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质与鱼病

浅论水质与鱼病
浅论水质与鱼病

浅论水质与鱼病

水质与鱼病

鱼儿离不开水,但鱼的很多疾病都来源于水。今天笔者将和大家讨论下水质与鱼病的关系。

新水,据我了解大部分人认为新水是生水,其实是错误的。新水是我们进行了“二次加工”的水,称之为新水。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加工”,那是因为水由自来水厂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而其中消毒剂有氯气,二氧化氯等。氯是什么,是一种难闻的、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难道自来水里只有氯可怕,那你可就错了,自来水通过水泵动力或重力势能作用输送后,受到管道结构,特别是蓄水塔与管道的材料(金属管,pVC管等)的影响,由机泵通过输配水管道供给用户的水,已经不是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了,这个过程已经造成了二次污染,这里面有铅、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微量的细菌和藻类,铁锈等等。所以我们喝自来水时必须把水烧开,才能保证引用的安全。据朋友说现在自来水厂的设备比较先进了,残余氯已经很少了,但还是不放心,反正我是不信。关于“二次加工”水的制作,在以后的帖子中我会详细说明。

老水,并不是所有养鱼缸里水称之为老水,也不是养了很长时间鱼的水。老水是指鱼缸里生态环境良好的水,这水里还有腐殖质和有益菌(硝化细菌等),对鱼的发色、生长、繁殖非常有利。但不等于你用来养三湖的老水,去养龙鱼。老水是一个通称而已。

绿水,绿水也分几种,硝化系统出现问题、被太阳光照射时间过长或者是水中有过多的残留饵料或鱼尸体等。由于造成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造成了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极大的减少水中的含氧量。水有种特殊的腥味,细菌微生物的含量大增。水的颜色变绿或深绿色,能见度降低。这样的水非常容易使鱼生病或死亡。

回清水,大家都了解了什么是绿水,才能进一步了解回清水。上面提到绿水由于造成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造成了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极大的减少水中的含氧量。于是各种藻类和好氧菌突然死亡,各种厌氧菌、有害菌增多,造成了水体清澈透明。鱼体失色,突发暴毙。如果你的鱼缸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你的水已经报废,只能重新开缸。

如果你把上面我所说的水的种类看明白了,那么你已经粗略的明白水对鱼的影响,我们再深入的了解一些吧。

酸碱度pH对鱼的影响。以前学化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ph 值等于7为中性,数值越小越酸,数值越大越碱,这都是废话。而养鱼的酸碱度就没那么精确了,我认为ph大于6.8小于7.2,为中性水,市场上大部分观赏鱼都适合在中性水中饲养。野生鱼类就有所不同了,大部分的海水鱼喜欢碱性的水中,非洲三湖也是喜碱性水质,而南美洲的热带鱼种类大多数喜弱酸性水质,东南亚、南亚水域以及北美洲南部水域中的热带鱼多喜中性水质。我们再说说pH值对鱼的危害:如果喜欢碱性水质的鱼在酸性水域中生活,那么水质的碱性会使鱼的新陈代谢减缓,从而降低鱼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造成了往往吃的很多却生长缓慢,同时神经

系统和呼吸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出现痉挛的症状,最后会导致死亡的结果。如果喜欢酸性水质的鱼在碱性水域中生活,水质的碱性会使鱼鳃器官组织会被烧伤,鳃会出现血丝,鱼的体表皮肤肿胀,会分泌出大量的粘液。鱼会受到疾病的折磨,严重的话更会导致窒息而死亡。由此看出水的pH值,对于我们养鱼还是很重要的,只要调整好pH值,才能使鱼正常的生长以及繁殖。

水的硬度。我觉得对于我们家庭养鱼(不包括草缸)来说,水的硬度是最不重要的,除了繁殖。据我了解野生的七彩、灯鱼、短鲷等鱼的繁殖需要软水之外,大部分鱼对硬度是没有太多要求的。

