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姆斯特德理论及其实践
奥姆斯特德与公园体系

奥姆斯特德与公园体系摘要:简述奥姆斯特德医生所做的重要设计,了解奥姆斯特德的规划理念和他超前的思想,学习他的公园体系,并已出自己的感想。
关键字:奥姆斯特德公园体系绿地规划理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1903)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设计的起步——纽约中央公园约瑟夫帕克斯顿于 1847 年设计了开放的伯肯黑德公园,自此掀起了英国的公园运动公共风景式公园的观念随后流传到美国。
纽约当局于 1858 年希望设立中央公园,旨在使城市之中有一片可供市民休憩的绿洲。
奥姆斯特德与建筑师同伴卡尔弗特沃克斯所做的草地规划赢得了中央公园设计竞赛首奖,开始了他的公园与风景园林设计之路,中央公园也成为风景园林史上里程碑式的设计。
奥姆斯特德欣赏伯肯黑德公园的曲线道路,不规则的草坪、树群、湖沼等,这些内容都用在中央公园的设计中了。
当时英国流行的田园主义对美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继续产生影响直到今日。
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现在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
这里挖了湖,堆了不高的山,因为造价太高,所以大量的保留了原来的地貌。
但在自然式当中也掺杂了整齐式,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大的树荫道及中央林荫广场,平坦、开旷,四周有足够的树荫,游人最喜欢停留,坐在这里只闲看过往的行人都是一种乐趣。
中央公园四周在一百年内围满了街区,一共在横长3.5公里的范围内就有52个街口,纵长不满一公里内有4个街口,总数有112个街口对着公园四周的环行路,这样一个狭长形的公园会引起极大的交通的矛盾。
然而奥姆斯特德却设立了4条穿越公园的道路,这四条道路使用了人车分离的思想,将公园里游人走的道路与穿越公园的车道分开,即将车到建于人行道之上,形成立体交通。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从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和囚徒困境理论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性行动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然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自愿组织起来,成功的对其公共事务进行了自主治理,取得了持久的公共利益。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那些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概括,写出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对集体行动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的思想,以求对其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一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面对集团行动的悲剧,有的学者提出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
奥普尔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进行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承认的。
”哈丁也认为:“在一个杂乱的世界上。
如果想要避免毁灭,人民就必须对外在与他们个人心灵的强制力,用霍布斯的术语来说就是‘利维坦’,表示臣服。
有的学者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要求在凡是资源属于公共所有的地方,强制实行私有财产权制度。
罗伯特.史密斯认为;“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
奥斯斯特罗姆运用博弈论指出了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突破国家与市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1.自主治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四个内部变量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占用和提供公共池塘的决策和行动,是广义的理性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复杂和不确定环境后的决策和行动,而影响二人策略选择有四个内部变量: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
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 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
从奥斯特罗姆地方公共经济理论看我国公共服务的改革与创新

从奥斯特罗姆地方公共经济理论看我国公共服务的改革与创新一、地方公共经济理论概述奥斯特罗姆夫妇的研究不仅是治理理论的早期来源之一,更为治理理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其关于地方公共经济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公共产品性质和治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奥斯特罗姆夫妇将公共经济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的、由各种不同规模的、提供各类集体产品或服务的、众多集体消费单位的统称,它们负责安排安排其资金,组织其生产,规制其进入和使用。
在奥斯特罗姆夫妇看来,集体消费单位不仅仅是各种规模的政府单位,能提供一项或多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组织或者非正式组织也可以被视为集体消费单位。
奥斯特罗姆公共经济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区分公共物品的供应和生产。
因为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工具的使用,20世纪学者对于公共物品的研究不仅仅涵盖在解释政府的合理性以及界定政府职能的讨论中,而是把它纳入到了财政税收理论的框架中。
这为公共物品私人提供模式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954年,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通过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本质区分给出了公共物品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奥斯特罗姆承认,任何地方政府仍然都必须承担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这其中的主要职责便是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但与传统学者的研究不同,奥斯特罗姆提出,地方政府的责任在于供应,而非生产。
奥斯特罗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公共产品和服务间存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因此形成了公共物品的供应和生产概念的区分。
可以通过将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部门或私人资本引入到公共物品的生产领域,形成一种准市场的关系。
在这种情景下,政府的任务重心变成了供应公共物品,同时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得更为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_公共资源-论文网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_公共资源-论文网论文摘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公共资源自主治理思想,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和政府之外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性,拓宽了制度分析的视野,对公共事务治理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建立在自主治理思想基础上的公共资源管理模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激发公民意识以及发展民主政治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自主治理,制度一、引言2009年12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以其在经济管理分析,特别是在公共资源管理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历史上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奥斯特罗姆教授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创作了20余部著作和近200篇学术论文,其中代表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已经于2000年译成中文出版。
此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奥斯特罗姆教授通过长达15年对美国各大洲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以及对警察服务的研究,发现了在斯密和霍布斯的主权理论之外存在“第三只看不见的手”,从而创建了自主治理理论。
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解决公共事务困境,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和制度架构,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自主治理研究的热潮。
西方的治理思想最早集中在对政权形式的探讨,如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孟得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及圣·西蒙的专家(技术官僚)治国理论。
但公共治理理论正式产生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主要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多中心化。
一般而言,治理是指“权力的运用”,其中权力是指责任和控制体系。
奥姆斯特德设计原则

