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1)
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医叫做扁鹊。
扁鹊能够治病救人,他还擅长各种方术,在赵国有“天下之名医”的称号。
当时,有个名叫蔡桓公的人,身体非常虚弱,朝政也由蔡桓公的弟弟蔡太师执掌。
蔡桓公的脾胃很不好,吃饭稍不注意就会呕吐、腹泻。
有一天,蔡桓公突然觉得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身体十分乏力,觉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马上请来医生给自己诊断。
可是,医生看了半天也找不出病因,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提出告辞,走时只说了一句话:“你这病我实在没办法!”扁鹊来到秦国的京城咸阳,蔡桓公听说后立即派人将他请进府内。
扁鹊看完病后,也感到很纳闷。
他想:既然蔡桓公现在还好好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呢?他决定对蔡桓公再仔细地检查一番,结果发现他得的正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病入膏肓”,于是,他对蔡桓公说:“桓公啊,您应该立刻准备后事了。
你的病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没办法了。
”蔡桓公很难过,问扁鹊说:“我虽然命不久矣,可我还有几个儿子,他们还都年轻,如果我死后,他们肯定会继承父业。
到时候,谁来接替我的位置治理国家呢?”扁鹊说:“治病救人的道理在于精神,你平时施行仁爱于民,所以才能养活众多的百姓;现在您又实行王道,使远近的百姓都获得利益,百姓都很拥戴您。
你死后,由你的儿子继位,老百姓都舍不得您,到那时,您的子孙可以向天下人传授您的精神和学问,传承十代,一定会成为人才济济的强国,怎么会让他们没有继承人呢?”蔡桓公听从了扁鹊的建议,把儿子们都叫到跟前,交待他们一定要以自己为榜样,广施德政,不要贪图享乐,结果,蔡国的百姓果然人人喜欢自己的国君,勤奋努力,安居乐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蔡桓公就去世两年了。
一天,他的三个儿子一起到宫里去祭拜父亲。
他们看到国家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就问父亲是怎么做到的?蔡桓公告诉他们:“你们记住啊,我从来不忘记扁鹊的劝告,总是让我的子孙把自己当作榜样,从而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我的子孙也谨遵教诲,让他们不受贫穷困苦的折磨,同时精通治国的道理,远近的百姓都很拥护他们,国家怎么会不富足呢?”蔡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们遵照他的嘱咐,没有一个敢于奢侈浪费,终于使蔡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扁鹊治病的故事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所记载。
以下是一段原文:
扁鹊过齐,齐桓公问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扁鹊与齐桓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以及扁鹊对齐桓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扁鹊治病的故事主要内容

扁鹊治病的故事主要内容
扁鹊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医,他医术高超,深受人们敬仰。
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患病,已经数日卧床不起,病情十分严重。
他立刻前往太子家中为太子诊治。
经过仔细诊断,扁鹊认为太子的病属于尸厥症,即一种类似于假死的病症。
扁鹊立刻向太子家属说明了自己的诊断结果,并告诉他们太子并没有真正死亡,而是一种假死状态。
他提出了一种治疗方案,让太子家属准备药物和针石,他在太子的各个穴位施以针灸,又给太子灌服了药汤。
经过扁鹊的精心治疗,太子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扁鹊继续治疗了数日,太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最终,在扁鹊的精心治疗下,太子完全康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正确的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同时,扁鹊的医术高超和责任心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扁鹊治病》课文原文:从前,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地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如果不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相信,说:“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
”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蔡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病。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肠胃里,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一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汤药还可以治好;但是,病一旦深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只好逃跑了。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治病》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医治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塑造了扁鹊这位聪明、细心、负责任的医生形象。
他能够准确判断蔡桓公的病情,并多次提醒他及时治疗,体现了医者的高尚职业精神。
其次,蔡桓公的形象则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物。
他对扁鹊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这种盲目自信和忽视健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最后,课文通过蔡桓公的悲剧,告诫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珍视生命、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重要观念。
初中扁鹊治病文言文翻译

昔扁鹊者,春秋时人也,医术高超,名闻天下。
一日,有赵国国君病重,召扁鹊入宫为医。
扁鹊诊视国君,见其面色苍白,气息奄奄,知其病已入膏肓。
