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7第一个飞上天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一个飞人之死

第一个飞人之死

初中-化学-第一个飞人之死-钟青生在18世纪80年代初,热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人们对这种飞行器还不十分相信,当时人们已经用热气球成功地把鸡、鸭、羊送上了天空,但从来还没有人乘气球离开地面。

1789年法国国王批准了科学家第一次用气球送人上天的计划,并决定用两个犯了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风险。

这件事被一个叫罗齐埃的青年知道了,他想人第一次飞上天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

它决定去作一次飞行,于是便找了另外一个青年人向国王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于是在1783年11月21日,他俩乘坐热气球,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热气球载人的飞行。

那次共飞行了23分钟,行程8.85公里,罗齐埃由此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第二年,罗齐埃计划乘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

当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使他拿不定主意的是:乘热气球好呢,还是乘氢气球好?最后,罗齐埃决定两个气球都乘,也即把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去飞跃海峡。

一天,他们将两个气球组合在一起,升空了,然而,升空不久,就发生了悲剧,两只气球碰在一起,发生了爆炸,罗齐埃和另一位青年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原来热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火盆,目的是给气球气囊中的空气加温,是气球里充满着热的空气。

然而在氢气球中充的是氢气,罗其埃没想到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只要一碰到火星就会爆炸,显而易见,热气球是不能和氢气球同时混用的。

罗齐埃是一个敢于冒险的青年,可惜他只有勇敢精神,缺乏科学的头脑,导致了一场球毁人亡的悲剧的发生。

看来,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练一练】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是()①氢气与空气②氢气与二氧化碳③石油液化气与空气④煤气与空气⑤煤气与氮气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2、氢气可做填灌探空气球的原因是,为防止探空气球爆炸,可用气体代替氢气。

3、氢气除可用作填灌探空气球和做燃料外,还具有的用途是。

【答案】1、C 2、气球的密度小,是最轻的气体氦气 3、可冶炼金属【解析】1、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34失重状态下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34失重状态下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34 失重状态下的人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时7分,在拜克努尔飞船发射场,一支重型火箭起飞了。

在末级火箭的顶端连着一个直径是2.3米的球形空间,这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

在球形空间中坐着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当时他刚满27岁。

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加加林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西南805公里的萨拉托夫。

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总共飞行了108分钟,其中有89分钟加加林是在失重状态下度过的。

失重是人进入宇宙空间遇到的一个特殊物理因素。

宇宙飞船绕地球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飞船运动的离心力和地球对飞船的引力相等。

由于这两种作用力方向相反,使飞船里的人和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在失重的条件下,会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它对人的生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生活在恒定的地心引力条件下,形成了内环境的平衡。

人体的主要成分是由软组织、骨骼、体液构成的,重力对这些成分的作用不同,在进化中形成了这些基本成分之间的一定比例。

骨骼结构的坚固性和它的功能,肌肉的主动活动、体液的分布特点,保证了对重力的对抗,使人体得以生存发展。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前,曾有人预言,失重可能破坏人体的内环境平衡,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化,甚至断言,谁要是摆脱重力,谁就将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

人在宇宙空间生理的实践证明,人在失重时,生理功能要发生变化,但不像有的人预言的那么严重。

失重时人体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血液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涌向上身,骨盐代谢紊乱,骨质出现脱钙,初期出现类似地面运动病症状的航天适应综合症等。

这些变化,短时间不会构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回到地球后都可以逐渐恢复。

习惯于地球重力生活的人,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将会感到新奇。

人体的重量消失了,行动起来真正是身轻如燕,掌上可舞。

在舱内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也可以停留在空中。

但站稳脚跟变得不那么容易,国外有些航天员穿着一种带磁性的鞋,工作地点的舱壁上包上铁皮,这样站立就很稳了。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6让人像鸟儿一样展开双翅翱翔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6让人像鸟儿一样展开双翅翱翔素材新人教版

46 让人像鸟儿一样展开双翅翱翔如今,人类虽然已经造出了飞机、火箭、飞船、航天飞机,但几千年来像鸟儿一样展开双翅,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向往却丝毫未衰。

千百次实践都已经证实,要求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像鸟一样飞是万万办不到的。

无论怎样用力地扇动双臂,都不能飞离地面。

难道仅仅是在于人类缺乏一对翅膀吗?不完全是。

如果把野雉的体形按比例放大到像人一样,它也会像石头一样笔直地掉到地上。

假如像西方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一样给一名孩子粘上一对翅膀,翅膀的长等于身高,宽等于身高的四分之一。

