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护理前准备:1.预防感染:洗手、戴好洁净的手套,保持个人卫生,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2.准备护理工具:包括静脉留置针、消毒器具、敷料、透明胶带、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3.沟通与解释:与病人进行交流,解释操作步骤,获得病人的理解和同意。

护理过程:1.选择插入部位:常见的静脉留置针插入部位有手背、前臂和腋窝等。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插入部位。

2.充分消毒:使用无菌酒精棉球清洁插入部位。

按照单向性消毒原则,从内向外进行,一次性使用一块消毒棉球,保持它的湿润状态,确保消毒效果。

3.缚扎止血:选择适当的缚扎位置,在插入部位上方1-2寸缚扎松紧适中,但不得过紧,以免影响静脉血液循环。

4.皮肤穿刺:拿起静脉留置针,在插入部位的皮肤上方进行轻轻的牵拉,然后将针头与静脉成30度角插入。

当听到“啪”的一声时,表示已进入静脉腔,停留在留置针的一半左右。

5.固定留置针:将留置针插入静脉后,松开缚扎,轻轻将留置针插入至底部,然后用透明胶带将针体固定住,确保留置针牢固不动。

6.连接输液管:消毒输液管接头,用力插入留置针的接口。

确认接头连接牢固后,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抽,确认有血液返回,表示留置针插入正确。

7.敷料包扎:用锥形状敷料将插入部位固定,保护留置针和输液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护理后注意事项:1.保持留置针外露部分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输液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2.定期检查留置针连接处有无松动和渗漏,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3.定期冲洗留置针,避免留置针堵塞和血管栓塞,同时检查留置针是否抵达目标静脉。

4.维持留置针外露部分的皮肤干燥,避免湿润的环境滋生细菌。

5.注意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避免超过规定留置时间,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

护理中的安全措施:1.护理之前,确认病人的身份和医嘱要求,确保正确的操作流程。

2.插入过程中,护士需要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

可以采用恰当的语言和姿势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护理中常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护士最基本的操作,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急休克,心脏骤停的复苏等均采用静脉给药,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的隐患[1,2]。

由于小儿天性好动、老年人的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不好及疾病造成肢体的水肿。

造成药物外渗,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也能减少药液的外渗,还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士的信任感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1 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积极配合,预防感染、液体外渗等并发症。

2 观察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痛苦。

3 置管期间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至少2次/w,并盖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

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肝素帽至少更换1次/w。

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严防液体滴空[3,4]。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4.1穿刺部位感染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佳、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患者抵抗力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4.2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因此,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静脉留置针论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要点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论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要点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论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要点及护理[摘要] 使用静脉留置针,要加强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置管前后护理、使病人密切配合,从而减少使用静脉留置针后所出现的感染、疼痛、出血以及套管针的脱出、折断、药物外渗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痛苦,保护了静脉,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专门为静脉输液设计的一种新器械,它分为多种型号的外套管,柔韧无害,对血管刺激小,能较长时间在血管中留置,从而减少病人痛苦和一些不必要的花费[1]。

1 置管前的护理评估及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对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皮肤、血管、心理状态进行护理评估,决定是否能留置,应该选择多少型号的套管针,并向患者解释留置的优点、可留置的时间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做好宣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使之密切配合。

2 使用静脉留置针前注意的要点及护理2.1血管的选择及进针的技巧①血管较粗,明显易固定的病人,应以2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皮下脂肪少、滑动的血管应绷紧皮肤,以下弯角度进针。

②脱水病人或血管不充盈的病人,先以25℃的温水热敷血管,然后用硝酸甘油、654-ⅱ或阿托品棉签涂染静脉,热敷血管3分钟,血管更易显露。

③浮肿的病人,可用两条止血带捆扎病人的肢体,上下相距15cm,肢体远端一条最好选择较宽的止血带,1分钟后松开,即可看到静脉。

④糖尿病病人选粗直的血管。

⑤肥胖病人进针的力度和角度要大一些,但最多不超过40度角。

⑥对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可采取逆行静脉穿刺。

2.2 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操作技巧.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使用,在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遍,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待干后穿刺,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

旋转针蕊300-360℃,使套管前端与钢针衔接处的轻微粘连松解,以便套管和针蕊顺利穿刺。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技术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技术,它用于在患者体内插入静脉留置针,以便进行输液、输血、给药等治疗操作。

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下面将重点难点进行解析。

一、操作要点:1.前期准备:必须做好手卫生,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静脉留置针、注射器、洁净无菌纱布、无菌盒等。

2.选取插针位置:常用的插针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臂静脉。

在选择插针部位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年龄、臂围、静脉情况等。

3.插入针头:插入针头时应保持手稳,夹角适中,遵循进针角度为15-30度。

将针头和皮肤形成一定的夹角后,用一定的力度插入。

同时,注意触及血管后,需轻柔地推进针头,感觉到阻力减小时,注射器就可以顺利推出。

4.固定留置针:成功插入静脉后,需将留置针稳固固定。

一般可采用透明敷料、纱布带以及透明胶带等方式对留置针进行固定,避免其移动或掉落。

5.处理留置针:留置针使用完毕后,需及时拔除,并按要求处理好留置针。

同时还需观察针孔的出血情况,如有不适、红肿、出血增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二、注意事项:1.注重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要注意在操作前洗手,戴上无菌手套,同时确保所用的材料和设备都是无菌的。

2.观察患者病情: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注射药物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

