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数据传输实验例程手册

合集下载

ZigBee实验(精)

ZigBee实验(精)


无线传感器网络高级实验-PC监控传感网
双击PC机上的“ZigBeeMonitor”软件,跳出Com 口选择窗体,选择电脑与开发实验平台通讯的 Com口,按确定后进入监控平台。

无线传感器网络高级实验-PC监控传感网


Router(路由器)
负责转发资料包,寻找最适合的路由路径,当有节点加入 时,可为节点分配地址,Router 通常定义为具有电源供 电的设备,不能进入低功耗状态。每个Zigbee 网络可能 需要多个Router,每个Router 可以收发数据也可以转发 数据,当一个网络全部由Coordinator(1 个)及Router( 多个)构成时,这个网络才是真正的MESH 网络(网状网 ),每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全部是自动路由到达目标节点。

End Device(终端节点)
选择已经存在的Zigbee 网络加入,可以收发数据 ,但是不能转发数据,End Device 通常定义为电 池供电设备,可周期性唤醒并执行设定的任务, 具有低功耗特征。 每个Zigbee 网络可能需要多个End Device,End Device 通常在周期性醒来时,问自己的父节点是 否有传输给自己的数据,并执行设定的任务,所 以,End Device 通常适合接收少量的数据,周期 性的发送数据。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ZigBee协 议栈无线网络,在网络设备安装过程,架设 过程中自动完成。完成网络的架设后用户便 可以由PC机发出命令读取网络中任何设备上 挂接的传感器的数据,以及测试其电压。简 单的工作流程描述如下图所示。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PC机:完成接收网关数据和发送指令,实现 可视化,形象化人机界面,方便用户操作, 观察。

zigbee透明传输测试指导说明书

zigbee透明传输测试指导说明书
数据透传测试说明
1.网络拓扑
ZigBee 网络层支持星状,树状和 mesh 网络拓扑。在星状拓扑中,网络由协调器单个设 备控制,协调器起到了启动和维护网络中的设备。所有设备一般为终端设备,直接和协调器 通讯。在 mesh 和树状拓扑中,ZigBee 协调器的职责是启动网络,网络延展性可以通过路由 来扩充。在树状网络中,路由在网络中通过分层策略中继数据和控制信息。在 mesh 网络中 允许所有路由功能的设备直接互连,由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实现消息的网状路由,使得设备间 可以对等通信。路由功能还能够自愈 ZigBee 网络,当某个无线连接断开,路由功能又能自 动寻找一条新的路径避开断开的网络连接。由于 Zigbee 执行基于 AODV 专用网络的路由协 议,该协议有助于网络处理节点移动,连接失败和数据包丢失等问题。网状拓扑减少了消息 的延时同时增强了可靠性。各种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
F8914 设 备上 PAN ID 称 作网 络号 ,在 AT 命 令模 式, 可通 过命 令 ”AT+PID=N”,其 中 N=0-65535,若 PID=65535 则设备随机选择一个网络号加入,其他则是预配置一个网络号加 入。
地址
ZigBee 设备有两种地址类型:64 位的 MAC 地址和 16 位的网络地址。设备的 64 位的 MAC 地址在全球上是唯一的,并且一直使用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它通常在出厂时就已 经配置在设备中,这个地址是由 IEEE 分配和维护的。16 位的网络地址通常在设备加入网络 后分配得到的,并且在网络中得到使用。它在网络中是唯一的。它在网络中起到了标识设备 和进行发送接收数据的作用。
路由设备可以允许其他设备加入网络,路由中继多跳数据并且可以协助它的终端子设备 的通讯功能。因此作为数据传输设备路由传输数据性能优于终端设备,建议使用路由设备作 为 zigbee 网络数据通信的中心节点。

zigbee实验一

zigbee实验一

实验一、基于Zigbee协议栈的数据传输实验内容:两个ZigBee节点一个作为协调器,一个作为终端节点,二者组网成功后进行数据通信。

ZigBee节点B(终端节点EndDevice,稍后,下载EndDeviceEB里的代码)发送“LED”字符,ZigBee节点A(协调器节点Coordinator,稍后,下载CoordinatorEB里的代码)接受数据后,判断接受到的数据是否为“LED”,是,则使板子上的LED灯闪烁。

