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和运营剖析

合集下载

功能 空间 重塑——解析国家体育馆赛后改造

功能 空间 重塑——解析国家体育馆赛后改造

Na o a Sa im f r 0 8B in y is t nl tdu a e 0 e igOlmpc i t 2 j 杨 海 鑫 Ya gHa i n in x
摘 要 : 着 奥 运 的 结 束 , 何 利 用 巨资 建 成 的 奥 运 场 馆 随 如
是 摆 在 国 家和 人 民 面前 的 一 个 重要 问题 , 了解 决 这 一 问 题 为
游泳馆 、 家体 育馆 , 赛 后 大型 活动开 发运作 方面 初见成 国 在
效。
我 们 做 出 了许 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益 的 尝 试 , 取 得 了显 著 的成 绩 。 但 现 在 并
进 行 的 赛 后 运 营 方 式 均 是 一 次性 或 短 期 的 商 业 或 体 育 活 动 ,
国家体育场鸟 巢于 2 0 0 9年 “ 一 ” 家 期 间 举 办 的 “ 五 厂 成 龙 演 唱 会 ” 于 6月 3 日举 办 了 “ 力 中 国 ” 型 音 乐 会 皆 并 0 魅 大 取 得 了巨 大 的 成 功 。 未 来 一 段 时 问 内 , 巢 还 将 策 划 以 极 限 鸟
自20 0 8年 9月 3 日起 ,国 家 游 泳 馆 水 立 方 隆 重 推 出 0
京 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合作 为 国家馆提 出主馆进 行长期 演 出、
同 时 对 副 馆 改 造 满 足 高标 准 杂 技 、 马 戏 需要 的 运 营 方 案 , 以 期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国 家 馆 赛 后 有 效运 营 的 难题 。 关 键 词 : 运 体 育场 馆 赛后 利 用 国家 体 育 馆 奥
后, 北京奥运会 上百亿 的投 资建成 的场馆 面临“ 去楼空 ” 人 的 境地 。如何 利用 奥运品牌效 应 , 能否使 之继续服务 社会并 创

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研究

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研究
用 ? 这 不仅 仅 是 我 国在 承 办 共 同 关 注 的 一 个 问题 。 也
关 键 词 : 京奥 运 : 馆 运 营 : 险规 避 北 场 风
1 9 年顾拜旦筹划 了第一届现代奥林 匹克运动会 , 86 但他根 本没有考虑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 来的经济 影响 , 没有想到主 也 办城市 为了那光荣 的 1 6天 ,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金钱来修建比 赛设 施 , 虽然这些设 施很 昂贵 , 是在 比赛结 束后 它们似 乎没 但 有 了使 用 价 值 。 20 0 8年前 , 0 与 8年北京奥运会配套 的一 些主要体育场馆 将先后在北京 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耸立。它们和其它兴建和经过 改造的几十个场馆一起 ,将迎接 2 9届奥运之火在北 京熊 熊燃 烧 。但 是 , 这史 无前 例 的 宏 伟 庄 严 时 刻 成 为过 眼烟 云 以后 , 当 如 何对这些 投入 巨资的体育场馆 群进行赛 后的经营 运作和 日常 管理 , 将是 政府 、 场馆业 主和所有场 馆经营管理 者必须面 临和 解决的重大问题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 这是一个系统 工程 ; 这也 是一个必 须与这些现代化 的体育 场馆兴建 同步运筹 帷幄 的谋 略 和 蓝 图 。 1 . 北京奥运场馆经营运作分析 11面 临 的机 遇 与优 势 . ( 0 1】8奥运会主要体育 场馆 群可按市场规则进 行联 动开 发, 将形成重量级 的规模效应 , 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发挥 : ( 体育场馆群处于北京四环 、 2) 五环 之间 , 中轴线 之侧 , 具 有 四 通 八 达 十 分便 捷 的 交 通 , 而 使 之 处于 十分 优 越 的 地 理 区 从 位, 蕴藏着极大的商业开发潜力 ; ( 体育场馆群周边 尚存有待规划开发 区域 , 3) 有可能形成 更大气候的与体育产业相关 的建筑群体 , 从而进一步增进体 育 场馆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 作 为北京奥运会 的重 大建设项 目, 4) 场馆群 的主管 方和 出资 方 以其强大 的经济实 力及 银行 的信 贷保证使所 需建设 资 金 有充分的保证 , 以如期完工 投入使用 , 可 从而 能保 证体 育场 馆 群 的经 营 管 理 规 划顺 利完 成 ; ( 主管方高瞻 远瞩 ,“ 5) 兵马未到 , 草先行 ”, 粮 在工 程规 划伊 始 , 已进行科 学民主 的咨询论证 , 着手谋 划体育 场馆 群的 赛 后经营模 式 、 营项 目、 经 发展 战略 , 而减 少未来 的不 确定 从 性 , 以从容不迫地 实施 以后 的经营规划。 可 12面 临 的 挑 战 和 劣 势 - ( 体育文 化市场 的开拓 , 育场馆 的企业化 管理 , 1】 体 在我 国仍然是 一个全新 的课题 , 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 ; ( 体育消费市场有个逐步形成 的过程 , 2) 而通过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赛后经营运作谋略

