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观]论土家族丧歌体现的人文特色

合集下载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歌唱艺术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歌唱艺术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歌唱艺术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

其中,土家族传统音乐与歌唱艺术作为土家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特点以及对土家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土家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土家族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创作音乐。

这些早期的音乐作品主要以古老的乐器演奏为主,如土家族特有的竹笛、葫芦丝等。

这些乐器除了被用来奏乐和娱乐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祭祀和仪式功能,成为土家族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特点1. 曲调独特多样:土家族传统音乐的曲调独特多样,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风格而闻名。

其中,民间舞曲、山歌和花鼓戏等是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

这些曲调通常简单而优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够充分展现土家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特点。

2. 强调口传心授:土家族传统音乐强调口传心授,通过师徒传承和家族内部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流传。

这种传统方式使得土家族传统音乐在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保持了纯正的特点,使得音乐的源头得以保存并世代相传。

3. 技艺高超:土家族传统音乐依靠传统的口述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得传承者具备了高超的演奏技艺。

不论是演唱,还是演奏乐器,土家族音乐家通常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音乐表达能力而闻名。

三、土家族传统音乐对土家文化的影响土家族传统音乐在土家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娱乐和饱受好评之外,它还对土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家族传统音乐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

正是通过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土家族人民得以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自然的感悟等情感表达出来,使得土家族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理解。

其次,土家族传统音乐也承载着土家人民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

音乐作为一种非常感性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歌词和旋律,土家族人民传承了自己祖先的智慧和经验,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融入到音乐中,使得土家族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自豪和认同。

土家族悲喜音乐的艺术及民俗解读

土家族悲喜音乐的艺术及民俗解读

( )哭嫁歌 的内容及结 构 一
鄂 、黔 、渝毗连 的武 陵山区。土家族人热爱歌舞 ,民
间音乐缤纷多 彩。而且很多音乐 因民俗而生 ,又与 民
土家 族 传统 的哭 嫁 ,一般 要 在婚 前哭 7 1 — 5天 ,
甚至有长 达一个 月之久 的,以出嫁 当天为最高潮 。哭 唱 的 内容很 广泛 :亲属 间以哭嫁 为 主 ,母女 、姊妹 、 姑 嫂 间用它 来互 相 嘱 咐 、祝 愿 ,叙 述父 母 的养育 之
『 键 词1 土 家族 ;哭嫁 歌 ;丧歌 ;民俗特 征 关
【 中图 分类 号] 0 .3 J 7 6 7
[ 献标 识码 1 文 A
【 文章 编 号]6 4 3 5 ( 0 2 0 — 0 0 0 1 7 — 6 2 2 1 )5 0 5 — 4
土家族 是一个 能歌善舞 的 民族 ,主要分 布于湘 、
人 。土家 族哭 嫁 歌在 其 内容 的 多样性 、结构 的完 整 性 、演唱形式 的独特性等方面都有 别于其他 民族 的哭
嫁歌 ,形成 了 自己的艺术特点 。
【 稿 日期 ]0 2 0 — 5 收 2 1— 3 0 【 基金项 目】 长江师范学院立项建设学科重点资助项 目。
次 高潮 相 同 ,新娘 强烈 抗拒 穿 露水 衣 ,情 绪 更 为激
动 。然后 辞香火 , “ 哭祖 宗” “ 。 哭上轿 ”乃套 曲之高 潮 及尾声 ,仪式场合 中鼓 乐喧嚣 、爆竹轰 鸣 ,新娘却
与妹妹哭 作一团 ,声嘶力竭 。此时 。新娘所 唱的歌词
作者 简介】 小云,女 ,江西宜眷人 ,主要 从事 民族音 乐学研 究。 甘
第2 8卷
第 5期
甘 小云 :土 家族 悲喜音 乐的艺术及民俗 解读口

从“撒尔嗬”看土家族独特的人生观念

从“撒尔嗬”看土家族独特的人生观念

从“撒尔嗬”看土家族独特的人生观念作者:普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土家“撒尔嗬”,汉族称“跳丧”,是巴人后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