国君问扁鹊:“吾病已重,医者皆言无望,先生可有良策?”扁鹊对曰:“君之病,实乃心火过旺,肝气郁结,加之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故而如此。
若不速治,恐将不救。
”国君曰:“先生既知病源,愿闻治疗之法。
”扁鹊答曰:“治此病,须先调养心神,使之平和。
再以疏肝解郁之法,使肝气畅通。
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饱,劳逸结合,动静相宜。
此外,尚需用草药煎汤,以清心火,疏肝气。
”国君曰:“先生之言,闻所未闻。
吾愿试之。
”于是,扁鹊为国君配制草药,煎汤服之。
又教国君调养心神,疏肝解郁之法。
国君依计而行,日见好转。
数月之后,国君病愈,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赵国百姓闻之,皆称扁鹊神医。
于是,各国君主纷纷遣使来请扁鹊,以求治病。
扁鹊遂周游列国,治病救人,名声更盛。
一日,齐国有位大夫,患重病卧床不起。
其家人闻扁鹊之名,遂请扁鹊前往诊治。
扁鹊至齐,诊视大夫,见其面色苍白,双目紧闭,气息微弱。
扁鹊曰:“君之病,乃脾胃虚弱,气血两虚。
须以补益脾胃,调和气血之法治疗。
”于是,扁鹊为大夫配制草药,煎汤服之。
又教其家人如何调养身体,使之恢复。
数日之后,大夫病愈,起身行走如常。
扁鹊治病,不拘一格。
或以草药,或以针灸,或以食疗,皆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医术之高,令人称奇。
扁鹊尝言:“医者,仁术也。
医病之道,在于细心观察,对症治疗。
不以富贵贫贱为念,但求病者安康。
”此言传遍天下,扁鹊之名,更响亮矣。
扁鹊治病,不辞劳苦,不求回报。
他周游列国,治病救人,不计其数。
其所到之处,皆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扁鹊病逝,赵国举国哀悼。
各国君主亦为之痛惜。
扁鹊虽已离世,但其医术和仁心,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后世之人,皆以扁鹊为楷模,传承其医术,弘扬其仁爱之心。
扁鹊治病,虽非言语所能尽述,然其医术高超,仁心仁术,足以垂范后世。
吾辈当以扁鹊为榜样,学其医术,行其仁爱,为病者解除痛苦,为世道增光添彩。
扁鹊治病小古文

扁鹊治病小古文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他以医术高超而闻名于世。
他治病非常有成就,被誉为医术超群的神医。
有一次,有一个人患上了疑难杂症,找遍了所有的医生都无法治愈。
后来他听说了扁鹊的名字,心中抱着一线希望来找他求医。
这位病人来到扁鹊的府上,向他详细陈述了自己的病情。
扁鹊细心地倾听,然后仔细做了诊察。
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扁鹊得出了治疗的方案。
扁鹊让病人服用他自己炮制的一味药物,还嘱咐他要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方法服用。
病人照着扁鹊的嘱咐去做,坚持用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完全康复了。
他对扁鹊心生敬佩,特地前来感谢。
扁鹊谦虚地说:“医学是一门细致且艰难的学问,我只是凭着
多年的经验和不断探索,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治病的方法。
我只是尽力而为,也是幸运能够帮助到你。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疗是一门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学问。
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负责任,尽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扁鹊治病》这篇小古文,通过讲述扁鹊医术超群的故事,弘
扬了医德医风,传递了医者的使命和担当。
这种精神和态度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扁鹊治病》是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扁鹊治病》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原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i)桓(hu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读后感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医生扁鹊给人治病,告诉别人已经得病了,可别人不信,说不用治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再次申明说病已经加重了,可那人还是不相信。
终于过了一天又一天,当那人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想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远离,别走他乡了,那人只能面临病死的结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缺陷,一定要及时地去弥补,有问题也要及时地去解决,否则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扁鹊治病故事

扁鹊治病故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就担任了“神医”的职务。
他医术高超,不管是给贵族还是平民治病,都能体贴入微,尽心尽力。
有一天,扁鹊前去拜见蔡桓公。
他仔细观察了蔡桓公的气色后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点问题,似乎是着凉了。
我建议您尽快进行治疗,免得病情加重。
”
蔡桓公听了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身体强壮,不需要治疗。
他对扁鹊说:“我感觉自己很健康,不需要你的治疗。
”
几天后,扁鹊再次前来拜见蔡桓公。
他观察到蔡桓公的病情已经加重了,赶紧提醒他进行治疗。
然而蔡桓公仍然不听,他对扁鹊说:“我觉得你只是想推销你的药而已。
”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这时他才意识到扁鹊的警告是正确的。
他赶紧派人去请扁鹊来给他治病。
扁鹊来到蔡桓公的病床前,仔细检查了他的病情。
他对蔡桓公说:“您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是幸好现在治疗还来得及。
让我帮您治疗吧。
”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蔡桓公的病情逐渐好转了。
他感慨地说:“我当初不听扁鹊的话,现在病情才得到缓解。
这真是后悔莫及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我们应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且相信专业医生的建议。
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当我们感觉身体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积极的思维状态。