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赛后经营运作谋略

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已越来越显著,已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开始在中国起步;(2)体育消费日益增长并成为时尚;(3)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和企业,并已按照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场馆经营等不同类型开始市场细分化。

3、北京市体育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展望(1)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首都,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首都,其文化与体育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北京市民与其它地域(如我国南方,如上海)在体育文化的消费投入上,有明显的消费心理差异,统计也表明北京人体育文化消费投入明显高于上海;(3)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与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规划使得北京市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具备充分的后劲;(4)08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给身处举办地的北京的体育产业以最大的拉动,其惯性作用,还会给嗣后的体育产业发展留下宽阔的空间和强力的后劲。

二、北京奥运场馆经营运作优劣势分析1、面临的机遇与优势(1)08奥运会主要体育场馆群可按市场规则进行联动开发,将形成重量级的规模效应,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发挥;(2)体育场馆群处于北京四环、五环之间,中轴线之侧,具有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从而使之处于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蕴藏着极大的商业开发潜力;(3)体育场馆群周边尚存有待规划开发区域,有可能形成更大气候的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建筑群体,从而进一步增进体育场馆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4)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大建设项目,场馆群的主管方和出资方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及银行的信贷保证使所需建设资金有充分的保证,可以如期完工投入使用,从而能保证体育场馆群的经营管理规划顺利完成;(5)主管方高瞻远瞩,“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在工程规划伊始,已进行科学民主的咨询论证,着手谋划体育场馆群的赛后经营模式、经营项目、发展战略,从而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容不迫地实施以后的经营规划。

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

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
t e Ol p c c ce t e r ,t e s n o tt e r n h e l s a et e r -t r u h c mp rn n h y m i y l h o y h u k c s h o y a d t er a t t h o y h o g o a ig a d e s mm a ii g t e d v l p n h r c e it n h o t u e o y i e u s a ay e h u r n h e eo me t c a a t rs i a d t e p s s f Ol mp c v n e , n l z d t e z c s r n t s fo t e i tr a n h a n s e r m h x e ir Co bn n h r c e it f t e g h r m h n e n la d t e we k e s s fo t e e t ro . m i i g c a a t rs i o c
B in l pcv n e ,ti p p r r p sd s mes g e t n o ma tii eco dn t n e ig O y i e u s hs a e o e j m p o o u g si sf m i a n t o r iai o r n n g h o
21 0 0年 9 月
体 育 与 科 学
J u n l f p rsa dS in e o r a o t n ce c oS
S p 01 e .2 0
第 3卷 1
第 5期 ( 第 1 6期 ) 总 8
Vo. 1 No 5 To a .1 6 13 . ( tl N0 8 )
提 出 了对 北 京 奥 运 会 场馆 赛后 利 用 的 建议 。 关键词 : 奥运 会 场馆 ; 淀 成 本 ;W 0 分 析 沉 S T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后利用的困境与消解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后利用的困境与消解