奥姆斯特德设计原则奥姆斯特德(Omsted)设计原则是一种著名的观念,主要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旨在创造安全、有益健康和有乐趣的环境。
该原则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弗朗西斯·奥姆斯特德(Frrederick Law Omsted)及其团队首创的。
他们把常见的自然元素如湖泊、溪流和山脉等终端常见的自然元素如湖泊、溪流和山脉等放入城市发展的设计中,从而使这些环境与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以满足格局的多样性和空间的有趣性。
一、尊重历史即让建筑景观延续古老的历史元素,融入城市发展,以此来展现城市的文化、物理性质和历史记忆。
比如,在很多欧洲小镇设计中,运用了当地传统风格的建筑,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和技术发展的记忆。
历史元素的保留也不仅是视觉上的,而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影响了一个地点在历史上的特定情绪。
二、把建筑和景观空间结合起来建筑物中的景观、植物、水体等元素要紧密结合,形成更有机的统一空间。
最重要的是,景观应该和建筑有所关联,使景观空间不仅能够满足视觉上的需求,而且也能贴合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背景。
三、在空间上叙事在奥姆斯特德的设计思想中,空间叙事把城市景观中的建筑、树木和路网等元素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绪的故事。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不仅要考虑丰富各个子空间的功能,也要考虑从建筑物到路径的顺序和连续性,尽可能精细的表达出城市发展的主题。
四、融入自然元素把城市空间同自然环境做融合,在城市景观中尽量多的运用生态元素,如植物、水体、山丘等。
当把自然元素融入本来比较死板的建筑空间中,使得城市景观真正打开一波生态发展的革命,给人以视觉上美观优雅和精神上的宁静。
五、丰富视觉体验以审美的价值观视角出发去考量设计,让艺术和自然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丰富视觉体验。
丰富的视觉信息,激发了多元的想象力,使得人们能够从城市景观中获得充分的精神满足感。
以上是奥姆斯特德设计原则的主要内容。
自从奥姆斯特德诞生以来,这种设计理念便传至世界各地,影响了许多大师作品,如泰克·哈林顿,对当今城乡规划设计有着积极地影响。
奥姆斯特德

代表作品一: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南起59 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 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 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 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 约曼哈顿岛的中央。340公 顷的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 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 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100多年后的今天,纽约中央公园依然是普通公众休闲、集会的场所。 同时,数十公顷遮天蔽日的茂盛林木,也成为城市孤岛中各种野生动物 最后的栖息地。
五、奥姆斯特德原则
•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 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 2、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 规则) •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 环系统风格
1、创造了景观通道,使游人能够融入其中,体验到景观 的陶冶; 2、总是追求超越现实的品位和风尚,他的设计基于人类心 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上; 3、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 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 "、"如画般"品质的强调。 4、在陡峭、破碎的地形中采用"图画般的"风格,大量培植 了各种各样的地表植被、灌木、葡萄树和攀援植物,从而 获得了一种丰富、广博而神秘的 效果。
美国景观设计大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 1903年)景观设计师、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美国景观设计之 父
一、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 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 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 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 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 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 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奥姆斯特德六大原则

奥姆斯特德六大原则奥姆斯特德六大原则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彼得·奥姆斯特德提出的一组软件设计原则,旨在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可维护、可扩展和易于理解的代码。
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原则: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或模块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简而言之,一个类或模块应该只有一个职责。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降低代码的复杂度和耦合度。
当一个类拥有多个职责时,任何一个职责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其他职责,导致代码的修改范围扩大,难以维护和调试。
第二原则: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开放封闭原则要求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也就是说,当需要改变一个软件实体的行为时,应该通过扩展而不是修改原有代码。
这样可以保证原有代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方便地引入新的功能和特性。
第三原则: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里氏替换原则要求如果一个类型是其父类型的子类型,那么可以在任何使用父类型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型,而不会产生错误或异常。
这样可以保证代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可能导致代码的异常行为和错误结果。
第四原则: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
抽象接口应该由高层模块定义,而具体实现应该由低层模块实现。
这样可以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依赖倒置原则也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五原则: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接口隔离原则要求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总接口。
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

