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处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GPS考试知识重点总结

GPS考试知识重点总结默认分类 2008-06-06 20:49:56 阅读303 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1.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全球通用24小时可以定位,测速和授时用户设备成本低廉确保美国军事安全,服务于全球战略导航精度可达10—20m基本取代现存各种导航系统2. GLONASS的主要特点1、GLONASS卫星的识别方法采用频分复用制。
L1频率为1.602~1.616GHz,频道间隔为0.5625MHz;L2频率为1.246~1.256GHz,频道间隔为0.4375MHz。
2、可进行卫星测距。
3、民用无任何限制,不收费。
4、民用的标准精度通道(CSA)精度为:水平精度为50~70m,垂直精度75m,测速精度15cm/s,授时精度为1µs。
4. GPS 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发射星历和时间信息发射伪距和载波信号提供其它辅助信息用户部分:接收并处理卫星信号记录处理数据提供导航定位信息地面控制部分:中心控制系统实现时间同步跟踪卫星进行定轨5. GPS系统的特点1 、定位精度高2 、观测时间短3、测站间无须通视4 、可提供三维坐标5、操作简便6、全天候作业7、功能多、应用广6. GPS系统应用前景1 、GPS系统用途广泛2 、多元化空间资源环境的出现3、发展GPS产业4、GPS 的应用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7. 坐标系统是由原点位置、3个坐标轴的指向和尺度所定义。
根据坐标轴指向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在空间上固定)地球坐标系(与地球固联)。
坐标转换:坐标系之间通过坐标平移、旋转和尺度转换,可以将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去。
8. 天球:指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球体。
为建立球面坐标系统,必须确定球面上的一些参考点、线、面和圈。
天轴与天极:地球自转轴的延伸直线为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交点Pn(北天极)Ps(南天极)称为天极。
天球赤道面与天球赤道:通过地球质心与天轴垂直的平面为天球赤道面,该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为天球赤道。
gps课程期末总结

gps课程期末总结一、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参加了一门GPS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GPS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本次期末总结中,我将回顾课程的内容,并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得。
二、课程内容的回顾1. GPS原理在课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GPS的原理。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器组成。
卫星向地面发送信号,接收器接收这些信号,并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通过三角测量方法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我了解到GPS信号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通过多个卫星的信号交叉定位,可以提高精确度。
2. GPS应用在课程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GPS的应用。
GPS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移动通信、地理测绘、资源调查、农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通过GPS导航,人们可以轻松找到目的地,减少迷路时间。
在农业领域,GPS可以帮助农民确定作物的施肥和灌溉位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GPS发展在课程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GPS技术的发展。
GPS系统最初由美国建立,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导航系统。
除了美国的GPS系统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相互竞争促进了GPS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三、所思所得1. GPS技术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通过学习GPS原理和应用,我发现GPS技术在定位精确度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现在,GPS可以实现亚米级的精度,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场景。
这让我对GPS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2. GPS的挑战和问题尽管GPS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地区,GPS信号可能受到干扰,导致定位不准确。
此外,GPS信号也容易被屏蔽,例如在山谷、峡谷和密林等地区。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改进。
3. GP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随着技术的发展,GP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要点

第1章1。
1 GNSS 的全称是什么?包括哪些系统? GPS 产生的背景? 1。
2 1.3 美国的GPS 政策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及其对定位的影响如何? 美国GPS 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1。
4 1。
5 GPS 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1。
6 目前区域导航系统有哪些?为什么说北斗仍属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什么是PPS 和SPS ,分别采用什么测距码?1。
7第3章3。
1 什么试RINEX 数据格式,其定位了哪几种文件?哪些是导航定位中必需的? 全球定位系统由哪三部分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GPS 卫星星座?3。
2 3。
3 3。
4 GPS 接收机的分类?3。
5 GPS 卫星信号包括哪些?3。
6 GPS 采用多个载波频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C/A 码的作用是什么?3.7 3.8 什么是导航电文?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导航电文中的参考时刻有哪几个?3。
9 3。
10如何根据导航电文计算卫星钟钟差?并说明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11什么是精密星历?精密星历有哪几种类型? 3.12如何根据导航电文计算卫星的坐标? 3。
13如何根据精密星历计算卫星的坐标?第4章4.1 GPS 定位中的误差源有哪些?4.2 4.3 4.4 4。
5 4.6 4.7 4.8 4.9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弱? 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弱?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弱? 在相对论的影响下,卫星钟的变化情况? 什么是卫星星历误差? 与空间相关的误差有哪些? IGS 提供的卫星星历有哪些? 电离层模型是什么?4。
10如何利用双频观测值消除电离层误差的影响? 4。
11电离层延迟的双频改正法的基础是什么?4.12电离层延迟的双频改正是如何实现的,试推导公式? 4。
13对流层延迟对GPS 信号不具备色散效应? 4.14什么是多路径误差,如何削弱?第5章5.1 什么是伪距?5。
2 5.3 5。
4 5.5 5。
gps期末复习汇总

期末总复习2020.6.30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第一章一、GPS系统组成及作用。
(1)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2)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3)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
