法12.下列维生素B2的测定方法中,属于生物定量法的是()A.荧光法B.微生物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13.需要活性炭参与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方法是()A.高效液相色谱法B.极谱法 ,6-二氯靛酚滴定法 ,4-二硝基苯肼法14.测定食物中钙含量的方法是()络合滴定法 B.荧光法 C.酶水解法 D.斐林试剂比色法15.测定食品中低聚糖时,在分析柱上最先分离的糖是()A.单糖B.双塘C.糖醇D.多聚糖16.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是()A.酸味剂B.防腐剂C.抗氧化剂D.增稠剂17.食品添加过程中添加二丁基羟基甲苯的作用是()A.抗氧化B.消泡C.增稠D.发色18.亚硝酸食品添加剂常用于加工的食品是()A.腌菜B.谷类C.肉类D.奶类19.以下关于油脂酸价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碘化钾反应,以硫代硫酸钠滴定,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B.滴定时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C.滴定时每克植物油消耗盐酸的毫克数D .1g油样所含羰基的质量20.快速测定酒中乙醇浓度的方法是()A.滴定法B.比色法C.旋光法D.比重计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食品分析检验研究的内容包括()A.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B.食品添加剂的检验C.食品微生物检验D.食品化学反应的动力学E.掺假食品的检验22.下列糖类化合物属于单糖的是()A.蔗糖B.葡萄糖C.果糖D.淀粉E.纤维素23.影响折射率测定的有()A.光波长B.湿度C.时间 E温度24.酸奶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有()A.直接滴定法B.双缩脲法C.考马斯亮蓝比色法D.硝酸银络合法E.高锰酸钾滴定法25.食品汇总淀粉测定的方法有()A.碱水解法B.酸水解法C.酶水解法D.双缩脲法E.炫光法26.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有()A.原子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灰化法D.色谱法E.电化学分析法27.测定甜味剂常用的方法有()A.分光光度法B.波层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气象色谱法E.滴定法28.食品中拟除虫菊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有()A.气象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化学分析法D.薄层分析法E.原子吸收法29.下列食品中有害物质可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的有()A.铅B.黄曲霉素C.有机磷农药D.镉E.亚硝胺30.食醋卫生标准的理化检测指标包括()A.脂酸B.游离矿酸C.砷D.挥发性盐基氮E.铅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食品化学32.旋光法33.保留时间34.电位分析法35.菌落总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什么是同质多晶,油脂的晶型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37.简述应用分光光度法注意的问题.38.简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成及主要设备.39.简述样品前处理的目的.40.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核黄素原理是什么.41.简述气象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原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请结合实列描述美拉德反应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3.论述食品样品的制备方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六章

返回本章考核知识点纲要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1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定食品中的 游离氨基酸的原理和步骤
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住分离后,与茚三酮 溶液发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 氨基酸含量。 操作步骤:
(1)水解:将称好的样品放于水街管中,氮气保护下用盐 酸充分水解,冷却后过滤、定容,定量吸取一定滤液真 空干燥, (2)测定: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 氨基酸含量。
步骤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4
本章考核知பைடு நூலகம்点及考核要求
三. 食品中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识记:食品中脂肪及脂肪酸的主要测定方法 领会: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主要原理和步骤
四.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识记:1. 食品中还原糖、粗纤维的主要测定方法 2.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 领会:1.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步骤 2. 重量法测定食物中粗纤维的步骤 应用: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7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七.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识记: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步骤 领会:食品中灰分的分类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六章 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8