追 求 效 应 、 扩 大 规 模 、 取 得 轰 动 效 果一
T HE S PI R I T OF K U NGF U 1 8 9
运动 训练学 l T H E O R I E S O F S P OR T T R A I N I N G
逐 步 移 至 室 内。 经 济 的发 展 和 科 技水 平 的 提 高 ,奥 运 会 自身 的发 展 规 律 对 场馆 建设 提 出 了 需求 ,场 馆 建 设渐 渐 融 入 了主 办城
的商业 目的,损害环境和社会效益。 以北
京奥 运 会 奥 运 村 为 例 , 虽然 现 有 开 发 事态
良好 ,但 是 建 密 度 过 大 ,城 市 环 境 被 破坏 严 重 。 除 了对 环 境 的 影 响外 , 明星 经 济效 应 冲 击 市 场 ,可 能 带来 恶性 竞 争 的 后 果 。 北 京奥 运 会 后 ,奥 运 村将 被 改造 成 为 高档 住 宅 区 。北 京 “ 国 奥村 ” ,楼 盘 由最 初均 价1 7 0 0 0 元/ 平方 米 已飙 升到 约3 0 0 0 0 元。
市 及举 办过 改善 和 提 高 城市 化 进 程 的 有 力 途 径 。 随着 各 国国 力提 升 ,举 办 国力 求将
2 、大 型体 育 场 馆建 设 规模 日益 扩 大 ,奢华成风的历史演 进
现 代 奥 运 会 诞 生 以 来 , 奥 运 会 大 多 数 比赛 曾长 期 在 室 外举 行 。随 着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普 及 以及 竞 技 体育 的专 业 化 、 商业
个 ), 其 中 , 淄 博 体 育 中 心 体育 场 ,投 资
想法。
艇 赛 道 、朝 阳 公 园沙 滩 排 球 场 以 及 老 山 小 轮 车 赛场 也 出现 皮 划 艇 赛 道 干 涸 , 沙滩 排

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的思考

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的思考

TheoryResearch学论理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的思考孙瑶,郜磊,陈虹枢,朱东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要: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后,在后奥运时期,如何对奥运场馆进行有效的赛后利用这一问题,对北京、雅典、悉尼三届奥运会主场馆科技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在分析雅典、悉尼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奥运场馆赛后管理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奥运会场馆;主场馆比较;赛后利用;后奥运时期中图分类号:G8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54—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奥运管理机制、影响评估与信息平台研究”(70639001)资助。

作者简介:孙瑶(1987-),女,吉林长春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郜磊(1983-),男,河南新乡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科技评估与技术检测;陈虹枢(1986-),女,河北唐山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朱东华(1963-),男,北京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引言奥运会带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方面。

奥运场馆建设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

奥运会结束后,主体育场(通常又称为奥林匹克体育场)及其它场馆将成为奥运会留给主办城市的宝贵遗产。

本文主要从科技、环保等方面对北京、雅典、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后奥运时期如何利用这些遗产进行探讨。

1.北京、雅典、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对比分析1.1近三届奥运主体育场简介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结构相当复杂。

为了完成设计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整个施工过程处处存在着很大挑战。

可以说,“鸟巢”的诞生离不开当今先进建筑科技的支持。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探略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探略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探略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举办体育比赛和演出的场所,通常在赛后都会面临着如何进行经营利用的问题。

赛后经营利用不仅可以让体育场馆获得更多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的相关话题,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丰富体育场馆的文化演出活动大型体育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可举办各种文化演出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以充分利用场馆资源。

这种经营利用不仅可以为场馆带来额外收益,还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文化演出活动,还可以为场馆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二、开展体育赛事和训练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可以继续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训练活动。

可以组织校园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还可以为业余爱好者举办一些运动训练课程,如篮球训练营、足球训练营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场馆保持良好的使用率,还可以促进和推动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租赁场地进行商业活动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还可以将场地租赁给相关的商业活动进行举办,比如举办一些展览会、商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等。