一家有丧事,亲戚邻里聚齐围绕死者的棺材唱歌跳舞,通宵达旦,以此来祭奠亡灵,安慰生者。

“撒尔嗬”的内容十分广泛,以回忆民族起源、讲述民间故事、叙述父母的养育之恩等为主。

开场由一人执鼓绕棺边敲边唱,其后掌鼓者和众舞者相和。

舞蹈动作多模仿山中飞禽走兽和一些农事活动。

其音乐、舞蹈以及歌词内容,都少有悲凄之感,音乐高亢欢快,舞步健美勇武。

如今,“撒尔嗬”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活动,多侧面展示了土家族的民族风情,是土家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近年来,土家民俗文化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本文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撒尔嗬”所折射的土家人民独特的人生观念。

一、乐观通达的生死观一个民族的生死礼仪是其哲学人生观的体现。

土家族丧礼没有悲怆号哭的祭祀,以丧堂上的无限憧憬之歌,向永恒生命唱颂出超越的豪壮之心;以灵棺前的动人心魄之舞,向死亡舞蹈出热烈的生命之情。

这种奇特的丧俗看似有悖常理,然而却是民族个性的凸显:执着于生,超越于死。

在土家族地区,素有“红白喜事”之说。

在土家人看来,老人去世不是悲事而是喜事,值得庆贺而不是悲伤。

这种独特的生死观萌生于土家先民的生命意识。

从最初的生命意识中人们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凡生命体皆有灵魂,而且认为灵魂不灭,可以脱离躯壳存在,生与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而且生死交替是自然而然的转换。

死亡是旧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死也就是生,老死是人生的“顺头路”,是衰老的躯体重新脱胎换骨获得生命活力的转折点。

从另一方面,土家人认为人生在世有着没有尽头的苦难,进入老年的人在生理上更是痛苦良多。

老人去世则是超脱这一切苦难的根本途径,是获得幸福的、充满活力的“新生”的必由之路,因此老人去世是可喜可贺之事。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摘要】:土家族山歌,是辛勤劳动人民用来情感表达的关键方式。

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的山歌,具有独特的音律且歌曲形式短小,这是一种土家族人民所特有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侧面反映出人民向往的田间自由生活,属于特定环境、特定人文环境所诞生的具有文化气息的产物。

【关键词】:土家族;山歌;音乐1土家族山歌的内容1.1劳动歌劳动歌,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劳动人民在进行田间劳动时所唱的一种独特形式的歌曲。

对于劳动歌,其有着显著的特性,那就是易于上口、旋律简单,易于记忆,同时在进行演唱时能够使得演唱人心情愉悦。

其歌词也较为简单,就是表达土家族人在田间劳作时所出现的一些趣事。

对于劳动歌的表演形式,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为了表达出劳作时的情感,如朴素勤劳、豪迈奔放等。

劳动歌在演唱时一般是采取七字,主要体现了人民在进行劳作时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1.2生活歌生活歌,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所唱的歌曲,能够表达出当地的风俗习惯。

生活歌能够真实地描述土家族人辛勤劳动的生活,虽然韵律十分简洁,但是却有着十分浓厚的情感。

例如,比较有名的生活歌-《哭嫁歌》,这首歌就能够有效的表达出未出嫁姑娘的内心,在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中,待出嫁姑娘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一般会进行整夜的歌唱,曲调并不复杂,但是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留恋与不舍的情感。

1.3摆手歌对于摆手歌,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摆手活动过程中所演唱的歌曲,属于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

相较于劳动歌与生活歌,摆手歌要更加正式,要在摆手堂内才能举行,同时还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分为行堂歌和坐堂歌。

对于行堂歌,其在进行演唱时,需要有人来领唱,而且在演唱时需要利用摆手舞。

而对于坐堂歌,则能够坐着唱歌,还可以分为独唱、细唱等。

摆手歌也能够由专人进行领唱,也能够即兴表演。

2土家族山歌的艺术特征2.1土家族山歌的语言特征在土家族山歌演唱时,利用方言进行演唱,有着特有的修辞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在土家族的婚礼仪式上,有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即“哭嫁歌”。