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这几项指标都可以通过测试剂测得数值,对鱼新手来说,我还是建议测试一下。我们就拿毒性最高的氨和亚硝酸盐说说吧,浓度过高的话,鱼是根本活不了的,应该是必死无疑。要想控制这两个指标,最有效的是依靠强大而成熟的过滤。我就不做详细叙述了。

但是有一点要说一下,水的指标虽然正常了,不能说你已经找到了好水。对于新手来说只是刚刚入了门道而已,你可以养好大部分易饲养的鱼类了。你所欠缺的是,控制、操作、经验等。

鱼离不开水,水也就成为鱼病的主要来源。因为水引起的鱼病大致分为腮部、皮肤还有肠胃。这些部位直接与水(肠胃包括食物)不断接触,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增多,就会通过这些部位使鱼得病。所以要想鱼不得病,就要最大限度的保证鱼缸的水中没有细菌和病毒。如果你有一缸好水的情况下,要注意缸里的水别受到外界(外界的水、新鱼、器具还有鱼食)的感染。新水要保

证安全,新鱼要通过检疫,鱼食要进行消毒,水族器具要干燥保存。除此之外,还有外围的因素:水质老化,长期不清洗滤材(用原缸水清洗)和换水,鱼的密度太大,腐败物质多造成浮游生物和藻类争夺水中的氧,水温温差过大,乱用药造成水质波动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在我们鱼病版里常遇到因为水质问题得的鱼病,通过上述讲解,大家应该能判断出鱼病的根源了。讲几个大家治疗鱼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高温治疗鱼病,高温对于鱼病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要注意温度升高一定要缓慢,而且鱼的种类不同,对极限的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极限的高温不要超过五天,之后缓慢降温度(一般每天降两度左右)。有些种类的鱼,例如金鱼,因为生病忍受不了频繁换水对它的刺激,会导致病情严重。所以鱼缸、水体尽可能大些,过滤强一些,才能维持水质。新鱼由于捕捞和运输的原因,会导致鱼体粘膜受损,新鱼回家后按规程过水入缸,前三天,什么都不要动,只需要观察,等环境适应了,根据鱼的状况决定是否用药和进食,有的鱼友从鱼店进鱼的时候,鱼的状态非常好,就认为这些鱼不用检疫了,但是这些好鱼身上也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某些疾病是有潜伏性的。鱼得病后,身体分泌大量粘液,会导致细菌的滋生,水质恶化会跟着加快,下药前是否换水,以及换水量等,在这里我不想多说,因为争议比较多,广大鱼友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去做决定。

只有了解水质,科学养殖,才能减少鱼的患病率。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1]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058169469.html,/UploadFile/,仅供学习,严 禁传播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 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 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 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 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2 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 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 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 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 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 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 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 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 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 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 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 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 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 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 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 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 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 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现场调查 (一)了解鱼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 鱼生病后,不仅在病鱼体表或体内出现各种病状,同时,在水中也会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如全身发黑、离群独游;在气候等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急剧下降等。鱼病发生往往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鱼病,病鱼一般在体色、外观和体质上与正常鱼差别不大,仅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经出现死亡,死亡率急剧上升。而慢性型鱼病,则往往体质消瘦、活动缓慢、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死亡率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 鱼类受到寄生虫侵袭时,往往出现焦燥不安。如鱼鲺侵袭,鱼的体色等变化不大,但鱼出现上跳下窜,阵性狂游。当鲢碘泡虫侵袭白鲢时,鱼的尾部上翘露出水面,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子。 因农药或工业污水排放造成鱼类中毒时,鱼会出现跳跃和冲撞现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麻痹甚至死亡。由寄生虫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缓慢的逐渐增加,除集约化养殖发现指环虫、三代虫的侵袭在短期内造成大批死亡外,池塘养鱼死亡率一般不会太大;可是若遇鱼类中毒,则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死亡,而且不分品种,四大家鱼、野杂鱼、泥鳅都毫不例外地死亡。因此,及时到现场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对于鱼病的及时诊断和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了解水质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情况 水温与鱼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病原体都有其繁育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平均水温25℃左右时,毒力显著增高,水温降到20℃以下时,则毒力减弱,使病情减弱或停止。斜管虫适宜在水温12-18℃时大量繁殖。小瓜虫生长和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6℃时,则停止发育。 观察水的颜色,对水质情况也可作一大致了解。水中腐植质多时,水呈褐色;水中含钙质多时,呈现天蓝色;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呈铜绿色;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一般呈黑色;当被污染水源污染时,因污水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有的鱼池数年不清塘,有的网箱长年摆设于一个地方,鱼的粪便和残饵大量沉积,当水底溶氧量减少时,嫌气微生物发酵分解产生硫化氢,不仅容易使鱼类中毒,而且更加剧了溶氧的缺乏,造成鱼类浮头或窒息死亡。目前网箱养鱼在

