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合集下载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整理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整理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整理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整理语文的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学好语文需要掌握好一些学习的技巧。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1:《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2: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

高中语文知识框架1.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新课改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实现学生研究三大语文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关注人的发展也是重要的。

2.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都由4个模块构成。

这四个模块分别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这些模块的内容涵盖了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等方面。

3.各模块结构体系具体内容:阅读鉴赏模块分为五册。

每册都包括若干个单元,如小说一、现代诗歌、抒情散文等。

不同单元侧重于不同的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或者情感与意象、情趣与理趣、人物与环境等方面。

此外,还包括性格与冲突、情节与语言等内容。

表达交流模块分为五册,涵盖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

其中,写作部分包括心音共鸣、亲近自然写景、人性光辉、黄河九曲、直面挫折等不同主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

口语交际部分则包括演讲、讨论、辩论、访谈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和交际技巧。

梳理探究模块分为五册,涵盖了优美的汉字、成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文言词语和句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文化和文学知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研究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瓦尔登湖是XXX的著名作品,记录了他在湖边度过的日子。

这本书是一本说理议论的书,表达了XXX对社会现状的看法。

在必修4的第三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拿来主义,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与XXX的思想有所不同。

在必修5的第三和第四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关于“木叶”的内容,这是一种日本动漫中的元素。

2.古典散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秦汉时期的史传篇和魏晋唐宋时期的序跋抒怀记游篇。

这些经典作品包括《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史记·鸿门宴》、《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和《过秦论》等。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

(刘安:《淮南子》)②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知识点包括:必修一:1. 古代文学知识:古代文学的概念、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2. 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3. 现代文学知识: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等;4. 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郁达夫的《简爱》等;5. 诗歌的形式与鉴赏: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形式、诗歌鉴赏常用方法等;6. 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搭配、修辞手法等。

必修二:1. 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作品的理解与鉴赏等;2. 古诗文的鉴赏与欣赏:唐诗宋词的欣赏、古文选读等;3. 现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5. 文学常识: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作品及其作者、文学批评方法等;6. 阅读与写作:阅读的方法、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等。

必修三:1.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发展史、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发展史、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等。

必修四:1. 古代诗词的鉴赏: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诗词鉴赏的常用方法等;2. 古代散文的鉴赏: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散文鉴赏的常用方法等;3. 古代戏剧的鉴赏: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名家及其作品、古代戏剧鉴赏的常用方法等;4. 现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等;5. 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的背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批评方法等。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重点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重点高中语文考试知识结构图解

3、关注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1、阅读鉴赏(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达交流(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积淀)
4、名着导读(扩大视野,丰富阅读经历)
三、模块化结构体系
(一)阅读鉴赏
(三)梳理探究
(四)名着导读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白马篇——曹植:蓬莱文章建安骨盛唐气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
2、散文课程教学
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
故都的秋郁达夫(感伤的行旅)
囚绿记陆蠡(不屈灵魂的象征)瓦尔登湖梭罗(智者的闲情偶记)
说理议论
现代戏剧《雷雨》《长亭送别》主题
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和现代戏剧戏剧冲突中国与外国
外国戏剧《哈姆莱特》运用语言塑造
人物形象
2、运用文体进行实用文写作。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关注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中考生必须掌握并重视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各位高中考生在备考和考试中得到帮助。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高中生需要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简介、著名作家和诗人以及其代表作品等。

示例:1.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唐诗、宋词、元曲、七家诗、雨花诗等。

2.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3.现代文学:鲁迅、郁达夫、巴金、老舍等。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并辨析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并能在分析文章时灵活运用。

示例:1.比喻:亲切如家,温暖如春。

2.拟人:风和太阳比赛,最终太阳胜利了。

3.夸张:步履蹒跚的老人,像是一只风中摇摆的稻草人。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难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内涵、意境等,能够独立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示例:1.《水调歌头》:边走边唱,不知身是客,心中却道是故乡。

