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阅读专题8】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阅读专题8】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

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通过联读比较,体会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之美。

辛词的重难点是用典,可通过预习任务来完成。

【预习任务】1.结合单元起始课,了解词的产生与流变。

2.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三首词的写作背景、内容大意并背诵这三首词。

3.完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关用典的学习任务单(表格见下)。

4.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宋词,请你从这三首词中任选一首,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宋词之美【学习任务】任务一检查预习,品赏辛词用典之美(授课时,1.将学生为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所写的推荐文字分类。

每一项活动内容均以展示学生所写推荐文字为先。

)2.检查预习中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

任务二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一)品鉴语句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气势非凡,历来被人们称颂,但也有同学提出疑问:“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此路不通,如何还能转入下文?开篇虚实结合,由江水流逝到逝者如斯,联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然包含了对古与今、自然与人事的深沉思索,似塞实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风流人物”肉体虽已属于过去,事功却不会磨灭。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以能成为千古名句?(1)江山合写,有形有声有色,是“赤壁”之景。

(2)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气势不凡,切“怀古”之情。

3.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旨句和关键词(诗眼)是什么?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关键词:愁。

微专题任务单:宋词交流会-品豪放与婉约(第二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微专题任务单:宋词交流会-品豪放与婉约(第二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大唐诗词交流会——别诗体和诗风(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大单元微专题三学习
情境任务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宋词有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

本次宋词交流会,我们将通过对比阅读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及婉约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感受宋词不同的呈现方式,体会其魅力。

学习目标
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三篇词作,运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品味豪放词与婉约词的风格。

自学过程
◆问题导学
一、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辨别三首词的词风。

参考助读资料:【读写策略】豪放词与婉约词
二、解读两首豪放词,对比阅读其异同。

1.深入解读两首词,从内容、形式、词境及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词风,思考词人的生命状态。

2.根据两首词的解读,对比阅读两首豪放词的异同,体会相同词风不同的生命状态。

请结合表格提示,加以分析。

三、解读《声声慢》的区别,对比阅读其与两首豪放词的区别,感受不同词风的特点,体会三位词人不同的生命状态。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网上查阅资料,搜集资料2.整理归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宋代是词的国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婉约派与豪放派可谓宋词双璧,千百年来久唱不衰,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对比学习鉴赏宋词的词风。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1.交流宋词的常识:
教学手段: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上课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习课内的宋词《如梦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通过词的内容,感情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然后用课内所学鉴赏宋词的方法,合作探究对比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乐》,感悟两首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把课内所学宋词鉴赏的方法用在课外,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阅读方法指导: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着手。内容上主要是诗词所描绘营造的意境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技巧还是参考古人提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在创作背景之下,结合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艺术手法上主要是诗人为表达情感所采取的技巧。
教学目标:
1.了不同特点;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 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代表人物:“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历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
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细雨。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悲秋、感
人抱负等。
时伤怀。
艺术特色: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则大笔勾 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
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 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课 件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这一句运用了夸张(也可答 比喻)手法,充分表达对心爱之人的一往情深,烘托相思难熬 的氛围,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宋词鉴赏教案重庆市璧山中学巫正鸿一简介宋词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

“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

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

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课题背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宋词作品,有婉约派的,有豪放派的,对于初学的初中学生,并不十分清楚婉约与豪放的内涵与区别,为促进后续深入学习、鉴赏宋词作品,培养兴趣和素养,拓展宋词学习面,结合初中课文中的宋词学习,特创设情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2、课题意义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宋词知识面,更加深入的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和古诗词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3、课题介绍本课题主要是围绕收集、整理、总结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相关知识,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内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宋词、宋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怎么回事、各有什么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哪些等等。

2、过程与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最后对报告进行评价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学习古诗词、最求高尚文学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爱家、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1、参与活动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或者初中阶段学生;2、对古诗词、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认识比较浅薄;3、比较富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感情,感情丰富,与多情善感、词句优美的宋词特征相匹配;4、网络查找操作比较娴熟,图书馆检索也具备有一定的知识水平;5、对研究新事物有好奇心和热情;6、对研究性学习还属初次,总体比较陌生,操作实施比较生疏,尤其归纳、整理、总结水平能力不高,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比较陌生。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课教案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课教案