实验步骤:1、将下载好的最新版本的z-stack协议栈ZStack-CC2530-2.5.1a.exe安装到默认目录或指定的的E盘目录下。

2、打开GenericApp.eww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修改代码。

在App文件夹移除掉GenericApp.c,即右键单击GenericApp.c,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Remove即可。

同理,删除GenericApp.h。

单击File,选择New,然后选择File,将文件保存为Coordinator.h。

同理,添加Coordinator.c、Enddevice.c两个文件。

然后将附录的源代码写入Coordinator.h、及Coordinator.c、Enddevice.c两个文件中。

(以上代码编写编译工作在宿舍完成)3、分别编译下载协调器及终端程序。

在下载协调器代码时,在Workspace下拉表中选CoordinatorEB,后右键单击Enddevice.c,选择Options,选择Exclude from build。

此时,Enddevice.c为灰白不可用,在编译时不参与编译。

下载终端代码方法同理可得,并将终端代码下载到另一块开发板上。

4、打开协调器电源开关,然后打开终端节点电源开关,几秒钟后,发现协调器LED灯闪烁起来说明协调器组网成功并受到终端发送的数据。

否则协调器灯一直亮,表示未受到数据。

改变协调器及终端灯闪频率观测实验结果。

5、完成后请老师验收检查6、分析终端发送函数的功能及参数。

Zigbee无线传感网分析与实验手册 _打印版

Zigbee无线传感网分析与实验手册 _打印版

目录第一章Zigbee技术简介 (9)1.1 Zigbee技术演变及进展 (9)1.2.1 ZigBee技术的由来 (9)1.2.2 ZigBee技术的发展历程 (10)1.2 短距离无线网络传输协议对比 (12)1.3 zigbee技术特点 (15)1.4 zigbee2007/pro特性 (15)1.5 zigbee无线网络通信信道分析 (17)1.6 zigbee技术的应用领域 (18)第二章Zigbee节点硬件资源详解 (23)2.1 核心板硬件资源 (23)2.1.1 CC2530简介 (23)2.1.2天线及巴伦匹配电路设计 (24)2.1.3晶振电路设计 (25)2.1.4 LED电路设计 (26)2.2 底板硬件资源 (26)2.1.1 电源电路设计 (26)2.1.2 LED电路设计 (27)2.1.3 复位电路设计 (27)2.1.4 USB转串口电路设计 (27)2.1.5 液晶电路设计 (28)2.1.6 按键电路设计 (28)2.1.7 仿真器接口电路设计 (29)2.1.8 一键还原电路设计 (29)2.3 CC2530仿真器 (29)第三章IAR集成开发环境 (31)3.1 IAR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31)3.2 IAR集成开发环境安装 (32)3.3 IAR工程的编辑与修改 (37)3.3.1 新建一个工程 (37)3.3.2工程设置 (39)3.3.3 新建源文件到工程 (44)3.4 仿真调试与下载 (50)3.4.1 仿真器驱动安装 (50)3.4.2仿真调试与下载 (53)3.5模块设备 (54)3.5.1 建立自己的模块设备 (55)3.5.2 使用自己的模块设备 (57)第四章Zigbee无线传感网开发入门 (60)4.1 zigbee协议栈使用简介 (60)4.2 zigbee协议栈安装 (62)4.3 点对点数据传输实验 (62)4.3.1 协调器程序 (63)4.3.2 终端节点程序 (74)4.3.3 实例测试 (79)4.4 点对点数据传输实验解析 (79)4.4.1 实验原理及流程图 (80)4.4.2 数据发送 (80)4.4.3 数据接收 (82)4.5 ZigBee数据包分析 (83)4.5.1 构建ZigBee协议分析系统 (84)4.5.2 ZigBee数据包传输流程分析 (86)4.6 本章小结 (88)第五章Zigbee无线传感网开发进阶 (89)5.1 ZigBee协议栈构成 (89)5.2 ZigBee协议栈之OSAL分析 (93)5.2.1 OSAL常用术语 (93)5.2.2 OSAL运行机理 (95)5.2.3 OSAL消息队列 (100)5.2.4 OSAL添加任务 (101)5.2.5 OSAL的API接口 (103)5.3 ZigBee串口应用基础实验 (106)5.3.1 程序代码 (107)5.3.2 实例测试 (110)5.3.3 原理解析 (111)5.4 ZigBee串口应用扩展实验 (116)5.4.1 实验原理 (116)5.4.2 