鱼的知识

[转帖]鱼的知识 一、鱼儿能看见吗? 通常我们见鱼眼总睁着,不眨眼,鱼是近视眼,仅能看清一米以内的东西,能看到东西的距离在15米以内。一般人距鱼缸在一米以上,鱼只能看到熟悉的影子,但它们大多可以通过颜色和动作来辨别主人。这就是当你走近鱼缸鱼不乱窜而别人走近就跑了的原因。鱼眼单眼可看到180度的范围,因此在头前方形成了一双眼视野区。在这个区域的物体鱼看得最清。并且能感知距离。因此鱼看你总是正面。当它们用一侧眼睛看你时,就是准备逃跑了。二、鱼能听见吗? 鱼没外耳,但有埋在颅骨里的内耳,可以听到2~2800赫的声波,因此鱼可以听到声音,而且还可听到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三、鱼的感觉 鱼感知周围主要是靠一种特殊的皮肤感受器—侧线,不单靠视觉和听觉。侧线位于鱼体侧的皮肤下,呈管状结构,有很多神经分部在管壁上,上面覆盖一层有孔的鳞片,侧线通过鳞片上的小孔与外界联系,从鱼的体表看,就象是许多小孔连成的细线,因此叫侧线。侧线可以感受水波的震动频率,当侧线神经感受到水波压力是,把信息传到大脑,通过中区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可判断水波震荡的方向、距离及强度,从而辨别出障碍物、掠食着或可捕食的食物。鱼眼看不到玻璃缸壁,但可通过侧线感觉到,因此鱼不会撞到玻璃。 四.鱼需要什么水温。 寒带鱼:如鲟鱼最适合水温19~22度。高于22度,鱼的新陈代谢将出现异常,严重的引起死亡;低于19度,鱼则处于半休眠状态,影响活力。 金鱼、锦鲤等亚热带鱼最适合水温23~25度。水温高于30度时,鱼的呼吸代谢加快,鱼体处于消耗状态,对生长不利;水温低于20度时,鱼体活性降低,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鱼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热带鱼则需要较高水温。最合适的水温是26~30度,可忍受范围是23~35度;水温低于15度时,大部分热带鱼都会死亡。 当水温在鱼的最合适范围时,鱼体内的各种酶活性最好,消化功能、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此时鱼进食积极,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水温高于最适温度时,鱼就象发烧一样,各种代谢加快,鱼处于消耗状态,不利于生长。当水温低于最适水温时,鱼体代谢异常,鱼缓慢游动,进食量低,抗病能力下降,严重的引起死亡。 鱼是变温动物,对鱼来讲,4~5度的变化相当于人类感受20度的温差。水温突变,鱼体来不及适应,造成体内新陈代谢失调,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抗病能力下降,此时很多疾病就将趁虚而入。所以养鱼注意:瞬间温差不可超过2度,昼夜温差不可超过5度,否则鱼极易感染疾病,引起死亡。但并不是给鱼提供完全不变的恒温就是最理想的状态,略微的温度变化会使鱼产生抗逆性,有利于锻炼鱼体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概率。当然,这种锻炼必须是在鱼可以忍受的范围。 五.出去旅游怎么照料鱼缸 首先,在出门前对鱼缸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吸出污物,清洁过滤器,换入准备好的水,停止喂食,并检查过滤器有无毛病,(有定时器的确认正常,加温调好温度)处理好了就可出门了。当然你要祈祷别停电:)有人问鱼食怎么办?您不必担心鱼有很强的耐饥饿性,成鱼半个月不吃都不会饿死,如果你出门前投饵过多,反而会造成水质污染,引起麻烦。但有幼鱼最好不要长时间让它挨饿,否则会长不大、长不肥。 六.鱼生病的原因 鱼剩病不外乎是由内因和外因造成。内因多是鱼体质差,抗病力低,易受疾病侵害,这内鱼多是近亲杂交和营养不良的鱼。外因比较复杂,主要有: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及常用药物的防治 鱼病 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