因此,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有梯度的活动,拾级而上,教学就有了深度和理趣。
三、品读故事1、说说扁鹊师:文章里主要写了两个人,分别是谁?生:蔡桓公和扁鹊。
师:作者写扁鹊的时候,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
用心读一读扁鹊的话,边读边思考:你从扁鹊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扁鹊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一练。
出示: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学生练习后)师: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扁鹊的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蔡桓公的病——生:是小病。
不严重。
没有大问题。
师:二是病虽然小,但是应该早些治疗。
请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蔡桓公的病很轻微。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谁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病虽然很小,但是应该及时。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读课文,不仅要理解意思,还要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第二次呢?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是呀,比以前严重了。
谁用朗读告诉蔡桓公,他的病严重了,得赶紧治疗。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你想想啊!桓公的病加重了,作为医生的扁鹊,有什么感受呢?生:焦急。
着急。
师:请你焦急地读一读。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第三次呢?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此时的扁鹊,可以说是心急如焚啊!他会怎么劝蔡桓公呢?谁再来读读?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从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中,你体会到扁鹊是个怎样的人?生:很有责任心的人。
很执着的人。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2、说说桓公师: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桓公是又有什么反应呢?请你读读下面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扁鹊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他是怎么回答的?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你从这句简单的话中,读出了什么?生:桓公根本不相信他。
生:桓公认为扁鹊是个骗子。
师:是呀!桓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
谁再来读一读。
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如果加上动作,不屑一顾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抚胸、摆手)我们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真是活灵活现啊!第二次,扁鹊说他的病加重了,蔡桓公有什么反应?生: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师: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
他在想什么呢?生:我明明说过自己没病,你为什么还要来烦我?生:他越是说我有病,我就越不相信他的话。
生:一次次来烦我,该不是想骗我一些钱吧。
师:第三次,蔡桓公什么反应呢?生: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非常不高兴,是什么样子的?生:脸黑得像锅底,眼睛里会喷出活。
生:恨得咬牙切齿,很不得把扁鹊拉出去斩了。
师:从蔡桓公的反应中,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以为是的人。
很自负的人。
很固执的人。
3.串讲故事师:我们来配合一下,讲一讲这个故事。
女生读扁鹊的话,男生读蔡桓公的反应,我来串联整个故事。
师:(音乐起)有一天,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善意地提醒他——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蔡桓公听了,一点都不相信他——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急切地催促他——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蔡桓公听了,有点讨厌他——生:蔡桓公有点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扁鹊又退了出来。
师:十来天后,扁鹊越来越担心蔡桓公的身体,郑重地劝告他——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蔡桓公听了,非常痛恨他——生:蔡桓公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师:就这样,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小病变成了大病,最终的结果是——生:蔡桓公病死了。
4.角色体验师:我来采访一下蔡桓公。
大王啊大王,人家扁鹊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你怎么就不相信他的话呢?生:他只是在我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我有病。
我当然不相信他喽!生:他没有说清楚我为什么得病了,有什么症状,我当然不相信。
生:他这样的骗子,我见得多了,分不清谁是名医,谁是骗子。
师:大王啊大王!据我所知,扁鹊既没有骗您的钱,更没有伤害你,你怎么就越来越生气呢?生:因为他老是说我有病。
(生笑)生:他三番五次来找我,求着我治病,我当然很生气喽。
生: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竟然说我有病,本大王能不生气吗?师:是呀!人家是大王,这事最好私聊。
生:他不仅说我有病,还威胁我,再不治会怎么样。
我当然不高兴喽!师:是呀!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看来,谁也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
(生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得了病也不去看医生。