协调器程序 (116)5.4.3 终端节点程序 (119)5.4.4 实例测试 (121)第六章Zigbee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 (123)6.1 ZigBee网络设备地址 (123)6.2 单播、组播和广播 (124)6.3 网络通信实验 (126)6.3.1 广播和单播通信 (126)6.3.2 组播通信 (133)6.4 ZigBee协议栈网络管理 (141)6.4.1网络管理基础实验 (142)6.5 网络拓扑实验 (149)6.5.1 协调器程序 (150)6.5.2 路由器以及终端节点程序 (154)6.5.3 实例测试 (157)第七章Zigbee无线传感网开发实战 (160)7.1 温度传感器实验 (160)【实验目的】 (160)【实验设备】 (161)【实验要求】 (161)【实验原理】 (161)【实验步骤】 (163)【关键代码分析】 (164)【实验结果】 (166)【实验总结】 (167)7.2 光照传感器实验 (168)【实验目的】 (168)【实验设备】 (168)【实验要求】 (168)【实验原理】 (169)【实验步骤】 (171)【关键代码分析】 (171)【实验结果】 (173)【实验总结】 (173)7.3 可燃性气体传感器实验 (174)【实验目的】 (174)【实验设备】 (174)【实验要求】 (174)【实验步骤】 (176)【关键代码分析】 (176)【实验结果】 (178)【实验总结】 (178)7.4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实验 (179)【实验目的】 (179)【实验设备】 (179)【实验要求】 (179)【实验原理】 (180)【实验步骤】 (182)【关键代码分析】 (182)【实验结果】 (184)【实验总结】 (184)7.5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感器实验 (185)【实验目的】 (185)【实验设备】 (185)【实验要求】 (185)【实验原理】 (185)【实验步骤】 (188)【关键代码分析】 (188)【实验结果】 (189)【实验总结】 (190)7.6 触摸传感器感器实验 (190)【实验目的】 (190)【实验设备】 (191)【实验要求】 (191)【实验步骤】 (192)【关键代码分析】 (192)【实验结果】 (194)【实验总结】 (195)7.7 震动传感器感器实验 (195)【实验目的】 (195)【实验设备】 (195)【实验要求】 (195)【实验原理】 (196)【实验步骤】 (196)【关键代码分析】 (197)【实验结果】 (198)【实验总结】 (199)7.8 LED和电机控制实验 (200)【实验目的】 (200)【实验设备】 (200)【实验要求】 (200)【实验原理】 (201)【实验步骤】 (203)【关键代码分析】 (203)【实验结果】 (212)【实验总结】 (213)7.9 PWM调光实验 (213)【实验目的】 (213)【实验设备】 (214)【实验要求】 (214)【实验步骤】 (216)【关键代码分析】 (216)【实验结果】 (218)【实验总结】 (219)7.10 继电器控制实验 (219)【实验目的】 (219)【实验设备】 (219)【实验要求】 (220)【实验原理】 (220)【实验步骤】 (221)【关键代码分析】 (221)【实验结果】 (224)【实验总结】 (224)7.11 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实验 (225)【实验目的】 (225)【实验设备】 (225)【实验要求】 (225)【实验原理】 (225)【实验步骤】 (229)【关键代码分析】 (229)【实验结果】 (232)【实验总结】 (232)7.12 酒精传感器实验 (233)【实验目的】 (233)【实验设备】 (233)【实验要求】 (233)【实验步骤】 (236)【关键代码分析】 (236)【实验结果】 (237)【实验总结】 (237)7.13 陀螺仪应用实验 (238)【实验目的】 (238)【实验设备】 (238)【实验要求】 (238)【实验原理】 (238)【实验步骤】 (241)【关键代码分析】 (242)【实验结果】 (252)【实验总结】 (253)7.14 颜色传感器实验 (254)【实验目的】 (254)【实验设备】 (254)【实验要求】 (254)【实验原理】 (255)【实验步骤】 (261)【关键代码分析】 (262)【实验结果】 (267)【实验总结】 (268)第一章Zigbee技术简介1.1 Zigbee技术演变及进展ZigBee不仅只是802.15.4的名字。