那么,这位新伊卡洛斯的双臂必须发出1.5马力的功率,约等于成年人最大持续功率的4倍。

体重、外形和功率在飞行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任何生物想要飞行,首先要有一个足以抵消其体重的外力。

这个外力是由空气提供的。

在地球海平面高度,空气对任何物体的各个方向都有一个压强为1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

为了获得升力,生物必须设法减小空气对它顶部的压力,以得到一个由下往上的净压力。

鸟儿和飞机都是依靠适当形状的翅膀在向前运动中获得外力的。

飞鸟弯曲而后掠的翼尖使得从上面流过的空气要比下面的速度更快些,从而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净压力。

压力的大小与空气密度成正比,同时还与前进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没有运动,就没有升力;没有空气(例如在月球上),鸟儿也不能飞行。

要飞行除了要有速度,要有空气,还要有足够的翼面积。

例如,每小时56公里的飞行速度可以获得每平方厘米约0.07公斤力的外力。

翼展面积达到3000平方厘米,总共就可以获得2公斤的升力,足够托起一只一般的鸟了。

假如前进的速度再增加,那么,只要较小的翼面积就能获得同等的升力;反之也一样。

实际上,鸟类也根据它们的需要各有选择。

例如,大蓝苍鹭为了涉水,长了一双又细又长的腿。

为了在着陆时不致于将这双长腿折断,它必须飞得很慢。

为此,苍鹭双翅的面积相对来说就比较大。

另一方面,野雉需要在下层林木中作机动飞行,翅膀太大诸多不便。

为了用它的那对小而且短的翅膀将自己保持在空中不掉下来,野雉飞得很快。

物理百科 第一个飞上天的人

物理百科 第一个飞上天的人

47 第一个飞上天的人斯蒂斯·蒙哥尔斐尔和约瑟夫·蒙哥尔斐尔兄弟俩都是造纸工人。

他们多年来对飞行很感兴趣。

1782年的一个晚上,约瑟夫坐在火炉前,看见几张烧焦的小纸片飞起来钻进了烟囱。

他对此很感兴趣。

“瞧,”他对斯蒂斯说,“使纸片飞起来的力也可以使飞行器飞起来。

”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兄弟俩做了一次实验,他们用绸子做了一只袋底敞开的口袋,然后在口袋底下生火,这只口袋很快飞升到天花板上。

以后,他们又在室内外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用纸和麻布做成一个巨大的气球。

1783年6月5日,他们在所居住的安诺纳村中把这只气球放上天空。

许多人聚拢来观看他们用火堆给气球充气。

大家都很惊奇地凝视着气球升到1800米的高空飘荡,最后降落到离村庄1.6公里的地方。

蒙哥尔斐尔兄弟相信,气球是由燃料产生的某种未知气体抬升上去的。

他们不了解火的作用只是把热空气充满气球。

热空气比气球周围的空气轻,因而会上升。

而当气球里面的空气冷却时,气球就慢慢降落了。

他们的实验消息,很快就传到巴黎。

到处都开始谈论这件事。

当然,暂时还没有人敢乘气球上天;不过,现在人们已常常想到飞上天空这件事了。

他们说:“这两兄弟要不了多久就会造出飞行器来。

”在巴黎,人们立刻筹集了款项,要在首都制造一个气球。

著名的科学家詹姆士·查尔斯教授接受了这项任务。

查尔斯教授知道一种比空气轻的气体,他称之为“易燃的气体”,即今天我们都称之为氢气的气体。

查尔斯教授决定用这种气体来充满气球。

在蒙哥尔斐尔兄弟的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以后十一个星期,1783年8月26日深夜,运货马车把氢气球送到了巴黎中心的一个公园。

一行人随着马车走,他们用火炬照亮了所经过的路,马车在寂静的城中穿过几条街道时,看到的人不多,而且一看见就逃开。

两个马车夫吓得从车上跳下而跪在地上。

第二天,虽然下大雨,还是有一大群人前来观看气球升空。

气球很快就消失在低垂的云层中,于是大炮鸣放一响,以示庆贺。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66他们是怎样飞起来的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66他们是怎样飞起来的素材新人教版

66 他们是怎样飞起来的19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界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大事:德国科学家、滑翔机专家奥托·科连撒尔,在经过两千多次滑翔之后,失事殒命。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不少人丧失了飞上天的信心,甚至有人断言:“空中是人类交通的禁区”。

可是,当这个消息传到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城时,却引起了两名自行车修理工人的关注和兴趣,这便是飞机奇迹的创造者——莱特兄弟。

这两位青年工人,既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金钱,有的仅仅是满腔热情和坚定的毅力。

