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传播学‘第15章

传播学‘第15章

主动地位人次 被动地位人次
女性(n=211) 26(14.4%)
185 ( 86.4% )
男性(n=183) 154(85.6%) 29(13.6%)
合计
180(100%)
214 ( 100% )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五)性别观念分析
表8 性别歧视广告分析(N=403)
性别歧视项目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食品饮料 药品保健品
47% 50%
53% 207 50% 108
商业服务业
57%
43% 37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二)广告声音分析
表4 广告类型与旁述性别的交互分析(N=1197)
广告类别 男性声音 女性声音 无旁述 总计
机械电子科技类 85.1% 9.0%
6.0% 67
服装美容类 69.6% 28.8%
概率抽样: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 时间上的限制,无法对全部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研 究,这时,就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合理地从总 体抽取“充分多”的样本,再由样本所取得的结 果,来说明整个群体的情况。
采用概率抽样,速度快,节省经费,如果抽样具 有足够科学性的话,研究结果也十分准确。
1.7% 240
家用电器用品类 74.4% 20.6%
5.0% 199
食品饮料类 75.7% 14.6%
9.6% 280
药品保健品类 74.6% 17.4%
8.0% 213
商业服务业 64.1% 24.4%
11.5% 156
政府公益
15.8% 36.8%
47.4% 19
其他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调查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来了解特定群体或现象的情况。

本章将介绍传播学中常用的几种调查研究方法,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问卷调查1.样本量大,覆盖面广。

问卷可以分发给大量的人群,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数据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问卷中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答案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容易进行统计分析。

3.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于实地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的成本更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

二、实地访谈实地访谈是一种通过直接与被访者进行对话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根据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既有预设问题,也有灵活的追问;还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基本没有预设问题,完全按照被访者的回答进行。

实地访谈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深入理解被访者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与被访者的面对面交流,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

2.能够获取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访谈可以进行追问和进一步探究,获取更多详尽的信息。

3.访谈过程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访谈是一种人际交流行为,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和误解。

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研究传播媒介内容的方法,通过对媒介内容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

内容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和客观性。

内容分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可以分析大量的文本和图像信息。

内容分析可以对大量的传播媒介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获取更为全面和具体的信息。

3.需要建立可靠的编码系统。

内容分析需要对媒介内容进行编码,以确保统一的解读和分析。

四、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描述目标事件的方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观察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获取真实和直观的数据。

通过直接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得真实和直观的数据,减少了因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偏差。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梅尔文·德弗勒 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第七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运作
确定分析单元 制定分类标准:题材、体裁、倾向性、 价值观 注意课操作性:完备性、互斥性、一致 性 抽取分析样本:媒介样本、时间样本、 内容样本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操作方便:作为其研究对象的信息,已物化成固 定的数据文献等资料,不似处于调查中的人充 满了变数. 费用相对较低.有关分析资料比较容易获得. . .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解释”,只可描述.如 果需要了解现状,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其作用 无可替代.比如“报纸有关环境问题的言论频 度分析”;“电视剧出场人物分析”.
实地调查法的运作
选择课题:调查者必须明确目的.要有理 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一种是自己提出假 设的“发现型调查”,另一种是验证前 人的“重复型”调查.比如复旦大学新 闻学院进行的“上海工人与新闻媒介” 的调查.
研究设计:目标、预算、调查对象、抽 样设计、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等.最重 要的是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
提问的原则和技巧
合理性:必要性、普遍性、适中性 科学性:精确性、完整性、互斥性、客观性 艺术性:委婉法、间接法、消虑法、虚拟法 提问的顺序一般先易后难,先宏观后微观,先一 般后特殊,注意先后问题之间的关联. 总之,问卷的设计是对研究者素质的综合测试.
收集资料
面访法 邮寄法 电话法 网络法
分析资料
描述分析—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也叫单因素分析,主要使用平均 数、百分比等手段,对实际情况作出客 观描述.描述性结论相对比较简单,但其 构成了其它分析的客观基础.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回答“为什么” 问题,又称为多因素分析,即对实际情况 作出合理解释.
网络调查
网络调查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新 出现的一种信息资源调查方式,可通过 网上免费E-mail、Mailing List等进行。 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资源调查相比,网络 调查充分利用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络的 优势,因而在综合性能上明显优于传统 的调查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第一节抽样在许多情况下,传播研究需要对某一个大众媒体的所有受众、某一类型的媒体内容,或某个传播现象的整体进行分析,对这个总体里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研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个体数量巨大,全面研究又是不可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抽样手段得到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

一、抽样的基本概念1、为什么需要抽样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或元素)组成样本的过程。

当研究对象的总体数目巨大时,研究者为了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就需要进行抽样,用关于样本的研究结果来推断总体。

2、抽样的基本概念(1)总体(population)和元素(element)(2)样本(sample)(3)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和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4)随机性(randomness)二、非概率抽样当研究目的是想了解受众对媒体内容的看法和深入阐释、而非根据对部分受众的研究结论来推断某市或全国受众的看法时,研究者事先对总体的了解无须很多,也无须明确规定样本规模,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和定性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选择样本。

1、偶遇抽样偶遇抽样(accidental or haphazard sampling),也称为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指研究者抽取自己手头偶然遇到的个体为样本,直至样本规模符合需要。

2、立意抽样立意抽样(purposive sampling,或目的抽样),也称为判断抽样(judgmental sampling),指研究者根据特定目的和主观判断而确定研究样本。

3、配额抽样进行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时,研究者首先按某些控制变量对总体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个类别在总体里所占比例,然后再通过偶遇抽样或立意抽样手段,在每个类别里挑选一定数量的个体,使得每一类别的样本个体在样本里所占的比例尽量接近于该类别在总体里所占的比例。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①简单随机抽样: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得出相同结论);b.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②基本步骤: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