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 水霉病 本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

鱼病防治技术

鱼病防治技术 荆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鱼类病害的诊断 一、现场调查 1、全面了解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 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因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 2、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 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饵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 3、调查有关环境因素 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 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

病也十分重要。 二、鱼体检查 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事,才会更全面完整。 1、目检 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粘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 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 ◎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粘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流出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在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食物,用剪刀剖开观察。

农药基础知识(精心整理)

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2、农药剂型 2.1可湿性粉剂WP 指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性)填料和载体组成,并粉碎一定细度,遇水能被水润湿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的一种剂型。 2.2可溶性粉剂SP 有效成分能迅速分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剂型。 75%乙酰甲胺磷;90%杀虫单;90%敌白虫可溶粉;井岗霉素可溶粉。 2.3乳油EC 由农药原药(原油或原粉)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形成的均相油状液体,加水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油状液体称为乳油。 2.4悬浮剂SC 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在水中的分散体,该农药剂型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触变剂)经湿法超微细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 2.5微乳剂ME 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液解在水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而形成的均匀液体,不含有机溶液,具有1、环保,以水为溶剂2、无臭味,不伤害人体3、颗粒小,渗透性强4、不污染果疏表面5、闪点高,贮运容易6、溶于水是无色。 2.6水剂AS 由农药原药和水组成,成本低,但不稳定。 2.7可分散粒剂WDG 2.8水乳剂EW 3、农药分类 农药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一般按三种分类方式: 1、按来源分类 2、按防治对象分类 3、按作用方式分类 3.1按来源分类 3.1.1矿物源农药 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统称为矿物源农药。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柴油乳剂、机油乳剂 3.1.2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1、植物源农药:烟碱、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 2、微生物源农药: 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细菌(Bt),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 欧阳学文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 口腐病 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鱼被大量小 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 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 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2:

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 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 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 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本病春末 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 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1)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 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

鱼病诊治对照表(自己当鱼医)

鱼病诊治对照表:教您判断鱼病症状(自己当渔医) 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根据《鱼病诊治对照表》之“现象”一栏所示的内容逐一核对、排除,最终确定疾病,然后根据“防治方法”和“综合辅助防治措施”施治。举例:大多数鱼病都有“腹部肿大”现象,但“肛门处拖一条白色粘液便”则只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专有;而“鳃盖充血发红”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症状,这样就可以排除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 以某水产动物命名(如红鳍东方鲀白口病)的病原,并不是说病原只在此水产动物上发病,而是此病原首先在此水产动物身上发现,以此命名的缘故。实际上以某水产动物命名的病原,还可感染其它水产动物。 疾病诱发因素 水产品的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发。 但不是存在上述病原体水产品一定得病,这些病原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爆发性繁殖、引起疾病、最终死亡。一般说来,病原体的繁殖与水产品的抗病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 1.鱼受伤(鱼受伤一方面降低了自身免疫力,另一方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突破口”) 2.溶解氧低(溶解氧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水产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溶解氧的需要;引发厌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这些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条件) 3.高温(高温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毒性增强,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 4.水中有机质多(水中的有机质主要是残余饵料、腐败的水产品尸体和残肢、水产品排泄物、分泌的粘液、死亡的藻类菌类寄生虫尸体以及其它杂质。水中有机质含量多,会导致致病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因为后者以前者为食物;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中有限的氧气,会腐败变质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5.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是水中剧毒物质,严重的几小时即可导致水产品死亡)。 6.应激反应大(应激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拥挤、惊吓等。水产品对应激的耐受力很低,如盐度、水温每小时变化不超过2度,PH值每小时变化不超过0.5,一旦超过耐受范围,水产品就会出现代谢紊乱,表现为抗病力急剧下降,从而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宠物基础知识

