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将成人、儿童及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 持从“A—B—C”改为“C—A—B”理由: ⑴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初始时即接受胸外按压 和早期除颤; ⑵在A-B-C程序中,胸外按压往往被延迟; ⑶在救助者不愿(嫌脏或恐怕有传染病)提供通气时,其至 少可完成胸外按压;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一)胸外按压C(compression)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 成人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 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 • 小儿常见原因: 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 溺水、感染,中毒等
心脏骤停时间与症状的关系
“时间就是生命”在心肺脑复苏中得到做好的诠 释。
心跳停止10-20秒钟----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发 绀 心跳停止20-40秒钟----四肢抽搐
三、早期除颤/复律
除颤器的应用: 1、体位: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 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布后用 盐水中浸湿。 3、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胸骨旁,另一电极板放在 左腋中线第5肋间,电极板的中线与腋中线重叠。电极板上缘距腋窝 7cm。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心跳停止1分钟--------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4-6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心跳停止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尽早CPR
心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 时间每过一分钟,转复成功率将降低10%!
二、早期心肺复苏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如患者口不能张开(牙关紧 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 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 住。
二、早期心肺复苏
3、球囊面罩呼吸
(1)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使患者 头尽量后仰。
(2)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①E: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 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②C: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不漏气。
心脏骤停与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榆林星元医院重症医学科
贺波
猝 死
• 猝死的定义: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 出乎预料的短时间内,因病突然死亡。 • 猝死是指未能预期的、非创伤的、非自杀(然)性的突然 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多数学者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 归入猝死之列。 猝死就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患者本人还是他(她) 的家人都始料不及,这就是该病的可怕之处。 如果猝死发生在院内,因为他是一非预期死亡,有可 能会成为非常严重的医疗纠纷隐患。 他不仅需要急诊医生关注,而且其他各个科室的医生 都应关注的主题。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 1、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为室颤; 2、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3、除颤成功机率随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每延迟1min约下降7%-10% 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因此,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 停存活率的关键。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 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以掌跟向下按压。
二、早期心肺复苏
(二)开放气道A(airway)
去除气道内异物:开放气道前应先除 气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有义齿的取出。 1、仰头举颏法:一只手按压患者的前 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 食指及中指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 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一、早期识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立即呼救 判断方法:轻轻拍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 怎么了?”,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立即 高声呼救其他人帮忙,同时去枕,解开患者的衣 扣,把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 2、无呼吸或仅是喘息、无脉搏:检查脉搏同时应
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濒死喘息或癫痫样 发作。
③用右手挤压气囊底部。
(3)通气量:潮气量约需500-600ml,即1L 气囊的1/2,2L气囊的1/3,充气时间超过1s
,使胸廓扩张。
三、早期除颤
(一)电除颤
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是可除颤心 律,应尽早电除颤。要求院内早期除颤在3分钟内完成,院前早期 除颤在5分钟内完成,并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应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能量的选择
1、成人( ≥ 8岁):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波: 120~200J 2、儿童(1~8岁): 第一次:2J/Kg 第二次及以后:4J/Kg
三、早期除颤
除颤具体步骤: (1)打开除颤器并选择除颤能量。 (2)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压于胸壁上,尽量使 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 (3)双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 注:第1次除颤后立即做2分钟CPR,并建立静脉通道,如仍为 室颤,则进行第2次除颤,之后立即做2分钟CPR,每3-5分钟应用肾 上腺素1mg并考虑气管插管,如仍为室颤,进行第3次除颤,之后立 即做2分钟CPR,开始考虑使用胺碘酮或治疗可逆病因。
2010版生存链(5早)
2015年把生存连分为院内及院外
2015年心肺复苏有哪些新观点
2、评估患者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 3、心肺复苏质量标准: ①胸部按压速率:由至少100次/分钟,更改为100~120 次/ 分钟,并等待胸壁完全回弹; ②胸部按压深度:成人胸骨的压下深度由至少 5cm,改为至 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③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每次更换按压者应在5s内完成,在 实施保持气道通畅措施或除颤时,中断时间应不超过10s) ,胸外按压分数(CCF) ﹥60%,指发现CA到自主循环恢复 的整个过程中胸外按压时间所占比值。 ④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 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心肺复苏质量标准
4、每2分钟交换1次按压职责。 5、避免过度通气。 6、在建立高级气道之前,应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率。建 立了高级气道后,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 6秒一次呼吸 ,即每分钟10次人工呼吸,伴以持续的胸外按压。 7、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若PETCO2 <10mmHg,应提高 CPR质量。若自主循环恢复可能导致 PETCO2突然持续增加 ( PETCO2≥40mmHg )。 8、SPO2波形反应容量状态:复苏过程中:按压质量越高波 形越好。实现外周循环监测
心脏骤停
•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 脏突然停止搏动,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全身各组织严重缺 血、缺氧,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死亡,是临床上最危急 的情况。 • 心脏骤停并不代表死亡,通过紧急的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 能,甚至不遗留任何后遗症。 • 心脏停搏: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 应称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如晚期肿瘤或各种 慢性消耗性疾病致死的患者,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这类 病人不是心脏骤停急救的对象。
二、早期心肺复苏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苏操作顺序发生了变
化:由A-B-C改为C-A-B,2015年继续延 用即:
(一)C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二)A 开放气道(airway) (三)B 人工呼吸(breathing) 注意: 对于溺水或其他窒息者:医生应在 启动EMS前,按A-B-C顺序实施5组(约2 分钟)的CPR。 新生儿心脏骤停更可能是呼吸原因所致 ,故复苏应按A-B-C顺序,除非已知心脏 病的病因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地面或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两手交叉并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 ,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 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 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4、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5、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压下与松开的时间(0.6秒) 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职责更换: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者。 1、各种心脏疾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3、手术及麻醉意外。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中毒、药物过敏等。
心肺复苏禁忌症、并发症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 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 者,如晚期癌 症。 并发症: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人工呼吸B(breathing)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 (2)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 (3)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 全包住。 (4)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 ,足够的潮 气量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 (5)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 看患者胸部。再进行第二次吹气。 (6)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心肺脑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 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 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前 : “压式”人工呼吸法
1958年:Peter提出口对口人工呼吸-里程碑
1960年: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现代心肺复苏的诞生
1966年:ZOLL提出电除颤-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1985年:诞生了心肺脑复苏(CPCR)的新标准。 2000年《International Gaidelines 2000 for ECC and CPR》 2005年:修订了CPR及ECC的推荐方案 2010年:重新修订了CPR及ECC的推荐方案 201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气道阻塞(舌下垂,紧贴咽后壁)
气道通畅(头后仰,下颏抬高)
二、早期心肺复苏
2、双手推举下颌法(颈椎损伤时):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 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 时用拇指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 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 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 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此方法难以掌握, 且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因而不建 议非医务人员采用。
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 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中点处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 • • • 注: 非专业施救者无需检查脉搏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 脉搏检查:对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除脉搏( 如10秒钟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是否存在, 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QRS波、ST段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 极不匀齐颤动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立即行电除颤治疗!
心室颤动
无脉性室速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 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 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不能电除颤!
1、人工呼吸并发症:过度通气,胃膨胀。
2、胸外按压并发症: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 肝脾裂伤等。
心肺复苏指南的年龄划分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到一个月 婴 儿:1月到1岁 儿

童:1—8 岁
人:≥ 8岁
2015年心肺复苏有哪些新观点
1、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把院内和院 外出现的心脏骤停患者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