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式)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5篇)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废弃物的定义1.实验废弃的高浓度溶液,标准曲线的标准溶液,配置不当的溶液以及过期的药品。
2.检测仪器使用过程当中排除的废弃溶液。
3.实验室药品用完后弃置的药品包装瓶,废弃玻璃器皿。
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目的:为防止实验室的废弃物污染扩散。
2.适用范围: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
3.责任与监督:实验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安全负责人应进行监督。
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一般原则1.在证明废液溶液浓度已相当小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排水沟中;2.尽量将废弃物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等待统一处理。
3.固体废物应收集在大小合适,中等强度的包装材料(如纸箱,编织袋等),包装材料要求完好,结实,牢固。
4.每一类别的废弃物应在收集处,储存包装上贴好标签,以便在处理时分类。
5.收集好的实验室废弃物品,需按要求在废品清单上做好相应的记录。
6.按照单位的统一部署和废弃物处置公司的要求进行废弃物的转运,记录和交接。
四.注意事项1.因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所以在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并在分类时应边观察边操作。
2.虽然各类废液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但可将可以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后进行处理。
3.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分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其要十分注意。
4.含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的溶液,要谨慎丝的操作,并应尽快处理。
五.安全措施1.处理废弃物时,必须戴上防溅眼罩,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2.为防止废液挥发,每次倾倒废物之后应盖紧容器。
3.在处理易挥发,有毒等化学废液时,处理者必须戴上具适当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并在通风环境下进行。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实验室成员和环境安全的规定。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象⼭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茅洋分院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所有⼈员应遵守《实验室⽣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每天中午将实验室产⽣的污物废物分类、打包、称重、贴上标签,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1、可回收的⼀些⽤过的试管应放⼊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带
盖桶内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清洗⾼压消毒。
2、当天使⽤的乳胶⼿套、⼝罩、棉签、吸头、等物丢⼊贴有⽣物危害标志垃圾
桶内(桶内为黄⾊废物袋),当作“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3、使⽤过的注射器针头、静脏采⾎针、未梢采⾎针、玻⽚、污染破碎玻璃试管
等锐器丢⼊盛放锐器的⼀次性“利器盒”内。
盛放锐器的容器不能装得过满,当达到盒⼦的四分之三时应当“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4、污⽔处理:直接排⼊医院医疗废⽔专⽤下⽔道,由医疗统⼀处理。
5、标本处理:检验过的⾎标本保留3天后连同试管丢⼊贴有⽣物危害标志垃圾桶内(桶内为黄⾊废物袋),当作“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6、⼀般废物处理:普通废物即⽣活垃圾应丢到普通垃圾桶内(桶内有⿊⾊废物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系列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集
中由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每天由专人至少移交一次。
2、实验室内所有医疗垃圾装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黑色垃圾袋。
3、废弃的血液标本连同试管用0.5%的“84”消毒液或0.5%过氧乙
酸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4、废弃的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等)用1%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消毒1小时后排入污水池。
5、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标本:菌种、培养基和其他废弃物在运出实
验室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浸泡消毒),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
6、一次性使用的采血针或其他锐器用后应浸泡在装有0.5%的”84”
消毒液的厚壁容器中浸泡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7、口罩、帽子、手套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置黄色垃圾袋。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流程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一律及时焚烧处理。
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除了焚烧和深埋外,还应提倡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实验室应有盛装废弃物的专门容器,最好是防碎裂的,里面盛装适宜的、新鲜配制的消毒液。
废弃物应保持和消毒液直接接触并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选择浸泡时间,然后把消毒液及废弃物倒入一个容器里以备高压或焚烧。
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在再次使用前应高压并洗净。
焚烧是处理污染物(包括宰杀后的实验动物)的终末最后步骤,污染物的焚烧必须取得公共卫生机构和环卫部门的批准,也要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员的批准。
一、感染性生物材料的安全处理㈠所有感染性材料都应该放入防渗漏的容器里进行高压灭菌。
⑴在高压灭菌处理以前,感染性材料装入可高压的黄色塑料袋;⑵高压灭菌后,这些材料可放到运输容器里以备运输至焚烧炉;⑶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防渗漏并且有密闭的盖子,这些运输容器在送回实验室重新使用前要消毒并清洗干净。
㈡植物检疫样品,如没有发现病虫害,则可以利用;若发现有病虫害,可装于密闭容器内,在 60-120℃下烘干1-2 h后,做焚烧或深埋处理。
㈢动物检疫样品(如:肉,蛋,奶,精液,胚胎,蚕茧等),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可加以利用,若有病变或异常,则应集中销毁,焚烧或深埋。
⑴对于利用效率不大或不能利用的检疫样品,高温高压灭菌后集中储存、妥善保管,最后统一做深埋或焚烧处理。
⑵如果检疫样品量很大,可加工成有用的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㈣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或不能回收的染色液,应高压灭菌30分钟,趁热倒掉废弃处理。
㈤尿、唾液、血液、分泌物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模版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废弃物产生、收集、储存、处理等环节。
三、定义1. 实验室废弃物:指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险性或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2. 废弃物产生单位:指产生废弃物的实验室或实验室部门。
3. 废弃物管理人员:指被授权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人员。
四、废弃物的分类和标识1. 废弃物分类:(1)化学品废弃物:按照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易燃物、腐蚀物、毒性物、有害物等。
(2)生物废弃物:按照生物安全级别进行分类,包括生物性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感染性废弃物等。
(3)放射性废弃物:按照放射性水平和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类,包括低放射性废弃物、中等放射性废弃物和高放射性废弃物等。
2. 废弃物标识:(1)在废弃物容器上应标注明确的废弃物类型和性质,以便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2)废弃物容器应有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处理人员注意安全。
五、废弃物的产生和收集1. 废弃物产生:(1)实验室废弃物的产生应尽量减少,遵循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原则。
(2)实验室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分类、分装和清理,并存放在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 废弃物收集:(1)实验室应设立相应的废弃物收集区域,以便于废弃物的分装和集中收集。