他们一面经营修理自行车业务,一面刻苦地自学,在短期内,学会了德文,精读了科连撒尔的著作《飞行问题》和《滑翔实践》。

科连撒尔的名言是:“每一只鸟,都是一名杂技表演师”,“谁要飞行,谁就得模仿鸟。

”于是,他们便细心地观察各种鸟的飞翔动作,看它们怎样起飞,怎样升降,怎样盘旋。

他们发现,鸟类转弯的时候,往往用翼尖、翼边扑动,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把这些原理都一一用到了飞机的设计上。

为了系统地掌握飞行理论,他们认真地钻研数学、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

他们在学习中,发现科连撒尔尽管滑翔了两千多次,但在空中时间总共只有5小时,空中实践太少了,致使他无法掌握空中的特殊规律。

他们决心吸取科连撒尔失败的教训,到空中实践。

他们试制了翼端卷曲,装有活动方向舵的滑翔机,先把滑翔机像风筝似的用绳子在风中放起来,然后再真正地进行滑翔。

从1900年到1902年三次进行空中试验,测量了风压和气流,记录了许多详细而确切的数据,从而揭示了不少飞行的奥秘。

他们经过改进机翼和方向舵的形状结构。

在初步解决稳定操纵后就转入了动力飞行的研究。

1903年秋天,莱特兄弟终于试制成功了“飞行者”号飞机,它是一架以轻质木料为骨架,帆布为基本材料的双翼飞机。

平行安置的双层机翼提供了升力,运用活动方向舵能操纵飞机升降和左右盘旋,一台具有水冷设备的12马力的发动机,带动两个螺旋桨。

这架飞机虽然试飞的飞行距离只有36.6米,飞行时间只有12秒,可是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人类第一架动力飞机,它揭开了人类空中飞行的序幕,实现了人们几千年来梦想像鸟类那样飞上天空的愿望。

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

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

简述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在古代,人们对于飞行的渴望从未停止过。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壁画中描绘的飞行者,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都揭示了人们对于飞翔的向往。

然而,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实现飞行一直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为了飞天的梦想,在技术落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空中飞行的神话和传说,“嫦娥奔月”就是典型的代表。

另外传说中的周穆王访问西王母的时候,曾经乘一辆“黄金碧玉之车”,腾云驾雾,以日行万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昆仑山,而作为主人的西王母,则乘一辆更为华丽的“紫云车”。

还有仙人王子乔骑的是白鹤;秦穆公的女婿是乘龙的萧史,女儿是跨凤的弄玉。

他们都能在空中自由来去。

至今保存在甘肃敦煌石窟里的壁画,还给我们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飞天”的形象。

10月1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乘槎泛天河到嫦娥奔月,从飞车、木鸟、风筝、竹蜻蜓到火箭,古人“逐梦九天”的梦想从未消逝。

在中国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尧舜二帝的飞行传说:古代贤君帝尧“乘槎泛天河”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天的渴望,对后世影响甚大。

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槎)浮于西海……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冥矣。

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

”这便是乘槎泛天河故事的起始,是古代对宇宙飞船的想象。

这个故事也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素材。

春秋战国时期大哲学家墨子曾经带领300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

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古书上把它叫作“竹鹊”或者“木鸢”。

因此,在2300多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架飞行器。

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也制作过一只“木雕”。

这个“木雕”飞行器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腹中安上了“机关”,只要开动机关,它就能够独自飞出好几里远。

主题活动《飞向天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主题活动《飞向天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主题活动《飞向天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活动名称: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活动目标:1、了解宇航员的成长经历,懂得认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2、对宇航员有敬佩的心理,有当宇航员的愿望。

活动准备:有关杨利伟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出兴趣。

你们知道宇航员吗?那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呢?二、介绍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1、他是如何当上宇航员的?我们来听听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2、讲述故事“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提问:(1)杨利伟小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2)杨利伟小的时候是怎样锻炼身体的?3、再次倾听故事。

提问:(1)怎样才能当上一名宇航员呢?(飞行技术好、身体棒、记忆力好等等)(2)考上宇航员后,杨利伟又是怎样学习的?(3)为了防止自己会得“空间运动病”,杨利伟又是怎样训练的?(4)登上火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杨利伟感到害怕吗?为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训练和工作。

)三、讨论:如何才能当上宇航员?我们也想当宇航员,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好好学习、多锻炼身体、遇到困难不害怕能解决)小结:只有向杨利伟那样从小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在学习中不怕困难,长大后才能成为一名勇敢的宇航员。

附故事: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在神秘的太空,这次“首飞”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担任这次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是从十四位优秀的航天员中选拔出来的。