还可以将场地租赁给相关的体育品牌进行推广活动,或者租赁给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进行教学活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场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商业活动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场地。

四、开展健身运动项目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还可以开展各种健身运动项目,比如瑜伽课程、游泳课程、有氧健身课程等。

通过这些运动项目,可以让人们在场馆内进行健身锻炼,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还可以为场馆带来额外的收益,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这种经营利用方式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还可以为场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五、举办庙会和娱乐活动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还可以举办一些庙会和娱乐活动,比如春节庙会、万圣节嘉年华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与,增加场馆的知名度和人气。

北京奥运场馆的利用情况分析

北京奥运场馆的利用情况分析

北京奥运场馆的利用情况分析作者:徐佳乐来源:《时代经贸》2019年第34期【摘要】众所周知,北京于2008年召开奥运会。

大量的奥运场馆被建立,一时间奥运场馆成了大众聚集观看体育赛事的热门地方。

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的利用情况又如何,是继续投入使用,还是被人们所遗弃?为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情况,本文将以奥运场馆的利用情况为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及分析同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奥运场馆;利用率;解决建议一、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基本的使用情况北京奥运会使用场馆37个,其中北京地区31个,京外地区6个。

在北京31个比赛场馆中,新建20个(含8个临时赛场),改扩建11个。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北京的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率相对于举办过奥运会的其他国家赛后场馆利用率较高。

但仍出现赛后有部分场馆没有充分投入使用,出现被荒废的情况。

在奥运会结束后的期间,一些奥运场馆对公众开放,举办演唱会,商展等活动,保证能够有充分利用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奧运场馆资源的浪费。

以国家体育馆为例,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赛事主场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截止到2017年统计,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比赛和演出活动的多达290余场次,其中万人以上的大型活动130余场次。

到2020年10月份,因预留冬奥会开幕式彩排档期,此日期后至冬奥期间暂不提前安排大型活动。

可见国家体育馆的场地得到了高效利用,从2014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盈利,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

除此之外,北京工人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奥运场馆也为积极发挥它们各自原有的功能,多次被用作大型赛事的主办场地,如:中超联赛,NBA中国比赛等,除此之外,还举办每次多达50次的公众活动和内部活动;同时,更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提供了健身与休闲娱乐的场地。

但也有一些场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出现了场地资源浪费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和运营1、最好针对北京和我们的国情有一些新点子2、2000字左右,材料具体、生动些针对08奥运赛后场馆利用体育场馆管理专业开课本报记者邓跃摄影报道“现在,我们开始本专业的第一次点名。

”昨天下午2点40分,北京大学生体操协会主席仰东正式站在了联合大学东方信息学院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的讲台上。

全国第一个针对2008年奥运会设立的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就此正式开课。

他所面对的70位学生将在四年后,成为中国首批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人才。

70人将成为实践场馆赛后利用的人上课前,仰东最后看了一遍《奥林匹克概论》课的教学大纲。

“这是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基础。

”大纲里安排了奥运会志愿者实践、对奥运会负责项目场地的考察等实践课程。

“你们将成为填空者。

”仰东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接着解释说:“目前在我国,针对体育馆赛后利用的研究还属于空白。

你们将是我国首批专业现代化场馆管理人才。

”根据课程设置,首个体育场馆信息管理开设了奥林匹克文化、场馆信息化建设和运动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

终结体育场馆的四大“工”时代“传统的体育场馆只要有会计、电工、瓦工和木工,就基本可以维持机械运转。

”仰东告诉学生,这四大“工”的统治时代已经过去了。

根据欧洲和美国等国际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人才需求,大型体育馆工作人员将包括场馆新闻制作者、为不同人群制定个性锻炼标准的专业保健师、拓展地域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宣传员及观众文化的营造者。

作业是设计体育场活动项目时间表第一课上,仰东重点介绍了国外通用的场馆管理方式“club(俱乐部)模式”,在欧美等国的体育场馆,通常由30多家俱乐部同时运作经营,且每家俱乐部都具有一定规模。