故乡在何处,寻思又不详。

2.《登高》: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四、现代文阅读现代文的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能够认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纵横关系以及观点,同时要注意具体事实、语境等细节。

示例:1.新闻阅读:新华社在国家媒体全面深入推进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引领下,坚持思想引领,严格责任制度,健全新闻采编流程,打造全媒体新闻采集体系,形成新闻报道全链条闭环控制体系。

2.科技文章阅读: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靠近场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技术可以克服5G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传输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解析语文学习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也是高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

学习语文,需要学习义理、音义、语法、文体、翻译、古文阅读、文言文写作等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其中,掌握基本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一、义理概念义理概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掌握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统一和理解的基础。

语文中的义理概念包括文字、意义、语法、文法和修辞等义理概念,比如“语言”是文字的义理概念,“意义”是语言的义理概念,而“文法”和“修辞”则是义理概念的综合。

二、音义联系音义联系是汉语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汉语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汉语的音节有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五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阴平代表着抑制的意义、阳平代表激动的意义、仄声代表凝重的意义等等。

因此,学习汉语,需要学习不同的音节和它们表达的意义。

三、语法和文法语法和文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语法是指语言中词汇结构之间的关系,它是汉语语法的基本框架,是构建句子的基础。

文法是指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构建文章的基础,是汉语语言的核心。

四、文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形式,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

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每类文体都有自己文体特征要求,需要学生掌握。

此外,在学习文体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多学习文体中的各种写作方法和结构,以便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五、翻译翻译是汉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

中国的古典诗词、读物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文本翻译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文本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文本翻译中准确理解作品,并进行翻译。

六、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熟练掌握汉语语言的重要学习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

古文涉及文子、诗词、楚辞、汉魏六朝及隋唐文选读,学习者要学习这些文本的文化背景和文体特点,以便阅读时正确理解文本。

除此之外,学习者还要掌握解释古文的方法,以便在古文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第一部分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一、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思想: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实现学生学习三大语文能力:(1)应用能力(2)审美能力(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都由4个模块构成,分别为:1、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2、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3、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4、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三、各模块结构体系具体内容:1、阅读鉴赏2、表达与交流--写作表达交流——口语交际四、高中语文四大教学重点:(一)强化文体意识1、阅读——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人本)(二)建立人本意识——人的发展(三)坚持阅读和写作(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五、文体教学体系(一)诗词现代诗歌文体意识文学常识1、诗歌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品鉴赏析语言、技法、形象古代诗词知识迁移(归类整理)2、诗歌课程现代诗歌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古典诗词:第2册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骚孔雀古诗三首)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李商隐)第4册二单元(宋词柳苏辛李清照)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3、古典诗词教学:先秦——南北朝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蜀道难杜甫——秋日抒怀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朦胧诗派李商隐——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词——别是一宗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派宗主)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派始祖)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多面手)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歌当哭的婉约词人)(二)散文叙事性散文现代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1、散文文学常识积累古典散文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概括、线索把握文章字词句品味鉴赏,人物形象分析2、散文课程:现代散文写景抒情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故都的秋郁达夫(感伤的行旅)囚绿记陆蠡(不屈灵魂的象征)说理议论拿来主义(必修4三单元)说木叶(必修5三四单元)古典散文秦汉时期的史传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史记·鸿门宴》《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过秦论》魏晋唐宋时期的序跋抒怀记游篇《归去来兮辞》《陈情表》《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三)小说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题小说情节现代小说《祝福》《老人与海》《边城》《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环境(四)戏剧古代戏曲《窦娥冤》认识戏剧文本《长亭送别》主题古代与现代戏剧现代戏剧《雷雨》戏剧冲突中国古代戏曲和现代戏剧中国与外国运用语言塑造外国戏剧《哈姆莱特》人物形象(五)实用类文体1、新闻(必修1)《新闻两篇》《飞向太空的航程》2、报告文学(必修1)《包身工》3、传记(必修1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4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4、演讲辞(必修2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调查报告要求:1、识别文体,学习文体特征及写作方式。