宠物饲养零压力 1.宠物犬的分类? 根据犬的主要用途分:猎犬、枪猎犬、梗犬、役用犬、工作犬、玩赏犬、伴侣犬和实验犬2.根据宠物猫的毛色或功能的分类? 长毛猫、短毛猫;宠物猫 3.按照鸟的吃食分类? 硬食鸟、软食鸟 4.大正三色锦鲤根据其鱼体上的红、黑斑分布的分类? 口红三色锦鲤、赤三色锦鲤、富士三色锦鲤、德国三色锦鲤 5.昆虫类宠物种类? 蜻蜓、螳螂、蟋蟀、蚱蜢、蝗虫、田鳖、蝴蝶、锹形甲虫、独角仙、天牛、瓢虫、龙虱、螽(zhōng)斯 6.狂犬病症状及防治? 临床特征:病犬表现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病初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举动反常,如不停呼吸,喜藏暗处,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伤处。不久,即狂暴不安,攻击犬畜,常无目的地奔走。病犬逐渐消瘦,下颌下垂,尾下垂并夹于两后肢之间。声音嘶哑,流涎增多,吞咽困难。后期,病犬出现麻痹症状,行走困难,最后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 防治:家养犬定期预防接种;加强入境犬检疫,除加强隔离观察外,必须及时补注疫苗,否则禁止入境;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及病畜应及时扑杀,不宜治疗;对咬伤的犬,应迅速以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碘酒处理,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7.杂种猫的概念? 由不同品种的猫交配而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一样 8.什么是鸟类的冷浴? 所谓沙浴就是用泥沙来擦洗身体 9.另类动物的概念? 另类宠物是国外进入中国的生态,非生态宠物,不同于传统宠物,当代人理解为宠物的新潮和怪诞,是传统的宠物的彻底否定的背叛,并成为都市生活休闲的伴侣生活。 10.犬的生活习性? ①食性。犬为食肉动物,但经长期强化,已变得食性较杂,为使犬正常发育,饲料中需有一些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犬消化道短,对蔬菜消化能力差,因此喂粗纤维蔬菜时,最好切碎或煮熟。 ②喜欢啃吱和追捕生物。在喂养时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利于磨牙,喜欢追逐兔,猫甚至人,应予以训练和防范。 ③有等级制度和人从关系。这是犬群居时的本能,利于保持其群体的稳定 ④有强烈的护主和归家性。在主人受侵犯时,犬常表现出护主和救主行为,当犬在远处丢失时,许多犬能自行归家,令人惊叹。 ⑤有领地性和喜欢闻嗅闻。 ⑥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犬天生的恶习,一旦出现,就应及时坚决地纠正。