一
、
引言
组织起 来 , 行 自主治 理 , 而能 够在所 有人 都面 对 进 从
20 年 l 月 , 国印第 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 09 2 美 奥 斯 特 罗 姆 ( lo so , Ei rOt m) 以其 在 经 济 管理 分 n r 析, 特别 是 在公共 资源 管理分 析方 面 的卓 越 贡献 , 成
的《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一 书 , 于 20 已经 0 0年译 成 中文 出版 。此 书解 决 的 中心 问题是 :一 群 相 互 依 赖 的委 托 人 如 何 才 能 把 自己 “
C ISa—o gX A G Qul A hohn , I N i— n a
( u h u U i r t o ia c n c n m c , uy n , uz o , 5 0 4, hn ) G i o nv s y f n n ea d E o o i G i g G i u 5 0 0 C ia z e i F s a h
.
p si i t f a tn mi a n s i g p b i r s u c s o t o r e n o e me t b o d n h o z n o y t m o sbl y o u o o c h r e s u l e o r e u f ma k t a d g v r i n c n n , r a e s t e h r o f s se i
a a y i a d c n r ue s iey t h e eo me t fp b i f i a e s g te r .B sd s h u l e o r e n l s n o t b ts ma sv l o t e d v lp n u l af r h r s i h o y s i o c as n n e i e ,t e p b i rs u c s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奥姆斯特德理论及其实践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曾经涉足过多个职业,直至1857年中央公园设计阶段被指定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他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2006年,奥姆斯特德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49位)
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计工作指明目标的社会、政治价值观。
从他在新英格兰所获得的优秀遗产中,他发展出对社区以及文化与教育等公共组织重要性的信奉。
他在景观艺术方面他阅读了如尤维达尔·普赖斯(Uvedale Price)、汉弗莱·雷普顿、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威廉·申斯通(William Shenstone)和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等英国作家的著作,这些影响使他坚信艺术是将美国社会由近乎野蛮的状态改造成为他所认为的文明状态的好方法。
1857年秋,奥姆斯特德因在文学领域的影响,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次年3月,他和卡儿弗特·沃克斯*在该公园的设计竞赛中胜出。
他的规划理念受英国田园与乡村风景的影响甚深,英国风景式花园的两大要素——田园牧歌风格和优美如画风格——都为他所用,前者成为他公园设计的基本模式,后者他用来增强大自然的神秘与丰裕。
奥姆斯特德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有人说:“没有奥姆斯特德,美国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纽约的中央公园也许是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它给纽约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
中央公园这个美国最大的公共绿地迎来了150周年纪念,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全美第一个公园,还在于在其规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
他被认为是美国景观建筑的创始人和美国最重要公园的设计师。
在北京现阶段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奥姆斯特德的理论在某些方面也有了一些实际应用。
根据《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则前提下,将各类自然元素全面统筹,构筑合理空间结构;科学配置,建立完善功能系统,综合协调,提出均衡用地规模;集约布局,满足适宜服务半径”即是对奥姆斯特德理论中“因地制宜”的实际应用。
在第8条“规划原则”中的“生态优先原则”即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在第11条“空间布局”中要求“在山区重点绿化的同时,加强山区一般绿化,稳步推进岩石裸露地区植被恢复,加强宜林荒山、疏林地和未成林地的绿化建设,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满足服务城市功能的需要。
”即是“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的体现。
举具体的例子来说,密云新城绿地的总体结构及布局是构筑“一环、一心、两带、多点”的网络状绿化结构。
规划期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新区建设用地绿地率不能低于40%,旧城改造区绿地率不能低于30%。
—一环指以城区东南北三面山体为生态屏障,西面田园为面向中心城的开敞空间,形成绿色大环围绕新城的生态格局,使整个城市建造在绿色背景之中。
—一心指在新城中心区以西结合潮河绿化,规划密云新城的中心公园,成为新城的生态“绿心”。
—两带指白河、潮河两岸建设两条游憩绿化带。
—多点指新城公园、居住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绿化广场等。
这些规划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实现,城区内尤其是白河沿岸街头绿地、绿化广场随处可见,且白河两岸的两条游憩绿化带已经建成。
这其实就是对土地的合理规划。
在白河及其周边设施建成前,那附近几乎无人光顾。
如今,白河两岸以及白河连接的奥林匹克公园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清晨与晚上,总有许多人在白河沿岸晨练或散步。
可以说,白河是密云县城的一大亮点,白河的规划无疑是十分成功的,这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一次成功应用,理论指导着实践。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在对密云新城绿地的布局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多点”要求增加街头绿地,但有些街头绿地虽然经过时看着赏心悦目,但却几乎无人问津。
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绿地紧邻公路,缺少私密性;二是这些公园不远处有环境更好的白河公园,人们宁愿多走几步去享受更好的景致。
这就是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是对于绿地位置的不合理设置。
虽然奥姆斯特德的理论提出要“建立城市开放系统”,但数量的多少与位置的选择却是需要准确的实地考察才能更好的实现。
由此可见,理论不仅指导实践,实践还可以反作用于理论,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