实验三ZigBee协议实验

实验三ZigBee协议实验

实验三ZigBee协议实验实验三ZigBee协议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ZigBee 2007 协议栈操作系统的工作机制2、了解ZigBee 2007 协议栈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3、了解ZigBee 广播通信的原理4、掌握在ZigBee 网络中进行广播通信的方法5、了解ZigBee 组播通信的原理6、掌握在ZigBee 网络中进行组播通信的方法【实验设备】1、装有IAR 开发环境的PC 机一台2、物联网开发设计平台所配备的基础实验套件一套3、下载器一个【实验要求】1、广播通信实验要求:在GenericApp 应用程序框架下,编写程序,使得协调器周期性以广播的形式向终端节点发送数据“Coord Broadcast”(每隔5s广播一次),终端节点收到数据后,使开发板上的LED红灯状态翻转(如果LED原来是亮,则熄灭LED;如果LED原来是灭的,则点亮LED),同时向协调器发送字符串“EndDevice received!”,协调器收到终端节点发回的数据后,通过串口输出到PC机,用户可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该信息。

设备:一个协调器,二个终端2、组播通信实验要求:在GenericApp 应用程序框架下,编写程序,使得协调器周期性的以组播的形式向路由器发送数据“Group1”(每隔5s发送组播数据一次),组内的路由器收到数据后,使开发板上的红色LED状态翻转(如果LED原来是亮,则熄灭LED;如果LED原来是灭的,则点亮LED),同时向协调器发送自己的网络短地址和字符串“Router received!”,协调器收到路由器发回的数据后,通过串口输出到PC 机,用户可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该信息。

设备:一个协调器,三个路由器,其中两个加入组,一个不加入组。

【实验原理】1.无线数据传输模式: 组播和广播(1)组播:主机之间“一对一组”的通讯模式,也就是加入了同一个组的主机可以接受到此组内的所有数据,网络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只向有需求者复制并转发其所需数据。

【优质】zigbee实验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9页)

【优质】zigbee实验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zigbee实验指导书篇一:zigbee实验无线传感网络设计-----基于手机(联想a698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5班0911120513孙斌1.手机中所包括的终端设备及传感器:手机操作系统为Android OS 4.0网络连接 GSM/TD-SCDMA/GPRS/EDGE支持频段:2G:GSM 900/1800/19003G:TD-SCDMA 201X-2025MHz支持WAPI兼容WIFI(802.11n) 电容触摸屏摄像头传感器类型为CMOS支持重力传感器支持光线传感器支持距离传感器电容触摸屏2.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是智能家居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火灾,.有毒气体等的监测。

通过获得的这些对象信息,用户可以多种方式感知家庭内部的环境信息并且对家庭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当采集到的光强数据低于设定值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调节灯光的强弱;当感知到的温度高于或低于人的舒适温度时,系统自动打空调;当家庭环境的湿度过低时,管理中心控制加湿器的打开;当家庭煤气发生泄漏或发火灾时候,烟雾传感器将感知数据发送给用户,实施报警。