定稿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苏轼词选豪放与婉约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词选豪放与婉约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词选豪放与婉约教案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苏轼词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材,既有豪放的作品,也有婉约的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词作,下面将给出一份针对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的教学设计。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在豪放与婉约两个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

本次教学将重点探讨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特点,以及他所运用的手法和意境,通过欣赏和学习苏轼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内容一:豪放的苏轼】1. 选择苏轼词选中的一到两首豪放的词作进行解读,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通过讲解词作中的描绘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如形象生动、行云流水的文字表达,以及表达豪情壮志、豪放不羁的主题。

3. 分析苏轼词作中的豪放情感和背景,解读其个人经历对作品风格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豪放词的创作背景。

【内容二:婉约的苏轼】1. 选择苏轼词选中的一到两首婉约的词作进行解读,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分析词作中的细腻描写和柔美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婉约词的特点,如委婉多情、含蓄细致等。

3. 探究苏轼词作中的婉约情感和背景,解读其对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寄托,引导学生理解苏轼婉约词作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

【内容三:对比与鉴赏】1. 将苏轼词选中的一首豪放词与一首婉约词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作在意境、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与异同。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体味和理解苏轼豪放与婉约词的不同魅力。

【内容四:创作与表演】1. 鼓励学生模仿苏轼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豪放或婉约词作,并展示给同学。

2. 引导学生分组表演苏轼的名作,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体验和感悟苏轼词作的深层内涵。

3. 让学生分享创作和表演的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 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 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教科书版本
河大版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之前对宋词已有接触学习,但还 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宋词学习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宋词的了解也 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已经 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 开阔视野,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学习鉴赏宋词词风的艺术风格, 所以设计和安排了这节“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的指导课。 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 是婉约派的,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 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在学习本词时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学习, 品味两派词风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宋词的鉴赏方法用于课外宋 词的赏析中,学会用品味宋词的方法指引以后的宋词学习。 教学手段: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宋 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上课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 程。 设计意图:学习课内的宋词《如梦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以自主 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通过词的内容,感情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风格。然后用课内所学鉴赏宋词的方法,合作探究对比鉴赏柳永的《雨霖铃》 和辛弃疾的《永遇乐》,感悟两首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把课内所学宋词鉴 赏的方法用在课外,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品味
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 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 点;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3.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 情,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 点;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 对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阅读方法指导: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着手。内容上主要是诗词所描绘营造 的意境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技巧还是参考古人提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 诗人创作的背景,在创作背景之下,结合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艺术手法上主要 是诗人为表达情感所采取的技巧。 课前准备:1.网上查阅资料,搜集资料 2.整理归纳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 三国时代的豪杰身上。写赤壁展现了赤壁雄奇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 好山川的热爱之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抒发了苏试对人生的感叹, 表现了他乐观,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3.学生交流展示两派词风格的不同之处,教师点评并归纳如下: 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 愁别绪,伤春感时,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 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回环吞吐多用含蓄委婉、蓄藉比兴的表 现手法,严守格律,重视音律谐和,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 量。大至国家盛衰、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无不可入词(以记 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冲口而出,以铺叙、直陈 为主,敢于突破、不受束缚。 四、探究提升,课外阅读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指生范读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乐》, 感悟两首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小组合作探究两首词的不同风格,探究后展示交 流,其他组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用课内所学的赏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艺术风格的方法,对比 鉴赏其他的宋词,感悟两派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的《雨霖铃》词里面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 把词的离愁推向了高潮,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 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人勾起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 并渴望再次团圆,言外之意无穷。然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一个特定时刻里—“酒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宋代是词的国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 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婉约 派与豪放派可谓宋词双璧,千百年来久唱不衰,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对比 学习鉴赏宋词的词风。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1.交流宋词的常识:
根据字数的多少,宋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 段的叫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交流宋词的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教师补充: 词调和词牌,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 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 A 调,或者 C 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每一词调都有一 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 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 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 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 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 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常识,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 些代表作家,为下面品味两个派别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三、吟咏诵读,感悟词风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示范朗 读,感悟两首词的不同语调,语气。学生自由朗读,指生展示朗诵并配以背景音 乐。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个派别的词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其不同的 风格。) 2.鉴赏内容,悟词特点。学生先自主探究词的内容,不会的小组探究,后交 流展示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内容,通过内容、选材和表达的感情来 体会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