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本学期综合知识点(五年级+数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6.9258258… 写作:6.92•58•
巩固练习
1.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555…
1.5
1.746746… 1.•746•
0.105353… 0.105••3
解决问题
1、果农们要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
盛下15kg。
进一法
680÷15=
≈46(个)
0
6.7×0.3= 2.0 0.45×0.6= 0.2 5.4×1.07=5.778 0.48×1.5= 0.7
6.7 1
0.4 5 7
1.0 7
0.4 8 2
× 0.3
× 0.6
× 5.4
× 1.5
2. 0 1
0.2 7 0
428
240
535
48
5.7 7 8
0.7 2 0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大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小 )
3.60
转化 100
100
整数×整数
72 ×5
36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按整数乘法计算;
2.再看是小数的那个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若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积 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小数乘小数
2.4×0.8= 1.92
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数 位
… …
百 位
十个 位 位小
数
十 分 位
百 分 位
千 分 位
… …
计
点十 百 千
数 单Leabharlann … …百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1 万以上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大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2 数的读写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任意一个数的读写方法,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1.3 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如将千米改写成米,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数的运算2.1 四则运算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2.2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基本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3 估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对一个数进行估算,并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简易方程3.1 方程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根据题意列方程。
3.2 解方程: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3 应用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四、多边形面积4.1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2 梯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3 面积单位换算: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五、简易代数5.1 代数式和表达式: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代数式和表达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5.2 解方程组: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5.3 应用问题解方程组: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六、统计与概率6.1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如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例如:2.5×3 = 7.5。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5×0.3表示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2.5×0.3 = 0.75。
3. 积的近似数。
-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
例如:2.5×0.3 = 0.75,如果保留一位小数,0.75≈0.8。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乘法交换律:a× b=b× a;乘法结合律:(a× b)× c = a×(b× c);乘法分配律:(a + b)× c=a× c + b× c。
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2.5×0.4×0.3=(2.5×0.4)×0.3 = 1×0.3 = 0.3;(2.5+0.3)×0.4 = 2.5×0.4+0.3×0.4 = 1 + 0.12 = 1.12。
二、位置。
1. 数对。
-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
例如:在方格纸上,点A 在第3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为(3,4)。
- 两个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列;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例如:(3,4)和(3,5)在同一列,(3,4)和(4,4)在同一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
简算:加、乘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解决问题
用估算解决问题 分段计费 意义 计算方法 规律
验算
第二单元
数对:(a,b ) a 表示第几列 b 表示第几行
作用:确定位置
表现形式:方格图,坐标图(x 轴列,y 轴行)
应用:图形的平移、路线,路程
第三单元
除数是整数
除数是小数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可能 (不能确定) 大 数量多 可能性 不可能 可能性
一定 小 数量少 (确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1.整数及其表示法整数是由自然数、零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用正负号表示,如+3、0、-5等。
2.整数的比较整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数轴表示,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向右移动表示增大,向左移动表示减小。
3.整数的加减法整数之间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a)同号两个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b)异号两个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相同,绝对值相减;c)整数的减法相当于加上被减数的相反数。
4.整数的简便计算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利用整数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二、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小数的表示小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形式的有理数,可以用小数点表示。
2.小数的大小关系小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应位上的数大小比较确定,位数少的小数大于位数多的小数。
3.小数的加减法小数之间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a)小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相加、相减;b)小数的小数位数不齐时,要补齐小数位数再进行计算。
4.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小数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与小数的加减法规则一致。
5.小数的检验小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结果可以用逆运算进行检验,即将结果与原数进行计算,两者应该相等。
三、图形的认识与计算1.平行线、垂直线与交错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线是指与平行线相交的线段。
交错线是指两组平行线生成的网格线。
2.图形的相似相似图形是指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图形,相似图形的相应边成比例。
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等且角是直角;长方形的特点是两对相对边相等且角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两对相对边平行。
4.面积的认识与计算面积是表示一个图形覆盖的平面实体的大小,可以通过绘制方格计算得到。
5.体积的认识与计算体积是立体图形所包围的空间大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乘积进行四舍五入。
•特殊情况:当两个小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小,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大,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大;如果两个因数都比1大或都比1小,那么积比1大或比1小。
2.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商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商进行四舍五入。
•循环小数: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结果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小数,那么这个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例如,1÷3=0.333…。
•除法的性质: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简便计算:利用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估算:对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
(三)用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得到的式子。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二、空间与图形(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底×高。
2.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底×高÷2。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梯形的面积1.梯形面积的计算:(上底+下底)×高÷2。
2.特殊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变为三角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认识万以内的整数,认识正数、负数、零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 常见整数的运算:掌握整数的加法、减法,能够解决与整数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分数的认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整数,能够对分数进行比较大小。
4. 分数的运算:学习分数的加法、减法,了解几个同分母分数相加时分子不变分母相
加的规律。
5. 单位之间的转换:认识厘米、米、千米、毫升、升、毫克、克、千克等单位之间的
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顺序数的认识:学习顺序数的读法、表达及顺序数之间的比较。
7.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及特征。
8. 图形的初步操作:能够正确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和画图。
9. 关系和函数:学习集合和集合中元素的关系,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10. 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学习用表格和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园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0.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a÷b÷c=a÷(b×c)a÷(b×c) =a÷b÷c第二单园位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计算方法: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3、比较大小: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4、积不变的性质:
在一个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第二个因数也跟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同样适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 (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a-b) c=ac-bc】
除法:除法的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
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
(2,4)和(2,7)都在第2 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
6)和(1,6)都在第 6 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7、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
(1)、给出一对数对,能在坐标图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2)、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比较大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大于1;
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小于1
②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③商的变化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几倍;(与被除数相同)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或扩大)几倍。
(与除数相反)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
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写循环小数:
(1)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2)也可以写几组后加省略号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8、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9、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第四单元可能性】
1、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2、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
(1)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2)份数越多,可能性越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代替数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 ”,也可以省略不写。
(1)数字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字母与字母相乘,直接省略乘号。
(3)括号与数字相乘,要将数字写在括号的前面,再省略乘号。
★特别地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或2×a
二、等式与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