(2)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具备防漏、防过载和易于清洗的特点,以确保废弃物的安全收集和储存。
六、废弃物的储存和运输1. 废弃物储存:(1)废弃物应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区域内,并进行适当的分区和标识。
(2)储存区域应具备防火、防爆、通风和排水设施,并设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清理。
2. 废弃物运输:(1)废弃物的运输应采取密封、稳定的包装方式,防止泄露和碰撞。
(2)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混装混载,确保废弃物的分类和标识清晰可辨。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防止污染。
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实验台面、工作服、移液器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等。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3职责3.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消毒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3.2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消毒工作、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检查。
____具体要求4.1实验室清洁消毒4.1.1消毒液配制4.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有效氯消毒液。
4.1.1.2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
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
4.1.2紫外消毒4.1.2.1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____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4.1.2.2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4.1.3实验室消毒清洁程序4.1.3.1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
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4.1.3.2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____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4.1.3.3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____分钟。
4.1.3.4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____分钟。
4.1.3.5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4.1.3.6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____%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4.1.3.7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4.1.4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a、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____%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3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3.定义3.1医疗废物指医院实验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包含实验废弃物。
3.2实验废弃物指医院生物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或实验活动有关的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
实验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
4职责4.1总务科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4.2实验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组织检查本科室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4.3实验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4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
4.5实验室生物安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
5.管理规定5.1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标》、《医疗废物管理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进行妥善处理。
5.2医院废物回收中心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5.3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
5.4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5.5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学校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流程

学校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流程为了确保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文档规定了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的具体流程。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循此流程,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分类、收集、储存和最终处置。
1. 废弃物分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其化学性质和潜在危害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废弃物(如:组织、细胞培养物、微生物等)- 化学废弃物(如:试剂、溶剂、酸碱等)- 放射性废弃物(如: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标记物等)- 尖锐物品(如:针头、玻璃片等)- 其他废弃物(如:废纸、塑料、玻璃等)2. 废弃物收集每个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收集,用于分类收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收集应明确标识,以便于识别和处理。
- 生物废弃物:使用生物安全废物,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清理。
- 化学废弃物: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废物,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
- 放射性废弃物:使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尖锐物品:使用具有防刺穿功能的锐器盒,并定期进行处理。
- 其他废弃物:使用普通的垃圾袋或废物箱进行收集。
3. 废弃物储存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内临时储存,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生物废弃物:储存于生物安全废物中,并放置在指定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 化学废弃物: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热源、火种和腐蚀性物质,确保安全。
-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于专用放射性废物储存柜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辐射防护。
- 尖锐物品:储存于锐器盒中,并放置在易于拿取且安全的位置。
- 其他废弃物:按照普通垃圾进行储存,并定期清理。
4. 废弃物处置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定期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处置。
具体流程如下:1. 联系专业废弃物处置公司,咨询具体处置要求和流程。
2. 根据公司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符合运输条件。
3. 预约废弃物处置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
4. 处置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现场监督,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13-24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针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系统管理始终是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实验室废弃物通常是指试验中使用过的化学物品,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
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