他们大多都针对大学生和当地社区居民制定符合其消费习惯和水平的运动模式。

学生们在课后领到了第一份作业———设计一套体育场活动项目时间表,表格要至少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3个项目的运动俱乐部,并要分时段制定浮动价格。

转自搜狐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热荐★★★★★【字体:小大】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以2008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设计为例作者:庄惟敏1&nbs<优麦电子商务论文>p;栗铁1 马佳文章来源:kb 点击数:1030 更新时间:2006-5-22 用户登录新用户注册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以2008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设计为例█庄惟敏1 栗铁1 马佳2 █Zhuang Weimin Li Tie Ma Jia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4)2 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06-01-10 [摘要]如何通过前期策划对体育场馆功能进行合理配置和弹性设计以使其在大赛之后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是目前我国体育建筑设计应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以体育建筑的赛后利用为核心,结合国内已有的体育场馆实例分析,并通过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的设计研究,提出我国体育建筑场馆赛后利用的设计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一、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现状目前对体育馆赛后利用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型:1.体育建筑的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对体育建筑多功能使用的研究包括使场馆在多种比赛项目和文艺演出之间进行转换的“多功能比赛厅”设计法则,可提高体育建筑空间的应变能力和日常使用效率。

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则多从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角度加以论述,运用生态的技术手段解决大型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2.消除无效空间的研究消除体育场馆无效空间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利用固定看台下的三角形空间。

体育场馆的剖面设计常通过提高首排座席高度或考虑将二层以上看台设为楼座,在满足观众视线的同时使看台下空间能够拥有足够的有效高度而加以利用。

以上两类既往的研究均有不足之处,第一类研究,过于宏观的原则性的叙述无助于具体设计手法的研究与操作,导致指导性不强;第二类研究,一味地提高首排高度虽然可以提高看台下三角形空间的有效高度,但对于观众席排数较多的体育建筑很可能造成后排座席上升过陡、观众视线不佳且下部空间过高的浪费。

二、功能转换是赛后利用的关键1.固定座席下空间的功能转换座席下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体育比赛时各种辅助功能的要求,而且为了减少赛后的空间浪费,可以考虑利用此部分空间进行多种项目的经营。

大型体育建筑由于座席数多,其下部空间所占面积也较大,赛后利用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针对我国体育建筑设计及管理尚未完全一体化的现状,如何在建筑设计前期对赛后利用进行科学策划是体育建筑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座席下空间不同的赛后利用方式会对看台下空间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在保证赛时使用的前提下,为赛后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分隔,并且随着需求的变化对看台下空间作必要的改造,是当今体育场馆设计的关键。

2.临时看台的功能转换奥运会或其他国际比赛的大型场馆,根据单项联合会或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不同比赛的场地尺寸和座席数是一定的,比如针对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国际奥委会规定座席数必须为8 000座。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将建于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从我国大学校园体育馆建筑的规模标准来看,通常座席数应控制在5 000座左右,以避免座席过多而使运营费用增加。

因此该馆就面临赛后将3 000个座席进行空间功能转换的问题。

如果此部分座席空间功能转化得巧妙合理,不仅可以减少赛后改造的费用,缩短改造周期,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补充赛后功能空间的不足。

它自然也成为衡量建筑方案优劣的关键。

从场馆承包单位的角度看,如果说承包商难以控制比赛场次的多寡,那么座席下空间的改造利用和临时看台的功能转换却是解决资金运营的简便易行的措施。

从建筑师的角度看,虽然座席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临时看台的功能转换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士协作进行,但空间形态的设计和座席转换的弹性设计却是建筑师的核心工作。

当今的体育建筑设计仅注重比赛厅和体育工艺的研究显然是不全面的。

对于占体育建筑面积70%的看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大量临时看台的功能转换的研究,应当成为体育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建筑的日常使用效率,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三、体育建筑看台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1.临时及活动看台的应用现代体育场馆为扩大功能范围、提高使用效率,都不同程度地在场地和看台的可变性方面做文章。

若想达到场地规模和形状的灵活变化,除了地板面层以外,看台也应随不同情况而作适当的变动,这就需要通过设置活动看台来解决。

有人把活动座<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席作为现代体育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对棒球场地和橄榄球场地的互换做过研究,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