家庭环境智能监测为用户提供了可靠、完善的居所环境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高效、安全。

本系统设计特点如下:(1)提供全面的家庭环境真实信息,保证了家庭内部的安全。

(2)据弃了有线家庭环境监测系统铺设成本高,扩展性和维护性差的缺点。

(3)不受地理和空间限制,只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掌握家庭环境的最新信息。

图1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由家庭内部网络、家庭网关和外部网络三部分组成,各自功能如下:(1)家庭内部网络采用ZigBee无线技术实现内部网络的组建。

网络中主节点举起网络后,传感器节点以关联方式加入ZigBee网络,在每个传感器节点上都搭载了温度、湿度、光强和烟雾传感器以及LED灯。

ZigBee无线网络实验实训手册V2.0

ZigBee无线网络实验实训手册V2.0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实训手册0、实验准备0.1、硬件认知节点ZigBee模块采用TI最新一代ZIGBEE芯片CC2530支持基于IEEE802.15.4的ZIGBEE2007/PRO协议采用WXL标准的20芯双排直插模式接入网关主板和感知节点CC2530特点:低功耗④主动模式RX(CPU 空闲):24 mA ④主动模式TX 在1dBm(CPU 空闲):29mA ④供电模式1(4 µs 唤醒):0.2 mA ④供电模式2(睡眠定时器运行):1 µA ④供电模式3(外部中断):0.4 µA④宽电源电压范围(2 V 3.6 V)微控制器④优良的性能和具有代码预取功能的低功④耗8051 微控制器内核④32-、64-或128-KB 的系统内可编程闪存④8-KB RAM,具备在各种供电方式下的数④据保持能力④支持硬件调试 外设④强大的5 通道DMA④IEEE 802.5.4 MAC 定时器,通用定时器(一个16 位定时器,一个8 位定时器)④IR 发生电路④具有捕获功能的32-kHz 睡眠定时器④硬件支持CSMA/CA④支持精确的数字化RSSI/LQI④电池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④具有8 路输入和可配置分辨率的12 位ADC④AES 安全协处理器④ 2 个支持多种串行通信协议的强大USART④21 个通用I/O 引脚( 19× 4 mA,2×20 mA)④看门狗定时器节点底板④支持4节电池供电④96*16液晶显示④1个多功能按键④一个miniUSB串口,可通过伸缩USB线缆供电④标准WXL20针高频模块接口以及标准的传感器模块接口。

图表 1传感器/控制扩展模块图表 2LED*4图表 3继电器图表 4RFID图表 5振动传感器图表 6人体红外传感器图表 7温度光敏传感器图表 8温湿度传感器图表 9C51RF-3仿真器USB接口:通过USB接口把C51RF-3仿真器与计算机有机的连接起来。

zigbee实验步骤

zigbee实验步骤

zigbee实验步骤
一、安装软件
1、安装IAR
2、安装Zigbee仿真器驱动
3、安装usb转串口驱动
4、
二、IAR工程文件建立
1、打开IAR软件
2、新建一个空项目
(图示1)新建一个空项目
(图示2)新建完成
3、新建一个项目文件
(图示3)添加一个项目文件
(图示4)
4、在新添加的文件中编写程序
(图示5)
三、配置编译环境
1、打开项目配置选项;
(图示6)
2、修改General Options(红色标记处要进行修改,其余缺省)
(图示7)修改参数
(图示8)修改完成之后3、修改Linker参数(红色标记处要进行修改,其余缺省)
(图示9)修改之前
(图示10)选择object
(图示11)修改完成之后4、修改Debugger(红色标记处要进行修改,其余缺省)
(图示12)修改之前
(图示13)选择相应的object chip
(图示14)修改之后
5、编译下载
(图示15)编译下载成功
注:在此处还有一个下载的方式,就是通过texas Instruments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进行下载,该方式仅适用于非固定协议栈使用。