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土家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歌曲的形式特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哭嫁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从歌曲的形式特点来看,“哭嫁歌”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曲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歌曲,更多的是以一种吟唱的方式进行。

在表演时,表演者往往会用哀怨、悲痛的情感来演绎,唱出亡妻离子的伤心之情。

这种哀婉悲切的唱腔,使得“哭嫁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从表演形式来看,“哭嫁歌”往往需要由一位专业的表演者来进行演唱。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在婚礼仪式上进行,由表演者扮演亡妻离子的角色,以一种亡者的口吻,表达真挚的哀思和亲人的离别之情。

表演者往往会穿着传统的服饰,在吟唱的过程中,还会以一种特殊的舞蹈动作来衬托,使得整个表演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哭嫁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刻。

“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人对生死的认识和思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哭嫁歌”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族性格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亲人离世,土家族人并不因此而消沉悲伤,反而通过“哭嫁歌”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哭嫁歌”也反映了土家族的宗族文化和家庭观念,传承了土家族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依恋之情。

土家族人生礼仪歌的生活属性和文化特质

土家族人生礼仪歌的生活属性和文化特质

土家族人生礼仪歌的生活属性和文化特质————————————————————————————————作者:————————————————————————————————日期:2土家族人生礼仪歌的生活属性和文化特质摘要: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人生仪礼歌根植于保护生命、转换身份和愉悦生活的文化土壤中,主要表现为打喜歌、婚嫁歌、丧葬歌等歌体形式。

人生仪礼歌的核心是生命仪式,围绕生命仪式构成的人生仪礼歌的文化表现多样化,歌唱活动成为人生仪礼中记录生命历程、赞颂生命精神的生活行为。

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的生成和发展始终围绕生命与生活展开,蕴含在人生仪礼中的歌唱传统被唤醒、被激活、被创新,并且在当代民众生活中不断得以建构和传承。

关键词:人生仪礼歌; 歌唱传统; 仪式表征; 清江流域土家族;Abstract:Life ritual songs of the Tujia people in Qingjiang River Basin are rooted in the cultural soil that protects life,transforms identity and enjoys living.The forms of the songs include Da*i songs,wedding songs,funeral songs re of the life ritual songs is the life ritual,around which the cultural e*pression of the life ritual song is composed is diversified,and the singing activity becomes the behavior in life ritual to record the life course and praise the life spirit.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fe ritual songs of the Tujia people in the Qingjiang river basin have always been constructed around life and living.The singing tradition contained in life ritual has beenawakened,activated,and innovated.Moreover,it has been being continuously constructed and transmitted in contemporary peoples lives.Keyword:life ritual songs; singing tradition; ritual representations; the Tujia people in Qingjiang river basin;人生仪礼作为人生命中的重要环节,以繁复隆重的行为实践完成仪式过程,不仅对个体有着生命成长和人生过渡的意义,而且对他所在的家庭、所属的社群具有关系建构和秩序整合的功用。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功能以及艺术价值的学术论文。

本文通过对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实地调查与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这一独特音乐形式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在土家族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阐述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即全面揭示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接着,介绍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音乐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包括对土家族文化研究的贡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以及对音乐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二、土家族丧葬仪式概述土家族丧葬仪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力的展现。

土家族丧葬仪式通常分为报丧、入殓、守灵、出殡、安葬和圆坟等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仪式和音乐。

在报丧阶段,土家族人会通过特定的方式通知亲友邻居家中有人去世,这一阶段的音乐通常较为低沉、哀伤,以表达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入殓仪式是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中会将逝者的遗体进行清洗、穿戴寿衣,并放入棺材中。

此时的音乐多以哀乐为主,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有对生命的敬畏。

守灵阶段通常是家属和亲友们陪伴逝者度过的最后时光,这一阶段的音乐以哀乐和诵经声为主,营造出肃穆、庄重的氛围。

出殡仪式是土家族丧葬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一环,通常会有大量的亲友和邻居参加。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土家族哭嫁歌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试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通常在新娘离开娘家开始她的新婚生活时演唱。