3.疼痛控制:在插入针头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护士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可以采用应用冰袋麻醉、按摩局麻、提前用药等方式减轻疼痛。

4.遵循先进后出原则: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时,需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即先进入小口径的静脉,再进入大口径的静脉。

这样可以减少针头对血管的伤害,提高留置针的成功率。

5.维持血管安全:为了维护血管的安全,插入针头时需要注意减少插针次数,一针插入成功,避免频繁插针。

留置针护理的注意事项

留置针护理的注意事项

留置针护理的注意事项临床上静脉输液是非常普遍的给药方式,其能够快速发挥药效,使用范围广泛。

近年来静脉给药对疾病进行治疗,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静脉输液应用了液体静压的理念,向静脉直接滴入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

静脉输液穿刺让患者产生疼痛或操作失当及患者自身因素而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控制变得十分关键。

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应用,可减少每天静脉穿刺次数,为患者缓解疼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争取更多抢救患者的时间。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1、做好心理护理操作前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特别是对神志清醒的患者,为患者详细介绍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主动接受治疗。

对意识模糊的患者,要向其陪护解释说明。

2、选择适合的血管优先选择粗直与充盈的血管,留置针设计为合理长度,多选取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浅表面静脉。

尽量错开患者的手背静脉,从而保证患者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避免在关节、静脉瓣和肢体受伤部位留置针,瘫痪患者应在健侧肢体选取血管。

皮肤病和感染部位应避免穿刺置管。

3、器械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留置针型号,仔细检验留置针质量,产品有效时间,包装完好性,型号、套管粘连针芯的情况,导管侧粗糙程度、针尖斜面尖锐且无钩,套管完整无裂痕。

4、穿刺方法将止血带包扎在距离穿刺位置10cm上方,在8cm皮肤区域内用2%碘伏反复消毒。

留置针外套管松绑,针尖向上倾斜,取15-30°角度入针,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沿静脉10°方向推入留置针,针芯入皮肤0.5-1cm后抽出。

难以判断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应稍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滴入极少量液体,如果静脉滴注顺畅、局部未见肿胀,可沿血管方向平行推入软管。

5、妥善固定用透明胶贴固定留置针,让留置针保持适宜松紧度,牢固美观的同时预防针尖扭曲与折叠。

将三叉接口以胶布贴牢且准确填写时间,为今后换药与拔管提供依据。

二、科学封管保证留置成功1、封管液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与肝素钠封管液:即肝素50u/ml,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封管采取生理盐水。

静脉留置针维护要点

静脉留置针维护要点

静脉留置针维护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
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等。

②评估穿刺点皮肤、静脉的状况。

2、指导要点:
①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②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③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④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注意事项:
①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②输注两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③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要及时更换敷料。

④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⑤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静脉留置针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它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输液、输血或者进行药物注射。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我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工作总结: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医嘱,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针头规格。

其次,操作过程要细致认真。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手部清洁,正确使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穿刺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手法,准确找到静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同时,要确保针头插入后,管道通畅,没有漏血或者漏液的情况发生。

最后,术后护理要及时到位。

在完成静脉留置针操作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给患者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管,确保输液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或者堵塞的情况。

同时,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和静脉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总的来说,使用静脉留置针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总结,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护理
1、穿刺前
(1)护理人员应严格做到手卫生
使用标准ANTT(无菌非接触技术)进行留置针穿刺,顺时针、逆时针消毒2次,消毒范围为8cm×8cm,完全待干后佩戴一次性清洁手套进行穿刺。

皮肤消毒后不要触摸或触诊穿刺点,如皮肤消毒后需再次进行静脉触诊,应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穿刺点再次受到污染。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发布的《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2次穿刺失败后,应寻求穿刺水平更高的护理人员帮助或更改用药途径,减少对静脉的损伤,间接避免穿刺点感染的发生。

(2)选择适宜的留置针
新生儿、儿童、老年人宜选择24~26G留置针,在满足静脉输液需要的前提下,原则上选择管径最小的留置针,以免损伤血管,引起并发症。

(3)选择合适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并且要避开关节、疤痕、皮肤有损伤的部位。

2、留置中
(1)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以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等。

(2)每日观察、每班交接贴膜及穿刺点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主诉。

(3)做好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的安全宣教,嘱其保持皮肤清洁,贴膜勿进水,如贴膜进水、卷边、穿刺点渗血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接头处使用酒精棉片包裹消毒,消毒时间要达到15s,待干后连接输液管道进行输液治疗。

3、拔出后
(1)留置针使用时间为3~4天,不可过期使用。

(2)0度或90度揭除贴膜后,用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周围皮肤,拔除后纵向按压穿刺点以不出血为止。

(3)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勿污染穿刺点,穿刺点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

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
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

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
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2、措施: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

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

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

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②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操作者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 cm~5 cm 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见回血后不再进针,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

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打开调节器调速度,敷料固定。

(三)液体渗漏
1、原因: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
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2、措施: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
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四)导管堵塞
1、原因: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措施: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

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

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

生理盐水用量为3 mL~10 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 mL为宜。

(五)静脉炎
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
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原因: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不彻底;③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上肢静脉由于血管细,大多在手背、前臂,活动度大,易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这表明选择粗直及活动度小的血管使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药物本身对血管有刺激性。

2、措施:①留置时间为3 d~5 d,最好不超过1周。

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

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 cm~8 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

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

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③嘱病人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
min~20 min,2 h进行1次。

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病人,应每隔4 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1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

二、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

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2、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