食品中水分分析的目的P17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九章

3.七O五四—— 纯品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 某些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杀灭蚊蝇。蓄积在动植 物脂肪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毒症状为乏 力、失眠、眩晕、恶心等,长期接触可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及肝脏。
4.氯丹—— 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微溶于水,易 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中毒情况同7054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6
一、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一)有机氯农药的性质及常见品种 有机氯农药是农药中一类有机含氯化合物,一般分为 五大类: 1.DDT类——氯化苯及其衍生物,包括DDT、 六六 六。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7
2.氯化甲撑萘类——七氯、 艾氏剂、狄氏剂。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3
农药进入人体的方式
土壤、水 、空气
家禽、畜
植物、饲料
水生动、植物
肉、蛋、乳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人
14
食品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 残留量随食品种 类及农药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由于农 药的毒性都很大,有的还可在人体内蓄积, 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中残留农药过高会导 致癌症和帕金森症。 1994 年,我国农药中毒人数已超过10万 人,大部分是由于农药残留而引起。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3
本章重点内容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 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亚硝胺的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4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识记:1.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2013年04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课程代码:0575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水分的等温吸湿曲线中区域III的水主要为()A.单分子层水B.多分子层水C.自由水D.结合水2.下列糖类化合物中最甜的糖是()A.蔗糖B.果糖C.葡萄糖D.乳糖3.油脂在碱的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的反应称为()A.油脂的氧化B.油脂的氢化C.油脂的水解D.油脂的皂化4.精细加工后的谷物中,损失较多的维生素是()A.B族维生素B.C族维生素C.维生素ED.维生素D5.下列感官反应中属于心理感觉的是()A.味觉B.嗅觉C.触觉D.视觉6.为了使光度误差最小,应用分光光度法时溶液吸光度范围应为()A.0.01~0.05B.0.01~0.1C.0.1~1.0D.0.2~2.07.液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A.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紫外吸收检测器C.电子捕获检测器D.质量分析检测器8.干式灰化的优点是()A.样品大小无限制B.消化温度可达270℃C.挥发性元素不会损失D.与湿法消解相比效率提高4~100倍9.以下属于质谱仪构成的是()A.原子化器B.减压干燥法C.离子检测器D.高频发生器10.味精中水分测定的最常用方法是()A.直接干燥法B.减压干燥法C.蒸馏法D.卡尔费休氏法11.测定面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有()A.酶法B.双缩脲法C.斐林试剂比色法D.硝酸银络合法12.韭菜中膳食纤维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是()A.考马斯亮蓝比色法B.双缩脲法C.荧光法D.中性洗涤剂纤维素(NDF)法13.维生素A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酸性酒石酸滴定法B.香草醛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苯酚-硫酸法14.测定蔬菜中叶酸的方法有()A.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B.EDTA络合滴定法C.卡尔费休氏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15.测定豆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是()A.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EDTA络合滴定法D.索氏提取法16.在肉类腌制过程中加入亚硝酸盐赋予肉制品鲜艳红色的作用机制是()A.亚硝酸下盐的抗氧化作用B.亚硝酸盐的着色作用C.形成亚硝酸基血红蛋白和亚硝基肌红蛋白D.亚硝酸盐的还原作用17.洒中甲醇测定时,灵敏度较高的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分光光度法C.薄层层析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18.食品中有害金属元素铅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薄层色谱法B.原子吸收光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19.