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是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包括溶解、混合和分离等基本概念。
学生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同时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具体内容如下:
1.物质的溶解: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可溶和不可溶的物质。
2.混合和分离: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混合和分离不同的物质,了解混合物的组成和特性,并学习使用过滤和沉淀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3.物质的相互作用: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们将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观察、描述和实验能力。
他们将需要使用基本的科学工具,如天平、烧杯和滴管,来帮助进行实验和测量。
同时,他们也将需要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记录观察结果、描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单元,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关爱。
下面是对这一单元主要知识点的回复: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多样,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会学习到生物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各种生物,科学家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级别。
最基本的分类是种类,这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能够自由繁殖的生物的群体。
在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似特征将它们进一步分类。
按照科学家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和人种。
其次,我们会学习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并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如果某个物种突然消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如食物、药物、材料和生态服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责任,也是对未来人类的负责。
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习到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两个具体的生物群体。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毛发和乳房的动物,我们人类也属于这一类别。
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能够哺育幼崽,而鸟类则是一类有羽毛、能飞的动物。
鸟类不仅具有翅膀,还有喙和鸣声等独特特征。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会学习到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污染和减少碳排放等方式来保护自然环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志愿者活动,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关注。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溶解与分离》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溶解与分离应知应会13溶解的快慢1.搅拌、加热、捣碎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2.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
3.研究搅拌是否(fou)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水的体积、温度及加入冰糖的质量;不同条件是:是否搅拌。
4.研究搅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实验步骤如下:(1)向两个烧杯中各加5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2)称出两份质量各为10克的冰糖,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冰糖水(4)观察两杯水中冰糖的溶解情况,记录两杯水中冰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5.将物质加工成细小颗粒,有助于加快溶解,如食盐、纯碱等;有些物质被加工成较大颗粒,可以降低溶解速度,如各种形状的糖块等。
通过网络调查、请教家长、参观工厂等方式,了解控制溶解速度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1.比较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实验的步骤(zhou):(1)分别争取质量相同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若干份。
(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
(3)分别向三个罩杯中各加入一份小苏打、白砂糖和食盐,并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2份,第3份……直到不能溶解。
(4)记录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分析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2.通过实验发现,食盐、白砂糖、小苏打三种物质中,白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最强。
3.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4.三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是为了控制变量,更好地观察实验。
5.我国山西运城的盐湖含有丰富的硝(xiao),湖水中的硝随着温度降低溶解能力变小,冬天从湖面析出,现晶(jing)莹(yin)剔(ti)透的“硝花”现象,因此盐湖成了产硝基地。
15分离盐和沙1.根据盐可以溶解于水,而沙不溶解于水的特点,来分离盐和沙。
2.分离盐和沙的实验步骤:(1)将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一些水并轻轻搅拌,使盐完全溶解(2)组装过滤装置,过滤掉不能溶解的沙子(3)将盐水放置于阳光下,使水蒸发,盐就会析出来。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一种气态的水,它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空气之中。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常温下水也能慢慢转化为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当周围温度低于0℃,而水温达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念会发生变化。
6、橡皮泥变形,纸变形,都和水的三态变化一样,只是外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变化,它们本身还是同一种物质7、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此时水面会不断的冒气泡,水会上下翻滚,同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
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转化而来的很小的水珠。
8、给水加热的装置由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组成。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用能嘴吹灭酒精灯,要有灯帽盖灭。
9、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10、小苏打、食盐、味精、白糖等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但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小苏打。
常温下,100毫升水能溶解食盐约36克,小苏打约10克。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用药匙取药品,用玻璃棒搅拌1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水的温度。
12、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的方法重新分离出来,加热装置山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石棉网等组成。
加热时要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1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