有一个成语——讳疾忌医(板书:讳疾忌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评: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讲,体验重于理解。
如何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呢?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揣摩语气,读好扁鹊的语言;合理想象,读好蔡桓公的表现;配乐串读,强化整体认识;角色采访,直抵人物内心。
教学活动,从文本语言入手,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教师设计的采访环节,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学生感同身受,直抒胸臆。
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讳疾忌医”的人性弱点。
四、揭示寓意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面对浑身疼痛、命悬一线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为何一走了之?生: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很严重,谁也没办法了。
师:是的,无药可救了。
生:如果不走,治不好桓公的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生: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
师:这叫“病入膏肓”。
课文有一段话,写出了扁鹊不再为桓公医治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师:“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是说扁鹊没有能力吗?生:不是,是说没有任何办法了。
师:是呀!面对固执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板书:无能为力)。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生:得了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早作治疗。
生:做人不能太顽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生:有了小病,要尽早治疗,不然会变成大病。
师:仅仅治疗疾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其他方面也一样。
比如,你犯了小错,不及时改正,会变成大错。
师:变成大错会怎样?生:成了习惯,改不了了。
生:没有机会改正了。
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师:是的。
有了小缺点,小错误,要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防微杜渐”。
(板书:防微杜渐)点评:对“无能为力”的理解,很有必要。
正因为有了连名医都“无能为力”的严重后果,所以“防微杜渐”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对于寓意的概括,教师的指导呈现了“由放到收再到放”的聚焦过程。
学生的认识都有道理,但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出文本的核心价值——防微杜渐;仅仅让学生知道,小病要及时治疗还不够,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与生活中的其它事。
因此,教师的追问很有必要。
五、拓展延伸师:蔡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处理过许许多多的大事。
最终,却因为一点小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临终前,他的心情一定不会平静。
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出示: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师:蔡桓公在想什么呢?他可能会想到,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可能会想到扁鹊,苦口婆心,原来都是为他好;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病,他可能想到事情的前前后后……(学生写完后交流)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我作为一国之君,聪明了一辈子,却被一点小病要了性命。
看来,还是大家说得对: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师:俗语改得好,真是画龙点睛。
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扁鹊一次次来找我,原来都是为了我的病啊!只可惜,我把别人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
我真是后悔快要断肠了。
师:明白了扁鹊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了。
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本来是一点小病,热水敷烫就可以治好。
没想到,被我一拖再拖,到了今天的地步,真不应该啊!哎,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人性是极其复杂的。
谁都知道得了病要治疗,但是蔡桓公怎么就执迷不悟呢?有时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是李一大师来拜见蔡桓公,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他也许会说什么呢?生:他会说大王的好,讨他的欢心,骗他的钱。
师:是的。
他也许会说,大王,我看您容光焕发,精神状态不错,身体一定很健康。
您的健康,是全国人民的福气。
我最近办了个养生班,练练气功,可以延年益寿。
大王,您也来试试吧?要不,我给您打个八折?(生大笑)师:大王听了,受用吗?会接受治疗吗?生:会。
师:但是,一代名医扁鹊,怎么就不能获得大王的信任呢?这个问题,你们得到生活里去找答案。
下课。
点评:有了前面几个教学环节的持续铺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趋于深刻,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较为准确。
此时,安排小练笔,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寓意的理解。
教师的点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练笔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令人回味悠长。
板书:扁鹊治病桓公讳疾忌医防微杜渐扁鹊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