法兰西体育场的做法则是在田径比赛时把下层25 000座后部的5 000座下沉到地坑后,剩下的看台向后移15m,将田径跑道让出来(图1)。

据介绍,座席移动一次需要84小时,并且原称使用的气垫技术也没有被采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也拟将中部的临时看台在赛后转换为餐厅包厢(图2)。

2.对固定看台下空间使用效率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为满足经营管理和服务内容增加的需要,体育更多地与休闲、娱乐、旅游、餐饮食、健身等活动结合起来。

大型体育建筑主空间的多功能设计无法满足场馆本身的收支平衡,需要辅助空间的多元组成实现多种经营,即“以副养主”的支持。

国内从早期的设置餐厅、出租办公室到八运会上海体育场内设体育宾馆,足可见其发展的态势。

目前固定看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几大类型,即商业空间的转换、会展空间的转换、酒店空间的转换、休闲娱乐空间的转换及餐饮空间的转换(图3~6)。

国外的体育场馆除了在看台下空间进行多种经营外,还十分注意减少无谓空间的浪费。

看台倾斜而上,与各层楼板相交必然会出现一些高度不符合使用要求的三角形空间,其面积约占场馆总建筑面积的5%~10%,甚至更多,其数量可观,不容忽视。

国外体育场底层看台多设计为挑台,上面各层则设挑台或抬高做成楼座。

体育馆则多数在底层设一定数量的活动看台,以避免无效的三角空间。

此外,充分利用地形、采用下沉式布局并将休息厅集中在一两个层面,不仅能取得效率最高的中行式疏散,避免内、外场人流交叉干扰,还可以显著减少辅助面积从而节约能源。

可容纳7.8万人的慕尼黑体育场巧用地形,将多达60排的东看台布置在山坡上;日本东京明治公园体育场和神户六甲山体育场,同样依地势将东看台大部分座席设在坡地上。

四、对我国体育建筑注重赛后利用的若干建议1.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赛后利用空间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体育建筑,建筑师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创造可灵活变换的空间上。

在2008北京各奥运场馆的方案竞赛中,从漂浮式的充气屋盖到可开启屋面上的空中餐厅,这些设计思路都充分说明大型体育建筑的赛后综合利用已成为设计者关注的问题。

但仅通过追求空间的可变性来达到多功能利用却造成了对某些固定空间的忽视,同时也带来资源的浪费。

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建筑不仅包括体育场地本身的多功能化,同时也涵盖了可变座席及其下部空间利用的多种可能性。

就看台设计而言,尽可能地利用活动看台可以增加场地的可变性,而且也方便了固定看台下空间赛后的灵活使用。

只有在解决好固定座席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临时看台功能合理转换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体育建筑整体的多功能化。

建筑师在进行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型场馆)的设计时,应同时进行场馆赛后利用的设计,这一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设计中已有所体现。

固定看台并不意味着看台下空间不需要可持续发展,相反,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可使固定看台下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例如:辅助用房集中布置可为赛后利用提供足够的空间;利用体育场馆的特殊结构,为赛后的加建、改建提供便利条件等措施都是实现看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体育建筑设备、设施的设计也应结合赛后利用加以考虑,适当增加投资可能创造更大的利用价值。

2.结合赛后利用策划的整体设计观念我国以往的大型体育建筑均由国家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出资兴建,大赛之后则由地方接手管理,在赛后的最初3年里,国家负责提供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而后场馆将完全地面向市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前后两个环节往往联系较少,加之当地政府在体育场馆建设时对赛后利用没有统一完整的策划,造成设计阶段不是忽略了赛后的利用,就是对赛后利用的考虑不够全面。

为了保证体育建筑能够“以场养场”,经营者不得不花巨额资金对体育场馆进行改造,而这种二次改造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建筑师树立整体设计的观念,将体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赛后利用结合起来考虑,在对区位发展规划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看台的设计到看台下空间功能模式选择等各个方面,为赛后综合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方便的使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