检测花生、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分光光度计C.荧光分光光度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20.食用植物油酸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B.滴定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荧光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食品分析检验的研究内容包括()A.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B.食品添加剂的检验C.食品微生物检验D.食品化学反应的动力学E.掺假食品的检验22.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A.蔗糖B.葡萄糖C.果糖D.淀粉E.纤维素23.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主要有()A.淀粉的种类B.食品的含水量C.温度D.酸度E.淀粉的纯度24.影响油脂品型的因素主要有()A.油脂的结构B.油脂的来源C.酸度D.油脂的加工工艺E.油脂的纯度25.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有()A.钨灯B.氙灯C.碘钨灯D.高压汞灯E.氘灯26.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A.生产环境的检验B.原辅料检验C.食品加工、储藏环节的检验D.食品的检验E.销售诸环节的检验27.食品检验中常用的酶检测法有()A.荧光抗体法B.终点测定法C.动力学测定法D.放射性核素测定法E.索氏提取法28.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有()A.酶法B.酸水解法C.皂化法D.碱性乙醚法E.索氏提取法29.测定酸奶中钙含量的方法有()A.高锰酸钾滴定法B.EDTA络合滴定法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斐林试剂比色法30.可用挥发性盐基氮作为鲜度等级评价指标的食品有()A.蔬菜B.水果C.肉D.鱼E.油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必需的脂肪酸32.蛋白质的凝胶作用33.味觉检验34.分离度35.食品着色剂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微生物活动与食品水分活度的关系。
2014年10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课程代码:0575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等温吸湿曲线中区域I的水主要是()A.单层水B.多层水C.自由水D.邻近水和多层水2.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A.乳糖B.葡萄糖C.蔗糖D.淀粉3.组成β-环状糊精的葡萄糖单位个数为()A.5个B.6个C.7个D.8个4.在水中溶解度最高的糖为()A.果糖B.蔗糖C.葡萄糖D.乳糖5.最直观的检验油脂开始酸败的方法是()A.嗅觉检验B.视觉检验C.味觉检验D.触觉检验6.用旋光法测定蜂蜜,叙述正确的是()A.样品配成溶液后,旋转过夜再测定B.样品配成溶液后,宜30分钟内测定C.中性溶液加几滴盐酸后定容测定D.微碱性溶液加热至沸后过夜再测定7.原子吸收空气-乙炔气体法测定食物中某元素含量,燃气流量达到1.7~2.2L/min时,火焰温度为()A.2100(K)B.2200(K)C.2300(K)D.2400(K)8.色谱分析中,组分从进样开始到色谱蜂顶所对应的时间,称为()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分离度9.CuSO4溶液的颜色为蓝色,吸收光的颜色为()A.绿B.黄C.橙D.红10.对流速敏感的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示差折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11.样品置于密闭系统中,经恒温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后,测定蒸气相中被测成分的含量的方法为()A.挥发法B.顶空法C.液-液萃取法D.固相萃取法12.关于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B.在加热条件下,以甲基红作为指示剂,用去除蛋白质的样液滴定酒石酸钾钠络合物C.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氧化亚铜沉淀D.达到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把甲基红还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13.硫胺素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中被氧化成硫色素,在紫外线照射下,硫色素发出荧光的颜色为()A.黄色B.黄绿色C.蓝色D.蓝绿色14.测定牛乳中钙含量的方法是()A.荧光法B.酶水解法C.斐林试剂比色法D.EDTA络合滴定法15.测定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是()A.酶法B.双缩脲法C.索氏提取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1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中总黄酮时起到脱脂作用的试剂是()A.丙酮B.石油醚C.硝酸银D.高锰酸钾17.甜叶菊糖苷是蔗糖适度的倍数()A.50余倍B.100余倍C.200余倍D.300余倍18.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极谱法B.薄层层析法C.气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19.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紫外分光光度法B.可见光分光光度法C.滴定法D.荧光法20. 评价肉类鲜度等级的重要的指标是()A.水分含量B.颜色C.蛋白质含量D.挥发性盐基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关于食品在冰点上下水分活度的差别,描述正确的是()A.冰点以上,食物的水分活度是食物组成和食品温度的函数,并且主要与食品的组成有关B.在冰点以下,水分活度与食物的组成没有关系,并且与食品的温度无关C.在-15℃时,水分活度为0.80的食品中微生物不会生长,多种化学反应也缓慢D.