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优化方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习题第2单元-5荆轲刺秦王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 .必以长安君为.质 B .愿为.市鞍马 C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 .为.曹操所困 解析:选D 。
例句和D 项均为“被”。
A.作为;B.介词,替,给;C.介词,替,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 .使使以闻.大王 B .箕.踞以骂曰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太子迟.之 解析:选B 。
例句与B 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A.使动用法;C.名词用作动词;D.意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 B.⎩⎪⎨⎪⎧ 可以解.燕国之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 荆轲顾.笑武阳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D.⎩⎪⎨⎪⎧秦王惊,自引.而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解析:选C 。
“顾”都解释为“回头看”。
A.亲:动词,亲近,接近;副词,亲自。
B.解:动词,解除,解救;动词,用刀剖开动物的肢体。
D.引:动词,身体向上起;动词,举起。
4.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而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选C。
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解析:选D。
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6.情景式默写。
(6分,每句1分)(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高一语文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优秀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第三、四部分,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 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学习重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知识链接】:《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过程:研读第三、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 解释加点词语a持千金之资币()物b朝服()c假借()d郎中() e 左右()f 轲自知事不就()g 卒()起不意h秦王还()柱而走I 振()怖大王之威j比()诸侯之列k唯()l陛()m顾()笑武阳n发()图o 自引()而起p荆轲废()q乃引()其匕首提()秦王)r被()八创()s 生劫()之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知道: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③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文段分析,思考①用四个小标题概括高潮部分“廷刺秦王”的情节。
②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二、课堂小结三、写法借鉴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请举例说明。
四、学习反思五、当堂测验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秦王还柱而走。
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

⾼⼀语⽂考试题(附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C.瞩⽬(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组是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见B.忸怩喋⾎愠怒舐犊情深C.凌侮赊⽋伛褛涕泗交流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A功⽽⽆还⼿之⼒。
B以步⾏为宜,时间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科学的⽅法,对儒家学说进⾏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之屈伸,⼀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的责任和义务。
B.⽬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条⾼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个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情,这些形象本⾝就是诗⼀般的语⾔。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言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晋书·祖逖传》中记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这个成语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名词。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也写下了这样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月”常被文人用作寄托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
如苏轼的“___________”,安慰了多少离人;李白的“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3)杜甫《春望》中,以花鸟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二、句子默写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进,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那样:,。
(3)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6),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寥廓.(kuò)彷.徨(páng)长篙.(hāo)共.其乏困(gòng)B.瓦菲.(fēi)督亢.(háng)间.道(jiān)挥斥方遒.(qiú)C.青荇.(xìng)寡.人(guǎ)创.伤(chuāng)人为刀俎.(zǔ)D.峥.嵘(zhēng)彳.亍(chì)箕.踞(jī)夜缒.而出(z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百舸挣流颓圮摇曳瑕不掩瑜B.浪遏飞舟勠没笙箫杞人忧天C. 一去不返苍芒斑澜意气风发D. 劳苦功高火钵戍守天伦叙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
变徽是徽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轲B. 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C.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夫晋,何厌之.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是寡人之过也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群臣侍殿上者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1)她是有,,。
2021-2022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学问(16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秦王必说见臣 答案 C解析 A 项反—返。
B 项还—环。
D 项说—悦。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答案 D解析 ①②“微”,没有。
③“顾”,只是。
④“顾”,回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愿大王稍假借..之 C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 .恐惊..不敢自陈 答案 D解析 A 项“穷困”,走投无路;今常指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B 项“假借”,宽容、原谅的意思;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气等来达到目的。
C 项“所以”,表缘由;今义表结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B .士皆垂泪涕.泣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D .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 A解析 A 项名词作状语。
B 、C 、D 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4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5分)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金币 B .唯.大王命之 唯:期望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D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次:先后挨次 答案 A解析 币:礼品。
人教版高中--学----习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点明时间、地址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2.这首词上半阕侧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望:“”;俯瞰:“”。
总结:“”。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怀国家命运,发出感叹,表现诗人壮心壮志的诗句是:,,4.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想的过渡句是:,。
5.归纳初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采和豪放气派的句子是:,;,。
,,。
6.以设问结尾,奇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7.归纳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表现诗人歧视显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盛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生机盎然的场面描绘的句子是:,。
13.写江上光景的句子是:,。
14.高度归纳“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光阴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色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久又寥寂的雨巷中,诗人希望碰到一个如何的姑娘?。
3.诗人频频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4.在“我”的长远的期望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5.描绘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6.描绘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7.描绘姑娘消逝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情的诗句是:,,,,,。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事后,我目送她逐渐远去的情形的句子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1.作者轻轻走开,和康桥依依道其他诗句是:,;,。
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内心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绘,表达了这种感情,这四句是:,;,。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体现出的悠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神往之的境地,《再别康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类感情。
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分别,又惟恐打搅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两句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类心情。
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期末练习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期末练习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期末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工以药淬之B.卒起不意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往而不反者解析 B项,“卒”通“猝”;C项,“振”通“震”;D项,“反”通“返”。
答案 A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解析①②副词,假如没有;③副词,只是;④动词,回头看。
答案 D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解析例句与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 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
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答案 C5.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解析 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1、下列各组对加点词本义和引申义判断有误的一组是(3分)
(1)不得持尺兵( 武器,引申义)
不及召下兵( 士兵,本义)
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引申义)
(2)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本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困厄,走投无路,引申义)
(3)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陈列,本义)
恐惧不敢自陈( 陈述,引申义)
(4 )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自己的,私人的,本义) 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自,引申义)
(5 )至陛下( 台阶下,本义)
窃为陛下惜之( 对皇帝敬称,引申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分)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3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分)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分)
4.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5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 ④⑤⑦ B.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7.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8分)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2)则秦未可亲也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参考答案:
1..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义,如“兵”本义是武器。
引申义是(字、词)由原文产生新义,“兵”后又引申为战士,又如“鉴”字本义是“镜子”,后又引申为警戒或引申为教训的事。
故第1组误。
“士兵”是“兵”的引申义。
2.D.
3.(1)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2)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
(3)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4)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4. C、E 析:A. 反→返;B. 还→环;D. 振→震;F. 卒→猝;G. 说→悦
5. C 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6. B
7. C
8. (1)眼泪;鼻涕(2)亲近;父母,亲人
(3)处境困难;生活贫穷,经济困难(4)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一方。