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译文: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城,城池将要被摧毁,我军铠甲闪耀着太阳般的光辉,像金色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号角声响彻秋色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

半卷红旗逼近易水,霜冻很重,鼓声清冷,不再响起。

为了报答君主的赏赐,手握宝剑甘愿为国捐躯。

《雁门太守行》原文分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和英勇壮烈的场面。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美。

诗的开头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了敌军来犯的情景,敌军如同黑云压城,城池即将被摧毁,而我军则如同金鳞般的铠甲闪耀着太阳般的光辉,英勇迎战。

接下来的两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号角声震天,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诗的结尾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为了国家、为了君主,甘愿牺牲自己的决心,充满了豪情壮志。

《雁门太守行》译文赏析:这首诗的译文生动形象,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译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壮美。

译文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感强,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表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典诗词翻译的佳作。

《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唐才子传原文: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

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遂相过其家,使赋诗。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

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超出了)翰墨(文辞)畦径(田间小路,喻常规),时无能效者。

乐府诸诗,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后云韶指宫廷音乐)众工,谐于律吕。

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

”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

”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

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

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弥年绝迹。

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今存十之四五。

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

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

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译文:李贺,字长吉,是郑王李亮的玄孙。

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

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李贺》原文及翻译原文: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

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遂相过其家,使赋诗。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

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超出了)翰墨(文辞)畦径(田间小路,喻常规),时无能效者。

乐府诸诗,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后云韶指宫廷音乐)众工,谐于律吕。

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

”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

”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

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

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弥年绝迹。

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今存十之四五。

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

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

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译文:李贺,字长吉,是郑王李亮的玄孙。

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

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元和十一年,藩镇势力猖獗,李贺拖着病躯回到了故居,在整理完诗作后病逝,年仅27岁。

《李贺作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贺作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贺作诗》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李贺作诗宋代-新唐书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对照翻译: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

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及暮归,足成之。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

过亦不甚省。

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是儿要呕心乃已耳!”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注释:〔皇甫湜〕(公元—),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辄(zhé)〕立即,就。

〔就〕完成。

〔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

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自是〕从此。

〔旦〕早上。

〔从小奚奴〕带着小奴仆。

〔奚奴〕童仆,奴仆。

〔牵合〕牵强符合。

〔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李贺作诗翻译

李贺作诗翻译

李贺作诗翻译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作诗》文言文讲述的是诗人李贺的事迹,那么,《李贺作诗》翻译是怎样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李贺作诗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

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翻译】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

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

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注释】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就:完成。

《李贺字长吉》原文及译文

《李贺字长吉》原文及译文

《李贺字长吉》原文及译文赏析呕心沥血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①,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③者。

及暮归,足④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选自《新唐书·李贺传》)【注释】①通眉:两眉相通连。

②奚奴:童仆。

③牵合程课:牵强附合旧章法。

④足(jù):补充。

【文言知识】说“从”上文“从小奚奴”中的“从”,作使动用,意为“使……跟从”,句意为使僮仆跟随,或让僮仆跟随。

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追敌”,意为大将军使一百多骑兵跟随着追击敌人。

又,“其游泰山,从者十人”,这个“从”不作使动用,解释为“跟随”。

【译文】李贺字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出来时,他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丝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丝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别人按题目牵强附会写作那样。

等到晚上回来,就补充写成一首诗。

如果不是大醉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醒悟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来才算完啊!”【阅读训练】敌人”中的“从”,作使动用,意为“使……跟随1.解释:①疾②从③率④省2.翻译:①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②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3.“呕心沥血”作为一个成语,原形容_______。

现对_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

【参考答案】1.(1)快速(2)使动用法,使……跟从(3)一概,都(4)醒悟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旧唐书李贺传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李贺传文言文翻译

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也。

父晋,官至侍御史。

贺早以文藻知名,善为歌诗,尤工于词赋。

年二十三,举进士,不第。

有司以贺诗赋中秘书省试,遂擢拜秘书省校书郎。

时宰相韩愈荐贺为监察御史,贺辞不就。

贺性孤高,好神仙,喜游猎。

尝游梁,遇道士李生,与语,甚合。

李生乃授以神仙之术,贺遂学之。

后归,不复应举。

大历中,尝游京师,献《王昭君》赋,时人皆称善。

大历四年,迁秘书省正字。

贺虽以诗赋知名,然性刚直,不喜与俗人为伍。

常自谓:“吾少时读书,欲以文章自达于诸侯,不图久隐于草莽之间。

”因是益肆其辞藻,欲以自见。

会元和中,有司奏贺文章奇丽,宜授以翰林待诏,遂拜翰林学士。

贺在翰林,益肆其才,作诗多奇丽,尤工于乐府。

乐府之作,多述边塞之事,词调激昂,读之令人感慨。

时人号为“诗鬼”。

贺尝作《雁门太守行》,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之句,传诵一时。

贺尝以诗见宰相裴度,度读其诗,曰:“此子才气,吾不及也。

”贺因自谓:“吾诗虽奇,然不及杜牧之,杜牧之诗虽工,然不及李贺之奇。

”裴度闻之,大笑。

贺年未四十,而以疾卒。

贺诗才奇丽,有《雁门太守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篇,皆传于世。

贺所著诗赋,凡百余篇,有集十卷。

以下为《旧唐书·李贺传》的文言文翻译: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其父李晋,官至侍御史。

李贺自幼以文学才华闻名,擅长作歌诗,尤其擅长词赋。

二十三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未能中第。

有官员认为李贺的诗赋在秘书省试中表现优异,于是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当时宰相韩愈推荐李贺担任监察御史,李贺婉拒了这一职位。

李贺性格孤傲,喜好神仙之术,喜欢游猎。

他曾游历梁国,遇到道士李生,两人交谈甚欢。

李生便传授给他神仙之术,李贺于是开始学习。

后来回到家乡,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大历年间,他曾经游历京师,献上《王昭君》赋,当时的人都认为写得很好。

大历四年,他被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李贺虽然以诗赋闻名,但性格刚直,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他常常自谓:“我年轻时读书,想要通过文章让诸侯知道我,没想到长久地隐居在民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写诗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

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注释】
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就:完成。

3、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4、目:动词,拟题目。

5、《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

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
韩皇二人来访。

6、自是:从此。

7、旦:早上。

8、奚奴:童仆,奴仆。

从小奚奴:带着小奴仆
9、牵合:牵强符合。

10、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11、是:这,这样。

12、率:特殊
13、省:反省
14、呕:竭尽
【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

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
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

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扩展:练习以及答案】
1.释:①旦②囊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参考答案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