在20℃时,水分活度为0.80时,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的生长E.不能用食物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物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22.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低聚糖的是()A.果糖B.松三糖C.棉子糖D.水苏糖E.环状糊精23.对于牛乳的相对密度检验,描述正确的是()A.当相对密度异常时,可以肯定牛乳质量有问题B.当相对密度正常时,说明牛乳质量无问题C.掺水乳相对密度下降D.脱脂乳相对密度下降E.游离脂肪酸超高,相对密度降低24.关于滴定管的读数方法,描述正确的是()A.由于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管内的液面呈弯月形B.无色水溶液的弯月面比较清晰,而有色溶液的弯月面清晰度较差C.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上D.对于有色溶液,应读弯月面的上缘,视线应与液面的最高点相切E.在同一次滴定中,初读和终读应该用同一种方法读数25.关于微波消化的优点,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温度可达270℃B.可以消除环境等导致的污染C.成本低廉D.在许多消化程序中可避免使用高氯酸E.样品大小无限制26.下列食物中适用蒸馏法测定水分的是()A.油脂B.乳制品C.香料D.蜂蜜E.谷类27.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包括()A.双缩脲法B.荧光法C.考马斯亮兰染料比色法D.凯氏定氮法E.Folin-酚比色法28.测定食物中矿物质,常见的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A.稀释法B.高温干灰化法C.常压湿消化法D.燃烧法E.水解法29.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的发色剂是()A.硝酸盐B.亚硝酸盐C.苋菜红D.胭脂红E.柠檬黄30.酱油卫生理化指标有()A.过氧化值B.总砷C.铅D.黄曲霉毒素B1E.氨基酸态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水分活度32.光谱分析法33.原子化器34.电位分析法35.抗氧化剂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简述脂质分类方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第十章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3
本章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 食品植物油的卫生检验
识记:1. 食用植物油感官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2. 食用植物油理化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领会:1. 酸价的测定的原理和步骤
2. 过氧化值的测定原理和步骤
3. 分光光度法测定羰基价的原理和步骤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棉酚的原理和步骤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羰基价的原理和步骤
羰基价是指1g油样中所含羰基的质量(mg)。羰基价是油脂氧化劣变 后的中后期指标,酸价则是油脂氧化水解的最终指标。 原理: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产物,在碱性溶液中形成褐 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羰基价。 步骤:称取样品,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三苯膦溶液溶解样品,室温 暗处放置30min,加三氯乙酸溶液及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 匀,60℃水浴30min,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使成为两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以1厘米比色杯, 用不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调零,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管和样品管分别 于波长440nm处测吸光度。
返回本章考核知识点纲要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8
食用植物油理化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1. 酸价的测定——滴定法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多少,是油脂品质好坏的 重要指标之一。精制的新鲜油脂常是中性,含 有少量脂肪酸,酸价较小,而未经碱炼的粗制 油脂酸价往往较高。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小号氢氧 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返回本章考核知识点纲要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分析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类题型(本题型一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征是[C];A.含有氨基;B.含有羧基;C.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D.含有羟基2、蛋白质风味结合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水可以提高蛋白质对非极性风味化合物的结合;B.盐溶类盐可提高蛋白质的风味结合作用;C.蛋白质水解后其风味结合作用加强;D.热变性一般会使蛋白质风味结合作用加强3、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这是由于[A];A.味的变调作用;B.味的对比现象;C.味的消杀作用;D.味的疲劳作用4、制作咸鸡蛋的调味原理是[A];A.渗透;B.溶解扩散;C.黏附;D.合成5、衡量油脂氧化初期氧化程度的指标是[C];A.酸价;B.碘值;C.过氧化值;D.