二、中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系统)星座特点。
(1)北斗导航轨道是个特殊的混合轨道,可提供更多的可见卫星的数目。
卫星越多,导航定位的精度越高,能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时间和更高精度导航数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服务可以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相比,增加了通讯功能,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即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及时报告用户所处位置。
这个功能在远洋航行、救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用户与用户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
比如物流公司监控,把车上所有货物的信息通过传感器发到信息中心,就可以用北斗链路完成信息收集后进行发射。
只要到了信息中心,可以自动算出发射时间和位置,信息量比GPS强得多。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具备与GPS、GALILEO广泛的互操作性。
北斗用户机可接收北斗、GPS、GALILEO卫星信号,并且实现多种原理的位置报告,稳定性更高。
第二章一、答:在天球坐标系中,任一天体的位置可用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天球球面坐标系来描述。
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天球的北极P,x轴指向春分点γ,ny轴与x、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天球球面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赤经α为含天轴和春分点的天球子午面与经过天体s的天球子午面之间的交角,赤纬δ为原点至天体的连线与天球赤道面的夹角,向径r 为原点至天体的距离。
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在天文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中,春分点和天球赤道面是建立参考系的重要基准点和基准面。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
gps期末考试总结

gps期末考试总结一、GPS期末考试的目标和准备GPS期末考试是一学期的总结,旨在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情况。
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提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考试前,我制定了以下准备计划:1. 复习课程内容:回顾课堂笔记、教材和相关资料,明确重点和难点。
2. 制作复习提纲:将重要知识点整理成提纲,方便记忆和复习。
3. 做练习题: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
4. 组织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答疑,分享学习经验。
5. 注重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二、GPS期末考试的形式和内容GPS期末考试通常由选择题和解答题组成。
选择题占比较大,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解答题考察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章节知识:对于每个章节的概念、原理、性质等进行理解和记忆。
2. 算法与计算:掌握一些重要的算法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3. 实践操作:完成一些实践操作题,考察对实践的能力和应用。
三、GPS期末考试的答题技巧在考试中,合理的答题技巧能够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1. 仔细审题:在答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
2. 选择题:在做选择题时,注意各选项的差异,利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
3. 解答题:在做解答题时,先列出解题步骤,按照要求进行证明、计算或推导。
4. 注意细节:在回答问题时,注意书写规范,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准确的表达。
5. 合理分配时间:对于难题和易题,根据分数权重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四、GPS期末考试的心态和应对策略GPS期末考试是一次重要的考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应对策略。
1. 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2. 自信表现:考试时保持自信的表现,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3. 注意时间:控制好答题时间,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一道题上。
4. 定期休息:如果遇到难题或情绪波动,可以短暂休息调整一下状态。
GPS复习重点

GPS复习重点观测时段:从测站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起至停止观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段称为观测时段。
同步观测:指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
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其与计算时所采用的卫星轨道数据同属于一个坐标参照系。
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由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解结果。
长度较差:两条复测基线的分量较差的平方和开方。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独立观测环:指由独立基线所构成的闭合环。
基线解算:利用2台或2台以上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同步观测数据形成的养分观测值,通过参数估计的方法来确定两两接收机之间的基线向量三维坐标差及其方差-协方差阵的过程。
多基线解:一次提取一个观测时段中所有进行同步观测的N台接收机所采集的同步观测数据,在一个单一解算过程中共同解求出所有N-1条相互函数独立的基线。
高程系统:与确定高程有关的参考面及以其为基础的高程。
RINEX格式:与接收机无关的交换格式,其按照文本文件形式存储数据,数据记录与接收机的制造厂商和具体型号无关,已成为GPS测量中普遍采用的标准数据格式。
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三维地心坐标系,已于2008年7月1日启用。
GPS水准:采用GPS技术测定点的正高或正常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采用GPS 方法确定大地高、采用其他技术方法确定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
SP3格式:标准产品第三号的缩写,是一种精密星历格式,IGS在发布精密星历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
参考框架:参考框架是坐标参照系的实现,是一组具有相应参照系下坐标及其时间演变的点。
GPS网质量的影响因素:1.GPS基线向量的质量;2.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3.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4.GPS网的结构;5.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
GPS数据处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周跳探测方法
高次差/多项式拟合
Geometry-free组合
应对方法
修复
标记,引入新的模糊度参数
4.整周未知数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的方法
伪距法
多普勒法(消去法)
走走停停法(Stop and Go)
参数法(搜索法):经典方法、FARA、LAMBDA
5.基线解算结果的作用
是后续数据处理的观测值(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观测值)
绝对指标–可确切判定质量合格与否
5.评定基线向量结果质量指标
1) 相对质量指标
单位权方差因子
实质:又称为参考因子,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
观测值的RMS
定义:观测值残差的均方根
