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修订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
科学五下知识点归纳

科学五下知识点归纳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同学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些知识点。
首先是“沉和浮”单元。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物体的重量、体积以及材质等因素有关。
比如,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铁块会沉入水底,而木块会浮在水面,这是因为铁块的密度大于水,木块的密度小于水。
通过实验,我们还能发现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像潜水艇就是利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接着是“热”单元。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能够在物体之间传递。
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不同,像金属的导热性就比较好,而塑料、木头等的导热性相对较差。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胀冷缩是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比如,铁路钢轨之间会留有缝隙,就是为了防止钢轨在夏天受热膨胀而弯曲变形。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我们了解到了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比如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水钟通过水的流动来计时。
而现代的钟表则更加精确,其工作原理涉及到了摆的等时性等知识。
“地球的运动”单元中,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认识了极昼和极夜现象,这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公转位置有关。
“生物与环境”单元告诉我们,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比如,仙人掌适应了干旱的沙漠环境,它的叶子变成了刺,减少水分的蒸发。
而动物也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候鸟会随着季节迁徙。
“电路”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等。
了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了如何连接简单的电路,以及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这些知识,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一块实心的橡皮,不管是大橡皮还是小橡皮,在水中都是沉的;一个实心的木块,不管是大块还是小块,在水中都是浮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型,它能漂浮在水面上,而揉成一团时则会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形状改变后,它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船型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大。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船,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
船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
- 在制作小船时,要考虑船的稳定性、牢固性等因素。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船的宽度、降低船的重心等方法来提高船的稳定性。
5. 浮力。
-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测量浮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
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重力F,浮力大小F_浮 = G - F。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_浮=G_排=ρ_液gV_排(ρ_液是液体的密度,V_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 = 9.8N/kg)。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例如,在水中下沉的石块,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全集 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全集完整版1. 物质与能量-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能量:使物体发生变化的能力,可以分为动能、潜能、热能、电能等。
-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的溶解、融化、沸腾、凝固等过程。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如热能转化为动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2. 地球与太阳系- 地球:我们居住的星球,由固体地壳、液态水和气体大气层组成。
-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个行星、卫星等组成。
- 昼夜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得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的现象,使得不同季节气温和日照时间不同。
3. 生物与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如森林、湖泊等。
-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
4. 计量与测量- 计量单位:用于衡量物体某种特性的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 体积与容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可用升、毫升等单位来表示。
- 温度:衡量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 测量仪器:用于进行测量的工具,如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5. 机器与能源- 机械能:机器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潜能。
- 杠杆原理:利用杠杆的运动原理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 电能与电路:电能是电荷具有的能量,电路是电能传输的路径。
- 能源:用于产生能量和推动机器运转的物质或自然力,如石油、太阳能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的全集,内容涵盖了物质与能量、地球与太阳系、生物与生态系统、计量与测量以及机器与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简述小学科学探索未知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回顾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奇妙知识点之旅。
本课程我们主要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探索,从物质的神奇变化到植物的生长奥秘,再到动物的生命周期,知识点丰富有趣。
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尝试着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感受生活中的奇妙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回顾下全册的知识点吧。
1. 介绍科学课程的重要性首先科学课让我们了解身边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比如说我们每天都在看到太阳、月亮和星星,但背后的原因和科学原理,可能大家并不清楚。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给我们提供光和温暖,而月亮和星星则是离我们很远的星球发出的光。
这些知识点,不仅让我们更加明白生活的常识,更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再说科学课可是培养我们动手实践能力的绝佳场所,大家都知道,理论很重要,但真正能动手去做一做,感受会更深刻。
像做实验这样的活动,能让我们亲自动手验证知识,加深理解。
这样的实践机会,可是培养我们成为小小科学家的好方法哦!总之呢五年级的科学课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大门。
这里充满了知识、乐趣和挑战,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奇妙世界吧!2. 概述本册科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当我们翻开这本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材时,我们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全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的科学教材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它涵盖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从天文到地理,从物理到生物,各种领域都有所涉及。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单元一:植物生长与发育孩子们你们是不是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呢?特别是那些从种子破土而出的小苗,逐渐长成绿叶萦绕的植物,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让我们一同走进“植物生长与发育”的世界吧!想象一下你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颗小小的种子,这颗种子寄托着生命的希望。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
-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比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比如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生殖等。
2. 物质与材料:
-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常见的物质变化。
- 热的传递: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等,以及热的应用。
3. 力与运动:
- 力的作用和运动:学习力的作用、测量和计算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等概念。
- 杠杆和滑轮: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的应用等。
4. 天文学:
- 太阳、月亮和地球:研究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星座和天文现象:了解常见的星座、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月食等。
5. 科学探究:
- 科学方法和实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包括:
1. 生命体内呼吸和排泄:了解人类和动植物生命体内的呼吸和
排泄过程,掌握相关器官的结构和作用。
2. 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不同环境
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源与能量:了解常见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掌握能量
转化与传递的基本原理。
4. 物质的状态变化: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凝固、熔化、汽化等状态变化的基本特征。
5. 地球与太阳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
握日、月、地球的运动关系。
6. 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掌握设计实验方案和
观察记录的方法。
7. 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了解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
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具备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以上是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的重点知识,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修订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概念知识点汇总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概念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科学概念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第4课造一艘小船科学概念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浮力科学概念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科学概念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第1课热起来了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第2课给冷水加热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科学概念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概念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变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第7课传热比赛科学概念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科学概念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第1课时间在流逝科学概念“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第2课太阳钟科学概念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旧暑”与“丰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第4课我的水钟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第5课机械摆钟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第6课摆的研究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7课做一个摆钟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科学概念‘旧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科学概念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第5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科学概念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科学概念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第7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科学概念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第8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科学概念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1》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两岸同胞间的亲情。
3.体会两岸民众渴盼统一的热望。
教学重难点:体会台湾同胞的亲情和友爱。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一、组合教学二、自由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流利。
2.自由朗读,感受台湾同胞的热情与关切。
3.重点词句品味与理解。
(1)“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更加浓厚。
”怎样理解这句话?(2)“亲不亲,一家人。
……共同的未来。
”从这四个“共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积累内化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实践活动阅读介绍两岸关系方面的文章。
板书:两岸民众亲如一家让人感动的事台湾民众的好奇海峡情深亲情隔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