杨利伟小的时侯,学习非常认真,特别喜欢看书,有一次考试拿了三个100分,中学时参加全县数学竞赛还拿了奖。

小时侯的杨利伟还很喜欢运动,什么打篮球、打乒乓球、溜冰、跑步,他都很喜欢。

每天早上他都背着书包跑步来到学校,在学校的跳绳、跑步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后来,杨利伟考上了飞行学校,当上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员,他飞过强击机、歼击机,飞行时间达到1200小时(大约整整50个日日夜夜),飞行技能出类拔萃。

最新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

最新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一次伟大出征。

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

火箭即将点火。

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

医学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

国外有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

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

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飞船起飞了。

飞向了太空。

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

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

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以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着。

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

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7第一个飞上天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斯蒂斯·蒙哥尔斐尔和约瑟夫·蒙哥尔斐尔兄弟俩都是造纸工人。

他们多年来对飞行很感兴趣。

1782年的一个晚上,约瑟夫坐在火炉前,看见几张烧焦的小纸片飞起来钻进了烟囱。

他对此很感兴趣。

“瞧,”他对斯蒂斯说,“使纸片飞起来的力也可以使飞行器飞起来。

”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兄弟俩做了一次实验,他们用绸子做了一只袋底敞开的口袋,然后在口袋底下生火,这只口袋很快飞升到天花板上。

以后,他们又在室内外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用纸和麻布做成一个巨大的气球。

1783年6月5日,他们在所居住的安诺纳村中把这只气球放上天空。

许多人聚拢来观看他们用火堆给气球充气。

大家都很惊奇地凝视着气球升到1800米的高空飘荡,最后降落到离村庄1.6公里的地方。

蒙哥尔斐尔兄弟相信,气球是由燃料产生的某种未知气体抬升上去的。

他们不了解火的作用只是把热空气充满气球。

热空气比气球周围的空气轻,因而会上升。

而当气球里面的空气冷却时,气球就慢慢降落了。

他们的实验消息,很快就传到巴黎。

到处都开始谈论这件事。

当然,暂时还没有人敢乘气球上天;不过,现在人们已常常想到飞上天空这件事了。

他们说:“这两兄弟要不了多久就会造出飞行器来。


在巴黎,人们立刻筹集了款项,要在首都制造一个气球。

著名的科学家詹姆士·查尔斯教授接受了这项任务。

查尔斯教授知道一种比空气轻的气体,他称之为“易燃的气体”,即今天我们都称之为氢气的气体。

查尔斯教授决定用这种气体来充满气球。

在蒙哥尔斐尔兄弟的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以后十一个星期,1783年8月26日深夜,运货马车把氢气球送到了巴黎中心的一个公园。

一行人随着马车走,他们用火炬照亮了所经过的路,马车在寂静的城中穿过几条街道时,看到的人不多,而且一看见就逃开。

两个马车夫吓得从车上跳下而跪在地上。

第二天,虽然下大雨,还是有一大群人前来观看气球升空。

气球很快就消失在低垂的云层中,于是大炮鸣放一响,以示庆贺。

第一只氢气球飘行了24公里才降落在戈尼萨村附近。

村里的人看到氢气球,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怪物。

因此,他们把落下来的气球缚在马尾上,在田野上疾驰,把亚麻布的气球拖成了碎片。

一个月以后, 1783年9月24日,蒙哥尔斐尔兄弟在一只热气球下面挂了一只笼子,笼里放一只公鸡、一只雌鸭和一只绵羊。

这是第一批乘气球的动物。

法王路易十四和朝廷大臣们看着气球从凡尔赛宫的广场上升起。

气球在空中飘行了2.4公里后降落。

那时候,人们对飞行给人体造成的影响还一无所知。

所以公鸡、雌鸭和绵羊回到地面上以后,人们立即作了仔细的检查。

斯蒂斯和约瑟夫说:“飞行对这些动物并无损害。

”有人看到公鸡的右翅受了伤。

10个人立刻跑出来证明说,公鸡在起飞前半小时被绵羊踢过;可是有些人不相信他们的话。

“造成损伤的就是飞行”,这些人说,“飞行是一件危险的事。


正是为这件事,许多人认为,没有人会获准去飞行。

因此,当蒙哥尔斐尔兄弟宣布他们正在制造载人飞行的气球时,路易十四就说,他只准犯人飞上天空。

于是青年医生史拉特·特·罗齐尔挺身而出。

“第一个飞上天的人是很光荣的,”他说,“陛下,我愿意乘着气球飞上天空。

”法王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在1783年10月18日,他第一次乘着气球飞上天空,下面有一条绳索缚住气球。

他上升到25米的空中。

当他下来时,人们围住他,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因为他立下了英勇的功绩而活着回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