实质
反映了观测值与参数估值间的符合程度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
一般认为,RMS越小越好
数据删除率
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6.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及其判别
基线解算时所设定的起点坐标不准确
判别:无明确的方法
少数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
判别:通过卫星可见性图
在整个观测时段中,有个别卫星或个别时间段周跳太多,致使周跳修复不完善
判别:通过残差图(残差跳跃)
在观测时段内,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观测值的改正数普遍较大
判别:通过残差图(残差中部分区间成系统性变化,且呈现周日特征)
特点
模糊度保持整数特性
波长短,模糊度较难确定
测距精度高
应用
辅助确定Iono-free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
GPS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GPS的应用:导航、授时、定位测量2、卫星定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卫星三角测量、卫星多普勒测量、GPS卫星定位测量卫星三角测量:卫星仅作为一种空间动态观测目标,由地面通过拍摄卫星的位置而测定地面点的坐标。
卫星多普勒测量:利用地面跟踪站上的多普勒测量资料可以精确确定卫星轨道。
定位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3、子午卫星系统: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导航定位,也被称为多普勒定位系统。
(6颗卫星,6个轨道,轨道夹角30,轨道倾角90,卫星高度1075,周期107min)局限性:①一次定位所需时间过长②不是连续的、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③效率低、精度低4、GP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①军事:配备GPS的士兵;导航的导弹;核潜艇;舰载飞弹②交通运输:航运、航空搜索;陆路交通(车辆导航、监控);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③测量:建立和维持全球性的参考框架;板块运动和监测;建立各级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城市控制网、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各种工程测量;在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海洋测量中的应用。
④其他:精细农业;遥感;卫星定轨;资源勘探;GPS气象学;个人旅游…5、美国政府的GPS政策SPS:标准定位服务,使用C/A码,民用PPS:精密定位服务,可使用P码,军用SA:选择可用性技术;1991.7.1-2000.5.2;人为降低普通用户的测量精度;方法:降低星历精度(加入误差);卫星钟加高频抖动(短周期,快变化)AS:反电子欺骗技术;1994.1.31-今天;P码加密。
P+W→Y6、GPS现代化:①在Block IIR卫星的L2载波上调制C/A码,在Block II F卫星中增加f =1176.45MHz的民用频率;②增强卫星信号强度,增加抗干扰能力;③增设新的军用码(M码),与民用码分开,并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④使用新技术,以阻止或干扰敌方使用GPS;⑤军用接收机具有更好的保护装置,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具有快速初始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步环闭合差
定义
由相互独立的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实质
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
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
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异步环或重复基线来判定。
措施:删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
周跳太多的判别
判别:从基线解算后所获得的观测值残差来分析,某测站对某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未修复的周跳时,与此相关的所有残差都会出现显著的整数倍的增大。
措施:多颗卫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经常发生周跳,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删除该卫星发生周跳的观测值
RAIM
名词解释:接收机自动完整性监测
第四章
1.思考题
GPS基线解算的概念
GPS基线解算的类型
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非差观测值及其应用
差分观测值的形成方式
差分观测值的有哪些类型?
常用的组合观测值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用途?
2.GPS基线解算
定义
利用多个测站的GPS同步观测数据,确定这些测站之间坐标差的过程
多路径效应、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判别
同周跳太多的判别
判别:残差会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一般不超过1周,但明显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差。
措施:多路径效应严重,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提高截止高度角(具有盲目性)、模型改正、双频观测值
5.GPS观测值
非差观测值
差分观测值
特点
不受电离层、对流层折射、钟、几何位置的影响
载波相位和码的组合
6.天线的相位中心
解决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的方法
天线定向
模型改正
PCV的定义
7.天线高
定义:标志至平均相位中心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
量取方法:斜高或到某一平面的直高
天线高的改化:手工改化;自动改化,需提供天线类型及量高方法
第五章
1.思考题:
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
实质:RDOP表明了GPS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
同步环闭合差
定义
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特点:
理论上: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步环闭合差在理论上应总是为0。
实践中:只要数学模型正确、数据处理无误,即使观测值质量不好,同步环闭合差将非常小。
实质:
若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
若同步环闭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单向测量
共视测量
载波相位
定位精度分析
方差分析
GPS定位精度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测量误差
卫星的几何分布
精度因子
表示误差放大的倍数,用来衡量观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定义精度因子DOP与中误差的关系
精度因子DOP可由平差参数的协因数阵中的主
对角线元素来定义
如何评价平面精度:
HDOP:平面位置精度因子
绝对指标–可确切判定质量合格与否
5.评定基线向量结果质量指标
1) 相对质量指标
单位权方差因子
实质:又称为参考因子,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
观测值的RMS
定义:观测值残差的均方根
实质
反映了观测值与参数估值间的符合程度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
一般认为,RMS越小越好
数据删除率
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观测值
GPS载波相位观测值(主要)
原始观测值
差分观测值
不同频率的组合观测值
GPS伪距观测值(辅助)
结果
基线向量
精度(中误差)及误差相关性信息(协因数阵)
3.基线解算的分类方法
根据数学模型
单基线解、多基线解、整体解(多站网解)
根据观测值类型
L1解、L2解、宽巷(Wide-lane)解、窄巷(Narrow-lane)解、无电离层影响(Iono-free)解
<SSSS>为观测站点名;
<MR>为接收机编号;
<CCC>为三位ISO 3166-1标准的国家代码,标识站点位置,中国代码CHN;
<S>为数据源,即数据来源于接收机(R)还是数据流(S);
<YYYYDDDHHMM>为观测开始时刻(年、年积日、时、分);
<NNN>为观测时段长度,01D = 1 day;
第二章
1.思考题
GPS数据处理的文件格式有哪些?
