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自然区划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页脚内容- 1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9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实用参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实用参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304dc14693daef5ef73dc9.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优质参考文档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2018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2018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是为了对公路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而制定的一套具体指导性文件。
根据公路所处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区段,以便更好地指导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1. 划分原则:公路自然区划应坚持综合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原则。
根据公路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公路工程所需的技术指标,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段,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
划分不应过于细化,以免导致工作过于复杂。
2. 划分依据:公路自然区划应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状况等。
以地形地貌为例,可以将公路划分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
以气候条件为例,可以将公路划分为寒冷地区、温暖地区、潮湿地区等。
3. 划分标准:对于各个自然区段,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应提供相应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要求。
以地形地貌为例,山区和平原区的公路设计和建设要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山区,公路需要考虑陡坡、弯线、隧道等因素,而在平原区,则需要考虑平直度、坡度、道路宽度等因素。
4. 划分结果:公路自然区划的划分结果应在地图上进行标明,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文档和解释说明,方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理解和应用。
同时,划分结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地区的发展和变化。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过划分自然区段,并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要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因此,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第条区划的目的............................................................................ - 2 -第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2 -第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条标准适用范围.......................................................................... - 2 -第条区划的采用............................................................................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3 -第条一级自然区划..........................................................................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5 -第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5 -第条二级自然区............................................................................ - 5 -第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

◆1、公路区划依据的意义
◆2、公路区划依据的原则
➢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 自然气候因素既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3、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级:
✓一级区划按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及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
考虑冰冻、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分为北部多年冻土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 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等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过湿、
中湿、润湿、润干、中干和过干等六个等级,结合各区 地理、气候特征等因素进行二级区和二级副区的划分;
✓三级区划则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4、区划与路基路面设计的相关性
➢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建设关系密切 ➢ 路基路面与地势地貌、地质、水文、水热及土质等不同区划
特征紧密相关
➢ 各区划有各自不同的设计注意点(见P14)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III2河西西部
沙漠、戈壁、
山地区
III2A马鬃山山地、
戈壁小区
III2B河西走廊西部
沙漠、戈壁小区
我对以上表格进行说明,上表为甘肃公路自然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8个三级区,这些区域包括了甘肃省最常见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西北地区常见的地理特征,可作为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依据。
3、三级分区--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甘肃省来说,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冻土、盐渍土、风沙和地震等对公路建设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根据7种地质灾害计算综合灾度指数,按照综合灾度分级(表)划分三级区。
表公路地质灾害综合灾度分级
综合灾度指数<1. 8 1. 8~2. 5 2. 5~3. 3 3. 3~4. 3>4. 3
总的来说,以上四种地理特征代表了甘肃最典型的地形,黄土、冻土、草原、沙漠、戈壁、山岭等。在这些地质不良的地区筑路,对道路材料和路基路面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特殊处理,比如要对路基做特殊的处理才行。
公路是穿越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空间线状人工构造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直接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不断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公路建设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条件的改变。甘肃省地处我国三大高原即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或阿拉善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又是我国三大气候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而且是我国惟一占有三大自然区各一部的省份,地域分异非常复杂,且极富特色。所以,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搞清省域内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情况和地域分异规律,是甘肃公路三级区划研究的根本或基础。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采用三级区划体系,一级区划以温度和地貌为主导因素,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适当考虑岩土类型为依据,全国分为7个一级区,33个二级区和1 9个副区,三级区划则是各地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自行制定。自然区划是按一定的理论原则(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各个方面的相似性程度或差异性程度,并将其划分为的自然区,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等级系统。
(完整word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3)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3)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3)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3)第二章一级区划 (4)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4)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4)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4)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6)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6)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6)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7)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4)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5)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I1连续多年冻上区,I2 岛状多年冻土区。
II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II 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II 1a三江平原副区,但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II 2江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川东北西部润干冻区,叫海深中冻区, II4a冀北山地副区, II4b旅大丘陵副区,II 5鲁豫轻冻区,II 5a山东丘陵副区。
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III 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III 1a雁北张宣副区, III 2陕北典型黄上高原中冻区,III 2a榆林副区, III 3甘东黄土山地区, III 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IV东南湿热区中有:IV 1凡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 IV 1a盐城副区,IV 2叭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IV 3叭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IV 4叭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IV 5勹江南丘陵过湿区,IV 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 IV 6a武夷副区,IV 7华南沿海台风区,IV 7a台湾山地副区,IV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IV 7c 南海诸岛副区。
V西南潮暖区中有:V 1秦巴山地润湿区,V 2凡四川盆地中湿区,V 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V 3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V 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V 4小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V 5滇西横断山地区,V 5a沁大理副区。
VI西北干旱区中有:VI 1内蒙古草原中于区,VI 1a河套副区,VI 2绿洲—荒漠区,VI 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VI 4天山--界山山地区,VI 4a塔城副区,VI 4b伊犁河谷副区。
VII青藏高寒区中有:VII 1祁连—昆仑山地区,VII 2柴达木荒漠区,VII 3河源山原草甸区,VII 4羌塘高原冻土区,VIl 5川藏高山峡谷区,VII 6藏南高山台地区,VII 6a拉萨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