羰基价6、测定蜂蜜中的水分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B];A.直接干燥法;B.减压干燥法;C.蒸馏法;D.卡尔费休氏法7、下列蔬菜香气成分为含硫化合物的是[B];A.胡萝卜;B.洋葱;C.香菇;D.芹菜8、关于结合水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可以作为溶剂;B.0℃不结冰;C.能被微生物利用;D.以毛细管状态存在于细胞间9、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稳定键是[A];A.肽键;B.氢键;C.范德华力;D.疏水作用力10、影响蛋白质水合作用的因素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B.在高盐浓度下,蛋白质的水合作用增强;C.蛋白质的总吸水率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在等电点pH时,蛋白质的水合作用最强11、下列分析方法中唯一可确定分子式的方法是[D];A.高压液相色谱法;B.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C.气相色谱法;D.质谱法12、在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维生素会发生的变化为[D];A.抗坏血酸氧化酶阻止了维生素C的氧化;B.油炸食品中维生素D被破坏;C.维生素E因溶解于水而损失;D.维生素C因氧化而损失13、关于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美拉德反应随Aw值的增大而增大;B.维生素B1的分解速度随Aw值的增大而增大;C.脂质氧化在Aw值极低时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D.随Aw值的增大,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也不断加快14、环状糊精在食品工业的利用价值主要在于[B];A.降低血清胆固醇;B.包裹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C.发生焦糖化反应;D.结晶性15、美拉德反应发生在以下两种化合物之间[A];A.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B.羟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C.氨基化合物和羟基化合物;D.羟基化合物和羧基化合物16、乳类及其制品的脂肪测定适宜采用的方法是[C];A.索氏提取法;B.酸水解法;C.碱性乙醚法;D.甲醇—氯仿抽提法17、油脂氧化劣变的初期指标是[A];A.过氧化值;B.酸价;C.羰基价;D.碘值18、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这是由于[A];A.味的对比现象;B.味的相乘作用;C.味的变调作用;D.味的疲劳作用19、加味精、盐或糖在汤水中,使汤水呈现鲜味、咸味或甜味,所利用的调味原理是[B];A.渗透原理;B.溶解扩散原理;C.分解原理;D.黏附原理20、焦糖化反应中形成香气的途径是[B];A.氧化作用;B.热作用;C.发酵形成;D.通过增香形成22、测定果酱中的水分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D];A.卡尔费休氏法;B.蒸馏法;C.直接干燥法;D.减压干燥法26、在直接滴定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还原糖含量时,加入乙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的目的是[C];A.除去脂肪;B.避免空气中CO2的干扰;C.沉淀蛋白质;D.除去淀粉27、关于自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以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将自由水从食品中分离出来;B.自由水在食品不能作为溶剂;C.自由水通过氢键与食品中大分子物质结合;D.自由水在0℃不结冰28、关于各种味感的相互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咸味因添加咖啡而减小;B.甜味因添加少量醋酸而增加;C.鲜味可使苦味增加;D.咸味因鲜味的添加而更加突出29、对于分析检验方法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灵敏度愈高,分析方法愈准确;B.对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容量法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C.待测成分含量高时,宜选用灵敏度低的方法;D.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其相对误差较小31、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C]来滴定;A.碳酸钠;B.硫酸钾;C.氢氧化钾;D.硫酸钠32、影响蛋白质水合作用的因素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B.在高盐浓度下,蛋白质的水合作用增强;C.蛋白质的总吸水率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在等电点pH时,蛋白质的水合作用最强36、对于影响面团形成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还原剂引起二硫键断裂,利于面团形成;B.高面筋含量面粉需长时间揉搓才能形成性能良好的面团;C.麦谷蛋白决定面团的延伸性和膨胀性;D.麦醇溶蛋白决定面团的弹性、黏结性等37、关于油脂氧化的评价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酸价越高,说明脂肪酸含量越多,油脂越新鲜;B.过氧化值越高,则油脂酸价也越高;C.过氧化值不高,但羰基价可能很高;D.酸价不高,则羰基价一定不高38、美拉德反应中形成香气的途径是[B];A.氧化作用;B.热作用;C.发酵形成;D.通过增香形成39、食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多用[B];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薄层层析法;D.络合滴定法40、在果脯、罐头等生产中使用糖液,有利于保持水果的风味、颜色和维生素C等不发生变化,这是利用了下列单糖性质中的[C];A.吸湿性和保湿性;B.渗透压;C.抗氧化性;D.冰点降低41、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有苦味产生,这是由于[A];A.味的变调作用;B.味的对比现象;C.味的消杀作用;D.