GPS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
2.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数据传输:将GPS接收机记录的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磁盘上,以备处理和保存。
3.预处理的主要工作
数据分流。
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剔除粗差并进一步剔除无效观测值。
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和采样间隔,统一为标准化的文件格式,以便统一处理。
<FRQ>为观测时的采样间隔或采样频率;
<TT>为包含的卫星系统和数据类型,第一位表示卫星系统(M、G、R、C、E、J、I);第二位为数据类型,即观测文件(O)、导航文件(N)或气象文件(M);
<FMT>为扩展名,扩展名只有两种:rnx或crx,.gz为压缩格式
卫星系统简码表:
M (Mixed)、G (GPS)、R(GLONASS)、C (BeiDou-2/COMPASS)、E (Galileo)、J(QZSS)、I(IRNSS)
而求 时候是利用方程: ,G称为雅克比矩阵,若 ,则
根为 ,如含有权重,则根为
2.伪距定位算法
准备数据及参数初始化
方程线性化
利用最小二乘对方程求解
更新根
判断是否收敛
3.多普勒效应
所以误差方程求解时候还要求频移
4.GPS授时
T时刻接收机时间为:
为接收机钟差,可通过解算得到,进而得到真实时间
授时的三种方法:
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RATIO
定义
实质
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该值总大于等于1,值越大,可靠性越高。
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
RDOP
定义:所谓RDOP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 )的平方根,即
复测基线较差(重复基线互差)
定义
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就是所谓重复基线。这些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就是复测基线较差。
实质
复测基线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
复测基线较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复测基线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
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条复测基线来判定。
对流层折射影响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较大
判别:通过残差图(残差中部分区间成系统性变化,但无周日特征)
差分方式
站间差分
消除了卫星钟差影响
削弱了电离层折射影响
削弱了对流层折射影响
削弱了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
星间差分
消除了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历元间差分
消去了整周未知数参数
组合观测值
宽巷组合观测值
特点
模糊度保持整数特性
波长较长,模糊度容易确定
测距精度略低
应用
在动态定位时,通常用此观测值
辅助确定Iono-free组合观测值的模糊度
基线解算的基本流程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方法
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常用方法以及FARA法基本原理
2.基线解算的流程
数据导入,观测值、星历、气象元素、测站信息等
数据预处理:周跳探测与修复、形成差分观测值
组成观测方程:待定参数包括基线向量、整周模糊度等
平差解算:待定参数包括基线向量、整周模糊度等
能否确定整周模糊度参数
VDOP:高程精度因子
PDOP:空间位置精度因子
TDOP: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
GDOP:几何精度因子
精度因子的数值与所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图形有关。分析表明:几何精度因子GDOP与测站和观测卫星所构成的多面体体积V的倒数成正比。实际观测中,为了减弱大气折射影响,卫星高度角不能过低。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应尽可能使所测卫星与测站所构成的多面体体积接近最大。
为进行基线向量解算结果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第六章
1.思考题
评定基线向量结果质量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如何根据残差图来判断哪颗卫星的观测值有周跳?
RATIO的定义及其作用是什么?
2.基线解算阶段质量控制的目的
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分析提供合格的基线向量结果。
3.基线解算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
质量评定: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基线向量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质量差(不合格的)基线。
根据所采用差分观测值的类型
非(零)差解、单差解、双差解、三差解
根据模糊度的确定情况
浮动解、固定解
固定解(整数解):模糊度被确定为整数
浮动解(实数解):模糊度未被确定为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