1、配置编译器生成.hex文件
(图示16)Linker配置
(图示17)Linker配置
2、Texas Instruments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下载.hex文件
云途物联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数据的接收...................................................................................................................... 11 4.4.1 afIncomingData 函数的参数...................................................................................12 4.4.1.1 aps_FrameFormat_t *aff...............................................................................12 4.4.1.2 zAddrType_t *SrcAddress............................................................................ 13
郑州新双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新双恒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例程是为了让 ZigBee 的初级用户,在应用层面上对 ZigBee 的数据传输有一个比 较清析的认识,在应用层面上分析 ZigBee 协议栈都有那些数据传输方法(方式)。在第四部 分中会对部分的传输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写入的数据 背光
复位信息(低电平复位) 读写控制(高电平为读操作,低电平为写操作 ) 片选择信号,低电平有效 使能控制角,高电平有效 电源
三、操作说明及现象
根据部分二的实验条件,准备好后,连接计算机,准备下载程序。 3.1、 广播、组播、点对点、加入与退出组 步骤一 打开实验中的 ZStack-1.4.3-1 例子,编译 CoordinatorEB,编译成 功后 ,选 择 Project 菜单中的 Debug 选项,下载程序到一个设备。下载成功后,重新启动设备(这个设备将作 为 协 调 器 运 行 )。 重新启动后,设备将会建立网络,建立成功后,显示屏上显示如下字样:
4.3、数据的发送,广播、组播、点对点............................................................................... 8 4.3.1 函数参数说明............................................................................................................9 4.3.1.1 afAddrType_t *dstAddr.................................................................................. 9 4.3.1.2 endPointDesc_t *srcEP...................................................................................9 4.1.3.3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9 4.1.3.4 uint16 cID..................................................................................................... 10 4.1.3.6 uint8 radius....................................................................................................10 4.3.2 广播发送..................................................................................................................10 4.3.3 组播发送..................................................................................................................10 4.3.4 点对点的发送..........................................................................................................11 4.3.5 绑定设备数据的发送.............................................................................................11
4.1、寻址方式......................................................................................................................... 4 4.1.1、地址类型(Address types)....................................................................................... 4 4.1.2、网络地址分配(Network address assignment)........................................................4 4.1.3、Z-Stack 寻址(Addressing in z-stack).................................................................... 5 4.1.3.1、单点传送(Unicast).......................................................................................5 4.1.3.2、间接传送(Indirect)...................................................................................... 6 4.1.3.3、广播传送(broadcast)....................................................................................6 4.1.3.4、组寻址(Group Addressing)..........................................................................6 4.1.4、重要设备地址(Important Device Adresses).......................................................... 6
4.2、设备绑定............................................................................................................................ 6 4.2.1 建立绑定表(Building a Binding Table)................................................................... 7 4.2.1.1 ZigBee Device Object Binding Request.....................................................7 4.2.1.2 配置源绑定(Configuring Source Binding)................................................ 8
郑州新双恒
蜂舞 FW4000
Zigபைடு நூலகம்ee 数据传输实验 例程手册
郑州新双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0-04-19
注:本手册应用于蜂舞 FW4000 系列套件,仅是作为学习 Z-Stack 协议栈开发、学习、研究 的辅助文档。
郑州新双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新双恒
二、实验技术条件
(1)FW4000-MB 评估套件主板 2 套 (2)FW2430-M02 模块两块 (3)A-B 型 USB 线两条(或 A-B 型 USB 线一条和电源适配器一个) (4)跳线帽、杜邦线若干 相关寄存器端口的跳线连接:
引脚名称 3.3IN GND RSET
寄存器端口 +3.3V GND RSTN
4.5、组的加入或退出..............................................................................................................13 版权声明........................................................................................................................................... 14
目录
一、 实验目的................................................................................................................................... 3 二、 实验技术条件...........................................................................................................................3 三、 操作说明及现象.......................................................................................................................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