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一课时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第一课时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行文思路;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传承工匠精神。

【教材梳理】1.作者简介李斌,人民日报社记者和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

如《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天价“保录班”暴露教培市场监管法治之失》《重审呼格吉勒图案,守护法治的生命线》等。

2.背景简介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

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本文原载于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3.解题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用“工匠精神”是手段,“雕琢”是指过分地修饰(文字、语言);或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

第二单元 5.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难点: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详细介绍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从个人、企业、国家的不同层面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其中还包含了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等主题,并积极呼吁践行工匠精神。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

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二)作者简介:李斌,1972年生,鼠头者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

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

代表性报道(包括与人合作)有《决战纳米时代》、《基因食品“质疑”》、《技术黑洞探析》、《留学生直接从政调查》《归国创业“小灶”现象分析》、《廉租房调查》等等。

编著有《2004科技中国》、《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书。

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部分: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含义、作用、内涵等方面论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要立足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践行工匠精神。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词语基本知识,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工匠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自己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

板块一学科素养积累与形成话题链接——工匠精神一、字之源【字源演变】会意字,外框“匚①”是一种方形盛物器;“斤”是斧子。

带着斧子等工具去干活的人就是“木工也”(《说文》)。

《孟子》:“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成语链接】匠心独运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一代宗匠:形容一个时代的人们所尊崇、敬仰的著名文学家。

语出《陈书·徐陵传》:“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

”匠门弃材③: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

比喻无用的人。

语出清·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公驰驱绝域,犹手笺酬答无间。

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二、句之美1.龙泉④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郭震《古剑篇》品读“龙泉”是指古代著名的宝剑。

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

诗人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2.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沈嘉徵《民窑行》品读明清时期,四面八方的能工巧匠纷纷涌入景德镇。

景德镇所产瓷器,数量大,品种全,质量高,通过各种途径,销售到了四面八方。

3.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品读精妙的艺术品需要在时间中慢慢酝酿,其实,各行业顶级的成果都需要时间的磨砺⑤。

三、诗之韵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⑥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读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习目标】1.思维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语言目标: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学习重难点】理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任务情境: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学习过程】一、学习资料1.“工匠精神”的来源“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

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

“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

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2.“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

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高一语文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高一语文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感悟工匠精神,学写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把握事实与观点的联系。

2.把握文本的论证思路,感悟文本对“工匠精神”的辩证阐释,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3.把握本篇新闻评论立意新颖、论证清晰、论说精当的特点,学会撰写新闻评论。

把握文本的论证思路,体会文本对“工匠精神”的辩证阐释,学会撰写新闻评论。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预习任务:认真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完成以下任务。

预习任务一阅读新闻背景,提炼基本信息2016年3月5日,“两会”正在举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对工匠精神的倡导,《人民日报》准备大力宣传“工匠精神”。

请你以“工匠精神”为话题,写了一篇新闻评论。

要求:以“李斌”为撰稿人,角度自选,不超过1000字。

请根据作文材料,填写“《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基本信息表”,把握文章写作背景。

要求:细读文章内容,筛选关键文句,提炼段落层次,完成思维导图。

预习任务三金句点评请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金句”,结合句式、关键词,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精彩。

课中学习任务一明基本信息探事实观点1. 结合预习任务一,结合写作背景,介绍文体特征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与舆论导向性的文体。

2.结合标题,探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学习任务二绘思维导图析工匠精神预习任务二中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修正,特点本文行文思路的特点。

3. 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前后,你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有什么不同?4.作者为什么要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技艺层面深化至价值观层面?学习任务三品文章金句赏评论妙笔1.金句点评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了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比较原稿与教材修改稿文字的表达效果。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

2.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特点。

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论证方法是现代文阅读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2.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孕育的工匠精神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是高考作文常备素材。

[文化传承与理解]情景导学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

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

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网,网住工匠精神,网住中国未来。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简历] 李斌,著名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

[作品] 《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等。

2.背景探寻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墓志铭.(mínɡ) 雍.容(yōnɡ) 一把锉.(cuò)肺腑.(fǔ)臻.于至善(zhēn)推崇.(chónɡ)笃.实(dǔ)2.字形识记(1)“慨”与“溉”慨(kǎi),竖心旁,意为气愤,如愤慨。

溉(ɡài),三点水旁,意为浇灌,如灌溉。

(2)“湛”与“堪”湛(zhàn),会意字。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和时代价值。

2. 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和认同。

教学内容:1. 介绍工匠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2. 阐述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追求。

教学内容:1. 介绍工匠精神的四个内涵:专业精神、敬业精神、精益求精、传承创新。

2. 分析工匠精神在各个领域的体现。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教学内容:1. 分析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探讨工匠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含义和方法。

2. 分析工匠精神在各个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案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案介绍1.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使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从而提高自身品质和时代品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认识其在个人成长和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性。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学文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从工匠精神的起源、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2.2 教学难点:如何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和时代品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工匠作品,引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思考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和时代发展中的作用。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体会,讨论如何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4 教师讲解第四章:教学评价设计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著名工匠作品的图片或视频等。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匠人物或企业,展示他们如何通过工匠精神创造出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5.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一、预习新课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

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

“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

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在此背景下,李斌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4月30
日的《人民日报》上。

(二)作者简介
李斌,1972年生,鼠头者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

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

如有所长,当属科技报道。

曾两赴北极(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2004年中国首座北极站记者团成员);1999年至2001年、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独家或为主的报道占一半以上;和同事一起合作在2000年掀起了“纳米热”和“基因热”;曾率先报道关于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克隆大熊猫、中国芯、原子喷泉、人脑记忆“新大陆”等新闻。

在科技新闻圈混得长了,被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笑谓“资深记者”。

所谓代表性报道(包括与人合作)有《决战纳米时代》、《“基因食品”质疑》、《技术黑洞探析》、《留学生直接从政调查》《归国创业“小灶”现象分析》、《廉租房调查》等等。

编著有《2004科技中国》、《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书。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部分:从工匠精神的时代含义、作用、内涵等方面论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要立足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践行工匠精神。

四、导读理解
1、根据文章前两段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最挑
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现。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指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3、“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第三段讲工匠们对工匠精神的追求,第四段从假设的反面角度来讲工匠精神的内涵,进步提出我们都应该践行工匠精神,使文章论述更为深刻。

4、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
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5、本文虽是一篇新闻评论,但是不乏文采,试以第四段为例赏析。

本段主要运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引用“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运用了排比,有力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工匠精神不只包含炉火纯青的技术,还包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等,其中更深藏着生命哲学、人生信念等。

6、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本说明好处。

①引证法。

在本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具体地说明了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引用了鲁迅的诗句,对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深入论证。

②对比论证。

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从对比中突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大,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虽是一篇时评,但在语言运用上整散结合,使人毫无枯燥说教的感觉。

请仿照本文的写法,也围绕“工匠精神”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说理清晰明确,语言生动形象。

2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何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懂得多少复杂的逻辑,拥有怎样智慧的头脑。

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质量,努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他们也因此成为行业的脊梁。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就是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傻子”精神。

……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的时代;我们希望不再有“用一次就坏”的产品;我们希望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我们腕上仍然嘀嗒不止;我们希望城市的下水道在一百多年后还是那么畅通……大国工匠,强国梦之推手,国家之瑰宝,中华之重器,我们希望工匠之花遍地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