这首歌不仅具有独特的歌词和旋律,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寓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哭嫁既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哭嫁歌中,新娘和家人透过歌曲表达出他们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祝福之情。

这首歌曲会有悲伤的旋律和哀婉的歌词,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使得全场氛围变得庄重而激动人心。

同时,土家族哭嫁歌还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新娘的嫁妆、聘礼、新居和新婚生活的安排等等。

通过这首歌曲,婚礼上的亲友们可以了解到有关新娘和新婚生活的重要信息。

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和旋律具有浓厚的文化寓意。

土家族是一个重视亲情、家庭、社区和民族的群体,这些价值观也体现在哭嫁歌中。

歌词中常常涉及到家庭和亲情的描述,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同时,在哭嫁歌中还传达了土家族人民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比如健康、幸福、丰收和繁荣等等。

通过这些歌词,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土家族哭嫁歌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和音乐艺术特点。

土家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常常采用唱、念、诵、做、打、吹、拉、弹等多种音乐手段。

土家族哭嫁歌中常常通过情感饱满的唱腔和抒情的旋律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手法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不同于一般婚礼歌曲的欢快和喜庆,土家族哭嫁歌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矛盾心理和情感冲突。

这种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歌曲形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哭嫁歌,土家族人民共同感受到离别和期待的情感,感受到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土家族丧歌体现的人文特色
徐琳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408000 重庆
摘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地区流行土葬丧俗外,其余民族聚居地,还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丧葬礼俗。

家族的丧事,又叫“白喜”或“白会”,程序也相当复杂,是土家族仪典文化中的代表部分,能较深刻土地反映土家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境界。

关键词:土家族;丧歌;人文特色
一、土家族丧葬仪式的具体流程
土家族丧葬议程可分为即亡流程、亡时流程、送葬流程。

而每一仪程都有其复杂的步骤,而且许多都不能省略。

1. 即亡流程
即亡流程顾名思义就是人之将死时的这一段时间的过程,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

主要有以下流程,坐活夜:坐活夜的目的是使死者、生者等都有心理准备,因而对老人在未死之前,每年在其生日这天做活夜;制寿衣:这是在老人死亡前的一个必要工作,寿衣必须生前穿几次,否则会在死后穿不到。

2.亡时流程
当死者落气之后,后人不能一味的伤心,而应该忙着为亡人打开另外的道路,让死者一路好走。

这一段流程可分为29个步骤,主要有以下流程,推帐子:就是把前方的一根竹竿的绳索解开,把帐子推到床后。

按照一般的解释是:如果落气时不把帐子推开,亡人便会落入网丝城,那是一种很痛苦的环境;告之乡邻:人死之后同时进行的由两个必须程序,其一就是放鞭炮告之乡邻。

烧落气钱:这是死时同时进行的两个程序之一,孝子跪于床前,烧化子钱,叫“烧落地钱”,这是给死者去阴间的路费;含口银:放在亡人口里,是亡人在阴间路上买茶喝的的零花钱。

3.送葬流程
当所有的下葬工作做好后,就是让死者入土为安的过程即送葬流程,大致分为12个流程。

主要有以下流程,出殡:这是临下葬之前,要先从中堂里把棺木用手扶出,放在场坝里,用竹丝系于棺木的腰间,下葬后腰埋于地下,到后来才取出;烧祭(二):出殡后,由孝媳打扫中堂,由四周向中间扫,然后用柴火燃烧其间的各种“垃圾”,这叫吸财;发丧:也叫“上山”,这是出殡一段时间以后,按照择定的时间发丧。

二、丧歌在丧葬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一)土家族丧葬仪式的演变过程。

土家先民曾实行火葬、岩墓葬、悬棺葬等方式,他们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鼓踏后而歌,叫啸以兴
哀。

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悼念死者的方式,以跳丧、歌丧来哀悼死者,慰籍生者。

(二)丧歌在丧葬仪式中的体现
土家族的“绕尸而歌”作为民俗文化现存于今,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土家跳丧。