鱼病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6):94~97 Journal of Ch 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鱼病诊断专家系统设计① 郑育红① 傅泽田 张小栓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 摘 要 叙述了智能化鱼病诊断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关键技术及系统工作流程。重点阐述了智能化鱼病诊断的过程、基本内容以及推理机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专家系统;鱼病诊断;推理机 分类号 T P182;S942 D esign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F ish D isea se D i agnosis Zheng Yuhong Fu Zetian Zhang X iao shuan (A 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CAU) Abstract System specialty,design m ethod,co llectively design though t,system w o rk ing p rocess of fish disease expert system and key techno logy of the expert system are discu ssed. P rocess and basic con ten t of fish disease diagno sis,basic p rinci p le of rati ocinati on are in troduced. Key words expert system;fish disease diagno sis;rati ocinati on 智能化鱼病诊断专家系统是国家863重点资助项目“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本系统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水产领域专家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其系统化和形式化,从而为生产管理部门、鱼病医院提供鱼病诊断与防治的辅助决策工具,为广大养鱼专业户提供鱼病识别和防治等技术指导[1]。 1 鱼病诊断专家系统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111 主要内容 鱼病诊断专家系统由现场调查、目检、深层判断、镜检、解释机制多个模块集成,各模块主要内容如下。 现场调查模块包括对鱼类名称、生长阶段、发病时间、特殊表现、水质调查等项目的调查记录。 目检模块包括对体表、头部、鳃部、腹部、鳞片、鱼鳍、肌肉、内脏等8个项目的观察诊断。其中,体表具有22种不同的症状,头部有12种,鳃部18种,腹部4种,鳞片6种,鱼鳍9种,肌肉5种,内脏17种,共93种症状描述,186张图片。对应每种不同的症状,具有相应的图片描述。 深层判断模块是对应目检得出的多种结果而进行的。进行深层判断时,根据目检结果,判 收稿日期:20000414 ①国家863计划306主题重点资助项目 ②郑育红,北京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121信箱,100083

基础知识

1. 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介入食品的现象,它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感光性状的变化,改变或降低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并对人体产生危害。 2. 菌落总数:指一定量的被检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 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食品菌落总数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利用菌落总数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3. 大肠菌群: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的一个指标,一般以100克或100 毫升食品中的菌落计数表示,简称大肠菌落最近计数(MPN)。MPN是样品中活细菌密度的估计值。食品中检出的大肠菌群数克提示该食品是否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如果发现有典型大肠埃希菌,说明是近期污染;发现其他菌属,则说明可能为陈旧污染。另外,该细菌也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 染食品的指示菌。 4.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食品食用价值减 低或失去的变化,也即食品失去商业价值,包括肉、鱼、禽、蛋的腐臭,粮食的霉变,蔬菜、水果的溃烂,油脂的酸败,等等。 5.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致病菌。(1)菌落总数:是指一定量的被检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食品菌落总数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利用菌落总数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2)大肠菌群:一般以100g或100ml 食品中的菌落计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MPN是样品中活菌密度的估计值。食品中检出的大肠菌群数可提示该食品是否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如果发现有典型大肠杆菌,说明是近期污染;发现其他菌属,则说明可能为陈旧污染。另外,该细菌也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3)致病菌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沙门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与疾病直接相关,一般规定在食品中不得检出。6.食品腐败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1)微生物作用微生物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真菌,细菌常比酵母占优势。优势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是能产生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使食品发生带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在适宜温度下酶类活动增强,引起食品组成成分的分解,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水分多少、pH值的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等,对食品中微生物增殖速度、菌相组成和优势菌种有重要影响,决定了食品的耐藏性、易腐性及腐败变质的进程和特征。(3)环境因素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紫外线)的照射等对食品的腐败变质均有直接的作用,对食品的保藏有重要的影响。7.防治微生物污染食品及食品腐败的措施有: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可供食用的期限,可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即食品保藏。食品保藏可以改善食品风味,使食品便于携带、运输,但其主要的食品卫生意义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改变食品的温度、水分、氢离子浓度、渗透压,或采取辐照等其他抑菌、杀菌措施,将食品中微生物杀灭或减弱其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各种保藏方法都难以将食品微生物全部杀灭,仅可延长微生物每代繁殖所需的时间,从而达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目的。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有低温、高温杀菌(包括高温灭菌法、巴氏消毒法、超高温处理法和一般煮沸法等)、脱水与干燥、腌渍和烟熏、辐照等。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

出血病: 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②在病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③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痘疮病: 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③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 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②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 分钟。④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 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肠炎病: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 ④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白皮病(白尾病):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