第二单元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型2、空气是一种物质,无色无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3、空气无处不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水和空气》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科学概念: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其他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空⽓能占据空间,空⽓有重量。
3、(量筒)是⼀种标准⼯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第⼀课⽔(书p66 练习册58)⼀、填空:1、(⽔)是⼀种重要的物质,在(⽣产⽣活)的许多⽅⾯,⽔都有⼗分重要的作⽤。
2、我们可以把物体分为(固体)、(液体)、(⽓体)三类。
3、⽔是⽣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都离不开⽔。
⼆、判断1、植物和动物的⽣存都离不开⽔。
(√)2、⽔可以⽤于⽣产⽣活的各个⽅⾯,⽐如在⽣活中可以洗⾐服,在⽣产中可以发电。
(√)3、树叶时固体,⽔是⽓体。
(×)三、分类题①桌⼦②⽜奶③可乐④空⽓⑤氢⽓⑥⽯头⑦海⽔⑧氧⽓⑨课本⑩⽇历?眼镜?⾬⽔?⼆氧化碳?煤炭固体有:()液体有:()⽓体有:()四、把有关⽔的知识表⽰在⽹状图上:第⼆课⽔和⾷⽤油的⽐较(书p68 练习册p60)⼀、填空:1、⽔是⼀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不⽤(尝)的⽅法⽐较物体。
⼆、判断1、将⽔滴在蜡光纸上,⽔会渗透下去。
(×)2、因为把⽔和油同时放在⼀个容器中,⽔沉在下⾯,油浮在上⾯,所以说⽔⽐油重。
(√)三、简答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采⽤什么⽅法⽐较物体呢?答:摸、闻、看,⼀般不⽤尝的⽅法。
2. 我们如何⽐较⽔和油的重量呢?答:①将油和⽔混在⼀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上层是油,下层是⽔。
②将⼀⽊条放⼊装有⽔和油的试管中,观察⽊条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条沉下去的试管中装的是油,⽊条浮着的试管中装的是⽔。
3、将⽔和⾷⽤油分别倒⼊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油和⽔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改变⽽改变。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一、水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像水、醋、牛奶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像石头、木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叫固体。
像空气、水蒸气这样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气体。
2、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4、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将相同大小的水滴和油滴滴在玻璃上,油滴比较扁平,水滴比较圆。
2、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容器,观察到油在上层,水在下层,说明水比油重。
油滴到水中,油浮在水面。
水滴到油中,水沉到油底。
3、将同一根木条分别放入盛水和盛油的容器中,我们发现木条在水中上浮,在油中下沉。
三、谁流得快一点1、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黏度大的液体流动速度慢,黏度小的物体流动速度快。
2、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顺序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3、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同一物体表面。
水无色、无气味 完全透明、 流动快不黏手、水滴更圆 水重食用油 淡黄色、有气味 有点透明、 流动慢 黏手、油滴不够圆 油轻会流动 透明无固定形状 是液体液体 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固体 不能流动 有固定形状看得见 摸得着 有重量 占据空间四、比较水的多少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 (2)用小杯子来量 (3)比较重量 (4)用量筒量 2、量筒是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常见的塑料可乐瓶盖大约能装5毫升的水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知识梳理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呼吸与空气
1、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2、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答: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养物质转化为维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活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3、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子中注入空气。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往澄清石灰水里注入空气,澄清的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呼气,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这些现象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通过研究发现,呼吸前气体中氧气含量多,呼吸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4、说说运动前后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静时多,呼出和吸人的气体量也比平静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第13课呼吸器官
1、我们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
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观察:深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
答:呼气时感觉胸腔收缩,吸气时,感觉到胸腔降起。
1、呼吸时空气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器官?(画图)
2、口腔属于呼吸器官吗?为什么?
答: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
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体进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地球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
地球是一个“气球”,因为地球表面上百分之百的面积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是淡水。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水比油重的试验方式:把油和水混合在杯子里,油浮在水的上面,说明水比油重。
.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放到油中肯定也是沉的。
..油、水、洗洁精谁流的更快?试验方法:准备这三种相同量的液体,放在玻璃板上,放的高度要相同,然后倾斜玻璃让它们同时流动,发现水流动最快,洗洁精流动最慢,油流动中速。
.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量液体的体积。
常用“毫升”和“升”来表示。
1升=1000毫升,一个雪碧瓶盖大约能装5毫升水。
0.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量筒必须放平稳。
②要平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看清楚每一小格是多少毫升。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A、准备大半瓶水,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再把两根吸管插进橡皮泥内,往一只吸管里吹气,发现水从另一只吸管里出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B、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结果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例如:打气筒、足球、篮球、喷壶、高压枪。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且分析出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空气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压缩到0。
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最早证明空气有重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维恩图:水和食用油
维恩图:水和空气
维恩图:液体和固体4.汇总整理比较石头、水和空气的结果
形状占据空间体积流动重量
固定不固定能不能易压缩不易压缩能不能较重很轻
石头
√√√√√
水
√√√√√
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