味的相乘作用42、黄瓜经过腌渍产生新的风味,所利用的调味原理是[ B ];A.渗透原理;B.分解原理;C.合成原理;D.溶解扩散原理43、测定香料中的水分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 B ];A.卡尔费休氏法;B.蒸馏法;C.直接干燥法;D.减压干燥法44、关于食品中低聚糖的测定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C.不能用化学分析法测定;D.可用纸层析法测定45、下列因素中能促进蛋白质变性的是[ D ];A.介质pH为中性;B.蛋白质水溶液中添加盐和糖;C.含水量减少;D.温度上升二、多项选择类题型(本题型一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ABCDE ];A.防止食品腐败变质;B.维持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C.改善食品感官性质;D.便于食品加工;E.满足特殊需要2、干式灰化的缺点[AC];A.容易造成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B.空白值较低;C.容易造成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D.处理样品较少;E.适用范围窄3、单糖的物理性质在食品工业中有重要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E];A.蔗糖比葡萄糖甜味感觉反应慢,甜度低;B.室温下可利用50%浓度的葡萄糖液的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生产硬糖时不能完全使用蔗糖,否则不能得到坚硬、透明的产品;D.生产冰淇淋时为避免生成水晶体可加淀粉糖浆代替一部分蔗糖;E.生产面包、糕点时用转化糖和果葡糖浆以保持产品松软4、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主要有[BCDE];A.结合水含量;B.淀粉颗粒;C.淀粉种类;D.pH值;E.乳化剂5、塑性油脂具有以下特性[ABC];A.涂抹性;B.酪化性;C.起酥性;D.吸湿性;E.保湿性6、火腿肠生产中亚硝酸盐的用途是[BC];A.作为着色剂;B.作为发色剂;C.作为防腐剂;D.作为抗氧化剂;E.作为增香剂7、食品中汞的常用测定方法有[ACD];A.冷原子吸收光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原子荧光法;D.双硫腙比色法;E.薄层层析法8、下列哪几种方法适用于食品中淀粉的测定[BCE];A.碱水解法;B.酸水解法;C.酶水解法;D.比色法;E.旋光法9、下列维生素中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BCD];A.维生素K ;B.维生素B1;C.维生素B6;D.维生素C;E.维生素E10、关于食品样品的采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A.样品应具有代表性;B.样品应具有典型性;C.样品应具有适时性;D.应满足分析的精度要求;E.填写采样记录11、对于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A.种类繁多,相互影响;B.含量甚微,效果显著;C.风味物质的组分大多是结构复杂的有机物;D.多数风味物质易变质、易挥发或不稳定;E.风味与风味物质的分子结构缺乏普遍规律。
12、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有[ABCDE ];A.索氏提取法;B.酸水解法;C.碱性乙醚法;D.甲醇-氯仿抽提法;E.皂化法13、下列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元素的是[ABCD];A.锌;B.铁;C.铜;D.硒;E.钙14、评价分析检验方法的指标有[ACD ];A.灵敏度;B.误差;C.精密度;D.准确度;E.分散度15、下列哪几种添加剂属于常用食品防腐剂[BD ];A.碳酸氢钠;B.苯甲酸钠;C.六偏磷酸钠;D.山梨酸钾;E.亚硫酸氢钾三、名词解释类题型(本题型一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自由水: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
(或:以毛细管凝聚状态存在于细胞间的水分。
)2、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类和多羟基的酮类化合物及其缩合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3、味的阈值:感受到某种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
4、油脂氢化:指三酰基甘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
5、脂肪的起酥性:指在面团调制过程中加入塑性油脂使烘烤面制品的质地变得酥脆。
6、环状糊精:是由6-8单位α-D-吡喃葡萄糖基,通过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形成的环状低聚物。
7、氨基酸的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味觉: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产生的一种感觉。
9、物理检验法:根据食品的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组分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
10、防腐剂:是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11、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在物理化学上是指食品的水蒸气分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12、风味:指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触觉和温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
13、感官分析: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眼、鼻、舌、皮肤等)所具有的感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结合平时积累的实际经验,并借助一定的器具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性和卫生状况做出判定和客观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