2、运用文体进行实用文写作。

第二部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梳理一.汉字1.字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古代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注假借二.词语1.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句子1.单句:(1)从结构角度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2)从语气角度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构成单句的主要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复句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3.病句修改(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3)成分多余(4)语序不当(5)结构混乱(6)不合事理(7)用词不当四.标点符号标号:指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点号: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五、修辞1.比喻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特征或说明道理。

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某情感。

3.夸张作用:突出特征,启发联想,表达强烈的情感。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加强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文章的条理性,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5.反复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6.对偶作用:使相对应的意思互相补充,互相映衬。

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六.表达方式1.议论:举例论证(通过事实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科学性,权威性,从而提高说服力)对比论证(两个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突出论点)2.记叙:(1)记叙方式:顺序: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晰插叙: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主题,调整叙述节奏,使得文章跌宕多姿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情节更曲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补叙:补充说明,使文章更严密。

(2)人称手法:第一人称:表达或渗透的主观情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亲切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生活(3)叙述线索:明线暗线:以时间、事物,人物,情感或者某句话,某个行为为线索,使文章更有条理,结构更完整,主旨更鲜明。

3.描写:(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直接或间接为表达主题服务(2)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以形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突出表现主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衬托,烘托的效果)4.说明:(1)分类别(把复杂事物各方面的特征有条理地揭示清楚)(2)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3)作比较(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4)大比方(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5)下定义(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6)作诠释(对事物的概念,性质,特征,成因等作解说,深入细致地理解说明对象)(7)列数字(科学,精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8) 列图表(具体,直观地表现事物的特点)5.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刻画抒发感情,含蓄隽永)七、表现手法1.衬托(包括正衬,反衬。

与对比的区别: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情感。

2.象征:(含蓄而形象地显示对象的特点)3.托物言志(比兴):借物抒发感情,含蓄地表现主旨4.渲染(烘托):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进行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地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特点,表现主题。

5.想象(联想):深入表现主题,丰富主题内容6.情景交融:深入表现主题7.动静结合:;以动衬竟,以静衬动,深入表现主题8.远近结合9.虚实结合10.借古讽今:含蓄表现主题11.正侧结合12.点面结合:点具有典型性,面具有概括性,深入表现主题。

八.文章结构手法1.开头:统领全文;伏笔铺垫;渲染,奠定基调。

2.过渡: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呼应;点题;升华主旨;卒章显志4.伏笔:前后呼应。

5.铺垫6. 照应7.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8.抑扬:突出强调9.详略:重点详写,次要略写,以突出表现文章主旨10.线索11.总分九.语言特点1.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

2.长短结合:有气势3.变式句: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4.修辞手法5.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严谨等十.语言风格1.清新自然冲淡平和2.朴实易懂3.含蓄,委婉细腻4.豪放雄浑气势磅礴想象奇丽5.典雅6.幽默十一.常见的古诗词题材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边塞诗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3.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4.爱情诗(闺怨诗)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蒹葭》5.讽喻诗硕鼠6.哲理诗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7.行旅诗杜甫《旅夜抒怀》;马致远《秋思》8.咏史诗左思《咏史》;李商隐《贾生》;杜牧《题乌江亭》9.怀古诗刘禹锡《乌衣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苏轼《赤壁怀古》10.咏物诗王维《相思》;陆游《卜算子·咏梅》11.咏怀诗李白《将进酒》;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书愤》第三部分高中语文学科能力发展框架高中语文学习,旨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从理解性阅读向探究性阅读发展:高中必修阶段的学习重点为阅读与鉴赏,鉴赏应是在阅读基础上的能力提升。

其主要内容为:在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在阅读能力中,明确提出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要求,并提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鉴赏能力中,明确提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品。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