本文则是统计归纳了当下多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规则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
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从广义理解,包括安全
和安保两层含义。
生物安全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涉及为防止病原体的任何泄露和意外释放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各个方面;而生物安全保障是为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近几年,陆续发生了几起实验室感染事件。
20xx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证实,位于亚特兰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转移实验样本,导致炭疽杆菌扩散,75名实验人员接受治疗。
20xx年我国出现的非典病例也是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病毒所的实验室感染造成。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生物安全问题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位置。
随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实验人员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法令,例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法则》(WS233-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等。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方法
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具有一定生物危险的环境中,同时由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并不总发生,渐渐地疏忽于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甚至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完全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
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并在工作过程中遵照经长期实践而逐步建立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预防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通过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制定并执行相应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措施,继续教育、培训和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把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1)实验室由于其规模、建筑布局、周围环境、内部分割及通风条件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室内小气候。
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优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实验室也由于处理和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目的和方法不同,其藏匿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亦不同。
不同
于研究型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的标本中或生物材料中可能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样的。
(2)实验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离心、混匀、接种、制片、移液、加样等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标本喷溅等可直接污染皮肤黏膜及实验台面和地面等。
另外,由于室内环境空间的限制,设备、人员拥挤以及通风换气不充分等都可能使实验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污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
另外,啮齿动物、昆虫等也都可携带传播微生物病原体,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
由于实验室的标本来自不同的患者,其传染性和只病性也是未知的,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不平衡,所以实验室安全水平的正确划分和恰当应用也比较困难。
生物安全问题往往是因为一些细节疏忽而导致的,所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严保执行,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关注实验
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实验室发生获得性感染时的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实验室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
一般废弃物如废纸等,应每日及时清理。
实验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能装太满,3/4即可),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液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1)实验室废气菌种处理
废弃的菌种培养基:应经高温121℃消毒后,放入专用袋中统一处理。
检验剩余的样品视同废弃物,应放入专用袋中,统一处理。
对最终不可排放的固、液体废弃物由各检测人员收集到固定地点存放,危险废弃物单独收集处理,送交有处理资质的处理公司(工厂)处理。
(2)实验室废气的处理
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排出室外,经空气稀释排出。
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在反应、加热、蒸馏中,不能冷凝的气体,排入通风橱之前,要进行吸收或其他处理,以免污染空气;测定汞的废气应通到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内,以防止污染。
(3)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来源:一是从外采集回来的废水;二是在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三是在洗涤过程产生的废水。
由于这些废水量小、间歇、分散、种类多,处理起来很不便,但是它浓度高、毒性大,不加处理会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实验室的废水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废水,一类是有机废水,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废水提出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化验员均可在实验室自行
处理。
对酸、碱、盐类废液,原则上应将其分别收集。
但如果没有妨碍,可将其互相中和,或用其处理其他的废液。
对其稀溶液,用大量水把它稀释到1%以下的浓度后,即可排放。
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或塑料桶中,然后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中和至pH值6.5~7.5,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氢氧化钠、氨水用稀废酸中和至pH值6.5~7.5后,再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有机溶剂应先收集到回收瓶中,然后用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钠等脱水剂进行脱水处理,再蒸馏回收使用。
对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用焚烧法处理。
对难于燃烧的有机废弃物或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的低浓度溶液,可采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
对易被生物分解的有机废弃物,经大量水冲稀后,可排放。
参考文献:
《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陈勤;何建丽;徐茜CHEN Qin,HE Jian-li,XU Qian (Affiliated Hospital,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0xx年05期
《美国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浅析》吕陈燕;Noel Nguyen;陈全;LüChen-yan1,Noel Nguyen2,CHEN Quan1(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91,China)(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Rice University,Houston,TX 77005,USA)
《生物技术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探究》张立全;ZHANG Li-qu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Herbage & Endemic Crop Biotechnology;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