观赏鱼小瓜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观赏鱼小瓜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观赏鱼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养殖中的常见多发病,如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得当就极易导致观赏鱼大量死亡。本文通过对几个观赏鱼小瓜虫病的病例,结合病原体小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该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症状,在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图1白点病导致大批死亡 1、病原体 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spp.)属膜口目,凹口科(Ophryoglenidae),寄生于海水观赏鱼身上的咸水小瓜虫,又叫刺激隐核虫,成虫卵圆或球形,肉眼可见,虫体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寄生于鱼体进行分裂生殖,多数为不等分,成虫离开寄主后在水中游动一段时间,停下来在原点转动,分泌一层无色透明的膜,形成胞囊,沉到水底和其他固体物上,进行9~10次分裂,一般形成300~500个幼虫。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幼虫破囊时间一般为20h左右。 图2锦鲤鱼白点病非常严重 2、流行情况 咸水小瓜虫寄生在观赏鱼的腮、皮肤、鳍、眼角膜等处,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择性,尤其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性鱼类为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此病在国外也很流行。小瓜虫的繁殖温度为15~25摄氏度,常流行于春

秋季,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温度有突降时极易爆发。小瓜虫借助胞囊及幼虫传播,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孵化后24h内侵袭力较高,26h后就降低,据资料记载,水温26~30摄氏度,孵化后28h的幼虫还没有感染成功的病例。 3、发病症状 有小瓜虫寄生处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处都不满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不时与珊瑚、岩石、箱壁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若不加以治疗,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在一周内,与鱼体质、水质等因素有关。 图3白点病典型症状 4、诊断 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孢子虫病、打粉病等,故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最好是用显微镜进行检查。也可将有小白点的鳍剪下,放在盛有海水的白瓷盆中,在光线较好的地方用针头将白点的膜轻轻挑破,连续多挑几个,如看到有小虫出来在水中游动,即可做出判断。 图4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5、治疗方法 病情较重,感染数量较多时,全池遍洒硫酸铜使水箱成15mg /L。病情较轻且为初次感染时,将水体温度调高至30摄氏度,

智慧树知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这门课程需要具备微生物、鱼类学、水化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对 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临床上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来筛选最有效药物去治疗细菌性疾病。 对 错 答案: 对 2、过氧化钙是极溶于水,是速效增氧剂。 对 错 答案: 错 3、免疫增强剂虽然对水产动物机体有利,但不能长期使用。 对 错 答案: 对 4、下列关于药浴法描述错误的是哪项()。 药浴法适用于鱼苗下塘时机体消毒 高锰酸钾适合观赏鱼体表消毒.

药浴时间不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需准确计算药量 答案: 药浴时间不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5、请选出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 三黄散 雷丸槟榔散 脱壳促长散 大黄末 答案: 三黄散,大黄末 6、生石灰遇水后,PH值为酸性。 对 错 答案: 错 7、过氧化氢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对 错 答案: 对 8、阿莫西林粉主要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对 错 答案: 对 、姜和辣椒可以刺激鱼类小瓜虫从体表脱落。9.

对 错 答案: 对 10、下列对大蒜素描述正确的是()。 具有一定促进鱼类食欲、预防肠炎的作用 大蒜素具有水体消毒作用 大蒜素属于抗生素 大蒜素不能用于水产养殖 答案: 具有一定促进鱼类食欲、预防肠炎的作用 第二章 1、有机酸可用于调节池塘水质。 对 错 答案: 对 2、生石灰遇水后会放出大量热量,所以使用时勿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灼伤。对 错 答案: 对 3、拉网前可使用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 对 错 对: 答案.

4、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清塘药有哪些?() 生石灰 漂白粉 食盐 茶粕 E:三氯异氰脲酸 答案: 生石灰,漂白粉,茶粕,三氯异氰脲酸 5、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水产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注射法 口服糖丸法 皮下接种法 鼻腔吸入法 答案: 注射法 6、清塘有利于提高池塘养殖产量。 对 错 答案: 对 7、蓝藻大量繁殖会破坏池塘水质。 对 错 答案: 对 、青苔大量繁殖对鱼类养殖有益处。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