③常用类型:a.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个等质小组,只对其中1组实施信息刺激,对2组均只进行事后测试,旨在观察两组之间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无而产生的差异;b.前后测试控制实验:对第1组实施2次测试,以观察比较信息刺激提示前后的变化;对第2组同样实施前后测试,但不提示信息刺激,以观察无刺激条件下的自然变化,并对2组进行比较;c.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实验条件,旨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多方面比较。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研究法
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 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 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 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 究方法。
①确定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 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实施日程 费用预算
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①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②制定研究方案
③找到测量对象: 1、抽样 2、确定分析单元 要测量的是,一个字、词、句子、整条新闻、 整个版面;或者一个镜头、一个人物、一个 场景、一条新闻、一个节目? 对分析单元进行明确的界定。
④获得量化数据 1、制定分析类别和定量评分标准 2、试测和修订 3、培训内容分析员 4、对内容样本进行归类和评分
C、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 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缩写; 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说法; 避免虚构性的提问; 避免主观诱导提问; 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避免同一个选项双重提问; 留意提问顺序可能造成的影响; 先问事实性问题,再问评价性问题,将调查对 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③找到测量对象:抽样
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多级随机抽样
一般使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
④获得量化数据
设计问卷 A、问卷的构成: 前言 基本项目,即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评价性项目。 结束语 B、问题的设置: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 选项的设置:列举、排序
⑤处理分析数据
三、控制实验法
指的是在室内进行,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 控制,从而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报道内容分析
车祸类占18.92%、凶杀类占18.12%、偷窃类占15.32%、 抢劫类占14.82%,诈骗类占12.32%、斗殴类占10.92%, 强奸类占9.72%、爆炸类占7.72%、纵火类占3.12%。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测定特定的信息刺激 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 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分层抽样-分类抽样
将对象中的所有单位都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 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优点: 简化抽样过程 提高判断精度 便于处理数据
(四)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
实用于大规模调查 例如 全国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状况调查 第一级 县 第二级 区 第三级 家庭 缺点 抽取级数越多 误差越大 一般最多只 能分三级
2、篇幅
从分析结果来看,得出所被归类的暴 力新闻报道的篇幅大多是以150—500字的篇幅 进行报导的。其中:150—500字的篇幅共有164 篇、150字以下的短新闻共139篇、500字以上的 新闻共是56篇。但若以报纸版面划分比例的话, 则暴力新闻在每版中的比例至少占到版面的1/4 以上。除有重大暴力事件发生意外,两报多以 短篇幅加以报道。然而,过多的短篇幅刊载, 凸现暴力新闻报道“连篇累牍”的版面格局, 让受众“放眼望去”皆是这类凶杀、抢掠的新 闻报道,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二.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构成 1.基本项目(年龄 职业 收入) 2.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利用的媒 体、媒体接触时间) 3.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美-贝雷尔森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 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调查方法 特点 客观性 系统性 普遍性

7.调查次数-单次调查、时系列调查 8.有无控制-实验室调查、实地调查 9.对象数量化操作-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10.调查工具-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面接深度-指示性面接、详细面访、自由访谈 12.媒体类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 新媒体调查 13.传播过程-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 查、行动调查、流程调查 14.内容类型及其要素-广告调查、节目调查、明 星调查
本调查以兰州都市报《兰州晨报》和《鑫报》 为样本,抽取2005年2005年3月16日--5月16 日期间共60份报纸,以本地市新闻报道为分 析文本,不包含评论。其中星期天和节假日 (黄金周)的报纸除外。
1、总量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统计了这60份报 纸上的社会新闻总量,共计1228条,其中《兰 州晨报》占747条、《鑫报》占541条。在计算 暴力新闻总数时,排除了兰州市区以外的一切 异地暴力新闻,最终归类出来了360条关于“凶 杀、抢劫、强奸、斗殴、偷窃、车祸、纵火、 诈骗、爆炸”等方面的暴力新闻报道。这个数 目占到了报纸当地新闻总量的1/3之多。对于都 市报上暴力新闻的泛滥,应当引起媒体的警觉和 重视。
调查的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包括:调查目的 对象 范围 方法 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实施日程 费用预算 2、实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选出调查对象, 从事数据收集 3、数据处理阶段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三)分层抽样-分类抽样
控制实验的“控制”及其优缺点
优点:①能尽可能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所引起的 观测误差,所获数据比较准确可靠。 ②它能主动设置条件,引起所需研究的传播效 应,通过重复实验,便能得出科学性较强的研究 结论。 缺点:由于严格控制条件,使实验每次只能解 决一个单、双因素因果联系的小问题,与实际生 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得出的理论规律多为理想状 态下的因果效应,往往必须经过中间试验才能用 于解决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
作业:采用一种研究方法 做个案分析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基于调查对象-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 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全员调查、抽样调 查 3基于数据收集方法-文献调查、观察、个别 面接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 4实施顺序和性质-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5调查空间-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二 .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一)分析对象的选定信源层面上的抽样、 传播单位层面上的抽样、讯息层面上的抽样 (二)内容的解析操作分析单位-单词或象 征符、句子或段落、整条讯息 (三)量化表示的方法 1 出现的有无 2 出现的频度 3 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 4 传播的强度
暴力新闻与调查数据分析
(四)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中 工具随机数字表 适合对象 : 小规模调查
(二)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也称等距抽样 例如:对象是13000,需抽出样本1000个,计算 结果是每10.3个对象中选取一个对象. 优点:省力 缺点:不适合周期性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