也叫“撒尔嗬”、“撒忧尔嗬”。

由于土家族热情好客,并乐于助人。

就有了“人死众人哀,不请自然来”一是来跳丧二是来帮忙。

在土家山寨。

不论是哪家办丧事,他们都为亡人跳一夜“撒尔嗬”。

享年越大,威望较高者。

前来跳丧的村民就越多。

死者的家人也早早地备好烟酒,腾出跳丧的场子。

奔丧的人们几组,踏巷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

流行于湘、鄂、渝、黔毗邻省的土家人在死者面前高歌狂舞,是祭奠亡灵、安慰生者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二种为闹丧坐丧。

又叫“打丧鼓”、“打围鼓”、“唱孝歌”、“丧堂唱”、“打夜锣鼓”等遍布湘鄂渝黔地区.它是一种只唱不跳的丧礼,俗称“坐夜”。

“坐夜”可能是几天几夜,直到出殡下葬为止。

“坐夜”时,孝子坐在棺材周围。

先由一至二个歌郎击鼓说“吉利”引唱.接着用领唱和帮唱等形式,唱说死者一生经历和劳绩,内容包罗万象。

三、丧歌及其所反映的人文特色
丧歌节奏散慢,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歌词却包含万千,对先人的怀恋,对今世的祝福,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都体现了土家人的勤劳善良,乐观开朗,以及朴实的人生观。

(一)不同词曲所反映的土家族人不同的观念
1.孝亲观
土家丧葬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是《十月怀胎》。

歌词大意是“十月怀胎千般苦,只差魂魄离了身。

十月怀胎千般苦,犹如作了二世人,在生吃尽千般苦,死后还要坐血盆。

”这所有的歌词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土家人对父母抚育之恩的肯定与深深感激。

2.祖先崇拜的伦理观
土家人对祖先崇拜心理,丧歌里面表现非常明显,土家族对祖先的崇拜是因为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只是躯体的消失而灵魂则成为自己的先人保护家人后代。

他们深信自己的祖先——向王一定能够保佑自己的子孙!
3.现世生命观
在丧葬仪式中,唱与跳是主弦律,或以唱伴跳,或以跳伴唱,有很强的丧事喜办的特色。

“欢欢喜
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送亡人”,土家人自称“孝歌”为“笑歌”,人们击鼓、跳舞、唱歌,整个丧葬仪式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据统计,土家的跳丧套路多达60多种,如“凤凰展翅”、“犀牛望月”、“观音坐莲”、“老汉推车”、“蜻蜒点水”等。

唱词也是多样的:唱亲恩、颂功劳,历史歌,生活歌,甚至还有情歌浑歌,如《十爱》、《十想》、《绣香袋》、《十二月》、《相思歌》等。

土家族丧歌在演唱时以方言土语作衬词,“嗬嗬喂”调作开声调,其调粗狂流畅,哀而不悲,说唱结合,在演出中可以随意添字、加句。

(二)丧歌所体现的人文特色及其我们所应学习和借鉴的各种人生观其实丧歌里面有很多观念和哲理值得其他民族借鉴和学习,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它是一本活的教材,里面包含众多。

如:祖先崇拜的伦理观,朴素的唯物观,积极求实的人生观,现实生命观,等等。

四、总结
土家族丧葬仪式反映了对死者的尊重且一丝不苟的态度,丧歌处在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切反应出土家族人对己对他,对人对事,对古对今的态度及人生观,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田万振编著《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左玉河编著《婚丧嫁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 版.
[3]陈淑君编著《陈华文.民间丧葬习俗》[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4]萧洪恩编著《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5]刘华编著《诞辰与丧葬习俗》[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6]余继平,大悲之日,欢歌[D]-----土家族特殊地丧葬习俗.2005年第2期
[7]鸿鹏,陈玲,谢玉华,从土家民歌窥探土家传统文化[D].2008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徐琳(1980--),女,重庆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演奏及其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